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青青 民间舞蹈音乐部分 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青青,民间舞蹈音乐部分知识点总结的思维导图,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曲部分整理,包含汉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部分,有需要的可以收藏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民间舞蹈音乐
一、 概述部分
(1) 民间舞蹈的定义
民间舞蹈是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与民间的舞蹈艺术
由人民群众自己创作、传承、表演
表现民族或地区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2) 民间舞蹈的性质
民间舞蹈是音乐与表演结合的艺术
(3) 民间舞蹈的主要类型
民间歌舞
民间乐舞
(4) 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5) 民间舞蹈的社会功用
宗教、娱乐、祭祀、礼仪、民俗(棕鱼记李明)
少数民族少有娱乐性舞蹈,汉族多
二、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代表种类
1. 秧歌
流行地域
北方汉族地区、陕北山东
表演形式
地秧歌
高跷秧歌
音乐基本特点
调式音阶
五声调式为主,多宫、徴调式
旋律
既有火爆热烈,又有俏皮风趣和优美抒情
旋律跌宕起伏,迂回曲折
大量出现腔化音
节拍节奏
节拍多为2/4拍子,亦有4/4拍或1/4拍
节奏富有变化:大量使用附点使音乐舒展
唢呐慢吹与打击乐紧打相结合使音乐气氛热烈
对句
音乐中的对句与舞蹈中各人物的对答配合,使音乐生动活泼
变奏手法
旋律加花或简化
演奏技术变化
不改变曲式结构以及小节数
代表
陕北秧歌
《张良卖布》《牧牛》
山东秧歌
鼓子秧歌
保留了古代祭祀遗风
海阳秧歌
反应山东人崇尚礼仪的古老习俗
胶州秧歌
《赶集》
冀东地秧歌
2. 花灯
南方汉族地区、云贵川湘
灯舞、集体歌舞、小型歌舞
音乐特点
由各地山歌、小调改编发展而来
一般结构短小、曲调活泼
复杂节目由几首曲调连缀,形成简单的联曲体
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笛、锣、镲、鼓
3. 采茶
流行地区
南方汉族地区(茶区)
表演形式(三个阶段)
1. “茶歌”茶农劳动时唱的歌
2. “茶灯”载歌载舞
3. 有简单情节的小戏
以la、do、re、mi为主干音的羽调式
伴奏乐器
二胡、笛子、唢呐、大锣、大钹
4. 花鼓
三、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的代表种类
1. 维吾尔族
赛乃姆
新疆最普遍的舞蹈形式
大家围成圈席地而坐,乐队聚在一角,舞者在圈中
有1人独舞,2人对舞和3、5人同舞
舞者不唱,由观众拍手唱和
与劳动生活的关系
雪白麦西热甫(祈福、丰收),青苗麦西热甫(庆贺麦种成活率高,来年有望丰收),与维吾尔族的农业生产方式有着紧密联系
麦西热甫意为“聚会”
赛乃姆的音乐由多首歌舞曲组成,开始中速,中间渐快,最后在快速高潮中结束,歌舞曲内容大多表现爱情生活
也有旧曲调即兴编创新词,描述当时的欢快场景
曲调来自当地民歌
节拍2/4、4/4为主,哈密有5/8,各地曲调不一但节奏基本一致
打击乐
手鼓
萨巴依(铁环)
四块石
弹拨乐器
弹拨尔
都塔尔
热瓦普
笛子、扬琴
既是独立的舞蹈形式,又收录在十二木卡姆的第一部分穷乃额麦中
木卡姆
意为“大曲“,原始形态是公元2世纪流传在新疆东部天山以南至罗布泊一代的“摩诃兜勒”
喀什木卡姆
南疆喀什、和田、莎车、阿克苏、库尔勒
由 穷乃额麦、达斯坦、麦西热甫 三部分组成
歌曲170首、器乐曲70首
音阶:自然七声音阶、五声、六声音阶
调式:分别以123567为主音的调式
节拍:2/4、3/4、4/4、3/8、5/8
哈密木卡姆
新疆东部哈密、依吾
古老
与喀什木卡姆相比原生态成分更多
刀郎木卡姆
新疆叶尔羌河、塔里木河流域
刀郎人是维吾尔族的一个支系
畜牧狩猎风格、草原气息
刀郎地区是维吾尔中麦西热甫活的最频繁、最丰富的地区
2. 藏族
堆谐
结构固定:前奏-慢歌段(降谐)-间奏-快歌段(觉谐)-后奏
转调频繁:常在结尾处转入下方五度调
转调频繁是藏族民歌中常有的现象
伴奏乐器:扎年(扎木年、六弦琴)、扬琴笛子京胡等而后加入
内容:大多与宗教相关
身跨扎木年边唱边舞的形式
原是“堆”地人民丰收时敬神的歌舞,由流浪艺人带入城市后演变为踢踏舞形式
与劳动的关系
丰收时敬神的歌舞
囊玛
拉萨回、藏、汉族民间艺人集体创作的结晶
结构
前奏、间奏:器乐演奏、不唱不跳,旋律固定
歌曲:柔美抒情,舞蹈不多
舞曲:不唱只跳,高潮部分,节奏跳跃、速度急促、气氛热烈
伴奏乐器(6):扎年、扬琴、笛子、特胡、藏胡琴、串铃
乐队使用由汉族工尺谱演变的藏文工尺谱
内容:多赞美家乡、爱情、讥讽统治者昏庸,少数仓央嘉措的情歌、宗教相关
3. 朝鲜族
农乐舞
农耕生活的反映,丰收聚会、劳动结束后调剂辛劳
曲调多为朝鲜族民歌
伴奏乐器:长鼓、法鼓、小鼓、小锣、长笛、太平萧
形式
自娱性集体歌舞
情节表演和技巧表演,模拟农田中劳作的场景
长鼓舞
4. 蒙古族
安代舞
萨满驱邪治病的宗教仪式演化为群众自娱性舞蹈
无伴奏乐器、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也可即兴编词,节奏为2/4
5. 景颇族
刀舞
反映生产过程,模拟砍、种、收
反映格斗
表现欢快情绪
6. 佤族
玩调
佤语称“劳格来”。流行于云南沧源、西盟等地。多在节日喜庆或农闲休息时集体演唱。分唱调与跳调两种。前者仅盛行于沧源,只唱不舞,音乐较抒情;后者沧源、西盟两地皆有,边唱边舞。
7. 象脚鼓舞
流传于中国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
8. 芦笙舞
又名“踩芦笙”、“踩歌堂”
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
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
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
四、 我国民间舞蹈音乐的艺术特点
1. 歌舞音乐一般采用当地或外传入的民歌小调,结合舞蹈的特点发展而成
2. 伴奏乐器在舞蹈音乐中占有主要地位
锣鼓点:伴奏、不同的锣鼓点预示着不同的舞蹈动作、队形
丝竹乐:优美抒情的舞蹈
打击乐:粗旷
唢呐和鼓营造浓烈的节日气氛
3. 节拍常用规整的2/4、4/4拍,开始和结束于强拍;朝鲜族、彝族常用3/4、6/8;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常用7/8、9/8
4. 结构
1||| 单歌段:一首调子演唱多段词,反复歌舞
2||| 歌曲舞曲交替: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如囊玛)
3||| 联曲体的歌舞套曲:几首歌连在一起,如汉族的花灯、采茶;木卡姆、赛乃姆、安代舞等等
4||| 固定的锣鼓点和锣鼓牌子:舞蹈音乐中的打击乐伴奏形式,也是器乐形成独立段落的标志
五、 民间舞蹈音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
来源:各地的民歌小调
发展:
开始向带有情节的传说故事过渡,形成地方小戏,传统大戏也吸收民间歌舞中的精华,形成独特的歌舞剧形式
其中独立发展的锣鼓点、锣鼓牌子、其他器乐曲牌的发展形势与戏曲中的乐队形式和民间的器乐曲牌有着相同的发展途径和方向
六、 代表舞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