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热
这是一篇关于发热的思维导图,包括:发生机制、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
这是一篇关于neoplasia2的思维导图,Passenger mutations’ do not have effect on key pathways or fall in non-coding regions (which may also be important)。
chronic inflammation:general introduction、Causes、Chronic inflammatory cells and mediators……
Exudates are typical of inflammation, transudates accumulate in various noninflammatory conditions。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发热
发生机制
非致热原性发热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变,心力衰竭(慢性)等
致热原性发热
外源性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抗原抗体复合物
某些类固醇物质:原胆烷醇酮
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内源性
白介素IL-1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TNF
病因与分类
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均可出现发热
非感染性
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恶行组织细胞病
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
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溶血反应
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痛风和重度脱水
血栓及栓塞疾病:心肌梗死,肺梗死,脾梗死和肢体坏死,通常称为吸收热
颅内疾病:脑出血,脑震荡,脑挫伤等,为中枢性发热
皮肤病变:皮肤广泛病变致皮肤散热减少而发热:广泛性皮炎,鱼鳞癣
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均有可能出现发热
物理及化学伤害:中暑,大手术后,内出血,骨折,大面积烧伤及重度安眠药中毒
自主神经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发热范畴
原发性低热
感染治愈后低热
夏季低热
生理性低热
临床表现
分度(口腔温度为标准)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3
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产热>散热
骤升型常伴寒战
缓升型多不伴寒战
高热期:寒战消失,皮肤血管又收缩改为舒张,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产热=散热
体温下降期:出汗多,皮肤潮湿
骤降
渐降
热型及临床意义
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度以上,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1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弛张热:也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两期反复交替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提问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两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伴随症状
伴寒战
伴结膜充血
伴单纯疱疹
伴淋巴结肿大
伴出血
伴关节肿痛
伴皮疹
伴昏迷
多为大分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