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呼吸
这是一篇关于呼吸系统的结构思维导图,阐述了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等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生理学第九版第六章的思维导图,包括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等内容。
生理学第九版(人卫出版社)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唾液的分泌:性质与成分:水,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作用:湿润,溶解食物,清洁,保卫口腔,水解淀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呼吸
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运动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
主要呼气肌:腹肌和肋间内肌
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用力呼吸)
腹式呼吸:膈肌舒缩活动为主(胸腔积液,胸膜炎患者,婴幼儿等)
胸式呼吸: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妊娠后期的女性)
肺内压:吸气末和呼气末与大气压相等
胸膜腔负压
形成条件:少量浆液的无气体密闭腔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吸时始终低于大气压(关闭声门用力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大气压)
直接动力:肺泡与大气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呈反比关系
肺的弹性阻力:方向向内,指向肺泡中心;是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肺的表面张力:液-气界面水分子间吸引力,合力指向肺泡,使肺泡缩小
肺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分布于肺泡液-气界面
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占脂质的60%
主要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
生理意义:①减小吸气阻力,减小吸气做功 ②维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③防止肺水肿
胸廓弹性阻力:可能是吸气或呼气的阻力,也有可能是吸气或呼气的动力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
黏滞阻力
气道阻力(80%~90%)
气流速度:流速快,阻力大
气流形式:层流阻力小,湍流阻力大
气道口径
跨壁压:呼吸道内压力高,跨壁压大,气道口径变大,气道阻力变小
肺实质对气道壁的牵引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副交感使平滑肌收缩,口径变小,气道阻力增加
交感使平滑肌舒张,口径变大,气道阻力变小
化学因素:儿茶酚胺使平滑肌舒张,口径变大,气道阻力变小 内皮素使平滑肌收缩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临床上用于判断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扩散
动力:分压差
肺换气
影响因素:①呼吸膜的厚度 ②呼吸膜的面积:呈正比 ③通气/血流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该比值为0.84(该比值的增大或减小,可导致机体缺氧或二氧化碳 潴留,但主要是缺氧
组织换气: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的运输
形式: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
Hb(去氧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特征: ①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主要受氧分压影响 ②属氧合反应 ③结合二价铁离子 ④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氧气 ⑤氧离曲线呈S形,与Hb变构效应有关
氧解离曲线
意义
上段(60~100mmHg),坡度较平,氧分压变化大,Hb与氧气的结合阶段
中段(40~60mmHg),坡度较陡,释放氧气的过程,满足机体安静状态下对氧气的需求
下段(15~40mmHg),坡度更陡,血液供氧的储备能力
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PH(氢离子):PH下降(氢离子浓度升高)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升高,右移,反之左移
CO:CO与Hb中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三个血红素对氧气的亲和力,曲线左移
二氧化碳的运输
运输形式: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①碳酸氢盐(88%)②氨基甲酸Hb(7%)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中枢
脊髓:联系高位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中继站,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
延髓:呼吸节律基本中枢,产生呼吸节律
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抑制吸气,使吸气转入呼气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劲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适宜刺激为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升高
中枢化学感受器 ①适宜刺激为脑脊液及局部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升高(二氧化碳生成) ②特点:不感受缺氧的刺激,对氢离子的敏感性比外周化学感受器的高,反应潜伏期较长
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氧气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二氧化碳: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分压过高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昏迷,血液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呼吸深快,升高超过某程度,抑制呼吸
氢离子: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升高,引起呼吸深快
氧气:一定范围内氧气分压降低,引起呼吸深快,严重缺氧时呼吸减弱,甚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