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学大全(1-9章)
这是一篇关于自学大全(1-9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先立志、第二章确定目标、第三章增强学习的动机、第四章挤出学习的时间等。
编辑于2022-11-13 19:28:57 四川省自学大全
第一章先立志
方法一:绘制学习动机图
① 找到一件成为你学习动机的事情
绘制学习动机图
1.可以不忘初心,倒退过来,审视当时事件对自己的影响
2.对自身的动机进行收集和整理
方便归纳某些动机
3.为下一步行动路径做好铺垫
内容包括:
题目
前因
什么时候
在哪里
和谁
因为什么
注:联系在知识的世界中也同样存在,每一种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② 写出这件事带来的影响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③ 对影响进行评价
④ 注明评价的理由
举例
⑤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反复重复①—④
立志的意义并不是在于确定目标的瞬间,而是在于反复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与自己的志向联系起来的这个过程。
第二章确定目标
“计划(plan)是不中用的,但制订计划(planning)却是必不可少的”。——艾森豪威尔
原因:
只有认真地去制订计划,我们才能看清自己能力的上限,对自己处境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总结。
哪怕是为了在“半途而废”中得到学习的机会,我们也一定得制订计划才行。
怎样从失败中学到东西
计划外的因素是什么?
这些因素的原因?
学会对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 !
方法二:明确学习的出发点【可能的阶梯】
① 选择一门自己想要学习的科目, 将自己已经掌握的(或是知道的)知识点写下来
② 将步骤1中列出的知识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③ 明确学习的出发点
较难吃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当做楼梯的缓步台
寻找“知道”与“不知道”的分界线
“知道”与“不知道”的分界线,就是我们的“知识前线”。学习就应该从这里出发。
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和其他人统一步调。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力,来设定自己的起跑线。与其重新开始打基础,从山脚一步一步慢慢向上爬,不如从山腰上为自己架起一座“可能的阶梯”。
“跳伞学习法”
从距离自己的最终目标最近的位置开始学习
野口悠纪雄曾经提出过一种“跳伞学习法”:我们可以暂且不考虑自己的实力,而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直接从知识的“顶峰”开始学习。
举例
比如备考——直接做真题——从真题找到不足——翻书——学习不足的地方
优势
1.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最终目标,有助于我们保持学习热情。
2.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意识到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清楚,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
3.只学习达成最终目标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知识,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惰性计算学习法”
“惰性计算”是计算机领域的术语,通常指到了不得不对某数值进行评价时,才对该数值进行计算。
“惰性计算学习法”则提倡到了需要的时候再开始学习,而非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
方法3 自己来绘制学习的地图【学习路线图】
① 将现状和目标写在纸的两端
已掌握的
未掌握的
注意:
不要写“学习××科目”,而是期望的水平
举例:想要学法语
② 添加步骤,在现状和目标之间绘出一条路线
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颗粒度逐渐变小
③ 思考其他的路线
多想几条路,参照对比
④ 从多条路线中选出一条学习路线
⑤ 在实际学习中不断对路线进行修正
我们在规划路线时,往往对前方的“地形”还不是很了解。
我们学到的东西也会导致我们前进的方向发生改变。
第三章增强学习的动机
“小步子原则”
可以理解为小步快跑
将总目标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达成子目标获得成就感
方法4 画一张未来的缩略图【1/100计划法】
① 将“想要实现的目标”数值化
可量化目标
规定数值
抽象目标
具化为特定书目
② 将目标数值的1/100设为小目标,并立即完成
举例:目标是“做完1000道往年真题”,那现在就开始做10道。
一周七天分为五个工作日,一个机动日和一个休息日,那么1000道题÷10(道/天)÷5(天/周)=20周=5个月。照这个速度进行,完成计划最少需要5个月。
如果目标数值的1/100还是有些多,就再将其缩小到 1/1000,甚至是1/10000。
让自己的梦想具有重量
想要让梦想落地成为现实,我们需要先知道自己的梦想究竟有多重。而梦想的“重量”就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计量管理与学习”
找到相关书籍
从物理上将目标数值化(页数)
领域排名
自己的位置,前面多少人,比如刷题的排名等
“退一步思维”
成为世间第一很难,那世界第100呢?世界第1000呢?
practice
将自己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数值化,然后除以100,将结果写下来。如果除以100后量还是很大,就再除以10,直到任务量合适为止。
找到一个自己长久以来一直想要实现的目标,试着使用 1/100计划法来完成它。
开始为什么很困难
解决办法
只要决定做某事,就立刻开始着手去做,哪怕只做一点点。
立刻去做,让开始的状态:未开始→未完成
“奥夫相基娜效应”
当任务被中断处于未完成状态时,即使是没有外界诱因的刺激,人们也会想要将其完成。
海明威写到中途(比如一段话写到一半)就停笔休息,让自己第二天更有动力开始工作。
两分钟起跑法
方法5 拒绝拖延症【两分钟起跑法】
① 将计时器设定为两分钟
② 开始计时,同时立刻开始学习
③ 无论做到哪里,只要计时结束就立即停止学习
停止作业后,用两秒时间从下列三个项中选择一项
继续学习同一内容,无限制时间。
开始学习其他内容,再计时两分钟。
停止学习,开始休息。
对那些想要成事的人来说,“开始做”是最必不可少且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步。只要我们能够比别人更早开始(在截止日期前留出较长的时间),就能够更快地取得成果。
第四章挤出学习的时间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 (作为前提条件)把握自己当前时间分配的状况。
② 整理一下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用做。(放弃那些优先级较低的事情和没有必要去做的事情,减少时间的浪费)。
③ 安排时间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将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序)。
④ 着手去做(摆脱拖延症)。
方法6 把握自己的行动,彻底消灭盲区【行动记录表】
步骤
① 准备一本手账,在上面写好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最好是那种有垂直型时间轴的手账,能够将未来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时间安排都记录在同一页内。
② 在未来的一周内,记录自己的行动
③ 将自己的计划和实际的行动记录进行对比
原因
我们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了解自己的行动
减肥失败的人,通常是连自己的准确体重和日常饮食习惯都没有把握清楚。而在时间管理上失败的人,往往也是不了解自己平时都将时间用在了哪里。
需要搞清楚时间用到了哪里?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
将思维从追逐理想的“我要做什么”模式转换为扎根现实的“我在做什么”模式。
原本是行为疗法中让患者进行自我监测的方法之一。
记录的过程本身就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自己的行动。
对于诱因的改变
减少消极诱因
增加积极诱因
哪怕给别人看走形式
自我监测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目标行动、认知和感情的产生进行认知
第二阶段是将行动用数据系统地记录下来
第三阶段则是检视自己观察得出的数据
如何应对记录的“懈怠期”
我们可以将习惯杠杆(方法10)等能够帮助我们坚持下去的方法应用到行动记录上来,或者是使用手机上的时间记录App[插图]来帮助我们记录。
方法7 用炼金术将时间变废为宝【净化灰色时间】
步骤
① 准备一张能够记录自己24小时行动的表,以小时为单位记录自己的行动=方法六
② 对每个小时的自由度进行评估
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称为“白色时间”
行动完全受限的时间称为“黑色时间”
二者之间,部分行动受到限制,部分自由时间,就是“灰色时间”。
③ 思考一下,如果想利用灰色时间学习,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可以抽出一部分自由度较高的时间用来做事前准备,以此来提升每日整体的时间利用率
④ 将上述用来做准备的时间也安排到时间表里
自由度评估标准
核心思想
①用行动的“自由度”来定义学习时间的“品质”。
②用表格将行动的“自由度”和运用五种不同感官的学习方式对应起来。
③抽出一部分“自由度”较高的时间,用来提升“自由度”较低的时间的“品质”。
将数学家庞加莱提出的“孵化”理念加入其中
类似于顿悟,可以在孵化时间去干其他事情,等待顿悟即可
只要我们事先对那些难懂的知识点或是做不出来的题目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之后的时间无法用于学习(比如工作时间),大脑也会在这段时间内自动加深理解。这种做法就像是做饭时的“焖烧”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将几乎完全是黑色的时间转化为学习时间。
方法8 转动番茄,让自己更集中【番茄工作法】
① 设置25分钟倒计时,开始学习
25min工作时间+5min休息时间
打断的话就重新计时
② 休息5分钟,其间做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放松大脑
不要查看邮件、刷社交软件或接打电话。
③ 重复4个番茄时间后,休息30分钟
也就是两小时后
番茄工作法可以让我们反复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工作,增加一天中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的总时长,提升脑力工作的生产力。
GtG:在一天内重复多次形成习惯
Greasing the groove(GtG)
含义:通过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同一种训练,让动作变得更加流畅。
第五章坚持下去
关键
“先开始学习,然后一直不停地学习”。
学习都有“中级瓶颈期”
问题点
在乎学习性价比——学习程度停滞不前——停止学习
初学者的
学习中也会出现“Beginner’s luck”(新手好运气)的现象
继续用原来的方法,花费同样的时间来学习,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就不要去变动。
变得“愚蠢”
愚蠢的用老方法老时间,一刻不停地学下去
方法9 让自己无法偷懒【反向计划法】
① 将自己想要做的事设为目标(目标要大到不可能完成的地步)
② 取目标的最小单位,将其写成否定形式
③ 让反向目标无法完成
核心点
该方法的核心就是利用自己“总是完不成计划”这一点,对原本的计划进行修改,让“完不成计划”引发的后果更符合我们的最终目的。
适用范围
反向计划法一般适用于比较严重的情况。当一个人多次无法完成计划,不断重蹈覆辙,最后已经觉得制订计划是白费力气的时候,基本就已经陷入了“计划无用论”的恶性循环。
方法10 让每日必做的事成为习惯的土壤【习惯杠杆】
① 选择一个习惯作为“垫脚石”
选择一个自己已有的习惯。
② 将想要养成的新习惯与该习惯连起来执行(先后顺序任意)
一开始最好不要超过1分钟
比如吃完饭背英语单词(1个)或是例句(1个短句)
③ 反复重复步骤②,一点一点地加大新习惯的分量
一开始如果是1分钟以内,可以逐渐延长至5分钟、10分钟。从背一个单词、一个例句,变成背两个单词、两个例句。
把想要养成的习惯和自己每天必做的事情拴在一起
方法11 从“停不下来”和“坚持不下去”的行为中总结规律【行为设计表】
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出现频率较高的行为可以用来强化那些出现频率较低的行为。
步骤
① 选择一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 再找到与之相对的“竞争行为”
目标行为”就是指我们想要增加或减少的行为或习惯
“竞争行为”则是指那些阻挠我们增加或减少该“目标行为”的行为。
举例:看书和刷抖音,看书是目标行为,刷抖音是竞争行为。现实中恰恰相反
② 制作一张表格,从四个方面来评价目标行为和竞争行为
“诱因的多少”
“难度的高低”
“有无竞争行为”
“奖励或惩罚出现的快慢”
过剩行为可以满足一个或多个
改良后
方法12 明确自学的进度和自己当前的位置【学习日志】
步骤
① 准备一本“学习日志”
② 先把“学习目标”写在开头
③ 确定记录方式
④ 学习后立刻记录
⑤ 定期回顾学习日志
这里面我更推荐一种项目上我们经常使用的:甘特图
第六章营造学习的氛围
方法13 请他人介入比单靠意志力更有效【让他人来把关】
步骤
写一封承诺书
将自己本周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写在纸上,然后交给一个经常会见面的人(家人、同事、朋友均可),或者发布到网上。收到信的人没有监督义务,也不必发号施令。
行动契约
请别人来监督我们
运用一些奖励机制
行动契约的范例
原理
“让他人来把关”这个方法虽然看上去没那么严格,但也属于“外在的理性”的一种应用。
在我们身上绑上了无数条社会锁链。这些锁链将我们牢牢地拴在自己预定的学习轨道上
做法
可以分享给朋友自己的计划
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计划
练习
找到一个自己每天都会见面的人,请求对方收下您写的承诺书。
把承诺书的内容发到社交平台上。
方法14 让见不到的人成为自己的老师【私淑】
步骤
① 为自己选择一位老师
② 收集该人物的相关信息
XXX全集
附录、别册或是年表
③ 随时询问自己私淑的老师
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如果是我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做(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他会怎么想?他会怎么做?
方法15 一起读书,形成知识共同体【共读】
步骤
① 发起人选择一本书,邀请大家共读
② 所有成员在共读会开始前将书读完
③ 在共读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读过的内容
原理
共读不仅可以集众人之智,帮助我们读懂那些艰深的书,还能够构建一个知识共同体(学习环境)。这个共同体在我们读完书后也会继续存在下去。
练习
报名参加一次读书会,体验一下共读。
自己发起一个读书会。选择一本难度较高,自己一个人读不下去的书来读。一开始可以先和认识的人一起读,逐渐习惯这种方式后,再招募其他的人来共读。
第七章找到自己想学的内容
方法16 清点脑内的知识【知识地图】
① 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是课题,把能够想到的所有相关内容都写下来,不必按照特定的顺序
② 全部写完后再回头看一看,将自己有所了解的项目用方框圈起来
③ 从这些带方框的项目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 或是看上去比较重要的项目,查阅一下相关的知识。 查完的项目可以再加上一层方框(双层方框)
4 查过一些词后,再将自己写的内容重新看一遍,把那些看上去有联系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⑤ 不断重复③和④,直到知识地图的内容大致确定下来, 不再继续扩增或是变化为止。再从所有项目中选出几个自己还想进一步详细了解的项目,用圆圈圈起来
⑥ 看自己写下的内容,从画圈的项目中选出一个自己 最感兴趣的项目,在圈的外侧再画一个圈(◎)。 您的学习或研究将会围绕着该项目展开
⑦ 随着学习或是研究的不断深入, 不断地对知识地图进行修订
探险和探索
探险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内部探险
“内省”
“回想”
外部探险
“间接信息探险”
“直接信息探险”
探索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方法17 用古代的雄辩术来自问自答【拉米提问法】
步骤
① 找到一个自己不了解,或是想要了解的事物, 用下列问题来自问自答
类别(属于什么类别?)
种差(与该类别中的其他事物有什么不同?)
部分(由哪些部分构成?)
定义(它的定义是什么?)
词源(这个词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反义词(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原因与由来(它是由什么产生的?)
结果与衍生物(会衍生出什么?)
② 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等之后查阅相关资料
举例
“临床心理学”究竟是什么?
方法18 知识的跨领域检索【NDC横向搜索法】
步骤
① 选取一个主题
② 将该主题与日本十进分类法中的各项名称组合在一起, 进行搜索
类似于主题学习法:该主题和其他主题的交叉来进行快速学习
第八章找到资料
方法19 搜索前需要做的事【打磨关键词】
① 从辞典中收集适合用来搜索的词语或是短句(关键词)
② 试着搜索这些关键词
③ 收集共现词
“拉伸运动”的共现词:静态、动态。
④ 找到需要排除的关键词
如除了运动前后的拉伸运动外,还会出现许多与“长高”和“瘦身”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就需要排除
方法20 在不同层级的知识间自由穿梭【提喻查找法】
① 找到一个自己想要了解的事物,然后想一想该事物属于 什么类别
② 得出答案后,再继续想一想该类别又被包含在什么类别 之中,如此反复
③ 用找到的上层概念来查找资料
方法21 攀上巨人的肩膀【寻找相关文献】
① 选择一篇(带参考文献列表的)文献作为起始文献
② 从起始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入手,找到与其相关的文献
通过“被引用”和“被参考”的关系,找到出版时间比起始文献更晚的新文献
用作者的名字去搜索该作者所撰写的其他文献
③ 重复②,寻找更多的文献
大家就能够通过这种“住址”来厘清文献间相互的依存关系,从而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文献。
方法22 调查研究的航海日志【调查日志】
① 把自己想了解的内容(或主题) 写到表格最左边的一格中
② 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将答案写到相应的格中
【已知】我现在都知道些什么?
【欲知】我想要了解什么?想要寻找什么?
【调查方式】为此,我应该怎么做?(打算去哪里查找资料?调查哪些内容?)
【得知】通过调查或学习掌握的内容。
【未知】在调查或学习后仍未能搞清楚的内容。
【调查方式】实际采用了哪些调查方式(去哪里查找了资料、调查了哪些内容),以及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
【应用】此次通过调查或学习得到的知识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③ 将调查后得知的内容填写到表格中
④ 不断开展新一轮调查,并将相关事项依次填写到表格中
第9章打开通向知识的大门
百科全书:调查研究的第一选择。
文献目录:借助前辈们的力量来查找资料。
教科书:入门书+百科全书+文献目录,三位一体。
书籍:自学者的好伙伴,人类记忆的外接存储器。
期刊文章(论文):通往知识最前线的大门。
方法23 第一类参考工具书【百科全书】——博识的可能性
百科全书是自学者首先应该查阅的第一类参考工具书。
步骤
① 寻找合适的百科全书
② 查阅百科全书
③ 整理自己查阅到的内容
分类
专业性百科全书
SPECIAL ENCYCLOPEDIA(适合初学者)
综合性百科全书
《不列颠百科全书》
《美国百科全书》
与百科全书比较相似的工具书
“手册”(handbook)和“指南”(companion)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
《普林斯顿数学指南》
使用检索工具书来同时检索多部专业性百科全书
Master Index是一种英文版的检索工具书,能够同时对几百部专业性百科全书和手册、指南类书籍的内容进行检索。
如何找到合适的参考书
直接去图书馆的参考工具书区
使用提喻查找法
参考工具书的指南书
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使用索引
百科全书和辞典的区别就是在于有没有索引
全文检索
适用于电子版的百科全书
同时查阅多部百科全书
渐进式检索
记录和搜索相关词条
联想式查阅
在一本书内,选择一个词条作为起点,进行顺藤摸瓜
将百科全书当作文献目录来使用
这里我比较推荐DK系列的百科全书,比较权威和有意思
方法24 第二类参考工具书【文献目录】——调查达人的赠礼
① 先用百科全书来做预备调查
② 用文献目录来检索资料
③ 如果不知道应该去看哪一本文献目录, 可以查阅“文献目录的目录”
方法25 第三类参考工具书【教科书】——入门书、百科全书、文献目录三位一体,自学者的好伙伴
① 找到可用的教科书
② 使用教科书来查阅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
一些主要学科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教科书
方法26 遇见自己想读的书【书籍探索】
“利用关键词来检索”
“按照学科领域来查找”
“寻求偶然的相遇”
方法27 赶赴知识的最前线【查找期刊论文】
利用关键词来检索
按照学科领域来查找
国内的话知网或者读秀或者万方即可
专栏
如何查找资料
通过图书馆、大学慕课等
知识的生命周期
学术研究→学会演讲/论文发表→文献综述→论文集→教科书/百科全书
※ 如果我们对一个学科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可以先找一找论文集或是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中的研究要比论文集更新,范围也更窄。
※ 论文集的出版通常会比较晚,因此不适合用来查找最新的研究,而是比较适合用来查找该研究方向中影响力比较大的论文。
※ 专业性百科全书的知识更新速度最慢,内容也最为简略。但给出的解释和参考文献通常也都最为标准和经典。
※ 教科书的出版是一个学科领域确立的里程碑。有了教科书的学科领域通常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通过对比某一教科书的不同版本,就能够了解该学科领域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