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第十七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药理学知识重点,药理学-第十七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包括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痛风药的内容点总结。
基础英语语法,代词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式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相互代词。
基础英语语法,名词的定义与类型,名词的数,包括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名词的所有格包括有生命的,无生命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
作用机制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环氧酶(COX),减少PG的合成
PGI2——血管扩张、抗血小板凝聚
TXA2——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
PGI2与TXA2是生理拮抗剂
共同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体内过程
弱酸性药物,口服吸收迅速;经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
能进入关节腔
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作用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cox,减少PG的合成,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小剂量(50-100mg/日)
抑制血小板的COX活性,减少血小板TX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高浓度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COX活性,减少PGI2(前列环素)的合成,促进血栓形成
临床应用
小剂量用于预防冠状动脉及脑血管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降低其病死率和再梗死率
注意事项
小剂量防止血栓形成,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
小剂量可引起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
疼痛
慢性钝痛:头疼、牙痛、肌肉痛、痛经等
发热
对症治疗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防止血栓形成
50-100m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脑缺血病等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胃溃疡和出血
预防:饭后服、肠溶片、米索前列醇
出血和凝血障碍
自发性出血——维生素K预防
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或敏感者可出现头疼、眩晕、恶心、呕吐、耳鸣以及视、听力减退等
治疗:立即停药、碱化尿液(静脉滴入碳酸氢钠溶液)
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可诱发哮喘——阿司匹林哮喘
瑞夷综合征
病毒感染性疾病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偶致瑞夷综合症,表现为肝损害和脑病,可致死。——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对肾脏的影响
水肿、高钾血症
扩展
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在调节体温方面有什么区别?
阿司匹林与吗啡镇痛作用的区别?
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作用机制与药理作用
对CNS的COX抑制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
对外周COX抑制作用不明显:无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
不影响血小板及凝血时间
解热镇痛
感冒发烧、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
无明显胃肠道刺激
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消化道溃疡、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
儿童因病毒引起的头痛、发热首选
短期使用不良反应轻,过量中毒可引起肝损害(日使用次数不能超过4次)、肾功能损害
丙酸类
布洛芬
关节腔浓度高
抗炎镇痛作用强于阿司匹林
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疼痛发热
胃肠道反应少
选择性COX-2抑制药
塞来昔布
不影响TXA2合成,但可抑制PGI2合成
对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需慎用
抗痛风药
主要用于急性痛风
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的经典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
主要用于慢性痛风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奥昔嘌醇
促尿酸排泄药——丙磺舒、乙磺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