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染4.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病学》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传染病学》教材。不多见,成人患者较多,病程迁延数周甚至数月;间断性发冷、发热,每次持续12小时,相隔1-4天再次发作,每次发作后常出现皮疹,瘀点。
编辑于2022-10-20 11:23:43 黑龙江省《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传染4.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概述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症
严重者可有休克及脑实质损害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多见于冬春季
病原学
细菌主要致病因素:内毒素、菌毛
群特异性抗原
荚膜多糖、 主要外膜蛋白、脂寡糖、菌毛抗原等
夹膜多糖抗原分13个亚群,A,B,C占90%
人是脑膜炎奈瑟菌唯一的天然宿主
对外界抵抗力弱,对干燥、湿热、寒冷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流行病学
传染源:流脑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
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
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由交叉免疫,但不持久
流行特征
地区性:全球分布,温带地区可有地方性流行
季节性:全年发病,以冬春为主,3~4月为高峰
流行菌株:我国以A群为主,近几年B群和C群发病有增多趋势
发病机制:内毒素
休克
细菌繁殖→内毒素→DIC→休克→MODS
败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炎症、坏死、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脏器出血
脑膜脑炎
细菌繁殖→内毒素→脑血管痉挛水肿、充血、出血→脑疝形成
病理
上呼吸道感染期
局部感染
败血症期
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坏死、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出血点、瘀斑
脑膜炎期
软脑膜和蛛网膜
血管充血、出血、炎症和水肿
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引起脑脊液混浊
颅底
化脓性炎症的直接侵袭和炎症后粘连引起脑神经损害
暴发型脑膜脑炎
脑实质
引起脑组织坏死、充血、出血及水肿,严重者出现脑疝,天幕裂孔疝及枕骨大孔疝
临床表现
普通型(90%)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大多无症状
部分可有:低热、咳嗽、咽喉疼痛、鼻咽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
易误诊
鼻咽拭子培养阳性
持续1~2d
败血症期
高热(40°C)、寒战、皮肤粘膜瘀血瘀斑
感染中毒症状:高热、寒战、体温升高40℃,头痛和全身痛,神志淡漠
皮疹( 70%) 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1-2mm至1cm、重者可形成坏死或大疱
多见于咽部、四肢和臀部等部位、呈不对称分布、大小形态不一
持续1~2d
脑膜炎期
感染中毒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Brudzinski征和Kernig征阳性
脑炎症状:谵妄、抽搐、神志障碍
持续2~5d
恢复期
体温下降
瘀点瘀斑消失或溃烂结痂愈合
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实质损害征象好转
1~3周
暴发型
休克型
严重毒血症(寒战、高热、体温不升)
大片坏死性紫癜
顽固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脑膜刺激征多缺如,脑脊液多正常
血培养阳性
脑膜脑炎型
脑实质损害严重:高热、头痛、意识障碍、昏迷
脑疝形成:枕骨大孔疝,天幕裂孔疝
呼吸衰竭
混合型
可同时出现休克型脑膜脑炎型的症状
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
轻型
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
低热、轻微头痛、咽痛
少数出血点
脑脊液无明显变化
皮肤出血点及咽拭子培养可有脑膜炎奈瑟菌
慢性型
不多见,成人患者较多,病程迁延数周甚至数月
间断性发冷、发热,每次持续12小时,相隔1-4天再次发作,每次发作后常出现皮疹,瘀点
常伴有关节痛、脾大、白细胞增多,血液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
潜伏期1~2日,最短1天,最长7天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象
白细胞↑,中性粒为主
并发DIC:血小板↓
脑脊液检查
病初或休克型:无明显改变
典型脑膜炎期
压力↑
外观呈浑浊米汤样甚至脓样
白细胞数量明显↑,多核为主
糖、氯化物明显↓
蛋白含量↑
细菌学检查
涂片
皮肤瘀点处的组织液或离心沉淀后的脑脊液做涂片染色
阳性率:60~80%
早期诊断重要方法
细菌培养
取瘀斑组织液、血或脑脊液进行培养
在使用抗菌药浅收集标本
有脑膜炎耐瑟菌:药敏试验
血清免疫学检查
对流免疫电泳法
乳胶凝剂试验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ELISA法
其他
脑膜炎奈瑟菌的DNA特异性片段检测
鲎试验
并发症及后遗症
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瘫痪、癫痫、精神障碍
诊断
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流脑表现
临床诊断病例
有流脑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流脑表现,伴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或:虽无化脑表现,但感染中毒性休克表现+迅速增多的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基础+细菌学或流脑特异性血清免疫学检查(+)
鉴别诊断
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或休克性感染
肺炎链球菌感染
多见:成年人
大多继发于:肺炎、中耳炎、颅脑外伤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多见于婴幼儿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多继发于皮肤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易发生于颅脑手术后
无明显季节性,以散发为主,无皮肤瘀点、瘀斑
确诊依赖细菌学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
结合病史或密切接触史
无季节性,起病缓慢,病程长
低热、盗汗、消瘦,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晚,无瘀点瘀斑
脑脊液
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糖和氯化物↓
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杆菌
预后
及时诊断,合理治疗:预后良好,并发症和后遗症少见
暴发型病死率高
脑膜脑炎型、混合型:预后差
<2岁儿童、老年人:预后差
治疗
普通型
病原治疗
青霉素
高度敏感,杀菌药物,炎症时仅透10%~30%,需大剂量
成人:800万U (8小时1次)
儿童:20~40万U/(Kg·日)分3次
连续 5~7天
尤适于败血症患者
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易透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小 (头胞噻肟或头胞曲松)
成人:2g/d
儿童:50~100mg/(kg·d)
适应于不适用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的病人
C群作为首选
氯霉素
抑菌剂,具良好抗菌活性,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为血药浓度的 30%~50%)
成人: 2~3 g/d
儿童: 50mg/(kg·d)
分别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口服
疗程5~7days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再障,共济失调
一般对症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强调早期诊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证足够的液体量及电解质
高热:物理降温及退热药
颅高压:脱水降颅压
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休克型治疗
尽早应用抗菌药物
青霉素首选
迅速纠正休克
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
DIC的治疗
(出血明显、血小板减少)肝素每次 0.5~1mg/kg,4~6小时重复一次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重症短期使用3天以内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脑膜脑炎型治疗
抗菌药的应用
防治脑水肿、脑疝
及早发现、积极脱水治疗
防治呼吸衰竭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混合型的治疗
积极治疗休克
注重脑水肿的治疗
积极抗感染治疗
预防
管理传染源
就地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预防:保护期3年,保护率80-85%
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
乙脑vs流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