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西综-生理学-0091 神经元、胶质细胞与突触传递
考研西综-生理学的思维导图,本文从神经元、突触传递、胶质细胞三个方面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目的: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治的重要步骤,要做到准确、完整,同时重视沟通技巧及尊重患者隐私。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这是一篇关于妇产科学思维导图,涵盖了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内、外生殖器、血管、淋巴和神经、骨盆及骨盆底、临近器官、乳房,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总结了 解剖特点、 分类、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神经元、胶质细胞与突触传递
神经元
结构
胞体、树突:接受整合信息 轴突始段 :产生AP(Na通道多) 轴突 :传导AP 神经末梢 :形成突触,CNS中突触主要形成于树突棘
兴奋传导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特征
双向、完整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
影响因素:直径、髓鞘及厚度、温度、d轴索/d神经纤维 = 0.6:1传导最快
突触兴奋传递特征
单向、时间延搁、兴奋节律改变、易疲劳
神经纤维分类
传出神经(传导速度)
A(有髓鞘,速度快)
Aα:本体感觉,控制躯体运动 Αβ:传导触压觉 Αγ:控制梭內肌 Αδ:传导 :痛觉(皮肤快痛)、温、皮肤触压觉
B
相当于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C(无髓鞘,速度慢)
后根传导:痛觉(慢痛、内脏痛)、温、触压 相当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传入神经(直径)
I ——Aα II ——Aβ III——Aδ IV——C
⚠️神经纤维轴浆运输
顺向运输
依靠「驱动蛋白、膜状细胞器」——速度最快 依靠「微丝、微管等可溶性成份」——速度最慢
逆向运输
依靠 “动力蛋白”——运输:神经营养因子、病毒、毒素
神经的营养作用
持续调整所支配组织内在代谢活动 在神经被切断后明显表现出来,使所支配肌肉萎缩
与神经冲动关系不大
神经元产生营养因子运输达神经末梢,对「突出后神经元」形态和功能完整性起支持作用
肌肉(受N支配)、星型胶质细胞产生「神经营养因子」 逆向运输回N元胞体,提供N元生长、存活所必须的蛋白
突触传递
定向突触
结构:前膜、间隙、后膜
见于:N-M接头、N-N
过程:电—化—电
动员、摆渡、着位、融合、出胞
Ca是关键
轴突AP幅度影响Ca内流的量——“突触前抑制”
囊泡神经递质
小而清亮透明——Ach、aa类
小而有致密中心——CA
大而有致密中心——神经肽类
非定向突触
结构: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上曲张体
见于:交感神经——平滑肌/心肌接头
特点
突触前后结构不一一对应(一个曲张体——多个受体)
递质扩散距离长、时间长
递质是否产生效应、取决于突触后有相应受体
影响因素
释放因素
进入前膜Ca↑——后膜AP幅度↑
清除因素
有机磷、新斯的明——抑制AchE
影响受体
受体与递质亲和力、受体数量
突触后电位 EPP
EPSP
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Na内流↑→后膜去极化
IPSP
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Cl内流↑→后膜超级化
EPSP、IPSP属于局部电位、可发生总和 一个突触后神经元与多个突触前神经末梢构成突触 EPP总趋势取决于EPSP和IPSP代数和
EPP引起临近细胞膜去极化达TP爆发AP
AP在轴突始段产生,Na通道密度大
双向传递,逆传至胞体,刷新极化状态
邻近细胞膜:电压门控通道
胶质细胞
有突起,但无树突轴突之分
主要为缝隙链接,不产生AP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
星型胶质细胞(营养神经元) 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 小胶质细胞(吞噬)
周围神经系统
施万细胞(形成髓鞘) 卫星细胞
功能
有分裂增殖能力
支持引导神经元迁移
隔离、修复、形成BBB、营养
稳定细胞外K浓度(Na泵+缝隙链接)
“癫痫”局部细胞外K浓度↑,神经元兴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