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一卷第一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和发展史的一个中心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 命性变革,我们要继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运用,进而有效推动历史 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历史背景
19世纪40年代,德国成为当时欧洲社会新旧势力矛盾斗争的焦点(国家分裂,经济落后、政治反动)
在此之前,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有三本手稿性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恩创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动机
①1844年,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出版
②1845年1845年,莱比锡出版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杂志《维干德季刊》上面发表了鲍威尔的《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及《施蒂纳的评论者》等文章
③1845年出版了一些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出版物,他们宣扬博爱和友谊,要求人们放弃政治斗争,敌视阶级斗争,这些都成为了本书的直接批判对象
主要思想
第一部分
(一)前论
①介绍了青年黑格尔派研究方法的错误以及写这本书的必要性,介绍了黑格尔哲学两排对德国哲学批判的局限性
②人类历史的前提
*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
③分工和所有制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民族之间的关系,也决定民族内部结构和分工的发展
④意识和存在关系的方法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第二部分
(一)基本解释
①关于“人”的“解放”
*人被意识所奴役,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人从来没有受过这些词句的奴役
②关于实践
*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基础
③人的社会活动的四个方面或四个因素
物质生活的生产
需要的满足和新的需要的产生
家庭以及社会关系
生产方式
④意识、语言以及分工
*语言是一种现实的,实践的意识。分工是人的实践活动异化的根源
⑤异化和扬弃
*所谓人的实践活动异化,是指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二)社会历史观
①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
①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与革命意义
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
*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源
*忽视了历史的现实基础
第三部分
(一)统治阶级的统治及演进规律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历史上始终是思想占统治地位”
根源①:把统治阶级的思想与统治阶级的个人分割开来
根源②:使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间具有某种秩序
根源③:把某种自我规定着的概念变成某种人物,如历史的制造者
(三)唯心主义的社会根源。
应当从实际生活状况出发来揭露“思想创造历史”
意义与价值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和发展史的一个中心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我们要继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运用,进而有效推动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