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副反应的存在,使主反应能力降低,配合物稳定性下降;引入副反应系数a, 并用条件稳定常数K'My来表示受副反应影响时的MY的稳定程度
配位滴定中, M有配位效应和水解效应, Y有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所以配位滴定要比酸碱滴定更复杂MY的K稳是随着滴定体系中反应的条件而变化的。欲使滴定过程中K 基本不变,常用酸碱缓冲溶液控制酸度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c 增大10倍 突跃增加1个pM单位
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在配位滴定中,通常利用一种能与金属离子(M)生成有色配合物(MIn)的显色剂(In)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 这种显色剂称为金属离子指示剂(简称金属指示剂) M+InHMIn颜色甲 颜色乙滴入EDTA时, 金属离子逐步被配位, 当接近化学计量点时, 已与指示剂配位的金属离子被EDTA夺出, 释放出指示剂, 这样就引起溶液的颜色化。MIN+YMY+In颜色乙,颜色甲常见的指示剂有铬T(EBT)和二甲酚橙(XO)
金属指示剂必备条件
1、显色配合物MIn与In颜色不同;
2、MIn稳定性适当 (K' MIn
要适当, K' <K' MY
稳定性太低,就会提前出现终点,而且变色不敏锐;如果稳定性太高,就会使终点拖后,使显色反应失去可逆性,得不到滴定终点;
3、显色反应要快,可逆性要好;
4、稳定便于贮藏和使用
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发生颜色变化,且指示剂的变色点pM'sp应尽量与化学计量点pMsp一致
指示剂中存在的问题:指示剂的封闭,指示剂的僵化 指示剂的氧化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