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史1
简介:近代史一般指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前后大约110年。从历史学科来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以1840-1949年这110年的中国历史为研究对象的。
生理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之外)两部分构成,欢迎一起学习生理知识。
生理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肾脏能够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进入机体过剩的物质和异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动脉血压等,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欢迎一起学习生理知识。
微生物广义上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氏体、螺旋体,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政治: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为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社会: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
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仁政、三纲五常)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
政治-官僚机构膨胀
经济-土地兼并
文化-万马齐暗
对外-闭关锁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名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殖民-帝国主义瞅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
政治-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在欧美主要国家
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首先和主要)
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天津对北京,北京对九龙
1858《天津条约》允许国外公使常驻北京,外国公使可以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1860《北京条约》割据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
1884中法战争
1894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平等条约
1840英国《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美国《望厦条约》法国《黄埔条约》
1858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1860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与俄国先后签订《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5中法《中法新约》
1895中日《马关条约》
1901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列强侵占领土
1840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49葡萄牙武力侵占澳龙半岛1887胁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1858中俄《瑗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内6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部分地区
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1881《改定伊犁条约》各五个勘界议定割去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95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宁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反抗,领事裁判权,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
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对华资本输出、倾销商品,操纵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
宗教渗透和侵略,舆论制造,种族优势论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操纵中国命脉,奴役中国人民
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任命生活极端贫困化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有-地主阶级vs农名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vs工人阶级
资产阶级
组成-买手(依附于外国势力并为其服务),地主,官僚,商人
分层
官僚买手资产阶级-消灭
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
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工人阶级(领导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特点
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工人阶级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
他们大多数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农民阶级:主力军)
两队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国仇)-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求独立
阶级矛盾(家恨)-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求富强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广州郊区三元里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型反侵略武装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
关元培,陈化成,海龄
1856到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史荣椿,余善
刘铭传击退法舰,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黄海-邓世昌-致远舰,林永升,威海-丁汝昌
斗争失败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瓜分中国的主谋
美国-门户开放
俄国-东北新疆(领土最大)
德国-山东
英国-长江流域,香港,西藏
日本-福建
法国-云南,广西,广东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简答题)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例:中俄战争
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例,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面:在反侵略斗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遏制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图谋,负面: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迷信落后
民族意识的觉醒
林则徐-编成了《四洲志》,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