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生十二法则1》乔丹·彼得森
这是一篇关于《人生十二法则1》乔丹·彼得森的思维导图,在《人生十二法则》中,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的将人类数千年来哲学思考、神话故事中的精神财富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用12条最基本的人生法则,为千禧一代找到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
编辑于2022-10-29 10:23:55 河南这是一篇关于神秘的西夏的思维导图,《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段,对西夏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最全面、最综合的展现。该片不仅揭示了西夏王朝的兴衰历程,还深入探讨了西夏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西夏形象。主要内容包括:文明之光,生生不息,铭记,普通人的王朝,后宫丽影,以战求生,大白高国,崛起之路,高原的孩子,失落的国度。
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传奇家族,八代人,历经200余年,从事皇家工程建设。这个家族源自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自清初起累世供职清廷样式房,主持、参与皇家各类建筑工程,创造了众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建筑。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通史1的思维导图,《中国通史》是一部详尽叙述中国历史的大型著作,其第一部涵盖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该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大趋势、大线索、大走向、大波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神秘的西夏的思维导图,《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段,对西夏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最全面、最综合的展现。该片不仅揭示了西夏王朝的兴衰历程,还深入探讨了西夏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西夏形象。主要内容包括:文明之光,生生不息,铭记,普通人的王朝,后宫丽影,以战求生,大白高国,崛起之路,高原的孩子,失落的国度。
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传奇家族,八代人,历经200余年,从事皇家工程建设。这个家族源自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自清初起累世供职清廷样式房,主持、参与皇家各类建筑工程,创造了众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建筑。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通史1的思维导图,《中国通史》是一部详尽叙述中国历史的大型著作,其第一部涵盖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该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大趋势、大线索、大走向、大波折。
人生十二发则 乔丹·彼得森
序
最重要的发则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规则
人格健全
规则束缚我们
没有规则
成为情绪的奴隶
人们在希望摆脱规则的同时也在寻找一种有序的结构
不经训练的本能做判断
我们会缺乏追求,崇拜那些不值得我们崇拜的品质
古老的故事之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他们现在依然能在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上为人们提供指导
意识形态主义者
自己的内在混乱都没有处理好的人,装作知道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
他们的意识形态赋予的战士身份恰恰掩盖了自己内在的混乱
单纯和自以为是与存在的复杂性无法匹敌。
骗不了别人的时候,也不反省自己,指责那些支出他们犯过度简化错误的人
新一代年轻人被灌输了两套看似矛盾的道德观
让年轻人迷失、困惑和不知所措
第一套
道德是相对的,是个人价值的判断
相对意味着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道德源自个人观点或偶发事件
建立在一个人的种族、成长经历或者文化历史环境等特定框架之上
或现代治愈左派
一个群体的道德体系无非是为了用来压迫另一个群体
对来自不同群体和背景的人表现出包容是最好的方式
无法区分对错,那么成年人给年轻人生活建议的行为是很不恰当的
培养区分善恶的能力是获取智慧的第一步,这是永不过时的道理
现代相对主义断言人们是不可能判断应该如何生活的,因为真正的善和美德并不存在,一切都是相对的
接近美德的是包容,凝聚不同的社会群体,避免彼此伤害
第二套
相对主义者是不确定,意识形态主义者极具批判性
相对主义社会里,有时唯一愿意提供帮助的是那些最物无知的人
现代道德相对主义来源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准则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道德准则
建立在所处社会的特定框架中的
科学帮助人们把世界划分为
客观存在的事实
主观存在的价值观
先就事实达成共识,再发展出一套科学的伦理准则
但事实和价值观是不可能分离的
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关注什么,以及将什么视为事实
苏格拉底在面对不同道德准则带来的的不确定性时,没有选择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和意识形态主义
寻找能够调和这些差异的智慧
人类对道德的在乎是铭刻在骨子里的,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要创造法律和规则
人类的存在不可能不需要道德观
引言
如何抵御自我的不足和无知
人生需要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本质反复出现在过去的伟大故事当中,而那些故事往往讨论的都是在痛苦中成长,而不是追求快乐
哪些口述的传统故事不是为了描述事实,而是为了探讨道德
秩序
意味着生面人都遵守约定俗称的社会规范,且言行可靠、态度配合。
是社会结构,已探索领域和有熟悉事物构成的世界
混乱
来自意外发生
通常被描绘成具有象征意义的女性形象
代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毁灭
难以预料的新事物会从习以为常的旧事物中突然出现
秩序和混乱想道家讲的阳和阴
一切看似安稳,未知可能突然降临
但一切毁灭时,新的秩序却可能于此时浮现
遵循共同的准则可以让人们感到彼此是可预测的,每个人按照他人的期待和愿望行事,人们就可以合作,甚至和平竞争,因为每个人都能预测他人的反应
人们并不是为了信仰而战,而是在努力协调信仰、期待和愿望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期待和他人的行动保持一致
共享的文化体系
人类的互动更加稳定
也是一种价值等级体系,能赋予事物清晰的主次顺序
当缺失这样一个体系时,人们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无法感知
行动和感知都需要被有价值的目标指引
积极的情绪大多数和目标有关,朝着目标前进的时候我们才是快乐的
我们的生命中也包含有痛苦和焦虑
没有积极价值的生活就会被痛苦和焦虑包围
我们必须找出深刻价值体系里的意义,否则存在的恐怖就会变得难以承受,陷入虚无主义
两难
拥有信仰会和其他群体发生冲突,缺失信仰有会陷入混乱、痛苦
缺失群体为核心的信仰会让生活变得混乱、痛苦和难以忍受
这样的信仰又会让我们和其他群体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
西方对传统、宗教和国家文化的逐步放弃就是为了减少群体冲突的可能性,同时也越来越频繁的面对绝望和无意义感,算不上进步
解决办法
提升和发展个体
让每个人都主动地承担存在的重负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社会和世界承担尽可能多的责任并坚持真理,修补缺憾,这样人们才可以减少毒害世界的苦难
非常高的期待
人是群居和负重的动物,肩负重任才能让我们痛苦的存在显得有价值
人永远都在渴望着真实存在的英雄主义,而主动承担责任无异于决定过有意义的人生
发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
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
群体中的地位对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社会地位决定了领土权,而领土好坏往往关乎生死
冲突与战争
龙虾的战斗
第一阶段
秀出自己的钳子,喷射液体交换信息,说服更为弱小的一方撤退
第二阶段
拼命抽打触须,一方前进一方后退,来回拉锯
几轮之后胆小的那只就会离开
第三阶段
凶猛的攻击彼此,将对方掀翻,被掀翻的一方离开
第四阶段
用钳子攻击对方的弱点,败者往往会丧命
战败的龙虾无论之前多勇猛,接下来都会丧失斗志,甚至不愿再和曾经的手下败将战斗
失败让它信心全无,这种情况会持续数日
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龙虾遭遇溃败,它的大脑甚至会彻底重构,以适应新的卑微地位
任何一个在事业或情感上遭遇过重大大机、经历过痛苦的转变的人都能理解龙虾的这种变化
支配等级金字塔
胜败的神经化学
胜利的龙虾拥有更多的血清素和更少的章鱼胺
血清素让龙虾变得趾高气扬,遇到挑战也多半不会退缩。血清素会使龙虾尽情伸展自己的肢体,显得高大且具有威胁性
失败的龙虾拥有更多的章鱼胺,更少的血清素
龙虾萎缩颓废、落魄拘谨,想惊弓之鸟一样四处流浪
血清素和章鱼胺会调节龙虾的甩尾反射,使其迅速后撤逃跑
战败的龙虾不需要太多刺激就会触发这种反射
“赢家通吃”原则
战败的龙虾构筑勇气打算再战时,它失败的概率比之前推测的要大,胜利的龙虾更有可能继续赢
社会金字塔顶端1%的人口和底端50%的人口拥有一样多的财富。世界上最富有的85个人和最贫困的35亿人拥有同样多的财富
这种残酷的不平等分配原则适用于包括金融在内的任何创造性生产领域
普莱斯定律
马太效应
通过彼此的试探很快分清楚谁可以欺负,谁惹不起,基于此建立起来的支配等级制度最为稳定。
势力的龙虾只需摆动触须稍作威胁就可以让对方仓皇而逃
较弱的龙虾会停止抗争,接受卑微的地位,以防缺胳膊少腿
抢夺支配地位
维系长期的支配地位不能单靠武力
最凶残的暴君也可以被两个只有他七成实力的对手打到
在所有被复杂生物适应的环境当中,支配等级都是一个永久存在的特征
建立你的自我觉察
有关自然三个错误假设
自然是静止不变的
自然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
秩序和混乱永恒地并列存在且可以相互转化
但也没有什么是多变到毫无规律可言的
每一次变革都能创造新的秩序,每一个死亡同时也是一次蜕变的过程
适应是生物特质与环境需求达成匹配的过程
自然是单纯动态的
序中有乱,序在乱中,乱又在更大的序中,最真实的秩序时最恒定的,虽然有时这并非显而易见
看到叶子忽视了树木,看到树木忽视了森林
自然界和其孕育的文化建构是完全分离的
存在的混乱和秩序持续的越久就越自然
自然选择中,某个特质存在的越久意味着它在越多的时候被选中并成功塑造生命
支配等级看上去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但它和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没有关系,也不是模糊和武断的文化产物
大自然的永恒属性
监视自己在支配等级中的地位也是大脑极为古老的基础功能
大脑调节感知、价值观、情绪、想法和行为的主控系统,影响着我们的每个方面
这就是我们失败时垂头丧气和龙虾相似
幸福与不幸的真相
金钱会因为你的无知而变得无用,对于不熟悉金钱的人来说,要正确使用它是很难的
长期缺乏快乐的人,金钱会诱惑你沉溺于毒品和酒精,金钱会让你成为专门剥削他人的掠夺者的目标
大脑有个“计算器”随时观察他人对待你的方式,决定你的价值,为你分配地位
你的朋友认为你没什么价值,会限制你的血清素,负面事件让你产生更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
持续的警惕和过度的反应会消耗宝贵的生理资源
压力
不仅是心理体验,也是恶略环境带来的真实约束
最小的意外也会带来一连串的失控和不幸,你只能独自面对
不停预支为未来储备的能量,消耗在当下的高度戒备和慌张行事上
当你不知所措时,只能做好万全的准备。就像油门和刹车一起踩到底,很快会让你崩溃
将未来的能力和资源处理现在的危机,变得浮躁又冲动,违背道德,触犯法律,也不放过难得的快乐鲁莽地生活或者死去
当你地位很高,大脑认为环境是安全的富足的,你也有充足的社会支持。
改变给你带来的则是机遇而非灾难
安全的环境和乐观的未来使得从长计议成为更适合的策略
你知道未来好事不断,你能延迟满足,因为你知道即使延迟你也肯定能得到满足
穷人和富人干一件事,穷人想的是失败了会怎样,富人想的是成功了会怎样,穷人不得不考虑失败,因为失败可能意味着灭亡。富人则不然,即使失败也不会为生存担忧。且富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固定心理模式的诅咒
内心的判断可能发生故障
作息和饮食不规律会影响它的运转
不确定性可能让它陷入死循环
规律很重要
当人们每天重复的日常行为被自动化,成为稳定可靠的习惯时,生活的复杂性就能降低,可预测性就能提高
宿醉者因体内酒精浓度飙升感到兴奋,停止喝酒后,乙醇会进入平台期然后下降,乙醇代谢会产生毒素,导致酗酒者在醉酒时被压抑的焦虑开始过度反弹,产生酒精戒断症状。停止喝酒会立刻出现。为了维持醉醺醺的温暖感,会一直喝酒,知道喝完所有酒,第二天醒来,发现宿醉可以被几倍给“治愈”的时候,就又会喝酒。但这种方法只是缓解宿醉
酒精戒断综合征 (百度) 酒精戒断综合征是戒断症候群的一种,出现酒精依赖的人,在停止饮酒时,通常会出现这些症状。当某个人有长期摄取酒精饮料的习惯,会形成耐受性与心理依赖。若突然减少或中断酒精的摄取,在数小时内,心理与生理上会因此产生各种不舒服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至数周之久。长期大量摄入酒精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突然停止酒精摄取,会造成原本被抑制的神经系统过度活化,因此产生这些症状。
药物本身成为病因时,酒精成瘾就很快形成了
调节身心和世界之间的互动的许多系统都可能陷入正反馈。
正反馈,不断的受到信号放大,放大的信号被收到,继续放大。
经历过严重创伤,“计算器”产生的转变会增加他再次遭遇痛苦的可能性。
青少年时期被欺凌过的人,成年后更容易焦虑,蜷缩起来保护自己。欺凌已经结束,但伤害还在继续
为了适应过去的现实而做出的生理调整有可能让他继续紧张和顺从
更糟糕的是,习惯性的顺从还会招来成年人世界的欺凌者,过去被欺凌的心理阴影又会加重当下被欺凌的概率
因为成长、迁移、教育、地位提升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必然
走出失败者模式
不反抗
欺凌是因为形体上的劣势导致他们根本无法还击,青少年中很常见,
成年人世界对伤害他人者惩罚的很严厉
有时候,人们被欺凌只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还击,同情心和奉献精神较强的人尤其如此
否定愤怒等带有攻击性情绪的人也不愿意反抗
愤怒和敌对的确可能引发暴躁和混乱,但同时也可以驱动我们反抗压迫,坚持真理,在未知的险途上坚定前行
一旦被狭隘的道德感捆绑住,那些充满同情和奉献精神但又天真软弱的人就无法运用适当的愤怒来保护自己
当具备完善的自我保护能力时,使用这种能力只会减少,而不是增加继续使用的频率
当他人都觉得你不好惹时,就很少有人招惹你
压迫和欺凌之所以无情升级,往往是因为被给予了太多空间
想到了飞扬跋扈的孩子往往是父母过度的放纵造成的
天真无邪的人会过度单纯的认为人是善良的,威胁和使用武力是错误的,当他们遇到恶人时,信念就会崩塌。恶人最擅长识别的便是这些单纯想法的人
没有人喜欢被欺负,但是人们往往过于忍让
愤怒产生的行动,不论是在个体还是在社会层面都能制衡欺凌和暴政
天真的让你觉醒,看到自己的阴暗面和作恶的可能性,反而会培养出更多自尊,也更能够开始反抗压迫
横行作恶的潜力和人格力量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对此的把握也是人生最困难的客体之一
你不一定是个失败者,也不需要一直停留在失败者的模式
也许你有不良习惯,曾经备受打压和忽视,但那时的你已不再适应当下的环境,一直保持失败者的状态,会让你更焦虑和难过,不敢维护自己,得不到高质量的住所、资源和伴侣。
大概率通过药物和酒精来应对充满变数的现实,这又会让你有更大概率患心脏病、癌症和痴呆
环境可以变,你也可以变,正反馈环能让你身陷囹圄,也能让你积极向前
当你开始拥有时,你就可以拥有更多
肢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情绪,这种表达还可以放大或抑制情绪
有人认为失败和失败者是真实存在的的,仅靠调整体态不足以改变这早已固化的现实
你不仅仅是一具肉体,你有思想,物理层面的挺立也可以激发精神层面的挺拔
失败了也不能有颓废、怯战的思想,你的示弱可能引来更多的战斗,怯战让你失败的概率更大,如此恶性循环
精神上的笔挺站立、昂首挺胸意味着睁大双眼看清生活的重任
你需要主动将混乱的可能性转化为宜居的现实秩序
需要告别孩提时代的天真与无知,接纳由自我意识带来的脆弱感,理解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死亡
需要主动做出必要的牺牲,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现实
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挺胸迈步,直视前方,敢于冒险,这样你的神经通路才能充满急需的血清素
当你拥有生命的意义时,你也就不会再因为生命的有限而感到绝望和害怕,随之你也能接受这个世界的重负,并找到快乐
发则二
想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待己如助人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
医生给你开的药,你不一定遵医嘱服药,但如果你的宠物生病,你一定会强迫宠物遵医嘱服药
人爱宠物胜过爱自己
世界的本质:混乱和秩序
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更倾向于从生存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存在是我们经历的戏剧化体验,是父亲过世所带来的独特有深刻的悲痛,而不仅是医院资料了新增的一条死亡记录;是第一次失恋带给你的痛彻心扉;是希望破灭 带给你的万念俱灰,是孩子功成名就带给你的喜出望外
科学世界的物质被分解成原子、分子和夸克等最基本元素,经验世界也存在一些原始组成
这些成分一个是混乱,一个是秩序,还有一个则是调和混乱与秩序的过程,即所谓的意识
混乱和秩序的无尽纠缠让人们质疑存在的意义,而对意识的恰当理解又可以为人们指明走出困境的方向
混乱的本质是无知和未知,永远无限延伸,超越所有已知状态、思想和学科边界。
混乱中人们会失去所有方向和判断,带来令人恐惧的自由
秩序是已探索的领域。是源远流长的支配等级和社会结构,是人们适应社会所做出的的进化
秩序使一切顺心如意,心想事成,但有时也是过度强调确定性、统一性和纯洁性的保证和僵化
在秩序的领域一切都会按照既有的规则进行,不受以外的侵袭
人们天生喜欢秩序,在秩序中人们可以做长远打算,感到稳定、平静和自信,因此我们都倾向于留在熟悉的地方,坚持已有的思想观念
秩序是婚姻的稳定性,通常由过去的创痛和你对传统的期待所支撑
混乱则是你发现配偶不忠后关系的崩塌。
混乱是日复一日的习惯和传统崩溃时,像散开的树叶一样自由落体的感觉
秩序院子生活中中的隐形规则,这些规则组织起了你的体验和行为,确保事情有序进行
混乱出现时,大脑会做出极为简单、迅速的反应
反应等级
首先是身体的本能反应
然后是更为复杂的情绪反应
最后才是更为高级的思考反应
这些反应是自动的,反应越快,越接近本能
人格和男女
混乱和秩序是生命体验的两个最基本组织,并非实体,通常理解为人格
超敏能动性探测器心理机制
把无意识的客观世界视为拥有目的和意图的生命体
人的进化都是在高度群居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原生环境里最重要的是人格而非事物
人类在进化中演变出了对人格的感知能力,这些永续存在的人格形式可以预测,也有分类和等级
人的大脑是过度社会化的,因为其他生物,尤其是人类对我么的生存和繁衍极为重要
他们使我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
达尔文认为
自然就是现实,环境就是选择
环境无法被基本原则所定义
它并非被动存在
现实就是我们在生存繁衍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切
包括他人的存在,他人对我们的态度、以及他人归属的社群
人类脑容量的增加衍生出好奇心,对周遭世界关注和好奇,将蒋婷和社群之外的存在理解为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
为探索的物理空间
理解范围之外的一切
用带有人格分类都社会化大脑面对未知、混乱的非人类世界,出现错误的陈述
所有分类中
最基本的是男女性别之分
当做理解世间万物的出发点
已知的秩序在象征意义上与男性对应,太极中的阳
人类社会的主要结构是男性化的
止血是审判者、记账者和执法者
秩序在受到冲击并失衡后会体现出强大的毁灭性
强制迁徙、集中禁闭和意识湮灭的整齐正步等可怕景象
位置的混乱在象征意义上与女性对应
我们所知的一切都来自未知
好比所有人都由母亲生下
混乱是母亲和万物之源
决定思想和交流当中什么被关注,什么最重要
混乱
积极角度
代表可能性、思想之源,以及妊娠生育的神秘领域
消极角度
洞穴中不见五指的黑暗或者路边的事故,想护子心切的母熊,把你当做潜在的掠食者撕成碎片
混乱是性选择的压迫力量
大多数男性达不到女性的择偶标准,所以约会网站上女性认为85%的男性吸引力都低于平均值
女性代表自然拒绝了半数的男性
男性的每次变白被拒,都会面对毁灭性的影响
女性的挑剔使的人类的进化加快了很多
女性说“不”的癖好是人类进化当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这是赋予了人类创造给性、智慧和直立行走能力
最珍贵你要的额宗教负荷都将其意义建立在这种二元区分上
犹太教的大卫星
向下指的女性三角和向上指的男性三角组成
印度教
男性的林伽和女性的约尼
古埃及
冥王奥西里斯和生命女神伊西斯
以一对尾部缠绕的响尾蛇来实现
人类大脑在形态学层面的结构也体现了二元性
这种二元性是人类对性别对立这种准达尔文式现实的适应
大脑皮层的半球是结构反映
未知、混乱的新颖性与已知、秩序的常规性之间的划分
平衡熟悉与未知
我们知道这一切,但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每个人都可以立刻领会秩序和混乱、阴和阳这样的描述,也可以体会到潜藏在熟悉事物背后的混乱
这个角度看事情,可以理解很多事情
人们一直身居秩序,被混乱所围绕。人们所在的熟悉领域之外充满了未知,对秩序与混乱的恰当调和可以使人们领会到存在的意义
进化的角度讲
人们最适应的不是物质世界,而是秩序和混乱、阴和阳的二元现实,这种现实超越生活,永久存在
平衡来驾驭这种二元对立
一只脚坚定地他在秩序和安全中
一只脚踏在混乱、可能性、成长和冒险里
恰到好处的处在秩序和混乱的交界线上,生活就会变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且充满意义,你也会进入忘我的专注状态
这里发现的意义
最深层次的本能自我做出的反应
这种意义表明
一方面保障了稳定
另一方面拓展了生活、生产、自我和社交的空间
不管那个角度都是最恰当的位置
混乱和秩序是所有生活经验,甚至是想象经验的基本组成部分
人们总能依靠秩序对事物识别、预测和利用
也总会遇到未知和不理解的事物
我们能理解同样的故事,能接受永远包含着混乱和秩序的现实
混乱和秩序也适用与人类之外的生物
居住在自己能过掌握的领域,
也被不确定的风险所环绕
光有秩序是不够的,一直稳定一成不变,无法学习到重要的新事物。
需要学习都东西太多,超过你的吸收能力,就被混乱淹没
你需要一边依赖已知和已掌握的事物,一边探索和学习心得东西。
这样你既可以平衡位置的恐惧,同时又能爆好吃锌粉和投入的状态。
如此一来,你便可以掌握新,提升旧的,并且发现意义所在
认识你自己
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没有自我意识,夏娃被蛇告知吃禁果不会被毒死,夏娃偷吃禁果后有了自我意识,并与亚当分享了禁果,亚当也也有了自我意识
没有一个头脑清晰的女性能容忍糊涂的男性,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没变过
女性一直都在拒绝和羞辱不负责任的男性,毕竟承担着生育的重担
偷吃禁果睁开了双眼,你可能觉得是件好事,但有时候半分礼物比没有礼物更糟
区分善恶的界限纵横交错在每个人的心上
不论你如何小心谨慎地隔离现实中的混乱,不确定性也还是会悄然而至
例子
为了保护孩子不受烟酒和网瘾的影响不惜将孩子关在地下室,这种极端情况,父母反而会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可怕的问题
保护远比不上培养和赋能
人并非白璧无瑕
意识到赤裸的后果很糟糕,
裸体会暴露形体缺陷和健康问题,并会招致挑剔和批判。无论是在大自然还是在人类社会,裸体都等同于不受保护、手无寸铁
美丽会羞辱丑陋,强壮会让弱小羞愧,死亡会嘲笑生存,而理想化的完美则会让所有人都自愧不如
在优秀的人面前感到不足反而让我骄傲,这是我们为了目标、成就和野心应当付出的代价
男人被女人拒绝
首先因爱恋对象的贬损而感到丢脸
然后指责上天创造了如此恶毒的女人和无用的自己
最后想要报复
卑微却容易理解
女人可以怪罪那条蛇(后来被证明是魔鬼的化身),男人呢?
女人被告知从现在开始要经历艰辛的生育过程,还不得不依赖一个配不上她的男人
经历痛苦和风险,不得不更加依赖男性伴侣,即便有时候对方好不可靠或者满是缺点
回到最初
为什么我们会给宠物买药并按时吃药,而对自己却不会
我们是第一个男人和女人的后代
赤裸、丑陋、羞愧、惶恐、自卑、懦弱,内心充满愤恨与抱怨,我们拼什么要照顾这样一个人
对人性悲观的原因既适用于他人也适用于自己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的罪恶、不足和缺陷,因此没有人比你更有资格鄙视自己
拒绝做有益于自己的事情,就像你为你所有的缺点而惩罚自己
相比之下,一条无害、天真而且没有自我意识的狗显然比你更值得善待
另一个重要问题
秩序、混乱、罪过、生、死和痛苦对人性来说还不够
思考道德本身
善与恶的斗争
男人和女人睁开双眼,不仅意识到自己赤裸和必须辛劳,也了解到善和恶
捕食者捕杀其他动物是因为饥饿而非邪恶,他们没有思想、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无法模仿人类的残忍
猎杀不会让捕食者了解到自己的脆弱,不会让它们臣服于疼痛和死亡,但人类可以准确的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会受到伤害
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助、局限和死亡,也可以感受到疼痛、自厌、羞耻和 恐惧。我们知道什么会让我们痛苦,如何让我们痛苦,甚至怎样让别人痛苦
我们可以可以恐吓和伤害他人,使他人因为那些我们了如指掌的缺点而感到羞耻。可以缓慢而巧妙而残忍地折磨他人。这不是捕食那么简单
只有人类可以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只有人类拥有这令人发指的能力,邪恶的定义无非如此
动物做不到这一点
人类很善于作恶,我们可以在预知后果的情况下主动或者刻意让事情变得更糟
作恶的癖好
让我们无法善待自己和他人,质疑整个社会的存在价值
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身的阴暗面,所以谁会在生病时全身心投入照顾自己呢?
自助者天助
伊甸园里的善是被赐予的,不是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如果说意识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是有意义的,那么他的意义就在于自由选择
也许我们的困扰和自我怀疑并不是完全由放逐、自我意识的产生或者对死亡的感知引起的
古老故事中人类堕落之后的所有事件都被描绘成人类以摆脱邪恶为目的的自我救赎。
救赎和自我修正的目的
在混乱中有意识的选择和创造善的存在
后退就是向前进,前提是后退到清醒和有选择能力的状态,而不是退回到睡梦中
自尊最要紧
如果我们想好好照顾自己,就必须先有自尊
讲出真理,活出真理,重获自尊,尊重他人,尊重世界。
才可能真正在乎自己,让世界充满爱和关怀
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道德挑战是控制由暴力、冲突的自私而产生的鲁莽、贪婪和残酷行为
今天具有攻击性的人依然存在,但他们必须自控,否则就要接受社会的惩罚
另一个问题
背负沉重的自厌、自蔑、羞耻、窘迫等情绪,否定自己的价值,拒绝认真照顾自己,相信别人不应该受苦,努力、忘我的帮助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很少这样对待自己
自我牺牲的目的是为了教会我们勇敢地面对局限、背叛和暴政,而不是要求我们为了别人将自己变成受害者
为了最崇高的理想而牺牲并不等于心甘情愿、默不作声地接受他人持续的剥削和压榨,否则无异于是在支持暴政,允许自己变成奴隶,即使那个欺凌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如爱己
一,这些道理与是否亲善友好没有关系
二、这两者并非单向的指令,反之也成立
面对朋友、家人和恋人,在道德上有义务尽量维护自己,否则我就成了奴隶,对方就成为暴君
当你被折磨奴役时,站起来替自己说话和替别人说话没有区别
你需要接纳和爱护拥有原罪的你,就像包容和帮助那些不完美的人一样
你的存在和他人紧密相连,自我虐待可能会给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自杀,身边的人会深陷哀痛和创伤
另一方面,你可以运用自己的言行在混乱中创造秩序。
我们不完全是生命,但也并非什么都不是
恰如其分的热爱自己
失败和崩溃很容易发生,但受伤的人们总是会坚持下去,这种奇迹般的坚韧值得受到由衷的赞赏
人们确实被存在的各种局限所折磨,但克己和利他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好处和便利
面对痛苦、损失、匮乏和丑陋,有人坠入怨念和仇恨的深渊,但大多数人还是拒绝放弃
自我同情是治疗羞耻、内疚和自我轻视的良药
如果你抱有感恩之心看待传统、国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令人惊叹的成就,那么你对自我和人类的仇恨技能得到平息
你对自己和他人来说都很重要,你在世界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你有义务想照顾至亲一样照顾自己,尊重自己的存在。
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的或是令你快乐的
需要
你需要先知道自己的方向,才能适时维护自己,不至于落得满腹怨言、怀恨在心
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原则,这样别人就无法轻易占你的便宜
你需要严格自律,信守对自己的承诺,及时进行自我奖励,这样才能更好的信任和激励自己
你更需要以变成更好的人为目标
好事不会自动降临,我们需要努力强化自我
不要低估事业和方向的力量
他们能够将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变成宽阔通常的道路
尼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
你可以帮忙纠正这个正在偏离航线的世界,让它里美好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
每个优秀的榜样对你来说都是一项重大挑战,而每一位英雄都是一个出色的评判者
法则三
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和善良上进的人为友,并不比和糟糕颓废的人为伍容易,因为前者代表了一种思想,和他们同行需要力量和勇气
荒芜青春
子主题
摆脱“强迫性重复”
当生活向前推进的时候,你会陷入暂时的混乱,这虽然会给你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让你产生新的希望
被抛出原来的轨迹,不在受自己或者他人思维定式的围困,你讲和上进的人一起铺就更好的人生道路
换个地方,换几个朋友等等
是什么让你不愿意搬走,放弃损友,改变自己的生活?
能否归咎于个人局限、早期恶习或者过往创伤
为什么反复选择对他们没有好处的人和环境?
当一个人的价值感很低或者拒绝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便会选择与那些生活已经一团糟的人为友
认为自己不值得更好的,就不会主动尝试获得,甚至更好的对他来说是个麻烦
弗洛伊德:强迫性重复
对过去糟糕的经历的无意识重复
曾经的糟糕让你觉得现在的你也必须和以前一样
不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命运、无能、还是刻意拒绝学习?
拯救他人是高尚还是虚荣
乐于助人不一定是美德
也可能是天真和虚荣
一些人的想法:想拯救糟糕的人、要看到别人美好的一面
天真
并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受害者,也不是每一个低入谷底的人都想要往上爬
面对困境需要帮助的人
真的需要帮助
借此利用帮助他的人
区分二者并不容易
有人同时怀有这两种目的
虚荣
帮助他人为了虚荣
满足自己
恶人并不会因为不作恶就变成英雄,英雄是积极正面的,而不仅仅是没有邪恶
恶习会传染,自律和稳定却不会,因为堕落比奋进容易太多
拯救他人的人
有可能坚强、慷慨、成熟而又完美,只想做对的事情
大部分时候
只是希望别人注意到他们的同情和善意
想通过拯救他人证明自己的人格力量
站在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旁边能让他们显得更加高尚
怎么确定高呼求助的让你不是在逃避自己的虚无和堕落的痛苦,不是在选择比承担责任更容易的道路呢?
此时你的同情和帮助没有你对他的蔑视更加有益
交友不慎可能是因为这是更容易的选择
和朋友不知不觉走向愚蠢
心照不宣的约定,避重就轻的生活在当下的放纵里
不点破此种行为
双方更轻松的逃避
让我想到一个当下都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让你困在所谓的“信息茧房”里,你想逃逃避,就给你推送大量的相关视频或文章,且这样做的人还过得很好,还有各种各样的看似正确的理由。这更加加剧了你的逃避动机。但现实社会里这样的人可能很少,只是你的关注让大数据知晓而引起你的误判。
不要盲目自我牺牲
帮人之前
想弄明白他是怎么深陷困境的
不能先假设他是不公正和剥削的无辜受害者
往往最不合实际情况
绝大多情况下
假设人会因为上进之路太难走而选择放弃
他人的失败时他自己主动放弃造成的
帮助他人之前的额默认假设
失败和恐惧、仇恨、成瘾、滥交、背叛和欺骗一样
不需要解释
失败和染上恶习很简单
无作为和不在乎的态度,逃避责任和思考
如何确定对方不是在利用自己资源逃避问题
不在乎即将来临的危机
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在乎
我的帮助不能解决问题,却延迟你的醒悟
想用痛苦压垮我,以减小堕落、沉沦的你和我的差距
借痛苦表达对他人的嫉恨
别人在进步,自己在堕落
借痛苦证明世界的不公
掩盖自己的罪过、疏忽和逃避
想在失败中永远痛苦下去
需要用痛苦证明很多东西
报复自己的存在
没必要伸出援手
成功和美德的笔巨额难以捉摸,失败则只需要你养成几个换习惯然后任其发酵,接下来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失败会不请自来,而人的罪恶则会加快它的进程
救赎并不是徒劳的尝试,但是将人拉出壕沟容易,救出深渊却很难。处于深渊底部的人可能已经没有什么救赎的价值了,在帮助一个人之前需要确认他是不是真的想要被帮助
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无法果断离开你,用自我牺牲来证明自己是个好人
事实可能是,我就是个伪装高尚和努力的人
在不断自欺欺人
正确做法
结束这段关系,离开这里到别处去,重新振作起来,然后再以身作则,激励他人
不要用这一点来为自私找借口,抛弃真心需要帮助的人
建立互惠关系
如果一个人你都不会介绍给自己的父母、子女,那你为什么还要和他交往?
不忠诚是愚蠢
忠诚应该建立在公平和坦诚之上,友谊则是互惠的结果
你没有义务支持一个让世界变得更糟的人,选择上进和对你有益的朋友,不是自私,是为了能让彼此变得更好
身边都是支持你上进的人
不容忍你的愤世嫉俗
鼓励你善待自己和他人
谨慎的鞭策你
坚定你做事的决心
不上进的人
给戒了烟的人递烟
戒了酒的人倒酒
嫉妒你的你的努力和成功而收回对你的支持和陪伴
用真实或杜撰的个人经验来打压你
看上去在测试你的决定
更多的时候是在阻挠你
你的进步让他们相形见绌
上进的勇气技能让你发现当下的不足,又能为你揭示未来的希望
自己的颓废不是源自生活固有的苦难,而是自己不愿扛起人生的重担
和善良上进的人为伍并不比和糟糕颓废的人为伍容易,前者代表了一种理想,和他们同行需要勇气和力量。
保持谦和、勇敢和独立思考,避免轻易产生不必要的同情和怜悯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他人比
你需要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与自我博弈
小地方的人获得成就的占比比大城市多
人数少,很容易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就
血清素给你带来胜利者的自信
当今全球互联
获得成就的难度越来越多
你擅长的,肯定有人比你更擅长
内心的批评家
有存在的必要性
标准的存在非常重要,因为忽视标准,允许平庸的后果就是实实在在的失败
“总有人比你好”是虚无主义的陈词滥调
现在重要的事情一百万年后都不重要
任何白痴都能说出一个让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的时间跨度
说服自己对什么都不在乎并不是对存在进行深刻评判,而是在用理性思维晚一些低劣伎俩
保持自我独立性
好和坏的标准
既不是虚构
也不是多余
决定做某事,必然是因为你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
价值判断是行动的前提条件
每一个行为都有其成功的标准
可以完成的事情,完成的方式也有好坏之分
完成的质量也有差异
没有好坏之分,行为就失去了价值
没有价值就没有了意义
努力不会改善任何事情,就没必要努力
意义存在的前提
更好和更坏的差异
如何平息内心的批评家
成功和失败都是单一且绝对的评判方式
排除了所有不同的或折中的可能性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天真且不成熟甚至恶意的分析方式
抹杀了许多重要的价值分级和层次
必然带来恶果
人生有许多游戏,有擅长的,也有不擅长的
选择你擅长的
判定成功时,结合所有游戏
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成为赢家或许意味着你并没有展开任何新的挑战。你也许在赢,却没有任何成长,而成长是赢最重要的前提
你玩的游戏对你来说独特和个人化
和他人比较压根不现实
当你内心的批评家来打压你时
选择单一的一个维度
名气、权利、职位等级等
觉得这是重要的维度
和比较对象之间短期无法缩短的差距证明生活的不公
打击你做事的积极性
人们年轻的时候既缺乏独立也缺少认知,因为还没来得及积累阅历和智慧、建立起个人标准,所以只好和他人做比较
标准时必要的,没有标准会失去方向和目标
你既非自己的主人,也非自己的奴隶
不能强迫自己必须做什么
可以培养感兴趣的程度
但有些事物总会吸引你,有些事物完全不会
向陌生人一样去了解自己
如何对待自己才不会想要挣脱羁绊
傲慢、欺骗和怨恨是邪恶三合体
最具伤害的存在
怨恨的产生永远意味着两种可能
一个人不成熟
停止抱怨
受到压迫
有道德义务大胆发声
为避免冲突保持沉默长远看是致命的
有话要讲,保持沉默就是撒谎
暴政建立在谎言之上
什么时候反抗
生活不断被侵蚀,开始酝酿复仇,内心充满吞噬和毁灭的意愿时
和他人的比较要小心对待,你的存在是有独特性的
追求什么决定看见什么
人们的视线总是指向那些有兴趣靠近、试探、寻找或者拥有的东西
一个人必须有要瞄准的目标才能畅游世界
人们总是在追求更好的、更符合自己价值判断的目标,目标一旦达成,会有更进一步的目标
没有目标,一个人就完全无法行动
畅想所有问题和解决方案
好处
让人改变世界,当下在未来得到改善
坏处
紧张和不适
把当下和未来对比,必须始终瞄准目标
目标太高、太低或太混乱
导致失败和失望
如何从自己的想象力和改善未来的能力中获益,同时避免当下不够成功和不够有价值的生活被贬低
快乐产生与改善的过程,而不是目标达成时那转瞬即逝的满足感。有希望就是快乐的,不论这希望产生于多么黑暗的深渊
看见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选择看见什么,忽略什么
应对过度复杂世界的方式
精确地专注于自己在乎的事情,忽视其他一切
选择性看见那些有助于你前行和达成目标的东西,识别路上的障碍,初次以外的一切你都视而不见
这个世界包含太多你关注的东西,你必须认真分配资源
发现隐藏的可能性
你所形成的一套看待世界的方式,会忽略掉你生活中存在的东西,只有改变这种方式你才能看到新的事物
这种方式让你只关注自己想要的
忽略掉一些自己需要的
生活的不顺或许不是因为生活的本身,而是源自你的无知
看不到自己需要的
跳脱固有思维
你和实际互动时,它会合作或是反抗,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与它共舞,尤其是当你德行兼备时,你甚至可以领舞
我们渴望和需要一些东西,人性使然
世界极端负责而有无比真实
欲望彼此冲突
对欲望排序分级
升华为有序和有道德的价值观
标志着成熟
看清自己
不能局限于你认为自己相信什么
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
你的所有价值观都是个人、文化和生物漫长发展过程的产物
你的所想所见被历史影响
你的每一个神经被数百万年前祖先的伦理选择和在此之前的数十亿年的所有生命所塑造
信仰意味着用对存在本质至善的非理性追求去平衡生活的非理性悲剧,有信仰的人干预追求难以企及的理想,并且愿意为之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如何履行信仰
集中注意力,改善现状
集中注意力,关注你的物理和心理环境,注意到那些一直令你困扰,但你又有能力和意愿改变的东西
三个问题
生命在困扰我
我有能力改变吗
我真的愿意改变吗
找到那个问题
人类努力提升对伦理的理解,将最初的孩童“你不可”的必要约束转化为明确、积极的个人愿景,这不光表现了令人钦佩的自控和自律,更表达了对设计负责的根本愿望
专注于今日,进而活在当下,完全妥协地照料眼前的事物
你需要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你不在关注他人的所作所为,你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真正用心的父母是不会让自己最在乎的子女成为众人鄙视的对象
当父母不敢教孩子“不”的意义时,孩子就感知不到合理的边界,从而无法知道什么是过分的行为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优待甚至有助于其在今后成为一个有吸引力、发展全面和自信的男人。
《自私的基因》中认为基因会通过被偏爱的孩子一直延续下去
这个角度,宠溺儿子是有意义的
但不排除宠溺会创造混乱而痛苦的局面,带来难以形容的危险
有些东西可能真的难以直视,难怪许多人宁愿一直保持选择性失明的状态
社会化
社会化这一重要过程能过避免伤害,培养善良。儿童必须被塑造和教育,否则就无法茁壮成长
儿童渴望得到同龄人和成年人的关注
能是孩子成长为成功和成熟的社会成员
缺乏深入关注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甚至比虐待所带来的伤害还要大
建立规则和结构意识
忽视和虐待都是源于管教方式的不恰当甚至是缺失
父母是社会规则的仲裁者,孩子只有从父母那里学会恰当的行为方式,才能合其他人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互动
管教孩子时一种责任,管教不是对不良行为的愤怒或者报复,而是仁慈和长远判断的谨慎结果
实施暴力很容易,获得自制力需要努力
明确界限
儿童打人
原因
攻击性是天生的
攻击性会增加欲望
目的
探索恰当的行为边界
什么被允许,什么不被允许
小孩子就像寻找墙面的盲人一样,小不断地前进和尝试,才能发现边界在哪里,况且这些边界往往和人们声称的位置不一样
对这类行为的持续纠正可以向儿童指明合理攻击的界限所在
让孩子不对自己动手,要尽早纠正
帮助孩子明白打人是一种次优的社交策略
管教和惩罚
让孩子感到快乐的干预行为可以被用来塑造行为,童颜的方法也适用与经营夫妻和同事关系
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一样也能帮助我们学习成长
通过学习克服愚蠢和脆弱
通过畏惧死亡来防止自己主动寻思
不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最后都会以两种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满足感
告诉我们过去的行为是对的
希望
告诉我们令人愉悦的事物即将到来
每一种情绪对我们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疼痛警示我们
不再重复损害个人或导致个人被排斥的行为
焦虑让我们远离有害的人或环境
对孩子做有效的驾驭方式是利用他们拥有的一切,包括以尽可能仁慈的手段利用他们的消极情绪
威胁和惩罚可以阻止无用行为,奖励可以强化有用行为
最根本的道德问题不是如何保护孩子免受不行的痛苦和失败,而是应该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
你可以选择管教你的孩子,也可以选择把责任转交给严酷、冷漠的社会,而后者的行为决不能与爱混淆
孩子为什么要听从大人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要得到大人的照顾
听话可以换来真心的喜爱和善意
还可以从成人那里获得最优关注度
有益于当下和未来的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学会遵循文明社会的期待
父母奖励那些能够换来成功的态度和行为
威胁和惩罚去消除招致痛苦与失败的行为
成年人的支配并不是专横的,遵守着互惠互利为目标的社会契约
社会化不足的儿童生活将会很艰难
管教五原则
限制规则数量
规则不应该超出必要的数量
不要用太多的规则来妨碍孩子们和他们的管教者,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用最小必要力量
执行这些规则
了解孩子会如何回应管教,进而实施有效的措施,这是和孩子建立关系的一部分
否定体罚就等于驾驶人们可以在没有任何威慑力的情况下成功地拒绝他人
极为有效的管教手段
隔离反省
培养孩子情绪自控能力的时候
父母同时管教
抚养小孩很费精力,家长很容易犯错
需要互相监督
了解自己的阴暗面
明白自己的苛责、把偶发、压迫、憎恨、发火和欺骗的可能性
很少有人故意去做糟糕的父母
但糟糕的管教每天都在发生
作恶的能力和为善的能力一样强大
人们对这个事实视而不见
了解自己耐心的极限和被激怒后的反应
才能规划恰当的管教策略
让孩子看清世界
父母充当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
仁慈并充满关爱
必须让孩子看清世界
一个培养良好的三岁孩子时礼貌、桃仁喜欢而又不卑不亢的,能引起其他孩子的兴趣,得到承认的欣赏
清晰的规则能让孩子感到安全,让父母保持平和理性
赏罚分明能够平衡仁慈与公正,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社会化与心智成熟的进程
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情
法则六
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存在的价值
每当我们遭遇真实或臆想的不公,内心深处都会发出对存在的质疑
真相是
生活很艰难,每个人都注定要遭受痛苦和伤害。有时候痛苦显然是个人过失,比如选择性失明、决策不当或心怀怨恨
质疑存在的价值
托尔斯泰找到的四种逃脱方式
退回至儿童一般的无知当中
盲目追求享乐
在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继续延续邪恶而无意义的生活
意识到生活的邪恶和无意义后主动的毁灭它
痛苦时如何抉择
怪罪命运的残酷
挥拳抗议
痛苦和残酷行径源自命运的不公又无意义
那么杀人狂相信存在的痛苦可以使审判和复仇合理化
无论是精神、圣体还是心智上的痛苦,都不一定会带来彻底否定人生价值、意义和愿望的虚无主义。
痛苦总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的
面对邪恶的人的确可能继续推进邪恶,让它持续存在,但经历邪恶也可能让人学会善良
报复心无论多么有理,都会阻碍内心的成长
生活
人们建立生活的结构,组建家庭,成立国家,并提炼出承载这些结构的基础原则,最终形成信仰体系。
一开始人们安居于这些结构和体系当中,但成功会让人变得自满和忘乎所以
习惯了拥有一切,看不见世事的变化和腐败的滋生,然后一切就会分崩离析
在一切崩溃时
主动为自己的失败负责直面现实,这是极端负责任的表现
批判现实的缺陷和存在的本质,然后陷入仇恨和复仇的欲望当中
如何选择?
清理你的生活
观察环境,从小事做起
是否充分利用了机会
是否努力在发展事业
能和自己的兄弟重归于好
尊重你的妻子和孩子
有破坏健康的坏习惯吗
对亲友坦诚吗
那些你能做到,能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事情
停止你明知错误的事情
立刻停下来
确定错误就不要浪费时间质疑你是如何判断对错的
不合时宜的质疑不会带来启示
智慧制造困惑,阻碍你的行动
你可以在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判断对错
我们拥有我们无法理解的智慧
只要有一丁点停止的想法
立刻停止
停止卑鄙的行事方式,停止令你感到懦弱和羞耻的言语。直说让你感到强大的话,只做令你为之骄傲的事
运用自己的判断标准,依赖自我指导。
不拘泥于某些武断的外界行为准则
不应忽视自己所遵守的文化准则
没时间想清楚所有事情
过往的智慧来之不易
祖先可能给你留下了很有用的东西
不要一味责怪,不要在整理自己的人生之前就去试图干预别人
停止用谎言来填充头脑,头脑就会变得更清晰;停止用不坦诚的行为扭曲生活,生活就会得到改善。随后你就能发现和纠正那些更微妙的错误
经过努力,你的生活变得更简单,判断力也更好,从混乱中走出,变得强大,更少有怨言
你会发现,自己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可以承受一些必要的、无法避免的悲剧
用更好的方式面对
让悲剧只是悲剧,不再升级为痛苦
焦虑、绝望、怨恨和愤怒会消退
将自己的存在视为一种真正的善
虽然脆弱但值得庆幸
报复心无论多么有理,都会阻碍内心的成长
法则七
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同
生活是痛苦的
一个非常清晰和难以辩驳的事实
面对痛苦的生活怎么选择
及时行乐
活在当下、尽你所能的撒谎、作弊、偷窃、欺骗等,但不要被抓
生活的悲惨和痛苦一直被用来合理化那些自私的即时满足行为
一时的
但带来的快乐暂时抗衡了存在的恐怖与痛苦
祖先给的答案
延迟满足
隐藏在仪式和神话当中,没有明确的表达出来
延迟性满足
牺牲和工作就是延迟性满足
控制自己当下的冲动,体谅他人的困难,那么在未来就会会的奖励
开始控制、抑制和组织自己的本能冲动,以免干扰到他人和未来的自己
在发现了当下努力和未来回报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我们才有了制定社会契约的动力,而这种契约让我们能够放心的储存当下的工作结果
人类漫长的历程
只会饥饿时大快朵颐
为自己或他们储备食物
学会储存和分享需要很长时间
本质一样
存储是和未来的自己分享
牺牲当下,收获未来
什么应该被牺牲
小牺牲解决小问题
要改善未来,更大的牺牲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确立了牺牲改善未来的基本原则,任何原则及其意义都需要被具体和全面地理解,极端情况下,这个原则意味着什么
什么样的牺牲是最大的,最有效的、最令人满意的?
如果牺牲可以实现,那么最好的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
并非所有的牺牲都能换来同样的回报,有时候更大的牺牲之后并不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而且很难解释为什么
分享的本质是交换
用现在的不满足获得未来的满足
延迟满足的前提是人类文明稳定到确保延迟行为在未来会得到奖励
分享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在乎的事物却得不到回报,只有拒绝分享的小孩才会这样想
向他人索取帮助的行为是建立社会关系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有比没有好,而慷慨分享你拥有的则更好,比这还要好的是因慷慨分享而广为人知
如何放弃才能更好的拥有
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区别
看清一个真相
人生有时候就是很不顺
由我们主观最在乎的事物引起
人们通过自己的价值体系感知世界
看到世界不是你想要的样子
你该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了
你需要牺牲当前的预设和执念,甚至需要牺牲你最在乎的东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始终停滞不前
每个想要减轻世间痛苦、完善存在缺陷、实现最美好未来和创造人间天堂的人,都会做出最巨大的牺牲
如果你停止说谎,遵从自己的良心,那么即使面对死亡也能保持高贵。如果你真诚勇敢地追寻最崇高的理想,获得的安全感和力量进远胜于任何目光短浅的自我保护。如果你以正确、充实的方式生活,就能发现你已经强大到注意克服死亡的恐惧
自我意识带来不可避免的痛苦
牺牲和工作远比短期的冲动享乐更能抵挡痛苦
人类意识到
自己的脆弱、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以及对生存的渴望
不停的工作
看到未来,就必须为之做准备
否则就生活在逃避和恐惧中
不做任何牺牲的人,失败在情理之中
感到怨恨但明白责任在己
限制愤怒
如果放弃当下的快乐,努力却没有好结果
失去了当下和未来
他眼中的世界变得黑暗无比
通过可以破坏和报复,表达对存在的抵制和对人生无常的抗议
人们能过战胜地震、洪水、贫穷和癌症,但是人性之恶却为这个世界的痛苦增加了全新的维度
避免陷入故意作恶的恶性循环
有意的恶行可以击垮连悲剧都无法撼动的心灵
邪恶并非源自生活,也非源自失败带来的失望和怨恨
来自牺牲被拒绝
勉强的牺牲和马虎的奉献被现实拒绝,让人陷入怨恨和复仇的状态,更加勉强的牺牲,甚至完全拒绝牺牲,这种螺旋式下降的最终目的地就是地狱
生活是污秽、粗暴和短暂的
邪恶会令事态雪上加霜
生活的核心
通过牺牲来减轻痛苦
减轻有刻意、主动和报复性的邪恶带来的巨大痛苦
摒弃权益心态,走出灵魂的暗夜
对善的追求是以对恶的了解为前提
为英雄雪中送炭的桥段是故事创作者们最廉价的写作手法,他嘲弄了独立、勇气、命运、自由意志和责任感
邪恶会放大人生灾难,大大增加我们用权宜之计应对人生悲剧的动机
自由需要建立在约束之上
自由需要约束
就像父亲管教儿子一样,干涉孩子当下的自由,他才会成为文明的社会成员
长时间的不自由和对单一解释框架的坚持是自由思想发展的必要前提
上帝死后,人们必须发明自己的价值观
但人无法发明价值观,无法将自己的信念强加于心灵之上
想反抗极权主义一样反抗自己
无法要求自己或他人唯命是从
我要停止拖延
我要坚持健康饮食
我要停止酗酒
这么说,不一定会这么做
没办法把自己变成思想中构建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天性,而我们必须发现这种天性,只有与之抗衡,我们才能与自己和解
超越当下,着眼未来
自我
一面是意识形态舞台上的恶魔的扮演者
邪恶的存在会让他的对立面显得更加真实
另一面是什么?
只有相信自我的某些部分不会因为这一些列死亡而改变,自我才能够开始思考
想法将世界简化为那些有助于或者有碍于目标实现的部分,并同时忽视其他一切不相关的事物,由此区分形象和背景。想法是一个人格,而不是一个事实
想法在人身上表现出来时,这个人是想法的化身,通过行动将其表现出来。
有时这种驱动力会强大到让人愿意用死亡来换的想法的存活,这是错误的,需要死的是那个想法,人应该停止扮演想法本身,改变自己并且继续活下去
痛苦难以忍受时,意味着改变需要发生,那些最根本的信念需要被牺牲。
当下恰当的牺牲可以让未来变得更好
如果你自律,并且愿意为了未来牺牲当下,那么你就能让现实变得对你有利
无法怀疑的就是苦难的真实性
痛苦是真实的,而为了让他人痛苦刻意进行的折磨则是错误的,这成了我信仰的基石
如果不好的事情存在,那么好的事情也一定存在。如果最糟糕的罪恶是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那么善就是与之截然相反的、组织这种罪恶的东西
有意义的生活
为善,集中注意力
修复你能修复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知识而傲慢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指责他人和试图修复世界之前先看清楚自己凶残的内心
也许错不在世界,而在你自己
缓解不必要的痛苦视为一种关于善的人生准则
将缓解不必要的痛苦当做自己的最高价值追去,等同于是在完善社会形态和优化个人心态
建设这样的道德体系时不可避免的
两个对立人格之间的选择
践行的目标
为了崇高的存在
选择了善
为了毁灭存在和散播不必要的痛苦
选择了恶
权宜之计只考虑短期利益的盲目冲动
欺骗来实现
行为不考虑后果
自私、狭隘、不负责任
意义是比权宜更成熟的替代品
能满足当下和未来的所有冲动
遭受不公,不该对存在产生怨念
发现哪些事情可以帮助你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问自己做一些什么让一切变得更好
处理未拆封的信件
整理自己的房间
意义是自然显现的,你可以为它创造前提条件,然后它出现时跟随它,但你无法刻意的制造意义
意义的出现表明了你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恰当地平衡了秩序和混乱,让一切都实现了最好的可能性
意义是终极的平衡
一边是变化和可能性的混乱
一边是创造规则的纯粹秩序
通过混乱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秩序
实现混乱和秩序之间的持久平衡
意义是在爱和真理指引下,你所到达的不受任何欲望侵扰的世外桃源
追求意义,拒绝苟同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如果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拼命地坚持某种意识或沉迷于虚无主义,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感到脆弱、无用、绝望和困惑,试着说真话
自己分成两个部分
说话的部分
不真实
动机
赢得辩论
他人认可
地位提升
需求满足
超然、专注和有判断力的部分
逃避或者说出真相,不仅仅是两个不同的选择,更是联跳人生道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
拒绝欺骗
被不良欲望主宰
自我意识强加于人
强行证明自己是对的
抬高自己的地位
为自己的反社会行为辩护
活在人生谎言中的人
试图用感知、思想和行动来操纵现实
建立在两个假设上
当前的知识足以定义什么能永远被称作正确
现实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变得无法容忍
人类的理想有危险的倾向
我所知道的就是所有需要知道的
骄傲使人爱上自己创造的思想,并且还会试图使之绝对化
敢于说“不”
处于天真制定的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质为险恶的人生谎言
已知是错的,但还去做是明知故犯,允许本可以阻止的错误发生则是玩忽职守
如果你不能向他人展示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示自己
意味着你在压抑自我
无法实现你本可实现的潜力
大胆探索和主动面对未知
获得新的信息更新自己
进入新的环境大脑的新基因被激活
自我的大部分都处于发展状态
新的言行和体验来激活
否则就停留在不完整状态
生活对不完整的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
背叛自己
人格弱化
面对逆境
无处可躲
做可怕的事情
聆听本真的声音
最悲观和绝望的哲学思想认为现实可以通过伪造来得到改善
带来世界的腐化堕落
还为其辩护
愿景能够将当下的行为与长远的基本价值观相联系,赋予当下行为非凡的重要性和意义,提供限制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框架
选择性失明是最糟糕、最难以察觉、最容易被合理化的谎言
拒绝知道本来可知的事物
心智骄傲而理性的人享受着确定性带来的舒适,也自恋于自己的才华,所以很容易对错误视而不见
非本真的人
持续地以个人经验用以证明是错误的方式去感知和行事,说话也并非发自本心
一个人若已失去自我的代价赢得了世界,又有什么益处呢?
压抑对于精神疾病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
压抑真相和说谎是同一类行为的不同程度的表现
谎言会扭曲存在的结构,不真实会同时腐化灵魂和社会,而且一种形式的腐败往往还会滋养另一种形式的腐败
理性思维的一个严重诱惑
将当下的已知视为绝对的真理
选择真相
对传统的依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确立目标,除非有明确的反对理由,从众通常来说都是合理的选择
你需要与未知为友,在行动的同时保持自我觉察你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痛苦,再去担心他人。这样你才能够强化自己,承担起存在的重担,使生活重新焕发活力
你绝不仅仅由那些你已知的部分构成,你也包括哪些你只要愿意就可以获得的部分。你永远不应该为了当下的自己牺牲未来你可能成为的样子
每一点新的信息都会挑战现有的观念,迫使其融入混乱后再获得更好的重生
与发展和人格相关的志向比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志向要好
地位会失去,发展的人格会一直与你相随
关注自己言行
言行不当时
感受到内在的分裂和脆弱
一种实际存在的巨日感觉
发现谎言的存在
专注能够让你朝着目标前进,更重要的是,专注带来的信息能够让你及时调整目标
直面真相坦诚生活时,需要接受这种存在模式带来的冲突,这样你才能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担当
存在是好是坏?你需要冒很大风险,活在真相或谎言中,直面后果,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所有具体目标之上都应该有一个元目标,也就是一种发现和却目标的方法
一切都将分崩离析,这是人类最重要的发现
盲目、欺骗和不作为会加速重要事物自然衰败的速度,疏忽会让文化衰退和消亡,让邪恶有机可乘
法则九
客观的观察者和准确完整的故事几乎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主观和片面的视角
有时候你必须改变理解一切事物的方式,然后才能理解某一件具体的事情
如果你执意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坚持自己的看法,那么你最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是经过充分思考过的理由,否则你的下场可能很糟糕
除非理由充分,否则最好还是跟随大家的选择。
走在别人开拓的道路上,你至少知道曾有人走过
前人智慧的重要性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真诚对话暴扣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在真诚的对话里,大多数时候你是在聆听。聆听就是关注的表现
别给建议,选择聆听
讲述复杂又糟糕的事
给建议是敷衍
陶醉于智慧的优越性
给建议
不蠢就不会面对这愚蠢的问题
为什么聆听
聆听就是关注
人们被关注就会告诉你很多事情
甚至是自己问题的来源及解决办法
帮助你解决自己的问题
思考
人们需要表的,这与思考密不可分,不思考就会误入歧途
模拟世界里规划试错,不会造成现实问题
思考
认为自己在思考,大多数时候在自我批判
思考就是聆听自己
思考是要求很高的事情,既能清晰的表达又能审慎、明智地聆听
思考是感情上痛苦、生理上辛苦的事情
思考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
涉及冲突,容忍冲突
用结论来证明证据的合理性是对真相的逃避
思考要求你是个头脑清晰而又精明的让你,不善思考的让你可以通过表达,需要有人聆听
如何表达
参考聆听着的反应
在不说话的情况下测试你的表达和想法
象征广义的人性
通常是对的
即使不说话也能反应众人的看法
不说话也可以成为合作者或对手
表情
如何聆听
不带批判的聆听
每个人先准确的反映对方刚刚表达的想法、感受,直到对方满意,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好处
真的理解别人在说什么
愿意进入诉说者内心看看
帮助你整合记忆信息
避免误入谬误
我们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真的理解本表达的意思
别人第一次表达,存在自相矛盾或钻牛角尖
表达和思考在更多时候在于你忘掉了什么,而不是还记得什么
选择性回避一些东西
死亡或重病这样十分情绪化的主题
需要整个体验的细节,包括多余的部分
找到故事核心,提炼出中心思想
不带批判的聆听,人们会坦诚的告诉你他们所有的想法
觉得无聊,没在认真聆听
确认你的对话动机
并非所有对话都能思考,并非所有聆听都能转变
对话动机
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支配地位
不让自己显得不够有趣
不是交流,而是争夺地位
看似密切,但没有聆听对方,趁对方说话思考自己接下来说什么,说话经常有失偏颇
参与者努力为自己的观点赢得立足点
诋毁和嘲笑与自己立场相反的人提的观点
选择性地使用有利于自己的论据
用自己的观点打动聆听者
只做这三件事
目的是让人支持自己的观点
不是思考
男女讨论问题的动机
男
解决问题
女
理解问题
一个问题被解决的前提是理解问题
急着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可能
不想参与问题的讨论
真正的聆听
一人表达,所有人都会聆听
对表达者进行回应
允许表达着一边表达一边在脑海梳理经历
人们需要通过对话来整理思绪,是一个值得反复强调的事实
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通过他人反馈来维持自我的正常运转能力
自己理智无法解决的问题外包给别人
关注、认同、言行以及表情帮助我么确认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
对话
讲课是对话的一种变体
老师讲课受众在以非语言与之沟通
受众的体态或面部表情传递情绪信息
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观察受众的感兴趣程度
幽默对话
别做个无聊的人,也别在装作讽刺别人的时候真的贬低他们
探索对话
双方彼此为对方着想
双方假定自己需要通过学习解决问题,不是坚持自己已有的立场
讨论那些被用来构建认识和指导行为的想法
暂时放下对秩序的偏好和对混乱的抗拒
缺乏聆听的对话总是在支持某种现有秩序,共同探索则鼓励人们与未知为友
只有接受你现有的知识并不能让你完美,也不能让你安全的观点,你才能进行哲学层面的对话
能够忍受走于秩序和混乱之间的对话
尊重每一个对话者的个人经验
沉思,而不是取胜
拒绝这样做,就是在重复自己的知识,寻求认同
聆听别人也是在聆听自己
聆听新信息的反应,由此产生新想法
对话里的聆听和表达都是被追求整理的欲望所驱动的
对话吸引人,有意义
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知识,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真诚对话中的同情反馈让表达者觉得自己有价值,值得关注和理解
当下可以改变过去,未来则可以改变当下
记忆是一种工具,可以用过去指导未来
记忆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过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
法则十
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言辞精准
复杂、多维又善变的世界
面对世界总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物体
感知系统将所有事物区分
对自己有用
阻碍自己
这种简化很实用且必要
无限复杂的事物按目标进行区分
精准有意义的认识这个世界
人把世界简化了,世界太复杂
并不是先看见没有价值的物体,然后赋予它们意义,而是直接感知到意义
能吃得苹果
能坐的椅子
不是看到苹果后,意识到它能吃,而是看到苹果就感知到它能吃
人们看到的是工具和障碍,而不是对象和事物
根据自己的需求、能力和感知局限分析出工具在什么地方最有用,障碍在什么地方做危险
人类眼中的世界
客观存在
可以利用和驾驭的东西
人类只需要看到足够自己实现计划、达成目标的东西就行了,人类生存在这种“足够”当中
与人沟通
不需要在时间的维度上看见他们
他们的昨天或明天的那些可能更重要的部分
否则不堪重负
只需关注他们狭隘、直接而势不可挡的当下
对世界的一种激进而又无意识的功能性简化
很容易把简化世界和世界本身混淆
看到的世界不仅仅是简单直接的感知而独立存在的,之间相互复杂多维的方式关联
感知的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们的功能
可以充分理解感知的对象
必须有精准的目标,否则就淹没在世界的复杂性中
想到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关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
感知自己,拓展边界
内在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拿起螺丝刀,就已经把螺丝刀当做自己臂长的一部分了
驾驶汽车把汽车视为自己的一部分
有时拍打汽车我们会生气,这种延伸不合理,确认驾驶成为可能
扩展自我边界囊括其他人
亲戚、爱人、朋友,喜欢的球队、甚至国家
现实的混乱人类很难理解
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每个看似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他更小的物体组成,同时也从属于其他更大的物体
不同的事物和层次之间边界非常模糊,需要人为设立和界定。
只有一切顺利时,人们充分完整的认知才能维持对世界的幻觉
知道的足够准确时,就没必要探寻
开车时不需要理解复杂的机械构造,汽车的复杂性只有在抛锚时或发生车祸时侵入我们的脑海,呈现出的不确定性引发焦虑
“故障”发生时,人们才会体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多么不足
当一贯依赖的简单事物崩溃是,人们自身感知的所有局限性就会体现出来,然后那个被我们有意忽视的复杂世界就显现了
故障让被忽视的事实显现,模糊不清的后果就是混乱不堪
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犬牙交错的、复杂万分的,人么只能狭隘的感知到因果关系矩阵中的一个切面,同时又避免承认这种狭隘
遇到根本性问题时,掩饰感知局限性的面具破裂,感官的不足和认知的崩塌让人不知所措
忽视问题是分崩离析的前兆
重见混乱
秩序分崩离析
看到虚空和深渊以及潜藏在安全表现之下的混乱
如何处理
放弃思想,依靠身体本能
身体的反应比思想快的多
试图解析混乱
深层感知
重整秩序
直面问题
混乱在家庭中显现,不快乐和怨恨一点点堆积,却被无视
沟通的前提
承认所有糟糕的情绪
怨恨
恐惧
孤独
绝望
挫败
无聊
问题被无视或掩盖,最后酿成大问题
永远不要低估忽视问题带来的破坏性结果
传统
带来限制甚至是不合理限制
传统缺失剩下三个选择
被奴役
唯命是从
乐意用这样的方式逃避责任
摆脱生活的复杂
施行暴政
指手画脚
暂时性处理
进行谈判
意味着承认问题的存在
很难面对这样的现实
婚姻中很少有什么事情是小到不值得争吵的
不要把小问题堆积成大麻烦
你可以忍受,但你无法做到真正的宽容
直接讨论亲密关系中的不满是对关系最及时的补救方式
并不容易
对话不是互相伤害或争强好胜
没有人可以找到完美的不用维护关系的伴侣,就算找的了,对方也会因为你的不完美而离开你。
你需要的是一个和你一样不完美的人
导致婚姻失败的原因如果被有意忽视,一直得不到处理和解决,那么就可能发酵成为困扰夫妻双方一生的问题
一切只有被表达和澄清之后,餐能变得清晰可见
逃避会毁掉未来,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所有分歧和错误下,隐藏着一个“怪兽”
你在逃避的争吵让你们的关系走向终点
关系终结在一定程度上因为你是个糟糕的人
通过争吵来解决问题的前提
敢于面对潜在的混乱和黑暗
混乱来自生命中关系的脆弱性
黑暗意味着你和伴侣的懒惰和恶意会毁掉一切
这些事实足以令人逃避,但逃避并不管用
为什么允许自己陷入停滞和黑暗
躲在疑惑中,不用思考,不用面对答案
很诱人的做法
逃避不会让你不想知道的事自行消失
缺点没那么多,不了解自己,现在担心更多缺陷与不足存在
更加逃避
对问题视而不见活在无知当中更轻松
不断积累的麻烦面前撤退
丢失自尊,因恐惧而越来越缩手缩脚
你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会在你准备最不充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发生;你最怕遭遇的东西东西也会在你最弱、它最强的时候现身,而你终将被打败
为什么拒绝通过分析问题来得到解决方案
分析意味着承认问题的存在,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后,因欲求不满而痛苦
替代痛苦的将是绝望和困惑造成的持续隐痛,坐看时光流逝的无力感
不去定义成功,也就不用定义失败
失败时就不会注意到失败
不会痛苦
自我欺骗不容易,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失望和蔑视,越来越愤世嫉俗
当一切陷入混乱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创造结构,重建秩序
仔细准确的表达沟通,就能厘清问题
设定新目标
通过商讨达成共识
共同完成新目标
表达草率有缺乏精确性
问题和目标模糊不清
商讨沟通也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精确分析、创造结构、重建秩序
精神和世界都是通过语言和沟通组织起来的
事情结果和预期不一致
对事物的感知发生变化
失去结构和秩序的存在会脱离正规
问题出现时,之前的评估、思考和行动方式变得不可靠,感知受到怀疑。遭遇错误就是遭遇无法区分的混乱
在问题一出时就开始关注它
解析复杂纠缠的混乱,看清包括自我在内都万物本质
通诺创造、沟通和探索来不断构建和重构世界
主动发现的事物中获取信息并塑造自己,同时也塑造着我们所处的环境
困难但无妨,不这么做将遭遇更糟糕的后果
准确性能够明确问题,帮你区分已经发生的坏事和同样糟糕但并未发生的坏事
准确性无法改变悲剧本身,但可以赶走鬼神
现实中的可怕远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严重
逃避面对意外的责任,即使是尚可控的意外,现实还是会混乱不堪
现实和想象之间的间隙未受关注,会变成一条鸿沟,坠入其中,自食苦果
描述过去的行为,当下的行动以及未来的目标
谨慎小心,寻找正确的词语,组建正确的句子和段落。
往事的本质被精确的语言所提炼时,过去就可以得到救赎,当现实被清晰讲述时,当下就可以自然流动而不会扰乱未来
精准的言语表达准确,不会出现偏差,表达最本质的东西,不会被其他的东西所干扰,清晰明了,不会出现偏差
未来有太多可能性,浑浊不堪、甚至难以掌控,但谨慎的思考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证明人生意义的独特、辉煌的命运。这就是眼睛和文字创造世界的方式
精确地关注和语言来识别事物时,能让他们变成顺从的对象,才能更复杂的背景中脱离出来,变得简单而有用
就像一辆车出了问题,你准确的识别到了问题所在,那么就不用考虑这台车究竟是什么构造的,只需要把有问题的点搞明白就可以了,相比于搞明白一辆车的构造,搞明白一个零件更容易
可以利用它们
不至于被复杂性带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压倒
当你需要对话时,要有意识的界定对话的主题,否则就会涉及很多事情,最后往往无法让人承受
许多伴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停止沟通,每一次吵架最后都变质为关于过去、当下和未来所有问题的冲突
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遵照你的语言来行动,你才能看到结果如何。
集中注意力,观察你的错误,准确描述它们并尽力纠正
这就是发现人生的意义
直面存在的混乱,瞄准麻烦的海洋,明确目的地,然后绘制航线。承认你想要的东西,让周围人知道你是谁。精准注释,径直前往。
法则十一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被阻止的不只是玩滑板
过于安全的操场是没有孩子愿意玩耍的
能力才能让一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感到安全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想要做的都不是将风险最小化,而是优化风险
人们做所有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同时人们也会给自己一点压力,这样才能成长
过度保护会让我们败给突如其来的意外和危险事件,措施其中蕴含的机会
每当听到有人大声宣称支持某些事情的时候,我总好奇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尤其是当此人在抱怨、批判或者试图改变别人的行为时
荣格
如果你无法理解一个人的行为,那就看看结果,并以此为推断动机
真正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通常不会试图改变别人,至少他们会先从改变自己还开始
反人类精神
子主题
诞生于偏见的“弱势群体”
子主题
男孩的衰落
男孩的宜人性更低
宜人性是一个和同情、共情和避免冲突相关的性格特质
男孩对物体更感兴趣,女孩对人更感兴趣
男孩更喜欢竞争,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变得不喜欢服从
学校的主要目标是灌输顺从的观念
不论男女有多出色,学下都会打击他们的挑衅行为
男孩
父权社会的既得利益者
成就往往被认为是不劳而获
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被视作地球的掠夺者
男孩不愿和女孩竞争
女孩战胜男孩令人钦佩,输了也可以接受
男孩赢了女孩也没什么,更别说输给女孩
两个相同大的男女打架,男孩先动手就已经非常不好了,赢了被鄙视,输了人们永远记得他被女孩打败过
女孩可以通过发扬女性特质在同性竞争中取胜,也可以和男孩竞争,但男孩只能和同性竞争
提升自己的女性特质
损害自己在同性心中的形象
降低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
职业与婚姻
女性占主导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里,女性越来越难维系长久的恋爱关系
退而求其次,寻求短期关系
不论男女都希望建立一段稳定而深刻的恋爱关系
女性而言,稳定有可能是他们最渴望的东西
没有人规定事业比家庭和爱情更重要
一小部分极具竞争性,不计代价的人
男性为主
宜人性也较低
大多数女性希望自己的伴侣和自己一样或者更优秀
男性对这一点并不是非常在意
也许是父权社会带来的
女性想要找更优秀的伴侣时因为生育会让她们变得脆弱
需要有能力的伴侣为母婴双方提供必要的支持
文化源于人类的创造
文化向来都是一种压迫性的结构
磨平了我们的棱角,浪费了巨大的潜力
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收益
所有的等级制度都会创造赢家和输家
赢家维护这个制度
输家批判
任何有价值的目标的追求都会创造等级制度,不论什么目标,总有人比其他人更擅长追求它
对目标的追求能赋予生命持久的意义,那些让生命显得深刻和迷人的情绪几乎都产生于我们朝着理想成功前进的时刻,而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成功的等级之分和结果的差异
心存感激地承认一个复杂而先进的文化可以提供许多游戏,让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竞争,并且以各种方式赢得胜利
所谓分父权制度更像是男性和女性在数千年以来试图摆脱贫穷、疾病和艰险所进行的一种不完美的集体尝试
小心提倡单一因素解释的人
权利是激励人的基本动力之一
不是唯一动力
不是主要动力
人们在乎自己在支配等级上的地位,愿意通过竞争来达到顶峰
事实是客观中立的,就像广阔的大地不会告诉旅行者应该如何穿越它一样
我们与事物有无数种感知和互动的方式
会有许多中阐释,并不都是合理的
这种限制产生的三个原因
漫长进化过程中对人类的塑造
让我们学会和平共存的社会化过程
我们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无限的阐释就会有无限的问题
但有效的解决方案的数量是有限的
如果抛开乌托邦式的假想社会,只参照历史和现有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在运转良好的社会中,能力而非权利才是决定地位的主要因素
成功人格的特质
智力
有认知能力或智商测试来衡量
责任心
有人的勤勉和条理性来体现
教育男孩女性化并不可取
攻击性不完全是习得的,天性的一部分
防御和掠夺为目标的攻击性行为拥有古老的生物学基础
男孩的攻击性在长大后被整合到更为复杂的模式中了
小时候的攻击性是打架,长大后变成赚更多钱,更大的官等等,这是被社会所允许的攻击性表达
如果攻击性无法改善
不利于他们建立社会关系
错失社会化,逐步被边缘化
长大后拥有更强的反社会和犯罪倾向
同情之罪
在工作和生活上产生困扰
不是太有攻击性,而是攻击性不够
缺乏攻击性的男女
将周围人当小孩一样对待
持续牺牲自己和过度付出
认为合作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避免冲突
显得态度高尚
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
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太迎合他人无法维护自己,会期待别人相应的回报,得不到回报,没法表达不满或直接索取认可,这种不平等激活性格的阴暗面,充满仇恨
当别人找你帮忙时,你尽心尽力的帮助,但当你需要他人帮忙时,他们却并不上心甚至是敷衍时,你会怎么想?
观察自己的怨恨
怨恨的产生
自己被占了便宜
自己不愿意承担责任
寻找来源
不成熟而感到不公平
答案是否,你或许就是被人占了便宜
如果你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为对方的反驳和情绪所动,你就会获的他人都关注甚至是尊重
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并直接告诉对方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指责他们现在或过去做过的
他们爱我就应该知道该做什么
这种想法是怨恨带来的
恶意揣测之前,假定对方是无知的,别人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更何况连你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俄狄浦斯式的母亲
宜人性高的人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厌恶冲突。
顺从而缺乏独立
产生的风险会因情绪的不稳定而放大
俄狄浦斯式的母亲
会为孩子做所有事情
告诉孩子我是为你而活
孩子不能离开母亲,母亲替孩子做所有事情
因为长大却没有成熟感到一文不值和痛苦
过度的保护会毁掉正在成长的心灵
未来需要的是坚毅而非软弱
排斥依赖这一男性特质对女性也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当软弱和无害成为唯一别有意识地接受的美德时,坚毅和支配性就会不知不觉具备一种魅力
男性需要变得坚毅一些,女性也一样
女性可能并不喜欢社会化过程中那些培养坚毅品质的严苛与轻蔑的态度
将自己的儿子永远留自己身边
找一个顺从的伴侣,给自己提供一个自我怜悯的机会
男性可以通过激励自己和彼此来变得更坚毅
男性气质健全,女性就不会偏爱幼稚的男性
一个女性很坚毅,他就会期待更加坚毅的伴侣
女性渴望伴侣拥有她们所不具备的品质
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泰弗尔的研究说明的两个事实
人是社会性的,他们喜欢自己的群体
人是反社会的,他们不喜欢其他群体
一种优化策略
解决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竞争和取舍问题
合作和竞争互相排斥
二者在社会关系和心理上又都有可取之处
合作
带来安全和陪伴
竞争
带来成长和地位
群体太弱小,没有权威和威信
从属于它没有意义
群体太庞大
取得领先很困难
被喜欢的群体
能组织安排好自己的位置,保护自己,有一定机会向上流动
一个衰落的群体里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存在需要局限性
人类本质脆弱,注定被衰老摧残
如何保持活下去的希望,期待成长和快乐
当你无处不在时,你也就无处可去了
没有局限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
道德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翻译: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任何合理的存在都是有局限性的,这或许是因为存在不仅是静态的,它还是一个“成为”的过程,“成为”意味着成长或者变化,而这只是发生在有限的存在中的
用专注代替思考
因为生活的痛苦而憎恨和鄙视生活,只能让痛苦变得更加无以复加
不是在反抗痛苦,刻意在增加痛苦
什么方式面对存在的痛苦
思考会将人带入深渊
托尔斯泰思考失败,尼采想的最透彻,也有局限性
难以忍受的存在会让思考随着崩溃
这种情况下真正管用的不是思考,而是专注
发现美好,平衡痛苦
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情
改变你用来规划生活的时间单位
生活顺利富足
为明年,甚至未来10年做计划
当你遭遇危机时,不要这么做,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
当你内外一致时,就可以专注于当下。谨慎地对待一切,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媳妇失序混乱的部分,做好精益求精
什么叫内外一致?
足够认真是能够承受出压力的,人是非常坚毅的动物,能够承受住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前提是看到存在的好处
存在的美好也许可以平衡生命中无法消除的痛苦
生活是美好的,至少目前是
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
我们不应在摔倒或犯了严重错误时打破物理法则,祈求问题能够神奇的消失。相反,我们应当向自己发问:“当下我应该做哪些事情增加自己的决心,强化自己的人格,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直面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比忽视和逃避难得多
你必须先找到正确的方向,把目光投向美好和真理,然后才可以专注于当下的每时每刻。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全神贯注,这能使你更好地完善当下和未来
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妻子
像圣母一样对待她
她就可以培养出拯救世界的英雄
认可你的妻子作为母亲的神圣之处
母亲对孩子产生很多重要影响
一个女人得到体谅和尊重,会抚养出一个不同的后代
如何对待女儿
支持她、聆听她、保护她、培养他
让她知道自己可以做个好母亲
如何对待父母
用行动证明他们过去经受的痛苦是值得的
用行动证明父母受的苦值得,铭记父母所有前任为你做出的牺牲
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过去的人们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甚至是生命,我们应当对这种牺牲报以尊重的态度
如何对待儿子
鼓励他成为真正的“上帝之子”
鼓励儿子成为“上帝之子”
努力支持他将做正确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如何对待堕落的人
真诚而谨慎地伸出援手,但切记不要随他一起深陷泥潭
法则三
避免你对牛弹琴,又能阻止你用美德伪装自己的罪恶
如何对待世界’
法则一
用行动体现存在的价值,避免因为存在的悲剧而变得痛苦和堕落
带着勇敢的信念主动迎接世界的不确定性
如何教育我的学生
和他们分享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事
法则八
发自内心地在乎智慧,不忘追求、提炼和传播它
怎样对待一个日益混乱的世界
用谨慎表达的真理重建它的秩序
如何对待自己的不满足
想想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理清自己的现状
也许阻碍你前进的不是机会的匮乏,而是你对已拥有的一切傲慢地视而不见
如何对待贪婪
给予比索取更有意义
我应该在对手胜利的时候做些什么
追求更高的目标,并对过往的教训心存感激
从对手的成功中学习
疲惫和不耐烦是怎么办
大方地接受援助
看到现实和个体的局限性
感恩来自亲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帮助
怎么面对衰老
用如今的成就替代年轻时的潜力
获得彻底才能让人生的不完美值得存在
相比长者的成就,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拥有更多无限可能性
如何面对下一个至暗时刻
专注于下一个正确的选择上
法则十强调过,万事都有分崩离析的可能性
混乱和不确定的环境里,唯一能够指引方向的,或许是你通过追求理想和专注当下建设起来的人格
问题和答案
如何使自己更强大
不要撒谎或做你鄙夷的事情
如何使自己变得高尚
只遵照你的心灵的旨意行事
如何面对棘手的问题
将它们视为通往人生之道的大门
如何帮助落破的人
用正确的示范鼓舞他,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众人皆醉我独醒时做什么
坚定勇敢地说出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