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财务报表分析的勾稽关系,最核心的就是匹配原则。这里所讲的匹配,不只是财务报表数据之间要匹配,还要跳出财务报表的框架,从行业、产业链等多角度去验证财务数据的匹配情况。
(一)要与行业整体水平相匹配。一般情况下,标的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与行业整体水平应该大致匹配,不会偏离得过于离谱,如果差距很大,则财务造假可能性大。比如,行业整体增速处于下滑通道,而标的公司收入增速却年年上涨,与行业增速背离,就可能存在财务造假。再如,行业整体毛利率在20%左右,而标的公司毛利率却高达50%,财务造假概率较大,当然,标的公司有神功除外。
(二)要与行业特征相匹配。每一个行业都有其固有特征,财务数据要与之相匹配。比如,明明是一家对上游很强势的企业,但却长期存在大额预付账款挂账的情况,预付账款很多说明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弱,与所处行业表现出的特征不符,要警惕预付账款的真实性。比如,明明是一家对下游相对弱势的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不强,但却长期存在预收账款的情况,就要警惕预收账款的真实性。
(三)要与产业上下游的发展情况相匹配。行业特征及发展趋势很重要,但也不能局限于此。还要跳出行业本身,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验证财务数据的匹配性。比如,上游原材料波动大,下游价格稳定,但是标的公司毛利率还是纹丝不动,财务造假可能性就很大。
(四)财务报表数据之间要相互匹配。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要相互匹配。如果不匹配就是财务异常,就要高度警惕财务造假的可能性。比如,利润都很高,但是每年现金流却很差,现金流和利润背离,小心财务造假。再如,收入增速很高,但是费用却不怎么增长,特别是运输费用等变动销售费用原地不动,收入存在虚增可能。再如,应收账款和存货增速持续高于收入增速,小心通过虚增资产方式虚增收入。
(五)各项财务指标之间要相互匹配。要深刻理解各项财务指标背后的经济含义,并据此判断财务指标之间是否存在背离。比如,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毛利率却逐年上升就是一组典型的财务数据异常。存货周转率下降,说明公司产品市场销售不畅,此时毛利率上升属于异常,此类情况财务造假概率大,上市公司可能未及时将存货结转成本从而增加毛利率,或者通过加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从而提高毛利率,更为恶劣的情况是通过虚构存货方式虚构收入。事实上,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循环周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预收账款增速和毛利率等财务指标,都是对下游议价强弱能力的重要指标,变动方向应该大体一致,或者至少应该保持稳定。如果出现指标间的相互背离,都要高度警惕财务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