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5 经济基础-第五部分 会计2022中级经济师
2022年中级经济师 第五部分 会计章节全部 28章 会计概论 29章 会计循环 30章 会计报表 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32章 政府会计
编辑于2022-10-26 20:52:45 上海2022年中级经济师 第五部分 会计章节全部 28章 会计概论 29章 会计循环 30章 会计报表 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32章 政府会计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1-10章更新版本 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4章 市场结构理论 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7章 国民收入 8章 经济增长 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0章 国际贸易理论
2022年中级经济师第四部分 统计 第23章-第27章全部章节,包括:统计与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抽样调查、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根据刘艳霞老师精讲班笔记整理,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022年中级经济师 第五部分 会计章节全部 28章 会计概论 29章 会计循环 30章 会计报表 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32章 政府会计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1-10章更新版本 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4章 市场结构理论 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7章 国民收入 8章 经济增长 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0章 国际贸易理论
2022年中级经济师第四部分 统计 第23章-第27章全部章节,包括:统计与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抽样调查、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根据刘艳霞老师精讲班笔记整理,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
第二十八章 会计概论
第一节 会计基本概念
现代会计2大分支
以货币为主要计算单位,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进行核算和监督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基本职能
核算
完整性、 连续性和系统性
监督
真实性、 完整性、 合规性和有效性
2021考点
会计对象
会计的客体、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
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
资金循环和周期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资金退出
缴纳税金、 偿还债务、 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和利润等均属于资金退出
会计核算7项具体内容
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经济业务事项
会计核算的7项内容
核算的7项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财物、债权债务、资本、收入/支出/费用/成本、财物成果(表现为盈利或亏损)、其他事项
考点:哪些属于会计核算内容
干扰项:经营预算(属于会计监督)、其他(变更工商登记)
债权
债权:应收+预付;收取款项的权利
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付账款
债务
债务:应付+预收
借款(借入的款项)
资本的增减
资本:投资者投入的本金
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收入
日常活动中的利益总流入
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
让渡资产使用权
支出>费用>成本
支出
开支和损失
费用
日常活动中的利益总流出
成本
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费用
对象化了的费用
库存商品成本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6.财务成果/利润
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7.其他经济业务事项
第二节 会计目标
1-会计目标
2-会计信息内容
3-信息主要使用者
第三节 会计要素
1-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财务状况
资产
定义
过去发生、现在拥有和将来有经济利益
融资租赁的设备属于资产;经营租入的设备不属于资产
无价值品不属于
分类
流动资产
应收
预付
...
一个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主要为交易持有/1年内变现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账款
预付款项
存货
非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开发支出
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负债
定义
过去形成、现时义务和将来利益流出
签订的未来可能形成负债的采购合同,在当前不属于负债
分类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预收票据/账款
应付工薪、税款
其他应付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
资产-负债后的剩余权益
投资人的要求权
来源
(1)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实收资本(股本)
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计入资本公积
(3)留存收益: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
有指定用途
盈余公积
无指定用途
未分配利润
具体项目
实收资本(股本)
(1.1)
资本公积
(1.2)+(2)
盈余公积
(3.1)
非分配利润
(3.2)
示例:张三投入12万,其中10万为实收资本,2万为资本公积
2-反应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经营成果
收入
定义
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或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辨析
第三方代收款项不属于
偶发活动不属于
因为不属于日常活动
表现为资产增加和/或负债减少
费用
定义
日常活动中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精益利益的总流出
辨别
营业费用
制造成本
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
计入产品成本
从销售利润中得到补偿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
不参与计算,直接计入当期损失
固定资产折旧属于费用
通过合理分配形成
不边线为当期直接发生的支出
利润
反应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包括
日常活动的业绩: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
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3-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人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4-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
2大会计等式 6大会计要素
第四节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
适用于企业;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
例:2 月份支付上半年设备租金 12000 元,由于此项费用 受益期是上半年,所以 2 月份支付租金是并不是全部计入 2 月份的费用 中,而是在 1-6 月份每月记录费用 2000 元。
收付实现制
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
2 月份支付上半年设备租金 12000 元,按收付实现制, 则在 2 月份直接记录费用 12000 元。
2 配比原则
收入与费用的因果配比
如:主营业务收入与直接成本相配比
收入与费用的时间配比
广告费、办公费与发生在同一时间的收入配比
3 历史成本原则
财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算
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
历史成本原则以货币稳定为前提
除法律规定,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优点
取得比较容易、比较客观
有原始凭证作证明,便于查证
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
会计核算手续简化,不必经常调整账目
4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
当期发生的、只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应当在本期收益中得到补偿
支出仅惠及本期
包括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收益性支出作为费用列入利润表中
资本性支出
当期发生、同时与本期和以后会计期间有关、应当在以后若干期间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包括
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固定资产改造支出
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不算
资产性支出应当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中
通过折旧、摊销等逐期转化为各期费用
第五节 会计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特定单位或组织
2-持续经营
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3-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为1年。
一般分为年度和中期(月/季/半年)
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产生本期和非本期
产生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正确贯彻配比原则
4-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六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相关性
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清晰性
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
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比性,便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5-实质重于形式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6-重要性
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8-及时性
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干扰项 准确性 永久性
第七节 会计法规
1-会计法
2-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
3-财务规则
行政单位财务规划、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4-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二十九章 会计循环
会计确认
概念: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要明确某一经济业务涉及哪个会计要素的问题
解决问题
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该项业务何时确认、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确认标准
①被确认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产生、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要求②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的评估③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
注意:收入要及时,按权责发生制。费用要根据配比原则确认。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前提下确认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构成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 也进一步构成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会计计量
概念: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构成。
目的:进一步明确一项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某一会计要素变化的数量为多少,体现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
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原始成本):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一般采用
重置成本: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适用前提:资产处于使用状态、能够继续使用、对所有者具有使用价值
可变现净值:企业生产经营中,以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估计销售所必需的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体现谨慎性
现值:企业生产经营中,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未来现金流出后的余额,用恰当的折现率予以折现而得到的价值
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会计记录
概念: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
方法
设置账户
分类
按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提供信息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总分类账户(原材料)和明细分类账户(甲材料和乙材料)
结构:T形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复式记账
概念:一项经济义务以相等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包括:借贷记账法(最普遍广泛用的)、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成本、费用类:增记借方,减记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增记贷方,减记借方
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额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期初/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期末余额合计
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工作开始,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登记账簿
一定格式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环节, 是联结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告的中间环节
联结会计凭证和财务报告的中间环节按用途分: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会计人员要定期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对账工作至少每年一次
财务处理程序
概念:对会计数据记录、归类、汇总、报告的步骤方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我国分类(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最基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分类账
优点: 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详细反映经济业务发生情况
缺点:登记总分类账工作量大
适用: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汇总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总分类账
优点:减轻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对应关系
缺点:编制汇总转账凭证工作量大
适用: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总分类账
优点:减轻工作量,可试算平衡,简单易懂方便易学
缺点: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查账
适用: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多栏式日记账财务处理程序:收款和付款凭证-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
优点:减轻登记总分类账工作量
缺点:业务多,日记账栏目过多,不便于登记
适用:规模大、业务量多、使用会计科目较少的单位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结合设置的账簿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所有科目设在一页,账页过长,不便登记查阅
适用:业务量少,使用会计科目也较少的单位
财务会计报告
概念
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编制之前要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并进行财产清查
内容
包括会计报表及附注和其他应当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我国对外提供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分类
按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表
按报送对象不同:对外会计报表(财政部统一格式、种类和编制方法)和对内会计报表(自行设计)
按编制主体不同:个别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
按编制时间范围不同:年度、季度、月份会计报表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三十章 会计报表
第一节 会计报表
1.概念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提示 1】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会计循环过程的终点,是会计核算最终成果。 【提示 2】会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构性描述。 【提示 3】一套完整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1.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3.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 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5. 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的说明等。
2.目标和作用
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提供帮助。
3.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以及编制前的准备
一、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1.在编制会计报表前应当依法对会计账簿记录,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进行审核,内容要全面。 2.会计报表的编制应当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关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 3. 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真实可靠(保障会计报表质量的重要环节),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
真实可靠
会计报表要真实的反映交易或事项的实际情况,不能人为的扭曲,会计报表应当根据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这是保障会计报表质量的重要环节
全面完整
会计报表应当全面披露企业的财务状況、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完整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编报及时
企业应当依据有关会计报表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编制、提供报表
便于理解
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为使用者所理解。
二、编制前准备工作
1. 全面财产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前,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1)债权债务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 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2)存货、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3)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4)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提示】企业清查、核实后,应当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2. 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
(1)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等: (2)检查相关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 (3) 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1.概念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将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适当排列编制,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等式为基础编制,反映企业的静态财务状况。
2.作用
(1)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及这些经济资源的分布和构成的信息; (2)总括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的信息。 (3)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使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企业偿债能力的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等化信息。
3.格式
账户式(左右排列) 我国采用账户式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 (1)左方列示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的分布及其形态,反映企业可以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 (2)右方列示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反映企业需要清偿的债务和不需要清偿的权益,即反映全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和构成情况。
报告式(上下排列)
4.内容
(1)资产类项目按流动性(即变现能力)进行排列,流动性强的在前,流动性差的在后,并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项列示。 (2)负债类项目按到期日的远近进行排列,先到期的排在前面,后到期的排在后面;并按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分项列示,流动负债在前。 (3)所有者权益排列顺序: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衍生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 预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 存货 合同资产 持有待售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其他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债权投资 其他债权投资 长期应收款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股权工具投资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开发支出 商誉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负债 衍生金融负债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预收款项 合同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其他应收款 持有待售负债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预计负债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其他权益工具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5.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中每个项目都有“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 年初余额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填列或调整填列。 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和分析计算填列。
直接填列
根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报表项目
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
实收短期应交付的两支公积
分析计算填列
根据若干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货币资金、未分配利润 【提示】“货币资金”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与其备抵科目抵消后的数据填列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应收款、持有待售资产(资产类项目)
根据明细账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预收款项: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之和填列。 其他应付款:根据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填列。
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
长期借款、其他非流动负债
第三节 利润表
1.概念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依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以“收入一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为基础,是一张动态的会计报表
2.作用
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 (1)了解企业利润的形成情况,分析考核企业经营目标及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企业利润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 (2)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盈利能力,评价或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能力。
3.格式
单步式
多步式 我国采用多步式
4.内容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
不影响营业利润的项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所得税费用
5.编制方法
一般设有“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 表中“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 表中“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制报表时,应根 据有关损益米科日的本期要计发生额计算填列。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1.概念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
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可随时支付的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等价物
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通常指3个月以内到期的债券投资。
现金流量
(1)现金流量是一定会计期间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2)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不会影响
①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只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变动或只涉及非现金项目之间的变动,则不会影响现金流量; 如:从银行提取现金或将现金存入银行;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用原材料或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等业务。
会影响
②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和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变动时,才会影响现金流量。 如用现金购买材料、用现金对外投资、收回长期债券投资等。
(3)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经营活动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收到返还的税费、经营性租赁、支付工资、支付广告费用、交纳各项税款 、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用支出、支付的保险费等
投资活动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包括取得和收回投资、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购买和处置无形资产等。
筹资活动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包括发行股票或接受投入资本、分派现金股利、取得和偿还银行借款、发行和偿还公司债券等
2.作用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1.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2.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3.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有助于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4.内容
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属于年度报表,由报表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组成。
(一)正表采用报告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销售本期收现前期销售本收现-销售退回 ②收到的税费返还 ③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④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⑤支付的各项税费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①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②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③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④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⑤投资支付的现金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①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让成长县 ②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③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④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可能导致现金流出,也可能导致现金流入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二)补充资科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提示】 以净利润为基础,采用间接法需要加以调整的项目可以分为四类: ①没有实际支付现金的费用; ②没有实际收到现金的收益: ③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 ④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5.编制方法
直接法
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正表。 直接法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一种列报方法。以利润表的本期营业收入为起点。
间接法
按间接法编制补充资料。 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一种方法。
第五节 会计报表附注
1.概念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增进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突出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而且还可以反映作为整个会计报表组成部分的非数量信息以及其他比报表本身更为详细的信息。
2.内容
1.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2.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3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 4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6.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提议或宣布发放的股利总额和每股股利总额 7.在与财务报表一起公布的其他信息未作披露,企业还应在附注中披露企业的基本情况。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三十一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意义
并通过财务指标的高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1.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2.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3.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 4.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 检查预算完成情况; 5.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 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内容
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分析企业权益的结构、 评价企业归还债务的能力, 估量企业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 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
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
分析企业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估量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效率, 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
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
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
分析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潜力
第二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比率分析法
相关比率
是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比较所得的相关数值的比率
结构比率
某项目数值占各项目总和的比率, 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效率比率
用以计算某项经济活动所费与所得的比例, 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可以进行得失比较, 考察经营成果, 评价经济效益
比较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
第三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
一般来说, 现金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企业在短期内可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衡量短期风险的指标,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
比率越高,流动性越大,偿债能力越强
维持在2:1比较合适
速动比率(酸性实验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排除存货的原因: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一种
该比率反映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比率越高,偿债能力越强
比率维持在1:1较理想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反映企业即刻变现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长期偿债能力,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
产权比率(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健;债权人投入资本受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
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衡量盈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
营运能力分析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成本
次数多,天数少,周转快,利润多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收入-销售退回、转让和折扣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净额
次数多,天数少,周转快,信用销售严格
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利用效率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
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盈利能力分析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100%
越高越强
营业净利润率
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
越高越强
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股本)*100%
反映企业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股票升值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利润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盈利能力,上市公司必须披露,配股再融资的重要依据
资产净利润率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产创造利润能力越高越强
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市盈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
越高,投资者信心越足。5-20正常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根据资本保全原则设计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三十二章 政府会计
第一节 政府会计概念
概念
政府会计是用于确认、 计量、 记录和报告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 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各政府会计主体财政资金的活 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 系统、 连续的反映和监督, 以确认、 计量、 记录政府管 理国家公共事务和国家资源、 国有资产的情况, 报告政府公共财务资源管理的业绩 及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专门会计
主体
各级政府以及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 军队、 政党组织、 社会团体、 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构成
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有关的信息, 实行收付实现制, 国务院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 运行情况 (含运行成本) 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实行权责发生制
目标
提供有助于广大使用者对资源分配作出决策以及评价会计主体财务状况、 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第二节 政府会计要素
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资产
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 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 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流动资产
预计在 1 年内( 含 1 年) 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 包括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
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包括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 政府储备资产、 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
负债
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 预期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政府会计主体的现时义务
流动负债
预计在 1 年内( 含 1 年) 偿还的负债, 包括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 应缴款项等
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包括长期应付款、 应付政府债券和政府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
净资产
政府会计主体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 净资产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净资产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收入
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增加的、 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入
收入的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 2.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入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 3.流入金额能被可靠地计量
费用
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减少的、 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
费用的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出政府会计主体; 2.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3.流出金额能被可靠地计量。
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预算收入
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 取得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
预算支出
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 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
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
预算结余
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以及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 预算结余包括结余资金和结转资金
第三节 政府会计报告
政府决算报告
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应当列入政府决算报表
含义
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
内容
政府决算报告包括政府决算报表和其他应当在政府决算报告中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目标
向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 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 有助于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依据
使用者
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 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政府财务报告
含义
反 映 政 府会 计 主 体某 一 特 定日 期 的 财务 状 况 和某 一 会 计期 间 的 运行 情 况等信 息 的 文件
内容
1.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指由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 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 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告。 2.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指政府各部门、 各单位按规定编制的财务报告。 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 财务报表是对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 运行情况等信息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表、 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和净资产差异表
目标
向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 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 等有关信息, 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使用者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债权人、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中级经济师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