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体液和电解质紊乱
这是一篇关于体液和电解质紊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体液、电解质代谢、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的调节。
编辑于2022-10-22 18:17:49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
体液
分类: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
(1)细胞内液占40%
(2)细胞外液占20%
B .细胞间液15%
A .血浆5%
主要阴离子:cl- Hco3-,主要阳离子:Na k
组成
水
电解质:体液中存在的离子,具有维持体液渗 透压、保持体内液体正常分布的作用,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有机电解质
无机电解质
小分子有机物
蛋白质
功能:(1)维持体液渗透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维持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应激性的作用。
电解质代谢
钠平衡紊乱
正常参考范围:135-145mmol/L
>145mmol/L高钠血症
<135mmol/L低钠血症
钾平衡紊乱
正常参考范围:3.5-5.5mmol/L
>5.5mmol/L高钾血症
<3.5mmol/L低钾血症
氯平衡紊乱
正常参考范围:96-108mmol/L
>108mmol/L高氯血症
<96mmol/L低氯血症
血气分析
定义:通过测定血液 pH 、 PO2PCO2,和碳酸氢盐( HCO3 ;)等 项指标,了解心肺的功能状况,评价病人呼吸、酸碱平衡状态
指标
直接测定
PH
参考范围:动脉血 pH 7.35~7.45,平均7.4或[ H +]35~45nmol/ L ,平均40nmol/ L
临床意义:1.pH<7.35为酸血症, pH >7.45为碱血症 2.血液 pH 值正常: ①正常人 ②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但经代偿调节使 [ HCO ,]和[ HCO ,]比值不变 ③有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存在
PCO2
定义: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 CO2 ,所产生的张力。
参考范围 35~45 mmHg (4.67~6.0kPa),平均40m mHg (5.3kPa)
临床意义: 1.判断呼吸性酸碱紊乱的性质 ① PCO ,<35mmHg为低碳酸血症:肺通气过度, CO ,排出 过多。 ② PCO ,>45mmHg为高碳酸血症:肺通气不足, CO 潴留。 PCO ,>50mmHg(6.65kPa):呼吸衰竭。 PCO ,达到70~80mmHg(9.31~10.64Pa)引起肺心脑病。 2.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情况
PO2
定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 所产生的张力
·参考范围: PO2 ,75~100mmHg(10.0~13.3kPa)。
·临床意义: 1. PO 下降:见于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PaO2<55mmHg(732kPa):呼吸衰竭; PaO2<30mmHg(4.0kPa):生命危险。 2. PO2 升高:主要见于输,治疗过度。
间接测定指标
氧饱和度SO2
定义:血液在一定的 PO2下 ,氧合血红蛋白( HbO2 )占全部 Hb 的百分比,可表示为:SO2=HbO2x100%/( Hb +HbO2,)
参考范围:动脉血95%~98%
临床意义: 用于反映体内有无缺O2的情况。 <90%表示呼吸衰竭 <80%表示严重缺氧
实际碳酸氢盐 AB
定义:血浆中 HCO3-的实际浓度。其变化受呼吸和代谢双重因素影响。
参考范围:AB :22~27mmol/ L ,平均值24mmol/ L
临床意义 (1)正常人 AB 约等于 SB ,二者间差值为呼吸对 HCO 的影 何。 AB > SB ,提示有 CO2 潴留,见于通气不足。 AB < SB ,则提示 CO2 排出过多,通气过度。 (2) AB = SB =正常,为正常酸喊平衡状态; AB = SB <正常,为代酸未代偿; AB = SB >正常,为代碱未代偿; AB > SB ,为呼酸或代碱; AB < SB ,为呼碱或代酸。
标准碳酸氢盐 SB
定义:指在标准状态下(37℃, PCO2为40mmHg,PO2为100mmHg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 HCO3-的含量。
参考范围:SB :22~27mmol/ L ,平均24mmol/ L
缓冲碱BB
定义:全血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包括 HCO 、 Hb 、血浆蛋白及少量的有机酸盐和无机磷酸盐
参考范围: 全血缓冲碱( BBb ):45~54mmol/ L 血浆缓冲碱( BBp ):41~43mmol/ L
临床意义: 在血浆蛋白和 Hb 稳定的情况下, BB 增高为代碱或呼酸, BB 降低为代酸或呼碱。 BB 降低而 HCO ;正常,提示 Hb 或血浆蛋白水平降低。
碱剩余 BE
定义:在37℃和 PCO ,为40mmHg时,将儿全血 pH 调整到7.40所需强酸或强碱的 mmol 数。当所需为强酸时, BE 为正值;若所需为强碱时,则为负值。
参考范围:一3mmol/ L ~+3mmol/ L
临床意义: 正值增大为碱血症,主要见于代碱;娅地 负值增大为酸血症,主要见于代酸。
阴离子隙 AG
定义:血清中未测定阳离子UA和未测定阴离子UC之差,AG ( mmol / L )=UA-UC= Na+ -【CI- + HCO3-】
参考范围:8-16 mmol / L
临床意义:1.阴离子隙增加:(1)未测阴离子升高:有机酸增加; (2)未测阳离子下降:低钙、低镁或低钾血症。 2.阴离子隙降低:(1)未测阴离子下降:白蛋白降低 (2)未测阳离子升高:高钙、高镁及高钾血症。 3.利用阴离子隙分析酸中毒的原因 AG 增高:肾功能衰竭、削症酸中毒和乳酸中毒等: AG 正常: HCO3- 大量丢失、服用 NH , C \药物等。
二氧化碳总量TCO2
定义:血浆中各种形式的 CO2 的总含量。其中大部(77.8%)是 HCO3-结合形式,少量是物理溶解的 CO2 ,(8.8%),还有极少量以碳酸、蛋白氨基甲酸酯及 CO2 等形式存在,TCO ,是反映代谢性酸碱中毒的指标之一动脉血 TCO ,的变化受呼吸及代谢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代谢因素的影响。
参考范围:23-30mmol/ L ,平均28 mmol / L 。
酸碱平衡紊乱
概念: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障碍,使血浆中[ HCO3 -]小于[ H2CO3]的浓度及其比值的变化超出正常范围。
类型
酸中毒
HCO3- / H2CO3 <20/1,血浆 pH <7.35。
碱中毒
HCO 3-/ H2CO3 >20/1,血浆 pH >7.45。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代酸):原发性血浆 HCO3- 浓度下降,PH下降,PCO2代偿性降低。
代谢性碱中毒(代碱):原发性 HCO3-增多,PCO2代偿性升高。
呼吸性酸中毒( 呼酸):原发性 H2CO3 增多,HCO3- 正常或稍高。
呼吸性碱中毒( 呼碱):原发性 H2Co3减少,HCO3- 降低
主要生化特征:pH 值与酸或碱中毒一致, PCO2和[ HCO3-]呈同向变化,原发指标改变更明显。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相加型
定义:同时存在代谢性和呼吸性的致病因素。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有明显的 pH 降低,见于严重肺心病、心跳骤停或窒息、严重肺水肿和甲醇中毒等。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pH 明显升高,常见于临终前的病人,可见于严重肝病伴呕吐或利尿失钾者,或见于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呕吐或明显利尿者。
相抵型
定义:一型酸中毒伴有另一型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主要生化特征:pH 值与酸或碱中毒一致, PCO2和[ HCO3-]呈同向变化,原发指标改变更明显
代偿性酸中毒或代偿性碱中毒:经过代偿作用, HCO3- /H2CO3,比值恢复在20/1,血液 pH 维持在7.35~7.45之间。
失代偿性酸中毒或失代偿性碱中毒:病情严重超出了机体调节的限度,不能使 HCO3- / H2CO3,比值恢复到正常范围, pH 的变化超出参考范围。
三重性:判断三重的关键是代酸和代碱共存的鉴定
1.看 pH 一是否有酸碱平衡紊乱 2.判断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的· (1)pH 与 pCO 的变化方向相同一代谢性2 .pH 与 pCO 的变化方向相反一呼吸性 (2)判断是单纯性还是二重性 ·pCO2与 HCO3 -的变化方向相反—二重性(相加型)(相减型的代酸+代碱) · pCO 2与 HCO3-的变化方向相同一﹣单纯性( pH 变化明显) 二重性(相减型)( pH 变化不明显)
酸碱平衡的调节
定义:机体通过酸碱平衡调节机制调节体内酸碱 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血液 pH 7.35-7.45的过程。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酸碱平衡:机体通过酸碱平衡调节机制调节体内酸碱 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血液 pH 7.35-7.45的过程。·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A .缓冲系统:最为敏感和迅速, H2CO3 ,和 HCO3-是最重要的缓冲物质,正常时 HCO3- ;/ H2Co3 ,比值为20/1; B .肺:一般在10~30min发挥调节作用,通过呼出 CO2 的多少控制 Hco3- 的浓度; C .肾脏:开始调节最慢,多在数小时以后,但作用最强时间最长,几乎是非挥发性酸和碱性物质排出的唯一途径,主要通过重吸收和排出,调节 HCO3- 的浓度; D .离子交换:一般在2~4h之后。(细胞内外 H 一 K 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