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导图中阐述了终身教育和教育制度产生发展的知识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哟 。
编辑于2022-10-24 15:59:03 福建省学校教育制度
1. 教育制度
1. 含义
1.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 广义上的教育制度
1. 国民教育制度
3. 狭义上的教育制度
1. 学校教育制度
1. 简称
1. “学制”
2. 含义
1. 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主体
2.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3. 地位
1.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3. 现代学校最早发源于
1. 文艺复兴
4. 基本要素
1. 学校的类型
1. 学校实施哪种性质的教育
2. 学校的级别
1. 学校的层次水平
3. 学校的结构
1. 决定学校的类别
5. 包含
1. 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
6.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
1. 演变
1. 非正式教育
1. 正式非正规教育
1. 正规教育
2. 前制度化教育
1. 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 特点
1. 教育主体确定
2.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3.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5. 教育形态趋于定型
3. 包括
1. 非正式教育
2. 正式非正规教育
3. 制度化教育
1. 产生的标志
1. 近代学校系统的产生
2. 我国(近代/现代)兴起的标志
1.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 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3. 也称
1. 正规教育
4. 含义
1. 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5. 基本特征
1. 制度化
2. 学校化
3. 封闭化
6. 有毕业证书
7. 局限
1. 时空局限
8. 主要指
1. 学校教育
1. 区分
1. 层次结构
1. 学前教育
1. 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1. 二战以后
2. 初等教育
1. 也称
1. 小学教育
2. 时间
1. 5-6年
3. 中等教育
4. 高等教育
1. 人物
1. 马丁·特罗
2. 分类
1. 精英教育
1. <15%
2. 大众化
1. 15%~50%
3. 普及化
1. >50%
2. 十五届五中全会
2. 类别
1. 基础教育
1. 目标
1. 升学
2. 含义
1. 主要让学生
1. 双基
1. 学会基础知识
2. 掌握基础技能
3. 包括
1. 学前教育
2. 普通中小学教育
1. 包括
1. 小学
2. 中学
1. 初级中学
2. 高级中学
4. 管理权
1. 地方
1. 指的是县级
5. 办学权
1. 地方
1. 指的是县级
6. 特点
1. 全面性
2. 基础性
3. 普及性
2. 职业教育
1. 目标
1. 就业
2. 主要教学内容
1. 从事某种职业
2. 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3. 二战以后
1. 综合大学⬆️
3. 高等教育
4. 成人教育
5. 特殊教育
3. 组织形式
1. 全日制学校
1. 地位
1. 我国学校主体
2. 包括
1. 大学
2. 中学
3. 小学
4. 中等专业
2. 半工半读学校
3. 函授学校
1. 运用通信
4. 业余学校
1. 年限长
2. 方式灵活
4. 学习任务
1. 普通学校
2. 专业学校
4. 非制度化教育
1. 学制发展的第三阶段
2. 含义
1.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它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3. 理想
1. “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4. 倡导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想
5. 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
1. 无毕业证书
6.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
1. 走出学校
7. eg
1. 网络直播
7. 分类
1. 双轨制
1. 国家
1. 西欧为代表
2. 地位
1. 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学制类型
3. 特点
1. 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
4. 含义
1. 一轨自下而上发展的如中世纪大学(后来也包括其它高等学校),再到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他们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化为现代学校的
2. 另一轨是自下而上发展的由小学到初中(及职业学校),再到高中(及职业学校)
5. 优点
1. 两个平行的系统,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6. 缺点
1. 但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剥夺了在群众性小学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2. 单轨制
1. 国家
1. 美国
2. 特点
1. 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3. 作用
1.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2. 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升入大学
3. 分支型学制
1. 国家
1. 苏联
2. 中国
1. 由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 也称
1. 中间型学制
2. “Y”型学制
3. 特点
1. 立体式
4. 作用
1. 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
8. 学制类型
1. 壬寅学制
1. 时间
1. 1902年
2. 也称
1. 《钦定学堂章程》
3. 是以、、、为蓝本
1. 日本
4. 地位
1. 中国第一个颁布但是未实施的学制
2. 癸卯学制
1. 时间
1. 1903/1904年
2. 也称
1. 《奏定学堂章程》
3. 是以、、为蓝本
1. 日本
4. 地位
1. 是中国第一个颁布并且实施的学制,
5.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 特点
1. 修业年限长
2. 26年
7. 该学制规定了男女不能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8. 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9. 班级授课制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10. 最先提出“义务教育”
3. 壬子癸丑学制
1. 时间
1. 1912—1913年
2. 是以、、为蓝本
1. 日本
3. 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1. 第一次规定女子入学
5. 将“学堂”变学校”
6. 充实自然科学的内容
7. 实习教育
4. 壬戌学制
1. 时间
1. 1922年
2. 也称六三三制、新学制
3. 是以、、、为蓝本
1. 美国
4. 使用时间最长
5. 高中兼顾就业与升学
6. 第一次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学校教育阶段
9. 影响学制的因素(学制确立的依据)
1. 学制的确立
1.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制约
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 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制约
4. 人口状况
5.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
6. 受国内外学制的历史经验的影响
10.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11.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
3.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 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6. 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7.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2. 终身教育
1. 人物
1. 保罗∙朗格朗
2. 时间
1. 1965年
3. 也称
1. 终生教育
4. 著作
1. 《终身教育引论》
5. 终身教育的4个支柱
1. 学会认知
2. 学会做事
3. 学会生存
4. 学会共同生活
6. 特点
1. 终身性
1. 最大的特征
2. 全民性
1. 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
3. 广泛性
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非正式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4. 灵活性
1. 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
5. 实用性
7. 背景
1. 人们为了更新教育观念,获得新的适应力
2. 对现实生活和自我要求⬆️
8. 含义
1. 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2. 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9. 影响意义
1. 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
2. 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10. 地位
1. 20世纪教育的特征
2. 属于非制度化教育
3. 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