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语贯通
论语逻辑结构、1-4篇,论语核心思想系统:立命之道与安身之道、5-6篇,用孔子师生的讨论,来佐证孔子思想体系的实践、7篇,前6篇总结,1-7构成一个系统。
1.底层逻辑,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特点,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结构,甚至可能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2.底层逻辑就是事物运作的基本规律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底层逻辑”的不同
《论语·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八佾,出自《论语》的内容,八佾篇属于第三个篇章,包括26章节。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论语贯通
上半部:理篇 安身立命
1-4篇,论语核心思想系统:立命之道与安身之道
1、学而:立命之道,人生追求什么样的学问修养
2、为政:安身之道,学问的外用,如何实践学问
3、八俏:与为政篇合,用社乐系统建立教化与传承文化
4、里仁:与学而篇合,立命要追求仁与道
5-6篇,用孔子师生的讨论,来佐证孔子思想体系的实践
5、公冶长:以公冶长开篇,讨论安身之道
6、雍也:以雍也开篇,讨论仁与道的立命根本
7篇,前6篇总结,1-7构成一个系统
7、述而:用孔子言行,对前6篇总结,安身立命的完美合一
8-9篇为一个系统,对孔子的社会文化贡献及个人道德修养进行评价
8、泰伯:对孔子为文化传承作出的贡献进行评价。泰伯让王之德,尧舜禹礼让而治之功,隐喻孔子以文化传承为任,素王之历史定位
9、子罕:对孔子高深的学问与修养进行评价,“仰之弥高”,“吾执御矣”,圣人之历史定位
10篇、上半部《论语》总结
10、乡党:极高明而道中庸,笔锋一转,回到日常平实行履处,日常衣食住行也
下半部:行篇表里合一
11-14篇,用四篇通论行为要表里合一、文质合一
11、先进:推崇先进于礼乐,求其质也。行履之要,在求其质,要表里合一,文质合一。本篇对众弟子行履进行了点评
12、颜渊:颜渊问仁,仁为行为之本,为“里”。通篇探讨修仁之道
13、子路:子路问政,为行履之大要,为“表”,通篇探讨行履细节
14、宪问:宪问是清流的代表,以布衣之身,行侠义之道,隐显不定,表里合参。邦有道,则进,邦无道,则退。表里合一,进退自如,以仁为本也。
15-17篇,各社会层面的行履点评
15、卫灵公:国家层面的行履讨论。孔子推崇王道治国的理想主张及事君之道点评
16、季氏:大夫层面的行履讨论。大夫行履点评及越礼行为之暗讽。礼崩乐坏之兆。
17、阳货:家臣层面行履讨论。孔子非执礼固执之人,乱世之中,其王道理想可推行,虽家臣如,也可接受。
18-19篇,对孔子历史贡献的点评
18:微子:与第8篇泰伯呼应,隐逸之道,圣人之德也
19、子张:记述众弟子之言语,孔子文化传承之德,素王之功也,呼应“吾执御也”
20篇,是下半部的结论,也是整部《论语》的结论
20、尧曰:与《论语》开篇第1 篇《学而》呼应,为学的目标在亲民,在大同社会理想的实现。所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学而
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学,立命之道---人生快乐之道。不求人知,内养是为学最高境界,是立命根基
1.2-1.7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为学次第:1、孝、悌、忠信、爱众亲民;2、以仁为本,做人为先,有余力再学文,会做人就是学
1.8-1.13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为学行履:敬、谨、重、谦,以礼为用,以和为贵
1.14-1.16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学之乐:进则好学而广知,退则贫而乐,学而不倦,如切如磋。1.16与1.1 人不知而不愠呼应,不患人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