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普通心理学的绪论部分,第一章的内容,展示了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以及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历程。从“心理学研究对象”开始,深入探讨了心理学的核心领域,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和无意识,以及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列举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个案法和调查法,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编辑于2024-06-30 19:33:40普通心理学的第一章内容总结,包含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等,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绪论部分,第一章的内容,展示了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以及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历程。从“心理学研究对象”开始,深入探讨了心理学的核心领域,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和无意识,以及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列举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个案法和调查法,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植物学知识总结,包括植物细胞、植物组织、种子和幼苗、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的相关知识,必备复习资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普通心理学的第一章内容总结,包含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等,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绪论部分,第一章的内容,展示了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以及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历程。从“心理学研究对象”开始,深入探讨了心理学的核心领域,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和无意识,以及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列举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个案法和调查法,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植物学知识总结,包括植物细胞、植物组织、种子和幼苗、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的相关知识,必备复习资料。
1.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和方法
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1.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⑴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⑵动机和情绪
⑶能力和人格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联系:心理只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3.个体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称为注意。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
4.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指个体在与他人或社会群体互动时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或行为。
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社会心理是该社会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社会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作为个体的一种重要社会现实,它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心理受文化的影响。文化不同,社会心理不同。
心理学的任务
基本任务
探索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技能形成过程等。
心理结构
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但不是杂乱无章的。
心理脑机制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
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人的心理现象是进化过程的产物
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人的心理系统及其物质载体——人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和周围环境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研究意义
研究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理论意义: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科学正确地解释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意义: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帮助人们利用这些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问题;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医学心理学
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工业心理学
研究工业劳动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又可分为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等。
军事心理学
研究军事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军事职业特点的分析、军队中的人际关系和组织、人的因素和安全、人因工程和士气等。
社会心理学
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研究取向
能影响学科发展方向的研究范式叫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
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
主要研究问题:脑与心理的关系、心理免疫学、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
主要研究方法: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方法、脑成像法
行为主义
活跃于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比如,程序学习、行为治疗、生物反馈
探索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等。
精神分析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他们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活动的高潮时期。
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Neissei)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主张。在他们看来,心理学应该关注个体和团体的积极因素,如积极人格、积极情感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等。
进化心理学
强调自然选择对人类普遍行为倾向的塑造作用
学科性质
心理学的研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因此,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在中间的位置,因而可以称做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
⒈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适用范围
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由于社会道德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
适用范围较大
简便易行
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所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
存在偶然性,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观察的结果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得到的结果难以进行精确分析
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
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⒉测验法
测验法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基本要求
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效度: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
标准化:编制心理量表的过程和施测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对结果的解释也要严谨、客观、科学
优点
简便省力,易于实行
种类多,灵活方便
量表编制十分严谨,结果相对准确可靠
结果量化程度高,方便处理
有常模进行比较,便于对照
缺点
难以进行定性分析、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些操作复杂,使用灵活性差、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
有些测验信度不高
不可避免的受到经验和文化的影响
⒊相关法
相关法是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取期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优点
通过相关研究可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预测
相关研究可以进行验证
数量化指标明确,且具有方向性
可反应变量之间的具体情况和程
往往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以进行进一步研究
缺点: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⒋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类
实验室实验
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优点: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有助于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有可能会影响被试的表现,从而影响结果的客观性和推广性。
自然实验
又称现场实验,是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情景中进行的心理研究。优点:实验在正常情境中进行,结果比较合乎实际;缺点: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优点
可以揭示因果关系
可重复,可检验
数量化指标明确
缺点
主试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和态度等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被试效应: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对于复杂行为无法测量
不适应于探索性研究
⒌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被试或者一小组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优点:探索性强,可以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详尽、全面的深层资料
缺点:花费时间多,存在样本偏差,结论难以推广
⒍调查法
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向被调查者提问,让其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优点
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运用比较容易
涉及范围广,收集数据快
缺点
不够严谨,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结果的可靠性依赖被调查者的合作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分化,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背景
哲学基础
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论
17-18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的经验论
直接来源
19世纪中叶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
主流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研究对象:直接经验,即意识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的观察并描述心理状态
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历史评价
贡献: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束缚,开创了现代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研究过于狭窄,脱离实际,把心理分解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研究对象: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研究方法:客观观察法、实验内省法
主要观点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反对把心理视为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对正常人一般心理规律的探索,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
历史评价
贡献
开创了美国的科学心理学
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推动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局限
意识观的矛盾倾向
生物主义的倾向
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
行为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对象:行为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实验
反对行为的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作用
历史评价
贡献:行为主义的诞生,对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其强调用客观的方法研究行为,对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有积极作用。
局限: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研究对象:意识、认知对象(知觉、学习、思维等)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
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历史评价:观点是正确的, 研究成果至今仍反应在心理学教科书上
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研究对象:无意识、潜意识
研究方法:催眠疗法、释梦、自由联想、生活史法
主要观点: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其理论主要来源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历史评价
贡献:弗洛伊德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对科学心理学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动机、防御机制等已被主流心理学所采纳。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革命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局限: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过度强调无意识,并于意识对立起来,夸大性欲的作用一直受到科学心理学家的批评。
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研究对象:人格
研究方法:整体分析、个案研究、现象学
主要观点
人性观: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认为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把人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个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重视自我。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理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源泉。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历史评价
贡献:人本主义是除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外的“第三势力”。其主张人性本善,注重对人性的研究,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人本主义的研究理念冲淡了心理学的纯科学”“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特征。
局限:人本主义错误的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对人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带有纲领的性质,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使得其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塞尔、纽维尔、西蒙
研究对象:信息加工过程
研究方法:反应时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
主要观点
关注人脑所发生的心理事件。
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
使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即把人脑比作电脑。
认为认知历程包括信息的接受、储存和运用。
历史评价
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科学家们认为,只有揭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