导图社区 3_信息资源
自考信息资源整理,主要包括:一、绪论;二、信息分类与编码;三、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2-10-15 00:35:37 广东信息资源
一、 绪论
信息概念
信息是经历采集、记录、处理并可以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
本质属性:
1. 可识别性
2. 可处理性
3. 可探索
4. 可储存
基本特征:客观、普遍、时效、共享、传递、转换、可伪、寄载、价值、等级、不完全;
信息分类
信息功能:
1. 认识食物的媒介
2. 交流工具
3. 人类社会的黏合剂
4. 决策的基础
5. 控制的灵魂
信息资源概述
广义: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特征:潜在性、可塑性、共享性、失效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不均衡、驾驭性、整体性。
信息资源分类
资源管理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资源内容组织:内容本身的组织
信息资源人力组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力组织
原则:
1. 客观原则
2. 系统原则
3. 目的原则
4. 现代化原则
作用:
1. 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
2. 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3. 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
4. 节约社会信息活动的总成本
信息资源管理:
起源 :
1. 管理信息系统
2. 图书情报管理
3. 政府部门
4. 民间信息服务
按信息资源管理目的
1. 信息产品生产的管理
2. 服务业的管理
3. 社会组织(企业)
4. 政府部门管理
按信息资源 经济活动
1. 信息资源的生产与创新管理
2. 分配与流通管理
3. 配置与运用管理
4. 信息服务管理
5. 信息安全管理
原则:
1. 共享原则
2. 系统原则
3. 科学原则
4. 安全原则
作用:
1. 开辟了管理的新领域
2. 是信息成为资源的必要条件
二、信息分类与编码
信息元素:
概念:(数据元素、数据项)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一类信息的总称
命名:修饰词-基本词-类别词
标识:(编码)计算机和管理人员共同使用的标识
一致性 :元素命名和元素标识要在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保持一致,不允许“同名异义"或”同义异名“的元素。
与数据库的关系:数据库涉及元素据和主数据的管理,其中元素据又称数据的数据;属信息元素。
信息分类的概念、原则、方法
概念: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分类要素 :分类对象;分类依据
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可拓展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
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混合分类法
信息编码:事物或概念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形成代码元素集合(信息编码是事物进行编码的过程;信息代码是事物完成编码后的结果)
三、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信息资源组织概述
概念 :信息无序-有序
目的(作用):1.降低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 2.提高信息的质量和价值;3、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4、节约社会信息活动的成本
基本要求:有序化 、明确化、适度化、精约化、最优化
内容:1、信息资源需求分析、2、信息资源采集、3、信息资源序化、4、信息资源储存
信息资源需求分析
用户:人类群体 ——特征1、有需求的 2、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 3、具备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
信息需求影响因素:1、个人原因;爱好、家庭、学历2、组织因素;社会组织、职业组织、3、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科学发展、社会教育水平
需求的获取:1、用户画像的概念、 2、用户画象的构建、 (1)数据获取、 (2)建模分析
信息资源采集
信息源:信息产生的源头 。包括 个人信息源、事物信息源 、文献信息源、数据库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网络信息源
采集原则:1)主动、及时原则 2)真实、可靠原则 3)、针对、适用原则 40系统、连续原则、 5)适度、经济原则、 6)计划、预见原则
采集途径:
内部采集
1. 管理监督部门
2. 研究开发
3. 市场营销
4. 葡萄藤渠道
5. 内部信息网络
外部采集
1. 大众传播媒介
2. 政府机关
3. 社团组织
4. 各种会议
5. 个人关系
6. 协作伙伴
7. 用户和消费者
8. 外部信息网络
采集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2. 访问交谈法
3. 网路信息资源采集法
信息资源序化
序化过程
信息资源选择
选择标准
1. 相关性
2. 可靠性
3. 先进性
4. 适用性
信息选择方法
1. 比较法
1| 时间
2| 空间
3| 来源
4| 形式比较法
2. 分析法
3. 核查法
4. 引用摘录法
5. 专家评估法
标引: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加以描述,成为该信息的标识,把信息外表与内容特征进行描述的结果叫数据项
1. 数据项的确定:数据项是描述信息外表和内容性质,如作者、主题、科目、号码等 事项,构成数据库记录最小单位和基础。 数据项的选择原则:
1| 完整性原则
2| 标准性
3| 方便性
4| 低冗性
5| 灵活性
2. 信息外表的特征加工:按一定标准,排列成信息加工的最终产品,如目录、题录、文摘或数据等
3. 信息内容特征的加工:
1. 分类表引
2. 主题标引
1| 标题法是用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作为标识来表达信息内容的方法
2| 元词法是通过若干单元词的组配来表达复杂主题概念的方法
3| 关键词 是直接从信息资料的标题、正文或文摘中抽取表达主题概念
4| 叙词法
序化:分类组织法、主题法、字顺法、号码组织法、时空组织法、超文本组织法
改编重组:汇编法、摘要法、综述法
信息资源组织 序化方法
1. 信息资源组织序化基本方法
(1) 语法信息组织法
1| 字顺组织法
2| 号码组织法
3| 时空组织法
(2) 语义信息组织法
1| 分类组织法
2| 主题组织法
(3) 语用信息组织法
1| 权重组织法
2| 概率组织法
3| 特色组织法
4| 重要性递减法
2. 网路信息资源组织序化方法
(1) 网络一次信息资源的组织序化方法
1| 自由文本方法
2| 超文本方法
3| 超媒体方法
(2) 网络二次信息资源的组织序化方法
1| 搜索引擎法
2| 主题树法
3| 数字图书馆法
(3) 网络三次信息资源的组织序化方法
信息资源储存
储存技术
1. 传统信息资源存储技术
2. 现代信息资源存储技术
(1) 缩微存储技术
(2) 磁盘存储技术
(3) 光盘存储技术
3. 云储存技术
储存方式
1. 文件存储
(1) 顺序文件
(2) 索引文件
(3) 散列文件
2.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1. 数据库
2. 数据仓库
3. 云存储
信息资源组织案例
索引数据库
全文数据库
门户网路
电商平台
信息资源
一、 绪论
信息概念
信息是经历采集、记录、处理并可以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
本质属性:
1. 可识别性
2. 可处理性
3. 可探索
4. 可储存
基本特征:客观、普遍、时效、共享、传递、转换、可伪、寄载、价值、等级、不完全;
信息分类
信息功能:
1. 认识食物的媒介
2. 交流工具
3. 人类社会的黏合剂
4. 决策的基础
5. 控制的灵魂
信息资源概述
广义: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特征:潜在性、可塑性、共享性、失效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不均衡、驾驭性、整体性。
信息资源分类
资源管理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资源内容组织:内容本身的组织
信息资源人力组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力组织
原则:
1. 客观原则
2. 系统原则
3. 目的原则
4. 现代化原则
作用:
1. 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
2. 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3. 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
4. 节约社会信息活动的总成本
信息资源管理:
起源 :
1. 管理信息系统
2. 图书情报管理
3. 政府部门
4. 民间信息服务
按信息资源管理目的
1. 信息产品生产的管理
2. 服务业的管理
3. 社会组织(企业)
4. 政府部门管理
按信息资源 经济活动
1. 信息资源的生产与创新管理
2. 分配与流通管理
3. 配置与运用管理
4. 信息服务管理
5. 信息安全管理
原则:
1. 共享原则
2. 系统原则
3. 科学原则
4. 安全原则
作用:
1. 开辟了管理的新领域
2. 是信息成为资源的必要条件
二、信息分类与编码
信息元素:
概念:(数据元素、数据项)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一类信息的总称
命名:修饰词-基本词-类别词
标识:(编码)计算机和管理人员共同使用的标识
一致性 :元素命名和元素标识要在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保持一致,不允许“同名异义"或”同义异名“的元素。
与数据库的关系:数据库涉及元素据和主数据的管理,其中元素据又称数据的数据;属信息元素。
信息分类的概念、原则、方法
概念: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分类要素 :分类对象;分类依据
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可拓展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
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混合分类法
信息编码:事物或概念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形成代码元素集合(信息编码是事物进行编码的过程;信息代码是事物完成编码后的结果)
三、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信息资源组织概述
概念 :信息无序-有序
目的(作用):1.降低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 2.提高信息的质量和价值;3、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4、节约社会信息活动的成本
基本要求:有序化 、明确化、适度化、精约化、最优化
内容:1、信息资源需求分析、2、信息资源采集、3、信息资源序化、4、信息资源储存
信息资源需求分析
用户:人类群体 ——特征1、有需求的 2、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 3、具备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
信息需求影响因素:1、个人原因;爱好、家庭、学历2、组织因素;社会组织、职业组织、3、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科学发展、社会教育水平
需求的获取:1、用户画像的概念、 2、用户画象的构建、 (1)数据获取、 (2)建模分析
信息资源采集
信息源:信息产生的源头 。包括 个人信息源、事物信息源 、文献信息源、数据库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网络信息源
采集原则:1)主动、及时原则 2)真实、可靠原则 3)、针对、适用原则 40系统、连续原则、 5)适度、经济原则、 6)计划、预见原则
采集途径:
内部采集
1. 管理监督部门
2. 研究开发
3. 市场营销
4. 葡萄藤渠道
5. 内部信息网络
外部采集
1. 大众传播媒介
2. 政府机关
3. 社团组织
4. 各种会议
5. 个人关系
6. 协作伙伴
7. 用户和消费者
8. 外部信息网络
采集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2. 访问交谈法
3. 网路信息资源采集法
信息资源序化
序化过程
信息资源选择
选择标准
1. 相关性
2. 可靠性
3. 先进性
4. 适用性
信息选择方法
1. 比较法
1| 时间
2| 空间
3| 来源
4| 形式比较法
2. 分析法
3. 核查法
4. 引用摘录法
5. 专家评估法
标引: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加以描述,成为该信息的标识,把信息外表与内容特征进行描述的结果叫数据项
1. 数据项的确定:数据项是描述信息外表和内容性质,如作者、主题、科目、号码等 事项,构成数据库记录最小单位和基础。 数据项的选择原则:
1| 完整性原则
2| 标准性
3| 方便性
4| 低冗性
5| 灵活性
2. 信息外表的特征加工:按一定标准,排列成信息加工的最终产品,如目录、题录、文摘或数据等
3. 信息内容特征的加工:
1. 分类表引
2. 主题标引
1| 标题法是用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作为标识来表达信息内容的方法
2| 元词法是通过若干单元词的组配来表达复杂主题概念的方法
3| 关键词 是直接从信息资料的标题、正文或文摘中抽取表达主题概念
4| 叙词法
序化:分类组织法、主题法、字顺法、号码组织法、时空组织法、超文本组织法
改编重组:汇编法、摘要法、综述法
信息资源组织 序化方法
1. 信息资源组织序化基本方法
(1) 语法信息组织法
1| 字顺组织法
2| 号码组织法
3| 时空组织法
(2) 语义信息组织法
1| 分类组织法
2| 主题组织法
(3) 语用信息组织法
1| 权重组织法
2| 概率组织法
3| 特色组织法
4| 重要性递减法
2. 网路信息资源组织序化方法
(1) 网络一次信息资源的组织序化方法
1| 自由文本方法
2| 超文本方法
3| 超媒体方法
(2) 网络二次信息资源的组织序化方法
1| 搜索引擎法
2| 主题树法
3| 数字图书馆法
(3) 网络三次信息资源的组织序化方法
信息资源储存
储存技术
1. 传统信息资源存储技术
2. 现代信息资源存储技术
(1) 缩微存储技术
(2) 磁盘存储技术
(3) 光盘存储技术
3. 云储存技术
储存方式
1. 文件存储
(1) 顺序文件
(2) 索引文件
(3) 散列文件
2.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1. 数据库
2. 数据仓库
3. 云存储
信息资源组织案例
索引数据库
全文数据库
门户网路
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