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复盘思维:用经验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关于《复盘思维:用经验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基本信息、复盘的5个理念、复盘的5个流程、复盘的7大工具等。
编辑于2022-11-06 14:51:38 上海如果你经常被女朋友吐槽拍照的“死亡视角”,如果你拿着大几千的手机根本不用拍照功能,如果你想记录生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手机摄影达人,就来看这本书吧。 这是我阅读之后整理的笔记,包含了书中所有的精华内容,同时我还挑选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摄影作品写在注释里面方便大家查看。 在我看来,摄影需要学习构图和光线等基本知识,但是更多的是自己对美的外在表现,所以赶紧学起来吧。 最后的【大道至简】部分是书中的对于摄影的禅言,希望大家可以领悟出自己的一套关于摄影的法则。
本书是《快速阅读》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成名之作。他在大学毕业前准备德国司法考试期间,因为不能像同学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于是在参考众多学习类书籍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造出一套风靡全球的读书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复盘思维:用经验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基本信息、复盘的5个理念、复盘的5个流程、复盘的7大工具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如果你经常被女朋友吐槽拍照的“死亡视角”,如果你拿着大几千的手机根本不用拍照功能,如果你想记录生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手机摄影达人,就来看这本书吧。 这是我阅读之后整理的笔记,包含了书中所有的精华内容,同时我还挑选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摄影作品写在注释里面方便大家查看。 在我看来,摄影需要学习构图和光线等基本知识,但是更多的是自己对美的外在表现,所以赶紧学起来吧。 最后的【大道至简】部分是书中的对于摄影的禅言,希望大家可以领悟出自己的一套关于摄影的法则。
本书是《快速阅读》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成名之作。他在大学毕业前准备德国司法考试期间,因为不能像同学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于是在参考众多学习类书籍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造出一套风靡全球的读书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复盘思维:用经验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基本信息、复盘的5个理念、复盘的5个流程、复盘的7大工具等。
《复盘思维》读书笔记
基本信息
书名
《复盘思维-用经验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
郑强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9
复盘的5个理念
自我改变
第一,跳出当局者的层面,从另外一个层次来审视自己的过往
第二,积极进行真实的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积极体会此时此刻发声的事情和感受,并忠实记录
少问“为什么”而多问“是什么”,前者包含了自我逃避的理由,而后者表达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积极询问
使用心理学测试工具
“九型人格”工具
第三,邀请他人帮忙
凡墙皆是门
1.停止抱怨
区分倾述与抱怨——倾诉是基于事情本身的,而抱怨却是基于情绪本身的
不断抱怨的过程中,体内因抱怨所积攒的(负)能量值,会随着我们一遍一遍地重复而不断增加,这样的负能量逐渐增多,就会造成我们思考的狭隘与偏激
抱怨往往也会形成一种受害者思维,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人往往会变得脆弱、敏感、愤世嫉俗、行动缓慢甚至毫无行动力,整天脑子里全是抱怨
2.全身心地投入
投入不仅是一种情绪状态,也是一种行动状态
当我们全身心地去投入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几乎不会去思考事件的成功或失败
3.重新构建对失败的认知
失败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种绝望的感觉
失败的人在经过几次挫折后,在自己的心中画了一条线,他们不再试图努力去超越这个界限了,因为他们不想再去体验那种绝望的感觉,所以才会在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放弃。
4.信息的再收集
掌握真实信息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好坏程度
我们本身对信息量的掌握程度,也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事态的掌控程度,进而影响我们心态的好坏
时间永远不够
(1)永远不要妄想通过增加时间或其他资源的投入来获得最终的成功,我们还是要追本溯源,找到事情真正的症结进行复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2)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完美地解决一个问题,在复盘的时候,着眼点应在是否解决问题,而不是是否完美地解决问题
(3)相信专家的“直觉”,我们要去复盘的是专家“直觉”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其为何没有遵循规章制度
0.1大于0
在我们没有办法的时候,对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建议我们不妨去尝试着做一做,说不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微不足道的建议,我们称其为“0.1建议”
“走一步看一步”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贬义。在我们想不清楚、搞不明白的时候,先走走,说不定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们可以尝试着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解决起来很困难的问题”,然后将困难问题再分解为“好解决的问题”。这样依次分解,我们就会发现,最终落实到行为层面0.1的时候,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错的永远是我们
1.对方无法改变,唯有我们自己才可以改变
2.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复盘的5个流程
明确目标
回顾目标的本质
回顾目标是一个抽离的过程
1.从里程碑的角度,做好适当的抽离
2.从问题发生的角度,适时进行抽离
衡量目标的SMART原则
■ S(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 M(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
■ A(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
■ R(Relevant):与其他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 T(Time-bound):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的本质其实是发现问题的过程
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可以通过方法解决的,而抱怨则是一种单纯的情绪表达
“问题”是指:有意识地寻求某一适当的行动,以便达到一个被清楚意识到但又不能立即达到的目的
问题就是实际达成目标和计划目标之间的差距
1.为了便于展露问题,我们在定义目标时,应尽量将其量化或者可视化
2.无论实际结果高于还是低于初始目标,我们都需要去分析
3.与自己相关联的目标/问题才有意义
4.及时性的目标分析才更有意义,周期不要超过1年
5.评估结果并不是简单的数据比较,可适当地界定评价标准
识别真正的问题
1.很多时候,我们日常提出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我们臆想的问题
2.我们经常会将别人眼中的问题当作我们自己的问题
3.满足于眼前,而忽略了问题的整体性
清晰表达问题的TECCA原则
时间原则(Time)
发生型问题
现在所做的事情没有达到应有状态
立即解决
一线人员
设定型问题
需要为工作设定一个更高的状态
提高工作效率
负责人
未来指向型问题
以前瞻性的眼光提出区别于现在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模式
对未来的预期
总裁等
事件原则(Event)
表述的是事件,而不是该事件发生的原因
1.限制我们分析问题的思路
2.无法聚焦事件的真实属性
第一,从目标上分析。
第二,从内容上分析。
清晰原则(Clear)
1.可量化
2.做好关键里程碑
3.表述清晰
(1)尽量用非专业术语来表述。
(2)尽量用短句子进行表述。
对比原则(Contrast)
避免歧义原则(Ambiguity)
1.“可能”与“必须”
2.“或者”与“和”
3.“等等”
4.“我”“你”“我们”与“你们”
5.“总是”与“有时候”
分析问题
为什么要去分析问题
1.我们如何确保找出的原因是全面的
使用一些问题分析的专业工具
2.我们如何确保找出的原因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步,我们应尽可能多地找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
第二步,当我们有了足够多的数据之后,或许就可以轻易地发现产生这个问题的核心原因了
分析问题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习惯性地将原因归于外力
(1)从一开始就不断地暗示自己,复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2)让领导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3)为学员打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将问题和解决方案混淆
分析的原因过于宏观
找到主因
大胆假设
直接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经验丰富的专家,由专家给出直观上初步的结论
1.知识丰富的员工
2.经历项目较多的员工
3.绩效考核优秀的员工
4.工作年限相对较长的员工
5.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员工
小心求证
在征得专家意见之后,需要对专家给出的判断做详细的验证
第一步:通过各种方法证明专家的判断正确与否
问卷法
访谈法
观察法
第二步:通过各种方法证明专家的判断在逻辑上是否正确
因果关系成立
制定计划
不可以直接找专家
系统一是人们依靠直觉且带有情绪化的快速思考或者反应。
系统二是具有逻辑思维且需要深入协调的慢速的思考
直接找专家就没有系统一和系统二的磨合过程,达不到分析问题的效果
水平思考法想出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
(1)想出一个初始问题的解决办法;
(2)当我们想出一个解决办法之后,我们要将这个办法重新定义,提取出一个核心概念;
(3)以提取出来的概念作为出发点,衍生出其他更多的办法。
波士顿矩阵来筛选问题
波士顿矩阵的核心在于,它有两个评价问题的标准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事物的两个判断标准,并将其定义为X轴和Y轴。
然后,将X轴和Y轴进行组合,轴的两端分别标记“大小”“多少”“好坏”等量词,这样四个象限就形成了。
最后,根据四个象限的不同特性来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系统思考,这时,我们的思路就会立刻变得清晰起来。
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
指明方向,协调行动,提高工作效率
预测变化,少走弯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分清轻重缓急,使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复盘的7大工具
团队共创法
第一步:聚焦主题
第二步:集体讨论
三不原则:不自谦、不批判、不阻拦
量多原则:数量越多越好
记录原则:所有的想法都需要记录下来
借力原则:可以在他人想法的基础上继续提出新的想法
平等原则:参会人员一律平等
第三步:分类排列
第四步:提取核心思想
第五步:总结归纳
先跟后带沟通法
在我们与对方沟通的时候,先接受对方的观点或态度,让对方感觉到被理解和尊重,然后再带领他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带他走出原本的框架
第一步,复述问题
第二步,感性回应
第三步,描述行为
第四步,进行隐喻
第五步,进行引导
鱼骨图
鱼骨图请晰地表明了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指出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使决策者对问题有整体的把握
第一步,画出鱼骨
第二步,标出问题
第三步,找到分析维度
第四步,进行分析
5W1H
Why —— 为什么做?
What —— 需要做什么工作?
Where —— 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When —— 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Who —— 由谁来承担?由谁来完成?由谁来负责?相关人是谁?
How —— 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用何种方法?
5Why
5Why分析法,又称“五问法”,是探索问题原因的方法。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直到问题的根源被确定下来。
原则一:所有的分析最终都应该落到可操作的层面
原则二:不会存在我们完全无能为力的局面
人机料法环2.0
人
在整个问题发生过程中可能遇到和涉及的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客户、我们的竞争对手
人的技能、人的态度、人所在的环境、人的意愿等
机
传统的“机”是指操作用的机器和设备
共作的场地、设备、投入的人员状况等,也就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资源支持及获取状况,包括部门和公司给予的资源支持与投放、各类资源的整合及利用情况等
料
传统的“料”指的是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
指的是产品,不仅包括实物产品,也包括服务产品。总之,一切需要向市场、客户售卖的内容,我们都将其称为“产品”
产品的质量、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等维度进一步分析
法
“法”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也包括一些工作方法
工作流程是否健全且合理
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合理
环
指的并非产品适宜的环境,而是我们在进行一项工作的时候,面对的外部环境、客户环境和公司的内部环境。
人事时地物
人
自然人
法人
政府单位
事
发生的事情
时间的性质
时
时间跨度
地
环境因素
物
资源
线路报价管理
每日仅可提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