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笔记
矿业权评估师公共科目《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的学习笔记。第八章固体矿产选矿基础:第一节选矿概述:选矿的基本概念、选矿工艺指标;第二节选矿的基本过程。
编辑于2022-10-20 11:48:58 陕西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
第一部分 地质基础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质量
密度
5.517g/cm3
重力
重力异常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密度的变化,它是研究地质构造和地球内部物质变化的重要信息。
压力
温度
变温层
恒温层
增温层
磁性
弹性
塑性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内部圈层
地壳
陆壳
上地壳
硅铝层 (花岗质层)
康拉德面
下地壳
硅镁层 (玄武质层)
洋壳
硅镁层
岩石圈
莫霍洛维奇间断面
地幔
上地幔
顶层岩石
岩石圈
软流圈
下地幔
古登堡面
地核
第四节 地壳与岩石圈
地壳的物质组成
氧硅铝铁
地壳的类型
岩石圈与板块
板块划分
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板块边界划分
离散型边界
聚敛型边界
剪切型边界
第五节 地质年达与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
切割律
绝对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表
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关系

生物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群
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包括厚度大、组分不尽相同但总体外貌一致的一套岩层。
组
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可以由一种岩石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多种岩石组成。
段
组内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它代表组内具有明显岩性特征的一段地层。
层
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指一层特殊的岩层、化石层或矿层。
第二章 矿物
第一节 矿物的化学组分
单质
化合物
简单化合物
复杂化合物
第二节 矿物的内部结构与形态
内部结构
晶质矿物
非晶质矿物
形态
单体形态
单形
一向伸长
二向延展
三向等长
聚形
集合体形态
显晶集合体
隐晶集合体
胶态集合体
第三节 矿物的物理性质
光学性质
矿物光学性质对照表 
力学性质
硬度
解理
断口
其他性质
相对密度
第四节 矿物的分类
自然元素矿物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含氧盐矿物
卤化物矿物
主要或典型矿物

第三章 岩石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硅酸盐 (部分)
碳酸盐
硫酸盐
岩浆岩中无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
非碎屑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分类
他生沉积岩
陆源沉积岩
火山源沉积岩
自生沉积岩
内源沉积岩
常见沉积岩简介
砾岩/角砾岩
砂岩
粗
中
细
黏土岩
黏土
泥岩
页岩
陆源沉积岩
石灰岩
恒山
白云岩
碳酸盐层
内源沉积岩
第二节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石英
钾长石
斜长石
浅色矿物
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黑云母
暗色矿物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
斑杂构造
带状构造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流纹构造
珍珠构造
枕状构造
岩浆岩的分类
SiO2含量
超基性岩
<45%
基性岩
45-52%
中性岩
52-63%
酸性岩
>63%
岩浆作用
侵入岩
深成岩
浅成岩
喷出岩或火山岩
岩浆岩的形成
常见岩浆岩简介

第三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方式
重结晶作用
变质结晶作用
变质交代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
变形和破裂作用
变质作用的分类
接触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气-液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
交代结构
碎裂及变形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
混合构造
变质岩的分类
区域变质岩类
混合岩类
接触变质岩类
气-液变质岩类
动力变质岩类
常见变质岩简介
泰山
片岩
片麻岩
麻粒岩
大理岩
“汉白玉”
混合岩
第四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构造作用
水平运动
拉伸
挤压
平移
垂直运动
第二节 接触关系
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
侵入体与地层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第三节 岩层产状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走向
岩层层面与水平参考面的交线为走向线,可以用两个地理方位角来表示。
倾向
倾向一般用地理方位角表示,数值与走向相差90。
倾角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倾伏向
倾伏角
侧伏角
侧伏向
第四节 地质构造
褶皱
褶皱的几何要素
核
翼
枢纽
轴面
轴心
褶皱的类型
基本类型
背斜
向斜
轴面产状分类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节理
节理的分类
地质成因
原生节理
此生节理
力学性质
剪节理
张节理
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
走向节理
倾向节理
斜交节理
顺层节理
节理走向与褶皱轴方位的关系
纵节理
横节理
斜节理
断层
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面
断层线
断盘
断层的类型
两盘的相对滑动方向
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
走向断层
倾向断层
斜向断层
断层的组合形式
地垒
庐山
泰山
华山
地堑
劈理及线理
第五节 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1.太古宙构造期
2.元古宙构造期
3.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
4.晚古生代构造期
5.早中生代构造期(三叠纪)
6.燕山构造期
7.喜马拉雅构造期(新生代)
第二部分 固体矿产
第五章 矿床基础知识
第一节 矿床及有关概念
矿床
矿体
矿体形态
等轴状矿体
板状矿体
矿层
矿脉
层状矿脉
切割矿脉
柱状矿体
矿体产状
矿石
矿石与脉石
矿石的矿物组成
主要有用组分
共生组分
伴生组分
伴生有用组分
伴生有益组分
伴生有害组分
矿石的结构与构造
矿石的品位与品级
品位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品级
第二节 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类型
成矿作用
内生成矿作用
岩浆成矿作用
伟晶岩成矿作用
接触交代成矿作用
热液成矿作用
外生成矿作用
风化成矿作用
沉积成矿作用
变质成矿作用
矿床成因类型
1.1岩浆矿床
早期岩浆矿床
晚期岩浆矿床
熔离矿床
1.2伟晶岩矿床
1.3气化-热液矿床
接触交代矿床
热液矿床
2.1风化矿床
2.2沉积矿床
3变质矿床
变成矿床
受变质矿床
第三节 矿床的工业类型
第六章 固体矿产勘查基础
第一节 概述
基本术语
地质调查
地质勘查
矿产勘查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
普查
详查
勘探
固体矿产勘查类型
确定勘查类型的目的
勘查方法和手段
勘查工程间距
勘查网度
勘查工程布置
①勘查线:垂直于矿体总体走向的铅垂勘查剖面与地表的交线。勘查线是勘查工程布置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尤其适用于呈两个方向(走向及倾向)延伸,产状较陡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等矿体。它一般不受地形及工程种类的影响,各线上的工程的位置可根据地质和地形情况灵活布置,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②勘查网:勘查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查线的交点上,构成网状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采用勘查网的形式布置工程,要求矿区地形起伏不大,一般可获得两组到四组不同方向较高精度的垂直剖面。 ③水平勘查:当主要采用水平坑探工程及坑内水平钻,勘查产状为陡倾斜矿体或地形切割有利的矿床时,要求各工程沿不同标高水平揭露矿体,以获得一系列不同标高水平的勘查断面。尤其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特别是柱状、筒状、管状矿体,采用水平勘查地质效果更好。
勘查线
勘查网
水平勘查
勘查类型的划分和确定
简单类型 I型
中等类型 II型
复杂类型 III型
第二节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和手段
地质填图 (地质测量)
比例尺
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
中比利尺(1:20万-1:5万)
大比例尺(1:1万或更大)
特点
1.直观性 2.基础性 地质填图是合理选择应用其他技术方法的基础,也是其他技术方法成果推断解释的基础;地质填图既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又研究找矿标志,还可以直接发现矿产地。因此地质填图是各种技术方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方法。 3.直接性 地质填图往往可以直接发现矿产地,因此,具有直接找矿的特点。 4.综合性 一方面,地质填图是对获取的地质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整理,对区域和矿区的成矿地质环境进行论述,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另一方面,其他技术方法只研究成矿标志和矿化信息,地质填图既研究成矿标志和矿化信息,也研究成矿地质条件。
重砂测量
类型
自然重砂
人工重砂
特点
1.重砂测量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找矿方法。 2.重砂找矿法适用于水系发育的地区,主要用来寻找某些有色金属、稀有及发射性元素、贵金属、铬、钛、金刚石等矿床。 3.重砂测量一般在普查工作阶段进行,是为寻找非能源固体矿产提供地质依据,或为解决区域地质的某些问题提供地质资料。
地球物理方法
特点
1.间接性和多解性。 2.配合性。 3.兼有勘探与试验两种功能,和钻探相比,具有设备轻便、成本低、效率高、工作空间广等优点。 4.每种地球物理方法都有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
地球化学方法
主要地球化学方法的应用

特点
1.具有复杂多样性和高度综合性等。 2.不同比例尺的区域性地球化学勘查,可以指导成矿预测、缩小找矿范围,减少找矿的盲目性。 3.地球化学方法已作为地球物理探矿方法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在评价和解释地球物理异常时,可以排除起多解性。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方法,较之地球物理方法简单、直接。 4.地球化学方法对样品采集、加工和分析测试方法的要求高。
遥感方法
特点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视域宽广。 2.信息丰富、技术先进。 3.定时、定位观测,提高观测的时效性。 4.投入相对少,综合效益高。
探矿工程
分类
坑探工程
探槽 3-5m
浅井 <20m
坑道
钻探工程
分类
浅钻 <100m
岩芯钻 300-1000m
质量指标
岩矿芯采取率
孔斜测量
孔深检查
原始报表及其他编录
封孔
简易水文观测
特点
1.探矿工程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验证或观察矿体,特别是坑道工程。无论是坑谈或钻探都是一种直接探矿方法,是其他各种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矿床勘探阶段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2.坑探不但在矿床勘探阶段时应用,在矿床开采阶段也可应用,这就要求在设计坑探工程时要考虑到开采时应用的可能性,从而大大降低工程费用。 3.钻探工程勘探深度大,施工速度快,施工灵活。钻探工程在矿产勘查中使最常规的、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第三节 矿体矿产资源储量
固体矿产储量分类
查明矿产资源
能利用 矿产资源
资源量
探明资源量
证实储量
控制资源量
可信储量
推断资源量
尚难利用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
储量估算基础
矿床工业指标
矿石质量指标
边界品位
最低工业品位
共(伴)生组分最低含量
有害组分最大允许含量
临界品位
经济品位
边际品位
矿床开采技术指标
最小可采厚度
最低工业米.百分值
夹石剔除厚度
剥采比
含矿系数
资源量估算方法
几何法
地质统计学法
距离冥次反比发
SD法
储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资源储量结果发布
储量报告
不同类型报告的性质与用途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
普查报告
详查报告
勘探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矿山储量年度报告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第七章 固体矿产采矿基础
第一节 采矿概述
开采过程
主要生产过程
采准切割
回采
矿石运输
地压管理
废石排弃
辅助生产过程
矿床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
地下与露天联合开采
相关的基本概念
矿山生产能力
矿山服务年限
矿石损失
损失率
损失的工业矿量与应采工业矿量之比称为损失率。
回收率 (回采率)
采出工业矿量与应采工业矿量之比为称为回收率或回采率。
矿石贫化
贫化率
采出矿石品位的降低值与应采工业矿石品位之比为称为贫化率。
废石混入率
采出矿石中混入废石量与采出矿石量之比称为废石混入率。
第二节 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的相关概念
露天矿场
山坡露天矿
深凹露天矿
台阶与台阶的构成要素
露天开采境界
工作平盘与非工作平盘
工作帮上各台阶的水平部分称为工作平盘,在其上布置穿孔、采装和运输等主要设备;非工作帮上各台阶的水平部分称为非工作平盘,按用途分为安全平台、运输平台和清扫平台。
非工作平盘
安全平台
运输平台
清扫平台
工作帮坡线与工作帮坡脚
最终边坡线与最终边坡角
出入沟与开段沟
露天采矿作业
穿爆
穿孔
露天爆破
垂直深孔
倾斜深孔
采装
运输
排土
露天矿开拓
铁路运输开拓
公路运输开拓
直进式沟线开拓
往返式沟线开拓
螺旋式沟线开拓
平峒溜井开拓
胶带运输开拓
斜坡卷扬开拓
联合运输开拓
露天矿采剥方法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开采深度
露天矿底平面边界
露天矿最终边坡角
第三节 地下开采
地下开采的相关概念
开采单元划分
井田
阶段
矿块
井田
盘区
采区
开采顺序
井田的开采顺序
阶段的开采顺序
下行式开采
上行式开采
矿块的开采顺序
前进式
后退式
混合式
相邻矿体的开采顺序
地下开采步骤及三级矿量
地下开采步骤
开拓
中央并列式开拓系统
中央对角式开拓系统
侧翼式开拓系统
采准和切割
回采
落矿
凿岩爆破
矿石搬运
放矿
二次破碎
装载
地压管理
三级矿量
开拓矿量
采准矿量
备采矿量
地下开拓方法
单一开拓法
平硐开拓法
斜井开拓法
竖井开拓法
斜坡道开拓法
联合开拓法
地下采矿方法

煤炭开采
采煤方法
巷道系统分类
壁式体系采煤法
柱式体系采煤法
回采工艺分类
爆破采煤法
普通机械化采煤法
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水力采煤法
第八章 固体矿产选矿基础
第一节 选矿概述
选矿的基本概念
精矿
中矿
尾矿
选矿工艺指标
品位
有用成分的含量
产率
选矿质量/原矿质量
选矿比
原矿质量/精矿质量
富矿比
精矿品位/原矿品位
回收率
精矿中有用组分质量/原矿中有用组分质量
第二节 选矿的基本过程
准备作业
它是将矿石通过破碎或磨矿等主要手段,使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单体解离,达到入选粒度的要求。
破碎筛分
磨矿分级
预先分级
检查分级
控制分级
选别作业
重力选矿
重介质选矿
跳汰选矿
摇床选矿
溜槽选矿
磁力选矿
电力选矿
精选
浮游选矿
浮选方法
粗选
精选
扫选
浮选方式
正浮选
反浮选
优先浮选
混合浮选
浮选药剂
捕收剂
作用于矿物-水的界面,通过提高矿物的疏水性,使矿物颗粒能更牢固地附着于气泡而上浮。
起泡剂
调整剂
化学选矿
化学选矿过程
原料准备
矿物分解
化学精矿制取
化学选矿常用方法
焙烧法
浸出法
溶剂萃取法
在稀有金属提取工艺中应用很广的一种方法。
离子交换法
活性炭吸附法
主要用于提取金、银及废水处理。
离子浮选
可用于处理各种工业废水,也可用于从某些工业废渣中回收有价值的金属。
特点
化学选矿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1.处理难选矿石及废料; 2.用于粗、精矿的除杂; 3.为物理选矿创造条件。
精矿脱水与尾矿处理
精矿脱水
自然排水
浓缩
过滤
干燥
尾矿处理
第三部分 油气矿产
第九章 油气地质基础
第一节 油气地质概述
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能源矿产
固态
煤
石煤
油页岩
油砂
铀
钍
天然沥青
液态
石油
气态
天然气
页岩气
煤层气
地热资源
石油
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的馏分
轻馏分
石油气
汽油
中馏分
煤油
柴油
重质瓦斯油
重馏分
润滑油
渣油
石油的组分
油质
胶质
沥青质
碳质
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的分类
石蜡型
石蜡-环烷型
环烷型
芳香-环烷型
芳香-沥青型
天然气
分类
相态
游离气
溶解气
吸附气
固态气水化合物
分布特征
聚集型天然气
气藏气
气顶气
凝析气
分散型天然气
油溶气
水溶气
煤层气
页岩气
固态气水化合物
与石油产出关系
伴生气
非伴生气
油田水
油层水
非油层水
储层和盖层
储层
主要性质
孔隙性
渗透性
分类
碎屑岩
细砂岩
粉砂岩
碳酸岩
其他岩类
盖层
分类
岩性
膏盐类盖层
泥质盐类盖层
碳酸盐类盖层
分布范围
区域性盖层
局部盖层
与油气藏的空间位置关系
直接盖层
上覆盖层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
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储层
盖层
遮挡物
油气藏
油气藏是地下岩层中具有统一的流体动力系统的最小油气聚集单元。
圈闭及油气藏类型划分
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
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
第二节 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油气生产的物质基础
干酪根
先驱
油气生成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
未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
高成熟阶段
过成熟阶段
油气生成机理和产物类型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挥发物
干酪根
未-低成熟石油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湿气
大量石油
残余干酪根
热裂解生湿气阶段
湿气
干酪根残渣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干气
次石墨
天然气成因类型
烃源岩评价与油气源对比
烃源岩
烃源岩评价
油气源对比
油气运移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第三节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四个基本条件: 1.充足的油气资源; 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3.有效的圈闭; 4.良好的保存条件。
油气藏的形成
常规油气藏
渗滤作用
排替作用
非常规油气藏
油气藏的破坏及其产物
破坏类型
垂向渗漏
侧向渗漏
成分变化
破坏机理
1.断层泄露
2.剥蚀
3.超压
4.圈闭倾斜
5.水动力冲刷
6.气洗
7.生物降解和水洗
8.油裂解成气
破坏产物
次生油藏
地表油苗
浅层固体沥青
油气藏的形成时间
第四节 油气聚集单元与分布规律
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及含油气区
油气田
构造油气田
背斜油气田
断层(断块)油气田
地层油气田
岩性油气田
复合油气田
油气聚集带
含油气区
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盆地
组成盆地结构的三大要素
基底
周边
超覆式接触
坳陷盆地
断层式接触
断陷盆地
断超式接触
沉积盖层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
前陆盆地
裂谷盆地
克拉通盆地
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
总体而言,位于有效烃源岩内,具有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砂体及断裂纵向沟通的区带,是油气大规模聚集的有利地区。但非常规油气分布的因素有所差异。
第十章 油气勘探基础
油气勘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从区域基础地质特征和石油地质特征研究出发,分析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确定有远景的含油气盆地,预测有利的生油坳陷,确定潜在的油气聚集区带;其次,在确定的有利区带上,部署以地震为主的勘探工作,落实圈闭的分布及基本要素,并选择有利的钻探目标,通过钻探揭示其含油气性;最后,对于已经发现油气田的圈闭,通过进一步钻探并配合其他技术手段,全面获取油气田各方面的资料,查明油气田地质特征和储量特征,取得开发油气田所必须的资料数据,为合理开发利用油气资源做好准备,为制定国家和企业油气勘探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第一节 油气勘探阶段
预探阶段
区域普查
对象
盆地或坳陷
成果
1.评价勘查区含油气远景; 2.估算勘查区主要含油气系统和油气聚集带的资源量; 3.提出圈闭预探的部署意见。
圈闭预探
对象
有利含油气区带和圈闭(或非常规油气有利区)
成果
1.提交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控制技术可采储量、控制经济可采储量; 2.确定钻井、地震勘探的区域,为油气藏评价提供依据; 3.提出油气藏评价的部署意见。
评价阶段
对象
含油气圈闭或区块(或非常规油气富集区)
成果
1.提交探明地质储量、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2.确定油气藏(田)开发钻井区域或区块、开发试验井组(区)的试采结果,为油气藏(田)开发提供依据; 3.提出油气藏(田)评价部署及开发概念设计意见。
第二节 油气勘探技术
地面地质调查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采集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资料解译
重力勘探技术
磁法勘探技术
电法勘探技术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勘探工程技术
录井技术
常规地质录井
气测录井和综合录井
新方法录井
测井技术
主要钻井工程技术
水平井钻井技术
井斜86°以上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浅层大位移井
深层大位移井
水平位移超过3000m、 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的比值大于2
多分支井钻井技术
欠平衡钻井技术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
试油(气)技术
钻井中途测试
守井试油(气)
微生物勘探技术
第三节 油气储量
油气储量估算
油气储量分类
地质储量
探明储量
探明技术 可采储量
探明经济 可采储量
剩余探明 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储量
控制技术 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 可采储量
剩余控制 经济可采储量
预测储量
资源量
储量估算情形
新增
复算
核算
标定
结算
储量估算基本知识
储量起算标准

储量计算单元
油气地质储量估算方法
容积法
动态法
油气探明技术可采储量的估算方法
经济可采储量估算
现金流量法
经济极限法
储量综合评价
油气田
储量规模
1.特大型
2.大型
3.中型
4.小型
5.特小型
储量丰度
1.高
2.中
3.低
4.特低
产能
1.高产
2.中产
3.低产
4.特低产
埋藏深度
1.浅层
2.中浅层
3.中深层
4.深层
5.超深层
储层物性
孔隙度
特高
高
中
低
特低
渗透率
特高
高
中
低
特低
致密
含硫量
高含硫
中含硫
低含硫
微含硫
原油性质
原油密度
轻质
中质
重质
超重
黏度和凝固点
稠油
黏度>=50mPa.s
高凝油
凝固点>=40
常规油
页岩气
煤层气
油气探明储量报告
《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规范》(DZ/T 0334-2020) 一、文字报告 1.油气田(藏)概括; 2.油气田(藏)地质特征; 3.地质储量估算方法、计算单元与开发状态; 4.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与确定方法; 5.地质储量计算参数; 6.探明地质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 7.经济可采储量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8.储量可靠性评价和综合评价; 9.储量劈分; 10.问题与建议。 二、图件 1.油气藏地质研究; 2.储量综合研究; 3.经济可采储量。 三、表格 1.工作量统计表; 2.计算单元划分表; 3.储量数据参数表。
第十一章 油气开发基础
第一节 油气田开发概述
油藏的驱动方式
一次采油
二次采油
综合驱动
油气田开发层系划分
油气田开发井网、井距
井网类型
排状井网
环状井网
面积井网
二点
三点
正方形
三角形
油气田采油速度和稳产年限

油气藏开发动态分析
油气藏产能评价
油气藏水浸规律
稳态水侵
非稳态水侵
动态监测与开发层系的细分调整
动态检测的内容
1.产量监测; 2.油气水井压力监测; 3.全油气藏或个别区块或层的驱油剂的前缘位置监测; 4.油气井产出剖面的监测; 5.注水井吸水剖面的监测; 6.井下技术状况的监测。
开发层系的细分调整
1.新、老含油气层系完全分开,通常是封堵开采老层系的井下部的油气层,全部转采上部油气层,而由新钻的调整井来开采下部的油层; 2.开采老层系的井不动,把动用不好的中、低渗透油层整层剔出,另钻一套新的层系来进行开发; 3.把开发层系划分的再细一些,用一套较密的井网钻穿各套层系,先开发最下部的一套层系,采完后逐层上返; 4.不同油气层对井网的适应性不同,细分时对中、低渗透油层要适当加密; 5.钻一批新井也有助于不断增加油气田开采强度,提高整个油气田产液水平; 6.层系细分和井网调整同时进行,该方法是针对一部分油气层动用不好,而原开采井网对调整对象又显得较稀疏的条件下使用的; 7.主要进行层系细分调整,把井网调整放在从属位置; 8.对层系进行局部细分调整。
油气藏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数学模拟
第二节 油气开采技术方法
采油、采气基本方法
采油方法
自喷采油法
人工举升法
气举采油法
有杆泵采油法
无杆泵采油法
采气工艺技术方法
井下节流
排水采气
出砂气井采气
压裂与酸化技术
原油采收率技术
热力采油法
蒸汽吞吐
蒸汽驱
火烧油层法
混相驱油法
注液化石油气段塞法
富气混相法
高压干气混相驱
二氧化碳驱油法
化学驱油法
第四部分 水气矿产
第十二章 水文地质基础
第一节 水文及水循环
第二节 地下水的形成条件
岩石的空隙特征
松散岩石中的空隙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地壳岩石中的水
岩石“骨架”中的水 (矿物结合水)
沸石水
结晶水
结构水
岩石空隙中的水
结合水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液态水
重力水
毛细水
固态水
气态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
容水性
给水性
含水性
贮水系数
持水系数
渗透系数
第三节 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循环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
补给
径流
地下水在岩石空暇中流动的过程称为径流。
排泄
泉水排泄
蒸发
蒸腾
人工排泄
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含水系统
地下水流动系统
循环系统
动力系统
化学系统
第四节 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地下水的物理特征
温度
地下热水
温度>25°
颜色
透明度
透明的水
微浊水
浑浊水
极浊水
臭
无气味
极微弱
弱
显著
强
极强
味
相对密度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地下水中的气体
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重碳酸根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一般情况下,氯盐的溶解度最大,硫酸盐次之、碳酸盐较小,因此,高钙化水中便以溶解的氯和钠占优势,在矿化度异常高的地下水中以氯和钙为主。
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污染
污染的特点
污染源与污染途径
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其他污染源
污染途径
1.通过包气带连续渗入 2.通过包气带断续渗入 3.通过井、孔、坑道及岩溶进入 4.随地表水侧向渗入 5.含水层之间的垂向越流通过钻孔“串层”渗入
第十三章 地热资源勘查与利用保护基础
第一节 概述
地热资源的分类
性质和赋存状态
蒸汽型
热水型

地压型
干热岩型
岩浆型
地质构造环境
热量传递方式
对流型
传导型
综合因素
浅层地热能
水热型地热能
增强型地热能 (干热岩)
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
第二节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
勘查目的和任务
勘查阶段
调查
预可行性勘查
可行性勘查
开采
勘查技术方法
地热遥感
地热地质调查
地热物理勘查
地热地球化学勘查
地热钻探
产能测试
降压试验
放喷试验
回灌试验
动态监测
第三节 地热资源评价
地热资源评价内容
1.地热资源储量估算与可靠性评价; 2.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地热资源储量分类分级

地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不同用途评价
有用矿物组分评价
腐蚀性评价
结垢评价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可行性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利用现状及潜力评价
综合利用评价
第四节 地热资源利用与保护
地热资源利用
地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地热回灌
第十四章 矿泉水资源勘查与利用保护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矿泉水资源地质勘查
勘查阶段划分
普查
详查
勘探
开发
勘查技术方法
遥感解译
水文地质测绘
地球物理勘探
地面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测井
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试验
水文测试与分析
环境同位素技术
动态监测
地下水数值模拟
第三节 矿泉水资源储量估算与评价
第四节 矿泉水资源动态监测与保护区划定
矿泉水(水源地)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是唯一获得地下水水质、水量等动态变化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动态监测的内容
水位(压力)
开采量(流量)
水质
水温
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
I级(安全保护区)
II级(内保护区)
III级(外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