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软组织肿瘤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第九章第十二节软组织肿瘤,包含脂肪瘤、血管瘤、神经源性性肿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淋巴管瘤。
编辑于2022-10-27 15:27:10软组织肿瘤
一、 脂肪瘤
良性
概述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
是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
最多见于皮下组织和腹膜后
病理
呈扁平或分叶状,有薄的纤维包膜, 实质为分化正常的脂肪细胞堆积形成,其内可见纤维间隔
可包含其他间叶成分
多单发
临床特点
好发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
人群比例1%,脂肪瘤亲属患病率更高
生长缓慢,无痛性肿块
可有压迫症状
影像学表现
X线
不敏感
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CT
软组织内边界清楚,类圆形肿物
呈低密度,CT值-120~-80HU,肿物内密度均匀。
与皮下脂肪和肌间隙脂肪密度一致
部分肿瘤可有稍高密度的纤维间隔
增强后肿物无明显强化。
MRI
与脂肪信号一致
T1WI高信号,T2WI中等信号,信号均匀,脂肪抑制系列信号下降。
纤维间隔呈等信号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诊断
典型脂肪瘤很容易诊断:纯的脂肪组织,肿瘤体积小
鉴别诊断
高分化脂肪肉瘤
纤维间隔增厚
非脂肪成分增多
部分强化
肿瘤体积大
二、 血管瘤
概述
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血管组织构成
组织学上主要表现血管管道增多及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炎性细胞和毛细血管淋巴管等不同程度浸润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血管瘤是由细胞增殖和增生组成的婴儿和儿童良性疾病, 其特征是早期快速增殖和晚期退化
血管畸形是由发育不良的血管通道引起的, 表现为正常的内皮细胞转换,与儿童的生长一致,没有退行性改变。
1||| 静脉畸形
2||| 淋巴管畸形
3||| 毛细血管畸形
4||| 动脉畸形
5||| 并畸形
临床特点
婴幼儿、儿童
女>男
可有间歇性疼痛
可触及质软肿块
病理类型
按血管腔的大小及内皮的类型
1||| 毛细血管瘤
概述
主要见于婴儿,也称婴儿血管瘤
女:男=3~5:1
出生时不明显,几周后出现并快速生长,三个月后明显,在皮肤皮下蓝红色肿块,类似于草莓的表面,皮温高(高流入-增殖阶段)。 后缓慢退化,7~10岁时完成。带灰色的暗红色,失去韧性,在形态上易变形,发展为纤维脂肪残体。
这部分病人一般在皮肤科就诊,临床诊断,大部分不用进行影像检查。少部分位置较深或有疑问的可进行核磁检查
治疗:β射线,激光
影像表现
MR
边界清楚的团块影, T1WI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SE序列可见流空血管(静脉),GRE序列高信号
注入钆造影剂后,早期有明显而均匀的增强,没有明显的动脉影
退化期:脂肪组织逐渐增多,T1高信号影
2||| 海绵状血管瘤
概述
儿童,发病年龄比毛细血管瘤大。
常位于组织深部,可有特征性的可触及肿块,伴有疼痛。
皮肤可见蓝色斑点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静脉石
CT
外形不规则软组织肿物,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夹杂脂肪组织。分布散。
肿块内多发圆形或椭圆形钙化,即静脉石,是特征性表现。
增强扫描 ,强化明显,延时强化
可见供养血管及引流静脉
MRI
T1WI与肌肉呈等信号,可见脂肪组织;T2WI高信号
在T1WI和T2WI上。亚急性出血表现为不规则斑点、片状高信号;
慢性可反复出血引起的含铁血黄素沉着在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环
静脉石为低信号
增强扫描延时强化
3||| 静脉样血管瘤
与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相似,也可见静脉石,较海绵状血管瘤少见。
4||| 上皮样血管瘤
少见
也称:血管淋巴样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
主要发生在头颈部的真皮和皮下组织
5||| 肉芽肿型血管瘤
少见
又称:化脓性肉芽肿、炎性肉芽肿等,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组织的良性病变
按发生部位
1||| 皮肤
2||| 皮下
3||| 肌肉
4||| 滑膜
三、 淋巴管瘤
概述
由扩张的淋巴管组成,非真正的肿瘤(又称:囊性水瘤)
见于小儿
好发于颈部、面部
包括
单纯性淋巴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囊状淋巴管瘤
影像学表现
多囊性肿物,边界清晰
MRI显示囊性肿物,其内为水样信号
增强扫描无强化
鉴别诊断
血管瘤
CT和MRI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而淋巴管瘤不强化
四、 神经源性肿瘤
概述
是起源于神经鞘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
占良性肿瘤的3~4%
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以20~40岁多见
好发于四肢屈侧,肘、腋窝、腕和腘窝等处
沿神经干生长,触压肿物有放射性酸胀或麻木
神经鞘瘤
CT
平扫为境界清晰,有包膜,密度均匀一致的低密度肿块,沿神经分布走行
冠状或矢状重建可见神经干影
瘤体中心常发生液化、坏死、出血及囊变
强化明显,液化、坏死区不强化
MRI
T1WI低或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后,病灶强化显著,而出血、囊变区无明显强化。
鼠尾征 约90%的神经鞘瘤可于肿块一侧发现与之伴行的神经,而神经纤维瘤无此征象
五、 脂肪肉瘤
概述
起源于原始间质细胞的恶性软组织肿瘤
成人第二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约占脂肪类肿瘤的21.4%
临床与病理
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
不是由脂肪瘤恶变而来
瘤内间隔、出血和坏死常见,可有钙化
分型
黏液型
小圆细胞型
高分化型
混合型
多见于中老年人
男>女
深部软组织无痛性肿块,大腿及腹膜后最常见。 42%躯干,41%下肢
影像学表现
CT
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内含有类脂肪组织。 大部分区域脂肪瘤相似,脂肪没有脂肪瘤纯。 增强扫描:部分强化
分化差的脂肪肉瘤呈软组织密度肿块(无脂肪组织),形态不规则,边界常不清楚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MRI
分化良好者,其边界清楚,含类脂肪成分,需要与脂肪瘤鉴别
增厚的间隔
可见结节影
脂肪抑制不能完全抑制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鉴别点
分化差者,形态不规则,很少或无脂肪成分。 瘤体在T1WI呈低、中等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伴有出血、囊变; 并有周围软组织浸润生长。 增强扫描瘤体不均匀强化
六、 滑膜肉瘤
概述
是间叶组织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
不能明确起源,有双相分化能力即可见上皮和间叶分化
位于肌腱、腱鞘及关节囊
子主题
临床特点
男>女,20~40岁多见
发病部位多位于四肢的大关节旁。膝关节居多。
可有隐痛等不典型症状
影像学表现
X线
病变内可见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影,病程越长越明显,为滑膜肉瘤典型表现, 邻近骨质可见受侵,可见骨膜增生
CT
对病灶内钙化的显示更为敏感,因肿瘤血供丰富,强化明显
关节骨侵蚀减与肌腱韧带附着处
MRI
显示肿物信号不均匀,T2WI可见三信号征,即高、中、低信号混合存在。
鉴别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
与滑膜肉瘤发病位置类似,肿物内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T2WI为斑点状低信号,为MRI特征性表现
纤维肉瘤
生长缓慢的软组织肿物,多见于大腿及膝部,无特征性影像表现,钙化少见
软组织内软骨肉瘤/骨肉瘤
骨化肌炎
多有外伤史,钙化自边缘向中央发展,病变前期有逐渐增大到后期体积减小,容易与滑膜肉瘤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