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精神病学》的精神障碍症状部分,内容较为冗杂,可利用思维导图明确知识点。包括:定义、症状特点、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
编辑于2022-10-30 10:21:32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定义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为精神病理学。
症状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志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式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感知觉障碍
感觉——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形成整体印象。
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
对外界强烈的刺激产生轻微的感觉体验或 完全不能感知(后者称为感觉缺失)
多见于 【抑郁发作、木僵状态、意识障碍和分离障碍}等
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体验
多见于 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科多见于分离障碍、躯体忧虑障碍等。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
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腹部七六上涌感等,是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躯体忧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等。
知觉障碍
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精神症状之一。
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可见于正常人(可纠正)。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多表现为错视和错听,并常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谵妄状态
幻觉
p13
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根据所涉及的感觉器官可分类: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幻觉等
幻听
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幻觉
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幻视
幻视内容可以是单调的光、色或者片段的形象,也可以是复杂的人物、景象、场面等。
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的幻视多见于 精神分裂症 ,意识障碍时的幻视多见于谵妄状态。
幻味
患者尝到食物或水中并不存在的某种特色的怪味道。 幻味常与被害妄想同时存在
幻嗅
幻嗅与幻味往往同时出现,并经常与被害妄想结合在一起,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触
在没有任何刺激时,患者感到皮肤上有某种异样的感觉,如电麻感、虫爬感、针刺感等。如果患者感觉到自己的性器官被刺激,则称为 性幻觉,可见于 精神分裂症等
内脏幻觉
是患者受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虚幻的知觉体验,如感到骨头里的虫爬感、血管的拉扯感、肠道的扭转感、肺叶的被挤压感等。
内脏幻觉常与疑病妄想等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
根据体验的来源,分为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
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特点:幻觉内容就像感知外界真实事物一样形象生动
患者常常述说是亲耳听见或亲眼看见的,对幻觉内容深信不疑。
假性幻觉
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特点:幻觉内容往往比较模糊、不清晰和不完整,故患者常常描述为 没有通过耳朵或眼睛,大脑就隐约出现了某种声音或影像。
患者仍然比较相信幻觉内容
简答、判断、选择(鉴别要点)
根据产生条件,幻觉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心因性幻觉、入睡前幻觉。
多选
功能性幻觉
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临床上常见功能性幻听,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反射性幻觉
伴随现实刺激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如听到广播声音同时看见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入睡前幻觉
出现在入睡前的幻觉,多为幻视。与睡梦的体验相似
心因性幻觉
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如见到离世的亲人在房间内走动等。
多见于 应激相关障碍、分离障碍等
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大小、颜色、形状、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视物变形症——显大症、显小症,多见于 癫痫
自身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感知体验。可见于抑郁发作、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等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对周围事物的距离、空间定位感知错误
非真实感——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可见于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等。
思维障碍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可以揭露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特征,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过程
正常人的思维特征
①目的性;②连贯性;③逻辑性;④实践性
选择
思维形式障碍
主要为思维过程的联想和逻辑障碍
常见症状: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思维化声、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强迫思维
思维奔逸
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加速,患者特别健谈,且有随境转移、音联、意联现象。多见于躁狂发作
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患者感觉变笨了、反应变慢了、思考问题困难。多见于抑郁发作。
思维贫乏
指联想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感到脑子空荡荡,寡言少语,回答问题简单,严重者对什么都回答不知道。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痴呆和智力发育障碍等
思维贫乏与思维迟缓
思维迟缓主要是联想速度的抑制,而思维贫乏是思想内容上的缺乏,二者本质不同。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拌
指思维的连贯性障碍,即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散漫,表现为交谈时联想松弛,缺乏主题,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与智力发育障碍; 思维破裂,患者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通,严重者言语支离破碎,句子结构不完整,称为语词杂拌,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不连贯
表现与语词杂拌类似,但产生背景不同,是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多见于谵妄状态。
思维中断
指思维联想过程突然中断,表现为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时,言语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开始,但所谈主题已经转换。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被夺、思维插入
属于思维联想障碍,前者感到自己思想被某种外力突然抽走,而后者则表现为患者感到有某种不属于自己的思想被强行塞入脑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制性思维
是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界强加的。这些联想常常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内容多变,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病理性赘述
言语啰嗦但最终能回答出相关问题,常见于癫痫、老年痴呆等
思维化声
包含思维障碍和感知觉障碍的症状,患者在思考时,同时感到自己的思想在脑子里变成了语言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语词新作
是概念的融合、浓缩和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奇特的文字、符号、图形或语言并赋予特殊意义,他人无法理解。
象征性思维
患者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他人无法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逻辑倒错性思维
以推理缺乏逻辑性为特点,表现为患者推理过程或缺乏前提依据或因果倒置,令人感到不可理解,离奇古怪。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迫思维
指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不合理和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痛苦体验
表现为:反复出现某些想法;总是怀疑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反复回忆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反复出现一些对立的思想 ;反复考虑毫无意义的问题。多见于强迫障碍,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为【妄想】,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
特征:妄想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缺乏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不疑;妄想内容涉及患者本人,且与个人有利害关系;妄想内容具有个体独特性,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并非集体信念;妄想内容通常与患者的文化背景相关,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妄想与幻想
幻想具有目的性,易于纠正
原发性妄想
是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对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继发性妄想
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与某种经历、情境等有关的妄想。如在抑郁基础上产生的自罪妄想or因亲人死于某种疾病后过分关注自己身体健康,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
根据妄想的起源分类
系统性妄想
是指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紧密的妄想,此类妄想形成过程较长,逻辑性较强,与现实具有一定联系或围绕某一核心思想,不仔细辨别难以发现(较重)
非系统性妄想
是一些片段、零散、内容不固定、结构不严密的妄想。此类妄想往往产生较快,缺乏逻辑性,内容明显脱离现实,且易发生变化,甚至自相矛盾。(较轻
根据妄想的结构分类
妄想分类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
选择
1.关系妄想
患者认为周围环境重所发生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均与自己有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妄想性障碍】
2.被害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某些人或某组织进行迫害,患者受妄想影响可出现拒食、逃跑、报警、自伤、伤人等行为。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妄想性障碍。】
3.夸大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才能、智慧、财富权力地位等。可见于【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痴呆等。】
4.罪恶妄想
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或罪恶,甚至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患者可在此妄想的影响下出现拒食、自杀等行为。多见于【抑郁发作或精神分裂症。】
5.疑病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各种详细的检查和反复的医学验证也不能纠正。严重时,患者认为“内脏都腐烂了”“大脑成了一个空壳”“血液干枯了”,称为“虚无妄想”。多见于【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及躯体忧虑障碍等】
6.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某异性或许多异性钟情,对方的一言一行都是对自己爱的表达。多见于 【精神分裂症】
7.嫉妒妄想
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诚,另有外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等。】
8.非血统妄想
患者毫无依据的坚信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物理影响妄想
又称被控制感,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受到外界力量的控制而身不由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内心被揭露感
又称被洞悉感,患者感到内心所想的事情没有说出也没有书写出来,但被别人都知道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超价观念
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一定事实依据,不十分荒唐离奇,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推理错误。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可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多见于人格障碍。
与妄想的区别: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与现实基础,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注意障碍
主动注意:有意注意,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
被动注意:无意注意,是外界刺激所激发、没有目的的注意
正常人的注意有以下特征:①集中性②稳定性③转移性
1.注意增强,过分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躯体忧虑障碍】
2.注意减退 ,多见于【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
3.注意涣散,兴奋性增强和稳定性降低,多见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4.注意狭窄,多见于精神意识障碍、智能障碍
5.注意转移,表现为易受外界影响,多见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
记忆障碍
记忆包括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1.记忆增强
对病前遗忘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甚至包括事件的细节。多见于躁狂发作和精神分裂症等
2.记忆减退
记忆各个基本过程功能的普遍减退。多见于痴呆,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3.遗忘
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进行性遗忘
4.虚构
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的缺损。患者有严重的记忆障碍,所以叙述的内容常常变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及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5.错构
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时间上出现 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和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智能障碍
智能 ,是指 人们获得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它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
1.智力发育障碍
2.痴呆(智力发育成熟以后xx导致的)
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人物定向
定向力障碍是指对环境或自身状况认识能力的丧失或认识错误。多见于意识障碍时,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重要诊断标准)。但有定向力障碍者并不一定存在意识障碍,老年痴呆患者可出现定向力障碍,但意识清晰。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定向力障碍,通常表现为双重定向,即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一种则与妄想有关。
情感障碍
情感
主要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爱与恨等。
名解
情绪
主要是指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具有情境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喜与怒等。
心境
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1.情感高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与周围环境不相符合的病态喜悦,多见于 【躁狂发作】
2.欣快,是智能障碍的基础上出现的与周围环境不符合的愉快体验,表现为患者自得其乐似乎十分幸福,多见于 【痴呆 】
3.情感低落,多见于抑郁发作
4.情感淡漠,多见于 晚期精神分裂症
5.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多见于焦虑障碍
6.恐惧,常伴有回避行为,多见于恐惧障碍
7.易激惹,是情感活动的激惹性增高,表现为极易因一般小事而引起强烈的不愉快情感反应,如暴怒发作。多见于人格障碍、躁狂发作。
8.情感不稳,患者情感反应极易发生变化,显得喜怒无常变化莫测,多见于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的精神障碍
9.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协调,甚至截然相反,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描述自己被人跟踪、投毒等妄想体验时,却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听到亲人去世时却放声高歌。多见于 【精神分裂症 】
10.情感矛盾,指患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情感的矛盾和对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意志障碍
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1.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等,p24
2.意志减退,多见于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
3.意志缺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障碍和痴呆等
4.矛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意向的矛盾和对立,没有痛苦和不安。
动作行为障碍
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病理性感知、思维、情感等影响,可以出现不同形式的动作行为障碍。
包括 精神运动性兴奋和精神运动性抑制、模仿动作、刻板动作、作态、强迫动作。
精神运动性抑制,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明显减少。主要包括蜡样屈曲、木僵、缄默症和违拗症等。
木僵,患者的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
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出现肢体任人摆布
缄默症,言语活动的明显抑制
违拗症,患者对他人的要求加以抗拒
模仿动作——无目的的模仿别人的动作
刻板动作——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作态——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迫动作——患者明知没必要却难以克制的去重复做某种动作行为。
意识障碍
意识,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反应能力
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
嗜睡
混浊,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困难,能回答简单问题,对复杂问题则表现茫然不知所措。
昏睡
昏迷
意识清晰度降低伴范围缩小或内容变化的意识障碍
朦胧状态
谵妄状态
p25
梦样状态
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的重要标志
涂色意义
重要!!!
不熟悉
“最”
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