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学大全(10-15章)
这是一篇关于自学大全(10-15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十章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第十一章对信息进行筛选、第十二章阅读。
编辑于2022-11-13 19:27:43 四川省自学大全(二)
第十章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点式阅读、线式阅读、面式阅读
点式阅读
只读一本
线式阅读
一本书读到另一本
面式阅读
不同文献内容进行对比组合
方法28 让多部文献一览无余【目录矩阵表】
① 为每一项自学内容制作一张对应的矩阵表
② 将文献的标题和作者名等信息输入表格最左端的一列中
③ 将目录中的小标题填写到相应的格子中
④ 如果有必要的话,将各章节的概要也记录下来
⑤ 将相同或类似的内容标记出来
⑥ 利用矩阵表来横向阅读这些文献,将感兴趣的内容 抽取出来进行整理
方法29 把握文献之间的联系【引用矩阵表】
步骤
① 将收集到的文献的标题填写到表格的最上面一行
② 将这些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复制到表格最左端的一列中
③ 将论文中提及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摘抄到表格中
④ 按照被引用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给参考文献排序
⑤ 给收集到的论文排序
⑥ 对引用矩阵表进行解读
非常好的办法,当然引用和被引用可以用知网看到,如果是外文的话,用citespace则可以更好地看到共引用,被引用之间的关系。这个方法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些文献管理软件来进行操作呢?
方法30 贯通式地阅读文献群【要素矩阵表】
① 收集文献并将其按照出版年份排序
② 选出一些可以放到矩阵表中的要素
③ 从文献中找到这些要素,填写到相应的格子中
④ 对完成后的要素矩阵表进行解读, 将自己注意到的地方写下来
总结
目录矩阵表和引用矩阵表中需要填写的项目都是事先决定好的,可以机械化地将这些内容从文献中提取出来。要素矩阵表并没有规定填写的项目,制作者(分析者)需要根据本人的目的和观点来选择。
第十一章对信息进行筛选
原来与同一个主题相关的书有许多本,自己应该着手去寻找它们,而不是偶然间碰到一本书就直接拿起来读。
方法31 找出谣言的矛盾【时间层级矩阵表】
① 制作一个3×3的网格
② 选择一件想要辨别真伪的事情,写在正中间的一格中
③ 想一想,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应该会怎样
④ 想一想,如果刚才填写的这两件事也是真的, 那么应该会怎样
⑤ 检查一下各格的内容是否存在矛盾
如果“上级过去”一格中的内容是事实,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上级未来”一格中的内容是事实,那么在那之前应该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同级现在”一格中的内容是事实,那么在更高的层级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⑥ 根据⑤中检查的结果,用0~100的数字来评价这件事的可信程度
TRIZ理论
TRIZ理论的思想(philosophy)中有一条叫作“从空间、时间和关联来思考”。
方法32 让荒唐的主张暴露无遗【四格表】
① 将有所怀疑的主张或是知识写成“如果发生了X现象, 就会发生Y现象”的形式
② 制作一张四格表(如图所示)
③ 将事例和数据填写到四个空格中
方法33 找出主张的根据【图尔敏模型】
基础的图尔敏模型
① 找出对方的主张(Claim)
② 找出事实(Data)
③ 用理由(Warrant)将主张和事实联系起来
④ 将①~③中的分析汇总成一张图
具体的图尔敏模型
⑤ 寻找理由的佐证(Backing)
⑥ 想一想该主张在什么条件或是情况下不成立(例外Rebuttal)
⑦ 对该主张的可信度做出评价(限定词Qualifier)
⑧ 将①~⑦中的分析汇总成一张图
第十二章阅读
泛读
方法34 不知不觉中就会用到的最快的读书方式【转读(Flipping)】
① 盯着书页,用最快的速度翻书
转读:快速翻书读取,类似于检查书的完整性
搜读:事先决定好自己要找什么,然后一边用转读的方式来翻书,一边让目光快速地扫过书页,搜寻自己要找的目标(缺页、漏页、页码、语句或词组)
〈练习〉
准备一个计时器,尽量用最快的速度将一本书从封面开始翻到最后一页,测一测需要多少秒。
在读一本书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转读,测一测需要多长时间,看读书前后转读的速度是否会发生改变。
方法35 只读必要的部分【跳读(Skimming)】
① 阅读绪论部分,或是文章的第一个段落
② 阅读结论部分,或是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
练习
试着用跳读的方式来阅读本书中尚未读过的章节。
试着用跳读的方式分别阅读学术论文和小说,思考一下哪种文章的主要内容更容易把握,理由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让速度变得更快。
方法36 同文献对话【问读(Q&A Reading)】
① 将文献(书或是论文)中的章节标题转换为问题的形式
② 从标题对应的章节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③ 回答问题,制作一份“摘要”
找到一部自己接下来想要阅读的文献,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制作一份摘要。
方法37 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限时阅读(Timed Reading)】
① 找到一本想读的书,事先规定好用多长时间来读
② 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
练习
试着在30分钟内读完这本《自学大全》。第一次阅读时不必事先制定策略,第二次则可以先想一想自己应该读哪些部分。
从每天的日程安排中腾出一段时间用来做限时阅读。将想读的文献列出来,每天都阅读不同的文献,先试着坚持一周。
方法38 阅读方法的寂静革命【默读(Silent Reading)】
不出声地阅读文章(也不要在心里读出来)
将手指放在喉咙的位置上。有的时候,虽然我们没有发出声音(vocalization),但是嘴唇还是会动,或是喉咙处还能够感受到震动,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依然在“构音”(articulation)
练习
默读一篇短文,测一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计算一下自己的读书速度。再与朗读(方法39)和指读(方法40)进行比较。
报纸上的专栏文章一般字数和难易程度会比较固定,还能够一下子找到许多篇,因此很适合用作比较的材料。
阅读后,试着回答一些问题,看看自己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了多少(与朗读和指读进行比较)。
方法39 用最古老的阅读方法将知识刻入身体【朗读(Reading Aloud)】
朗读是学问的基础
将文章的内容出声读出来
从出声朗读(Reading Aloud)到出声思考(Think Aloud)
练习
朗读一篇短文,测一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计算一下自己的读书速度(与默读和指读进行比较)。
阅读后,试着回答一些问题,看看自己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了多少(与默读和指读进行比较)。
方法40 用手指来指引读书的方向【指读(Pointing Reading)】
① 用手指或是笔尖指着当前读到的位置
② 沿着阅读的方向移动手指或笔尖
练习
用指读的方式阅读一篇短文,测一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计算一下自己的读书速度(与默读和朗读进行比较)。
阅读后,试着回答一些问题,看看自己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了多少(与默读和朗读进行比较)。
阅读一篇短文,在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语句下面画线,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程度与不画线时进行比较。
方法41 让读书与思考接轨【刻读(Marked Reading)】
① 先粗略地阅读一遍,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和概要
② 一边阅读,一边在必要的位置做标记
③ 读完一遍后,再从头开始重温那些留下标记的部分
使用摘抄作为脚手架
让一本书成为自己的“座右书”
精读
方法42 引领我们走向精读的“辅助轮”【段落归纳(Paragraph Summarizing)】
① 选择一部文献,确定阅读的范围
② 给各个段落标上序号
③ 将段落的序号写到纸上,留出一定的空白
④ 读完一个段落后,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填写到对应的空白处
方法43 调动认知资源来跨越难关【抄写(Scribing)】
步骤
① 准备一段文本
② 先读一小段,然后凭记忆写下来
③ 写错了也不必擦掉,画两道横线即可
④ 将准备好的文本全部写完
⑤ 检查自己写下的内容是否正确
举例
方法44 运用所有的阅读方法来攀上精读的顶点【注释(Annotating)】
① 选取一段文本
② 将比较重要或是值得注意的内容标记出来
③ 写注释
方法45 用译读来做思考训练【铃木式六分笔记】
步骤
① 将笔记分成六个部分,把原文的一小段粘贴到笔记的第1部分中
② 查一查这段文字中的单词、短语和语法, 将查到的内容写到第2部分中
③ 将一些有助于理解文意的背景知识以及与语言无关的事实写到第3部分中
④将疑问和思考过程写到第4部分中
⑤将译文写到第5部分中
⑥最后将这段文字抄写到第6部分中
举例
方法46 战胜逆境的摘要注释法【列宁笔记】
步骤
① 阅读文献,制作笔记
② 阅读①中制作好的笔记,在笔记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评论
肯定或者否定
③ 时不时地翻看笔记,必要时可以添加一些内容
举例
【升级版列宁笔记的制作方法】
① 先阅读原文,按照章节或是段落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输入表格正中间的一列中。
② 其他解读和注释文献中对应部分的摘要输入最右侧的一列中。
③ 重新阅读右侧两列中的原文和注释,将自己的感想输入最左侧的一列中。
第十三章记忆
方法47 通过记忆法的搭配来强化元记忆【记忆法组合术】
① 把自己想记,或是记不住的内容写下来
② 把记不住会带来的损失和记住后能够带来的回报写下来
③ 为每一个“记忆课题”选择最合适的记忆法
③ 为每一个“记忆课题”选择最合适的记忆法
方法48 治疗记忆障碍时会用到的文章记忆法【PQRST法】
步骤
① 预读(Preview)
② 提问(Question)
③ 读(Read)
④ 自己复述(Self-Recitation)
⑤ 测验(Test)
举例
和歌山县林业试验场(上富田町)调查发现,为保护杉树与桧树的苗木,设置了森林防护栏以后,野猪会最先对防护栏进行破坏并入侵,随后鹿也会通过野猪打开的缺口入侵到防护区域内。试验场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被破坏的部分都低于60厘米,今后会加紧研究对策。
方法49 学习前后的准备和巩固【预习地图&复习地图】
步骤
① 把想到的几个关键词写下来
② 把相互关联的概念标签用线连接起来
③ 想一想连线的概念标签之间具体是什么关系,写在线上
④ 在②和③的过程中,如果想到了新的概念标签, 可以随时添加到图中
⑤ 重复②~④
原理
类似于做框架或者做思维导图的方式
举例
方法50 源自古希腊的想象记忆法【记忆术(mnemonics)】
① 准备用来关联记忆的“桩”
② 在脑内想象自己想要记忆的事物
③ 在想象中将记忆桩与自己想要记忆的事物联系起来
记忆术的核心,就是通过视觉想象把未知的事物(自己想要记住的事物)与已知的事物(定桩类记忆术中所使用的记忆桩)联系起来。
方法51 使用模块化复习的记忆管理法【35分钟模块法】
① 学习时,以35分钟为一个周期,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0~20分钟……学习新的内容。
第20~24分钟……稍事休息,让新的知识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为接下来的复习做准备。
第24~26分钟……复习一天前的学习内容。
第26~28分钟……复习一周前的学习内容。
第28~30分钟……复习一个月前的学习内容。
第30~35分钟……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② 想要继续学习的话,先休息10分钟,然后重复上述步骤
复习时间为6:4的比例
一些读书策略
第十四章
方法52 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出声思考(Think Aloud)】
①选择一个课题
② 准备一个可以录音的设备
③ 一边解题(或是阅读文献),一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
④ 结束一段学习后停止录音,自己从头听一遍
方法53 即使遇到读不懂的内容也不再迷茫【“不懂”路线图】
步骤
① 遇到读不懂的内容时,就拿出下面这张图
② 确认一下自己当前的状态是处于路径图中的哪个阶段
③ 确认路线图,看看自己在当前的状态下能够做些什么, 试着做一做
举例
方法54 把做过的题利用起来【不同的解法】
0 先把题做一遍
做的时候记得计时
① 把题重新做一遍
可以对完答案再做一遍,找到两次的不同
② 在解题的同时出声说出自己的思路
一边解题,一边出声说出自己的思路,结合方法52
③ 给别人讲解
从对方的表情和语言中观察到对方是否理解,然后想办法用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讲解
④ 给自己讲解
可以利用对话形式思路
发现问题,然后自己重新捋清楚思路
补充:疲劳效应下,如何给自己新异刺激
留出一定的间隔时间
限制时间
利用“不想半途而废”的心理
奥夫相基娜效应
换一个学习场所
哪怕新的环境只距离原来环境有1m
第十五章创造自己的自学方法
方法55 把自己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元笔记】
① 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元笔记)
② 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到元笔记中
思考
效率
问题
学习历程
③ 随时翻一翻做好的笔记,把想到的内容添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