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知识梳理,包括斯金纳行为分类、实验内容、行为改变特征、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比较等等。
反应性条件反射理论是把一种刺激加在另一种刺激上以形成新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包括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华生条件反射理论两部分。
认知行为改变理论(S-C-R)知识梳理,包括他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容两部分,需要的自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行为分类
反应性
是对特定刺激产生的反应,具不随意性
风吹眨眼
分泌唾液
自发性
不是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受意识控制
鸽子啄地板
转圈
实验内容
操作
将饥饿的白鼠放入斯金纳箱
反应
其他刺激-反应-无强化-反应消退
杠杆刺激-按压反应-食物强化-反应强化
结论
操作活动与强化互相联系,可以引起操作性条件反射。
通过操作活动与强化物相联系,可以引起操作性条件反射。
行为改变特征
行为改变依据行为后果而确定
行为的后果主要取决于强化物
行为显现需具备生理条件(潜能)
个体需亲自表现这种行为才能得到奖赏
行为显现来源于个体自愿
行为需进行不断强化才能被学习得以保留
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可以形成分化,消退,泛化过程
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比较
同
都是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都认为强化是引起行为改变的原因
目的都是引起行为改变
任何行为都可能同时包括(肯德基店吃肯德基)
异
S-R联结方式
两个刺激的暂时配对
一个反应出现后紧接着出现特定形式刺激
强化方式
强化决定反应
反应决定强化
反应方式
被动接受
主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