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绪论)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出的适用性反应。
①红细胞在低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②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基本相同③新生的红细胞脆性小,抵抗力大不易破裂。
这是一篇关于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细胞膜结构特征和转运功能、细胞生物电现象、骨骼肌的收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生理学概述
1.对象、任务以及内容方法
任务:研究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其的影响和机体调节。
内容方法
内容(研究水平)
整体和环境
器官和系统
细胞和分子
肌肉收缩和舒张的表现形式和产生机制
方法
慢性实验(可以长期实验
反刍动物瘤胃瘘
急性实验(一般导致动物死亡
在体实验
家兔胸内负压的测定、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不同因素对尿液的影响
离体实验
利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测定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对象:植物、动物、人体
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合成代谢(储存能量) 分解代谢(释放能量)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兴奋性
指细胞或机体对内外环境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兴奋性最高(可兴奋细胞)
都产生动作电位
刺激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反应
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及外部活动发生的相应改变
兴奋
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较弱变为活动较强
抑制
由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或由活动较弱变为活动较弱
生殖
衰老
适用性
2.机体与内环境
内环境(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液
脑脊液
稳态
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动态平衡。
3.调节方式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的活动参与调节机体许多生理功能
反射弧、反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出的适用性反应
条件反射(后天形成)
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
迅速、准确、持续时间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
指体内某些细胞分泌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相应受体产生对机体活动的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节(内分泌,经血液)(可视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
起效缓慢,作用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神经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调节能力较小,但对于局部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着重要意义
4.自动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系统(稳态)
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调节控制部分的功能,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意义:维持稳态,各种调节中最常见
机制:定调点(可发生改变,称为重调定)
体温、血压、血液中激素调节等
正反馈系统(破坏)
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促进或上调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同方向改变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
意义:使一些生理活动快速完成
前馈控制系统
皮肤遇冷刺激,信息入脑使代谢增强、产热,减少散热活动;见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
与反馈控制相比,更加快速,可避免负反馈调节将出现的较大波动与滞后反应
中医学与人体系统稳态调控
中医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机体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以心肝脾肺肾为中心,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载体和信息载体 通过经络有规律的循行和交会,把五脏六腑、五官、四肢百骸联络起来,组成五个系统。
2.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脏腑调控系统
阴阳平衡与内环境稳态
五脏调控与机体稳态
五行制化与机体调控
中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