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基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本文总结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编辑于2022-11-04 11:59:02 河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 邓小平理论
形成条件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 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实验经验 时代背景:当前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形成与发展
初步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 基本形成:十二大—十三大 成熟阶段:十三大—十四大(南方谈话) 发展阶段:十四大—十五大
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发展才是硬道理 3、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主要矛盾: 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党,社,人,马 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理论
对内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改革是一场新的体制革命 (1)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3、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
发源地:安徽小岗村 前沿地:深圳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方位:与全球各国合作 多层次:从沿海到内陆多地区向外开放 宽领域: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开放
外交策略 1、“搁置争议,共同开发”:20世纪70年代中日领土争议提出 2、“韬光养晦、有所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关键),稳定是前提
一国两制理论
邓小平最早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后,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正式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1982年列入宪法,标志着一国两制正式形成 3、1985年定为基本国策。
二、 三个代表
重要内涵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
根本要求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三、 科学发展观
内涵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基本方法:统筹兼顾 实质: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个统筹
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特征: 1、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 2、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宏观调控: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与市场的长处 4、社会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2、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3、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委会+居委会+职工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为主题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社会主义外交政策
根本原则、核心、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定位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新的阶段划分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个明确
明确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明确我国的主要矛盾并且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发展全过程的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实质性进展
明确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经济建设是根本(首位), 政治建设是保证, 文化建设是灵魂, 社会建设是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明确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的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共产党的领导。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增)
党的建设(新增)
十四个基本方略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两个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四警: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我党最鲜明的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制党 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毛泽东思想:为谁革命、怎样革命 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怎么发展 习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人口规模宏大、共同富裕、物质精神文明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道路
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险:五险一金 2、社会救济:基本生活帮助(低保五保户) 3、社会福利:社会普遍福利 4、社会优抚:军人军属烈士烈属
外交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改革背景: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国企进行现代企业改革
科学技术 1、1953年毛主席:学习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2、1956年周总理:向科学进军 3、1988年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2001年江泽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5、2006年胡锦涛: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6、2016年习近平:科技兴则民族新科技强则国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