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思维导图,包括:案例引导:安全出行(中班)、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如何设计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怎样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如何进行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宝宝因为生病而哭,就叫病理性啼哭。小宝宝不会说话,当他们的身体感到不舒服或者是染上了某种疾病时,就会用“哭闹”来提醒、警告父母。病理性的啼哭和生理性的啼哭有着本质的区别..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案例引导:安全出行(中班)
导入活动,出行话题切入
学习外出的安全的知识
以游戏体验的形式进行学习
结束活动,情境结束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目标
自我意识
同伴交往
集体生活
自我服务
爱国教育
社会环境
不同年龄阶段社会教育目标不同
内容
社会行为
幼儿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种行为准则
社会情感
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因自己的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含社会交往
社会认知
指幼儿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以及自己与它们和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对不同社会行为、社会角色的理解,对处理、调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规则、交往技能,以及交往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他人意识和相互关系。
个性
幼儿在社会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必然表现出个性特征,而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和个性发展特点又相互影响、互相限制或促进彼此发展。
如何设计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活动设计的原则
目标原则
基础性原则
正面启发引导原则
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每个活动目标的提出应尽可能全面,以符合并适宜幼儿的发展性原则
幼儿认识、知识经验方面的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
物质方面的准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如提问、出示直观教具、讲述故事开头、猜谜语 等
学习部分
感知、体验、表达、交流
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归纳自己在活动当中获得的经验、技能和情感体验
活动延申
组织幼儿园社会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自觉意识到教师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里修养
为幼儿营造平等、和谐、友善的人机环境,为幼儿提供与伙伴充分交往的机会
关注家庭教育
怎样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幼儿社会认识发展的特点
3-4
★具有初步对社会规则、行为规则的认识; ★喜欢与人交往,有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愿望;★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依恋; ★自我意识出现,能区分“你”、“我”“他”; ★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
4-5
★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 ★出现最初步的关心、同情反应; ★自我意识方面,开始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 ★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发展
5-6
★能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 ★具备了一定的内在调控系统; ★掌握了被社会和他人所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同伴群体接纳;★开始自觉、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随意性和无意识性
社会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长期性和反复性
特别是在环境发生改变时
兴趣性和差异性
兴趣不同,生活环境、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不同和性别、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实践性
从外化到内化,给幼儿发现、感受、练习和巩固的机会
观察模仿性
学习以观察模仿为主
实施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
随机渗透的教育
早晨来园/晨间劳动/洗手/值日生劳动/进餐/如厕/午睡-生活环节
区分角色的活动
区角游戏
幼儿自主自发的选择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及他人交往能力的培养。
表演游戏
有助于幼儿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促进怡情能力的发展,加深幼儿对良好品德和行为的体验;同时表演本身也需要勇气和自信,另需分工与合作。
户外体育游戏等
户外体育活动
主要体现在自我中心化和合作等,发展幼儿体能,还有一类是小组间竞赛性的。
其它领域的教育活动
领域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如故事《拔萝卜》
艺术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专门的(参观、谈话、时间、讲述、情景、扮演和综合主题活动等)和非专门的
家园合作
需了解幼儿家庭特点,取得幼儿家长的配合
如何进行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社会教育活动评价两个方面
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本身的评价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主要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为出发点,如社会交往行为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方法
自然观察法
通过时间取样进行观察,如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行为出现的次数。通过事件取样进行观察,对特定的行为和事件进行观察。通过行为核查进行观察,如与别人分享玩具。
谈话法
适用于较大幼儿,常用于收集幼儿有关的动机、态度、自我认识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调查法
适用于向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社会性行为和表现。
情景测定法(预先设计情景诱发幼儿表现出社会性行为并进行价值判断的方法。)/社会测定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