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一历史必修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思维导图分享,包括: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张思维导图以清晰的脉络让人能够深刻的了解相关知识点,高效学习历史知识,无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作为教案使用均可
编辑于2022-10-30 22:21:31 江苏省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与元朝的统一 注:含第9、10、11、12课思维导图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加强中央集权(藩镇割据):①派文官出任地方官,节度使变为虚衔。②设转运司将赋税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杯酒释兵权。③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加强皇权(皇权衰微):①枢密院专掌军政,有调兵权不统兵;“三衙”与枢密院分权,统兵但无权调兵。②三司专掌财政。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与宰相分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抑制武将势力膨胀:①实行重文轻武的方针,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特点:重文轻武;加强监督;分化事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影响:①有效的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专制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此后地方与中央分权的斗争中,中央处于绝对上风)。②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助长了因循保守的风气,影响行政效率。③形成冗兵、冗官、冗费,埋下积贫积弱的隐患。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北宋与辽(1005年澶渊之盟)
刘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了一笔财物,称为岁币。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之后产生了榷场贸易。
北宋与西夏(宋夏和议)
北宋与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最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北宋的财政情况:①军队不断扩编,军费直线上升。②机构设置重叠,入仕过滥,官僚队伍不断膨胀。③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王安石变法
性质: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的富国强兵改革。 实质:封建国家和特权阶层的利益再分配。 背景:①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②庆历新政的失败为其积累经验教训。③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④神宗皇帝的支持。
措施:①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②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④改进科举制度。⑤批评恩荫制,实行择优录用。⑥改革学校教育。
结果:达到了复国目的,增加了收入。但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
失败原因:①触犯特权阶层利益(主)。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③宋神宗急于求成,王安石性格固执。
南宋的偏安
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掳,史称靖康之变。 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定都临安,赵构为宋高宗。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每年缴纳岁贡。后来通过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维持南北对峙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与西夏
辽
建立者及时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916年建立,定都上京。
政策:①设置南北面官(双轨制)。②四时捺拨。
西夏
建立者及时间:党项族首领元昊在1038年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
政策:①基本模仿北宋。②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职。
金朝入主中原
初期发展
1114年举兵反辽。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 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 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政策制度:①基本沿袭唐宋制度。②实行猛安谋克制(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兵农合一。
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世宗被称为小尧舜。
衰落:①内部:猛安谋克日益腐化。②外部: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过程
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 后来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远征中亚、西亚、东欧。 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完成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①修筑驿道,设立驿站。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③设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④设北庭都元帅府和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⑤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元朝的民族关系
四等人制
目的: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 政策:民族歧视和压迫。 内容: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结果:民族矛盾逐渐减弱,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加剧元朝灭亡。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有的地方一年三熟。②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专业化种植。③在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之下,边疆地区开发,农业有了显著进步。
手工业的发展
①制瓷技术有了重要改进,出现了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②矿冶业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西汉开始,北宋大量用,南宋焦炭,明朝焦炭流行)。③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④棉纺织业: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①宋朝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有榷场(少数民族与宋朝的贸易)和民间贸易。②货币需求量剧增,铸造量大,开始出现纸币。元朝把纸币当作为主币发行。③海外贸易非常繁荣,成为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泉明。
城市:①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超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②元朝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③新变化:北宋城市不受时间、空间、官府严格控制,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经济重心南移
规律:①由北向南:永嘉之乱(初步)。②由内地向沿海:安史之乱(开始)。③靖康之变(完成)。
表现:①户口分布南多北少。②南方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财政收入依靠南方。③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缩短了航程,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的粮食。 影响:①带动了文化的进步,采取南北分卷制度。②带动海外贸易和南方沿海城市的发展。
社会的变化
变化:①门第观念淡化。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原因:①科举制向全社会开放,强调公平竞争。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③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世袭奴婢减少,更多来自雇佣,人身束缚减少。④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不抑兼并,比前代松弛。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儒学的复兴
理学
目的:治理国家,为现实服务。 原因:①政权更替频繁,汉唐儒学出现危机,无法控制人心。②三教互相吸纳渗透,唐宋时调和风盛行。③两宋儒学者的复兴努力,尤其是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代表人物:北宋的程氏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内容:①宇宙观:理是世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②人生观:表现在人身上是人性,在社会上是三纲五常,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③认识论:存天理,灭人欲。④方法论:格物致知,把握先天存在的理。
影响:①南宋后期受到官方尊崇,产生深远影响。②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③维护封建纲常伦理,服务于君主专制,压制人性。
文学艺术
词
原因:①两宋时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娱乐兴盛。②国家的重文政策。③词的句式灵活,便于抒情。
代表人物: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和李清照。
散曲和杂剧
原因:①废除科举,文人进取无望。②元朝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的尖锐提供素材。
代表人物: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地位: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话本和书画
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宋元时期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上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风俗画)。
科技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基本成熟。
沈括《梦溪笔谈》在中国科技史上有重要里程碑意义;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
少数民族文字
都仿照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辽创制契丹大小字;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开设女真进士科: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保存下来;成吉思汗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儿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委派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