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肺炎
这是一个关于1.肺炎的思维导图,包括:1.定义;2.易感人群;3.分类;4.发病机制;5.肺炎链球菌肺炎;6.葡萄球菌肺炎;7.肺炎支原体肺炎。
高血压患者在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可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哮喘发作时经治疗不缓解,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哮喘持续状态,又称重症哮喘。主要原因是未去除诱因、感染未控制、支气管阻塞、严重脱水和病人极度衰竭。表现为喘息症状频发,气促明显,心率增快,胸腹反常运动,活动和说话受限。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肺炎
1. 定义
指发生于终末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2. 易感人群
老年、儿童、长期吸烟、、伴有基础疾病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者
3. 分类
按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以肺炎球菌感染多见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
细菌 病毒 支原体
好发于有基础疾病或长期卧床者
间质性肺炎
细菌 病毒 支原体 衣原体 卡氏肺毛囊虫
多见于麻疹和慢性支气管炎病人
按病因分类
细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病毒性肺炎
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非典型性肺炎
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引起的肺炎
真菌性肺炎
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放线菌
其他病原体肺炎
立克次体,寄生虫等引起的肺炎
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毒气,化学物质,药物,放射性物质,液体,食物或呕吐物的吸入等
按患病环境和宿主状态分类
社区获得性肺炎
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革兰阴性杆菌常见,预后较差
4. 发病机制
机体防御机制降低
病原体入侵
入侵到呼吸道的途径
吸入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
直接吸入周围空气中的细菌
邻近部位的感染直接蔓延到肺
5. 肺炎链球菌肺炎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前驱症状或诱因
受凉,淋雨,劳累,醉酒,精神刺激,上呼吸道感染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寒战高热,稽留热,可有肌肉酸痛与口周鼻周疱疹
稽留热:39度以上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
咳嗽咳痰(24到48小时后呈铁锈色)
患侧胸痛(累及胸膜) 呈针刺样,放射到肩部腹部
其他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体征
典型肺实变体征
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
叩诊呈浊音或实音
听诊呼吸音减低,有湿啰音或支气管呼吸音
病变累及胸膜时,局部胸壁压痛,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
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四肢湿冷,大汗淋漓,口唇及皮肤发绀,尿少或无尿,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等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有核左移现象
痰液检查
痰培养24到48小时可确定病原体
胸部x线检查
血气分析
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和或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休克型肺炎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抗菌治疗
首选青霉素G抗生素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头孢菌素等
抗生素疗程一般为5~7天,或在热退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对症和支持治疗
降温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纠正缺氧
清除气道分泌物
处理并发症
出现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要及时发现并尽早治疗
6. 葡萄球菌肺炎
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葡萄球菌感染占11%~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肺炎治疗更困难,病死率高。
治疗宜早期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露素C,用量通常大于常规剂量。近年
7. 肺炎支原体肺炎
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早期使用,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无效
8. 病毒性肺炎
治疗原则期主要措施
选用抗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病毒唑)、更昔洛韦、阿糖腺昔等。
护理措施
休息与体位
急性期要卧床休息,尤其是体温尚未恢复正常的病人。
环境
室内应阻光充足、清洁、安静和舒适,保持空气新鲜,并限制探视人数。室内通风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避免病人受凉。室内温湿度适宜,防止因空气过于干燥降低气管纤毛运动功能,导致排痰不畅。 温度18-22℃,湿度50%-60%
感染性休克护理
加强监护
给氧
氧流量:4-6l/min
用药护理
扩充血容量
扩容是抗休克的最基本措施
一般先输注低分子旋糖酐,以迅速扩充血容量
输液速度先快后慢,输液量宜先多后少
纠正酸中毒
静脉输入5%碳酸氢钠溶液。
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 间羟胺
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