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眼科学基础
这是一篇关于1眼科学基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眼为视觉器官,由眼球、眼眶、视路、眼的附属器、视皮质及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等组成、眼球、眼附属器等。
编辑于2022-10-29 17:48:44眼科学基础
眼为视觉器官,由眼球、眼眶、视路、眼的附属器、视皮质及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等组成。
眼球
近似球形,由角膜和巩膜组成,眼球前后径平均为24mm,水平径为23.5mm,垂直径为23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位于眼眶前部,借眶筋膜、韧带与眶壁联系。前平视突出于外眶缘12~14mm,两眼相差不超过2mm。
眼球壁
主要由质地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起到保护眼球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前部的角膜为单层纤维膜,后部的眼球壁可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角膜
位于眼球前极中央,稍前凸,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中央厚度为0.5~0.55mm,周边约1mm。曲率半径前面为7.8mm,后面为6.8mm。
①上皮细胞层:与球结膜上皮延续,损伤后可再生,不留瘢痕;
②前弹力层:为一透明膜,不能再生而留下薄翳。
③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不能再生,代替为瘢痕
④后弹力层:为坚韧的透明薄膜,抵抗力强,可再生
⑤内皮层:与虹膜表面内皮相连,损伤后依靠邻近细胞扩展和移行而覆盖缺损区。
角膜的生理功能
①角膜为眼球屈光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43D的凸透镜; ②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至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③角膜上皮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十分敏锐。

巩膜
由乳白色坚韧而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前接角膜,后至视神经。视神经部巩膜分为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为较薄的网状结构,称为筛板。巩膜表面有四条直肌和两条斜肌附着。肌肉附着处巩膜厚约0.3mm,视神经周围厚约1mm。

组织学上巩膜分为: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表面被眼球筋膜包裹,前面又被球结膜覆盖,三者在角巩膜缘处结合
角膜缘
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由透明的角膜嵌入不透明的巩膜内,并逐渐过渡到巩膜,宽约1.5~2.5mm,角膜缘是许多内眼手术的重要进路,其内面又是前房角所在。因此,角膜缘是临床和解剖学上的一个重要部位
是前房角及防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前房角
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在角巩膜缘内面有一凹陷的巩膜内沟,沟内有小梁网及Schlemm管。沟的后内侧巩膜突出部分为巩膜突。
前房角内可见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外层
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此层由相互衔接的3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
虹膜在角膜后面,晶状体前面,中央有一个直径约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前后房借瞳孔相通。虹膜悬在房水中。
虹膜根部最薄(眼球顿挫伤时易从睫状体上离断),近瞳孔缘处最厚
裂隙灯检查法——虹膜根部离断,离断区形成半月形虹膜缺损区,瞳孔成D形。
虹膜内有瞳孔括约肌(基质层)司缩瞳作用;瞳孔开大肌(色素上皮层)司散瞳作用。
在近瞳孔缘1.5mm的虹膜上有一环形齿轮状隆起,称为虹膜卷缩轮,此轮将虹膜分为瞳孔区和睫状区。虹膜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隐窝和隆起的皱襞,形成放射状纹理。

功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保证视清晰; 虹膜内血管丰富,炎症时以渗出反应为主; 虹膜含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炎症时可引起疼痛
睫状体
为位于虹膜根部脉络膜之间的宽约6mm的环状组织,其矢状面略呈三角形。前1/3较肥厚,为睫状冠,上有睫状突;后2/3为睫状体扁平部(锯齿缘位于角膜缘后8.5mm)

睫状体扁平部为视网膜玻璃体手术进入眼内的切口部位。
睫状体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睫状肌由外侧的纵行、中间的放射状和内侧的环形肌纤维组成,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纵形纤维向前分布可达小梁网。
功能: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形成房水; 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睫状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血—房水屏障的重要部分。
脉络膜
为血管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视乳头周围,介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平均厚约0.25mm。
脉络膜由三层血管组成:大血管层、中血管层、毛细血管层。(由外到内)
生理功能:有丰富的血管,血容量大,约占眼球血液总量的65%; 含大量色素细胞,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作用; 无感觉神经纤维,故炎症时无疼痛感觉。
中层
视网膜
是一透明的薄膜,介于脉络膜与玻璃体之间,前起锯齿缘,后止视乳头周围。自外而内分为10层。内9层构成视网膜神经感觉层,最外层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临床上的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
由视神经纤维汇集眼球后部穿出眼球,形成境界清楚的淡红色圆形盘状结构称为视乳头,中央凹陷区称为生理凹陷。视乳头颞侧3~4mm处为黄斑区。该区无血管,含有较多色素,中央有黄斑中心凹,此处视网膜最薄,只有视锥细胞,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乳头无视细胞,形成生理盲点。
眼球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均为无血管无神经的透明体,与角膜共同构成屈光系统,具有屈光作用。
房水
占眼内容积的4%,由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充满前、后房,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氯化物、蛋白质、维生素C及无机盐等。不断循环更新,还有营养作用。
循环途径: 1、睫状突上皮产生→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 Schlemm管→集液管和房水静脉(80%) 2、从脉络膜上腔排出(20%) 3、虹膜表面隐窝吸收(微少)
晶状体
为双凸面透明体,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核和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无血管,其营养来至房水。晶体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浓缩、增大,弹性逐渐减弱。
生理功能: 是眼球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19D的凸透镜,对进入眼内的光线有折射功能; 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眼的调节功能也主要靠晶状体来完成。
玻璃体
占眼球内容的4/5,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主要成分为水。前面有玻璃体凹,以容纳晶状体,其他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
生理功能: ①屈光功能; ②维持眼球形态,并对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有支持、减震和代谢作用; ③本身无血管、神经,其营养来至脉络膜和房水,新陈代谢低,无再生能力。
眼附属器
眼眶
眼眶呈四边锥体形,由7块骨构成。成人眶深约4~5cm。眼眶外侧较厚,但位置靠后。眶周与鼻窦相邻。眼眶上有眶上裂、眶下裂、眶上、下切迹、视神经孔,为神经与血管通道。
眼眶的上壁、下壁、内侧壁较薄,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 眶上裂有第Ⅲ、Ⅳ、Ⅵ脑神经和第Ⅴ脑神经第一支,眼上静脉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通过。此处受损易出现眶上裂综合征
眼眶外上角有泪腺窝,内侧壁前下方有泪囊窝,泪囊窝前缘为泪前嵴,为泪囊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泪膜
泪膜是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膜,分眼球前泪膜和角膜前泪膜,含有抗体、溶菌酶、电解质等成分。泪膜在保护角膜健康,防止细菌感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当泪膜减少时可引起角膜干燥。
眼睑
眼睑位于眼球前方,分为上睑和下睑,其游离缘称睑缘。睑裂高度约8mm,上睑遮盖角膜约1~2mm。内眦、外眦、泪阜。睑缘有前唇和后唇,两唇之间有一条灰线。上、下泪点。
从外向内分为5层:1.皮肤层;2.皮下组织层;3.肌层:眼轮匝肌(面神经支配,司眼睑闭合)和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4.睑板层;5.结膜层。
结膜
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3部分,为透明、光滑而富有血管的薄膜。睑结膜不能被推动,球结膜可被推动,穹隆结膜疏松,多皱褶。结膜囊。结膜的分泌腺有杯状细胞和副泪腺。
球结膜覆盖于巩膜表面,止于角膜缘
因球结膜下组织疏松,血管扩张时的渗出液使之发生水肿。水肿严重时,球结膜可突出于睑裂之外。
结膜血管来自眼睑动脉弓(分布于睑结膜、穹隆结膜和距角膜缘4mm以外的球结膜—结膜充血)及睫状前动脉(组成角膜缘周围血管网—睫状充血)。两种充血对眼部病变部位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结膜充血:(表面结膜血管) 推动结膜,血管可移动 滴入肾上腺素后,充血消失 呈鲜红色,越靠近穹隆部越明显

睫状充血:(角膜缘深层血管网) 推动结膜,血管不可移动 滴入肾上腺素后,充血不消失 深红色,越靠近角膜缘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