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一书于19世纪80年代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写成,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
编辑于2022-11-02 14:26:19 四川省中国人的德行
1. 面子
1.1.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有着某种强烈的做戏本能。在这个国度里,戏剧几乎成为大众唯一的娱乐活动,中国人对戏剧,就如同英国人对体育、西班牙人对斗牛一般,对于中国人来说事实永远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形式才是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
1.2. 调解的目的在于实现公正,然而,在那样的情况下,怀有这样的目的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东方人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的。实际上,这样的调解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持有关各方的“面子”以及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
2. 节俭
2.1. 燃料对于中国而言是珍贵而匮乏的,树叶和植物的根茎是构成燃料最主要的材料,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了,而且这些材料的燃烧都是极为迅速的,于是,中国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们会尽可能地把锅底做得很薄,还会在做饭的过程中小心翼翼。他们采集燃料的过程也足以证明中国人已经节俭到了极致,下面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因此我们在这里要谈一下。年龄非常小的孩子是无法参与劳动的,然而,他们可以去捡拾一些树叶和根茎
2.2. 即便是一片极小的外国布料,中国妇女也会对它爱如珍宝——奢华美观不是她们关注的焦点,能够物尽其用才是那些中国妇女追求的梦想。到了她们那里,即使是一些碎布条也能得到充分利用,它们可以成为纳鞋底的材料
3. 柔顺的顽固性
3.1. 中国人的天性就是息事宁人,他们不想得罪别人,总是尽量避免惹上麻烦,即便有五百个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息事宁人的天性会让他们始终保持缄默,他们是绝对不会去报告这种违背命令的不良行为的
4. 智力混沌
4.1. 中国的教育制度被限制在了一个很狭窄的范围之内,在中国普遍存在着很多受教育不完善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
4.2. 在中国,一个怀有一种想法的普通人却无法把这个想法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另外一个人,这也是智力迟滞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比如说你让A把一些事情告诉B,以便能够使C借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中国这就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了
4.3. 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十英里以外的地方都没有去过,他们的认知范围也仅仅局限于自己周围的环境,至于其他的生活状况,他们就一无所知了。无论哪一个民族,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然而,中国人的好奇心似乎早已蛰伏了,甚至是枯萎了
5. 缺乏公共精神
5.1. 尽管政府是家长制的,可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照顾家长,而家长的家庭则往往被忽略掉了。通常情况下,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政府不会为它的家庭做任何事情,危险一旦降临,由于它事先没有作好任何准备,就会有很多事情集中凸显等待着它来处理。河水泛滥已经造成了灾难,然而,赋税的损失才是政府采取措施的原动力,老百姓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因此,老百姓为了避免这种灾祸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5.2. 老百姓认为只要他们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他们就没有必要去关心公共财产的状况,也没有责任去关心它。其实,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从来就不会有关心公共财产的概念,他们不会认为一条路或者其他什么设施属于“公共”财产的范畴。普天之下都是当今皇上的,他想拥有多长时间就可以拥有多长时间。那些道路自然也是属于皇上的,如果需要修复的话,那自然也是皇上的事情
6. 守旧
6.1. 清朝刚刚建立之初,实行一种削发政策。由于这是一种屈服的标志,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拼死反抗。满族人却始终坚持着这一原则,他们处处表现出了对这件事情的决心,最终使辫子成为了忠诚的标志
6.2. 习惯就像是一位可怕的暴君,成千上万的人都习惯了某种风俗,可是却没有一个人会去追究行为规范的起源和缘由。对他们而言,责任就是遵守,于是,他们本本分分地遵守了
7. 知足常乐
7.1. 为了能够减轻中国人所遭受到的诸多不幸,深知现代国家变革作用的外国人提出一个简洁明了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向外国移民,实际上这个方法是绝对有必要的。这个办法是我们专门为治疗中国的症疾所构想出的方略,这个办法具有最大的成功保证,也是中国人最容易采用的形式
8. 孝心
8.1. 传宗接代是中国孝道中最为主要的内容,正是这个被中国人恪守的信条造成了一系列的弊端和缺陷,早婚便不可避免了,它的可怕之处则在于能够使成千上万的人陷入极度贫困又悲惨的境地,甚至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
9. 仁慈
9.1.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实用性的,这种轮回报应的生死簿观念正体现出了这一点。其实,假如来世当真存在的话,那也仅仅是对现世的一种延长和扩展,他们始终被来世报应的倾向束缚着。在中国绝大多数的慈善活动中,你都可以找到这种寻求来世报应的动机,于是,慈善行为变成了希望得到回报的“交易”,这样一来,行善者必然会放纵自己的情感冲动,慷慨的施舍也变成了率性而为
10. 缺乏信
10.1. 中国人普遍具有猜疑的特性,再加上对于“信”的缺乏,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与他们进行了那么长时间的谈话却一点实质性的内容也没有涉及到
10.2. 馈赠本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它的背后总有文章可做,这就如同中国的一句民间俗语所说的那样:“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实际上,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回报要比给予的多
11. 无神论、多神论
11.1. 其他的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依靠的是物质方面的力量,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则靠的是道德方面的力量
11.2. 中国所有的神都是死去的人,这一点在祖传崇拜仪式中早已得到了证明
12. 总结
12.1. 如果要革新中国,那么,性格方面的原因是一定要追溯的,人格也要得到升华,良心则要获得实际的推崇
12.2. 公正才是中国人需要的东西,这样的需求应该注入到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里,应该注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中,应该注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里
13. 连坐受罚,互相牵连
13.1. 为数不少的官员并不关心自己应该肩负起的职责,从中能捞到多少油水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错综复杂的职责本身以及与之不相适应的性质决定了他绝大部分工作都要依靠秘书和随从去完成。每天的公务堆积如山,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再优秀的官员也难免犯下错误。在错误犯下之后,他们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13.2. 于确定地方责任范围的制度。在十户保甲区内一旦出现了陌生人,第一个看见他的人就会立即向保甲长报告。保甲长又会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地保,地保则上呈县官。陌生人能被迅速发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长相可疑,而是在当地住户基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一张大家都不熟悉的脸就太引人注目了。中国人完美的道德风尚就这样一代一代地被传承了下来
13.3. 人们往往认为中国的制度能够得以长久维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人这种互相负责的理论与实践。然而,也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控制之下,中国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仿佛被套上了脚镣,动弹不得。于是,所有公正的原则都受到了侵犯,不管是各级官员,还是平民百姓,甚至是对案件毫不知情的人们,都会被牵连其中
14. 缺乏同情心
14.1. 当今的中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政治家认为它需要的是陆军、海军和兵工厂。外国的祝福者则坦诚地指出,货币、铁路和科学指导才是它所真正需要的东西
15. 社会台风
15.1. 中国人是遵守秩序的,是尊重法律的,甚至在法律本身不值得尊重的时候,他们也照做不误。只要管理的方式符合当地人的习惯,在所有的亚洲民族之中,中国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16. 忽视精确
16.1. 让欧洲人最感到烦恼的东西就是度量标准的二重性,中国人却能非常愉快地接受。货币有两种,衡器有两种,度量也有两种,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最为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任何人都不会对此提出异议
16.2. 在盐业的买卖中就实行着一些反复不定的度量标准。在那些地方,十二两就是一斤,而那些购买者所付出的通常是每斤十六两,可得到的却只有十二两。所有的地方都公开去这样做,而且双方的交易者也认同这样的做法
16.3. 计算的方法也存在着差异,因为它往往不是依据绝对距离来计量的,甚至也不是按照中国人独有的方式来计算,而是由在路上行走的困难程度而决定的。这样一来,如果说距离山顶的路程有“九十里”,那么,实际的里数可能还不足一半,但是,中国人会固执地坚持着这个数字,因为爬到山顶的困难程度与在平地上走“九十里”是大致相同的
17. 缺乏时间观念
17.1. 中国人也像大多数的东方人那样,对时间并不是十分看重,往往随性而为。中国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就是一天中的十二分之一,可他们关于时辰的概念却非常模糊,从一个时辰到另一个时辰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17.2. 提高工作效率却并不是中国人所关注的事情,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计算出这群人的日工作量
18. 礼节
18.1. 尊称的使用情况是极为复杂的,并且有非常严谨的理论支撑,西方人在看过之后即便不会发疯,也一定会不知所措。这些尊称的使用意图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保持某种牢不可破的长幼尊卑关系,对于中国人而言,这种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它也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只要上下有序、尊卑有别,那么,所有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19. 勤劳
19.1. 因为人们依旧热衷于科举制度。几乎所有省份都在抱怨候补的人员远远多于空缺的职位,不管在什么样的考场里都挤满了应考的学生。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有时候竞争某一个职位的考生会超过一万人
19.2. 勤劳的双手可以使人致富。”假如这句格言是千真万确的,那么,中华民族就应该是世界上最兴盛的民族之一了
20. 轻视外国人
20.1. 多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受到周围民族的奉承,而且一直生活在一种唯我独尊的氛围当中,因此,当中国人发现周围的外国人能够在威胁与哄骗之下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他们就更坚信本民族的优越性了。直到北京城被占领之后,中国人才不得不改变这种想法
21. 生命力
21.1. 有一些中国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结婚了,除金钱方面的因素以外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在中国人的情感中,传宗接代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每一个中国人在这点上的想法都是完全一致的
22. 忍耐与坚韧
22.1. 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一直都极为恶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多个世纪,这种条件也使中国人把世界上最发达民族积极性的勤劳与北美印第安人消极性的忍耐结合在了一起
22.2. 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假如一个人足够勤奋,那他就一定会找到通向美好机会的途径;然而,多少代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勤奋并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22.3. 在中国人的忍耐力中还有一个最为主要的特色,就是他们具有毫无抱怨且安之若素地忍受痛苦的能力。有人曾经说过,认知一个人品行的最佳方法就是在他饥寒交迫的时候研究他的行为
22.4. 没有面包,就要流血”的革命口号对于每一个西方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为什么这些绝望到极点的难民却不联合起来呢?这些人宁愿流离失所,宁愿在被洪水和饥荒摧残的省份里四处流浪,也不愿意向已经荒废了的地方官员要一些救助。虽然那些地方官无法满足灾民的所有要求,可他们毕竟能够做一些事情,而且这样的做法也一定会开创一个先例
22.5. 我们在中国看到的那些惨不忍睹的景象都来源于这种忍耐力,富人家的食物多得吃也吃不完,那是很容易就可以夺取过来的,但是,在富人家的周围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心甘情愿地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