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美史(秦汉美术)美术考编思维导图
秦汉雕塑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的出现和标志性明器雕塑的产生,以及工艺性雕塑达到的较高的水平。
编辑于2022-11-01 11:38:29 山西秦汉美术
雕塑
概述
地位:秦汉雕塑的巨大气魄和强健精神,为中国雕塑的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称为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作用:宣扬统一功业 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帅
艺术特色:秦汉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的出现和标志性明器雕塑的产生,以及工艺性雕塑达到的较高的水平。秦汉时代的雕塑风格是严峻的风格,是一种浑朴阳刚之美的集中体现。虽不及后世精巧、 细腻,而突出表现的“客观简朴性”,成为了秦汉时代文化精神的象征。秦汉雕塑的风格不是偶然的,它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强烈的开拓、征服欲望的形象写照。
代表作品
陶俑
秦-秦始皇陵兵马俑
时间:1974年
地位: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
地点:陕西西安临潼西杨村
风格:致广大,尽精微
【背景】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于陕西临潼,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作品内容】1974年陕西临潼西杨村南边发现了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从葬坑:1号坑象征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2号坑为弩兵、战车、骑兵穿 插组合成的混合部队;3号坑是统领1、2号坑的军事指挥部。 【艺术特色】总体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局部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整体评价】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东汉-说唱俑
《击鼓说唱俑》
时间:东汉时期
出土:四川省成都天回山
【背景】东汉的《击鼓说唱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 【作品内容】作品塑造了一位击鼓艺人。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布满皱纹,面带笑容,左臂抱鼓,右持鼓槌,赤膊光脚,席地而坐。 【艺术特色】作品运用极强的写实主义手法和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气、诙谐幽默的精彩场面。 【整体评价】我国雕塑艺术中的瑰宝,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立式说唱俑》
时间:东汉时期
出土:四川郫县
手法简洁 造型夸张 诙谐生动
石雕
西汉 霍去病墓前石刻群
时间:西汉
主体雕刻:《马踏匈奴》
主体雕刻:包括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 石鱼二、野人,母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
艺术风格
(1)为冢像祁连山
(2)循石造型(因石造型)
即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精致刻画。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 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作品内容】霍去病墓前石雕全部用花岗岩雕成。包括立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等14件石雕,另有题铭刻石2件。 【艺术特色】造型上,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客体特征。雕刻手法上,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合在一起,不 做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 【整体评价】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称号:“汉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纪念碑性质雕刻的杰作
赵佗先人墓附近之《跽坐石人》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刻,西汉文帝时期1985年出土于石家庄
《昆明池石刻牵牛、织女像》
汉武帝于元狩三年(前120年),园林雕塑的鼻祖,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的第一座丰碑
四川都江堰《李冰石像》
1974年出土于四川都江堰,安放于都江堰伏龙观
《石辟邪》
四川雅安高颐墓前的石辟邪对后世陵墓装饰石雕具有深远影响
青铜
西汉—长信宫灯
出土: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
时间:西汉时期
材质:青铜
原理:虹吸式原理
地位:中华第一灯
【作品内容】宫灯灯体为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左手托灯座,右手提灯罩,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灯罩可以左右开合,这样能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强弱 。 【艺术特色】《长信宫灯》通体镏金,显得灿烂华丽。应用虹吸,袖管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烟,防止污染,具有审美。 【整体评价】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堪称工艺雕塑的典范,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东汉—马踏飞燕
出土: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
时间:东汉时期
材质:青铜
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
标志:中国旅游标志
古代青铜雕塑奇葩
【作品内容】 作品塑造了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暗示天马奔驰的速度超过了燕隼,具有携风带雨的气势。 【艺术特色】侧视的基本构图呈倒三角形,运动感很强。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具有稳定性。该作品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传神,而且造型写实。 【整体评价】作品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秦汉雕塑艺术特色秦汉雕塑作品分析模板
秦汉雕塑作品分析模板 ● 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______(朝代)的______(作品名称)是其中的代表作。 ● 作品塑造了______(外形),______(颜色)等,展现了秦汉时代文化精神的象征。 ● 造型上:______(浑朴大气精致灵巧),形象生动,构思巧妙;雕刻手法上:采用(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圆雕浮雕线刻),显示了技艺的精湛。 ● 该作品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强烈的开拓和征服欲望的形象写照。
秦汉雕塑艺术特色
地位:称为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作用: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帅
艺术特色(重点关注): (1)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的出现和标志性明器雕塑的产生,以及工艺性雕塑达到的较高的水平。 (2)雕塑风格是严峻的风格,是一种浑朴阳刚之美的集中体现。也就是大气磅礴。 (3)整体来说没有那么繁密精巧,突出表现的“客观简朴性”,成为了秦汉时代文化精神的象征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强烈的开拓、征服欲望的形象写照。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代和匈奴的战争,都体现了征服欲望。
画像石 画像砖
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时已很少见,所以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砖产生于战国晚期,盛行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继续流行,而且取得很大成就。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和四川部分地区(因为当时这些地区富庶、多贵族)。其中山东的画像石最多,著名的有孝堂山画像石和武氏祠《荆轲刺秦王》画像石。目前出土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河南,效果最好的是四川画像砖,著名作品有《弋射收获图》(四川大邑)和《盐井图》《荷塘渔猎画像砖》(四川彭州)
【背景】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是汉代统治阶级盛行厚葬的产物。出土于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的东汉时期的《荆轲刺秦王》是画像石的典型代表品。 【作品内容】画面表现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场面。画面被一根石柱子分成两部分,左边是打斗的士兵和荆轲,右边是慌乱的秦始皇和两名随从,表现的是匕首击中柱身的一瞬间。人物动作夸张,把荆轲的勇猛无畏和秦王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特色】武梁祠画像石采用分层分格式构图,在一层中包括多个不同的画面和人物。构图上,均衡匀称,呈现倒三角,装饰效果浓郁,凸显紧张气氛。雕刻方法上,雕刻家运用减地平雕加阴线的方式来雕刻,即平面突起的形象以阴刻线条来表现细部 。 【整体评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汉代广为流传,勇士荆轲成为义勇信念的象征,也成为画像石的常见题材。
绘画
帛画
《 T 字形帛画》
出土: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时间:西汉时期
地位:我国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彩绘帛画
主题:体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
段落:天上、人间、地下
壁画
西汉
卜千秋夫妇墓壁画
河南洛阳
《二桃杀三士》
烧沟 61号西汉壁画墓
东汉 宫殿寺观壁画《云台二十八将》
书法
秦代
官方
小篆:李斯《峄山碑》
民间
隶书:程邈传为隶书的创造者
秦代书法家有李斯、赵高、胡毋敬、程邈
秦始皇的统一手段: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秦直道
汉代
隶书
《张迁碑》
《曹全碑》
《乙瑛碑》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草书
汉代新书法
汉代属于初创期的 章草阶段 东晋时期为成熟期的 今草阶段 (东晋 张芝)
汉字的发展轨迹:陶文—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