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D-AS模型
宏观经济学笔记,AD-AS模型是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概念图参考资料)
国有资产管理第四章,整理了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国有资产统计的知识,可以下载做复习。
国有资产管理,整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涵、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准钡则、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国有资产管理,整理了市场失灵与公共企业运营、国有资产战略布局与国有资产管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AD-AS模型
一、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AD
AD=C+I+G+(X-M) 总需求=GDP=总支出
含义:一定时期内,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需求
2、实际货币与名义货币
实际货币: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量,即以实物形态衡量的货币。 假设价格指数=P 实际货币量=m=M/P 名义货币量=M=mP
实际货币供给变化: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变化会影响到实际货币 实际货币供给变化导致LM曲线的移动,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即总需求变动
3、AD曲线的推导
利用IS-LM图形推导
4、AD曲线图示
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关系 表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总需求曲线与有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5、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价格水平上升→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6、价格变化的效应
利率效应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外贸效应
7.AD曲线的变动
沿AD曲线变动:P 变动
AD曲线水平移动:P不变,其他原因导致AD曲线变动
AD曲线旋转变动: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
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行程新均衡,利率升高,收入增加
相同价格下,收入增加后AD曲线右移
二、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总供给
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
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2、宏观生产函数
国民经济中,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y=f(N,K)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3、劳动市场
设名义工资为W,实际工资是W/P
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
劳动供给
劳动市场的均衡:Nd(W/P)=Ns(W/P)
三、古典总供给曲线
1、古典总供给曲线
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线
2、潜在(充分)就业量
现有激励机制,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的就业量
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的产量):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需求不能增加产出,只能造成物价上涨
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1、货币工资的刚性
工人会对工资下降进行抵抗,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但由于货币幻觉,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
价格上涨到P1,实际工资下降到W/P1 劳动需求>供给,提高工资到原实际工资W/P0,就业为N0,物价上涨,不影响劳动供求均衡N0 价格下降到P2,实际工资上涨到W/P2 劳动供给>需求→失业,实际工资太高,只能雇佣N2。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导致就业不均衡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
刚性假设:货币工资和物价不能调整 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收入增长,货币工资和物价保持不变 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前,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更多的国民收入。 到底yf后,不论价格多高,国民收入不会增长。
五、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AA:古典总供给曲线 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CC: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CC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普通的常规总供给曲线为C'C'
2、特点
C1点:萧条 E点:充分就业水平 C2点:过热
古典与凯恩斯在总供给方面的区别
六、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常规总供给曲线下 总需求的移动
投资减少,AD左移→表明:经济萧条,就业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就业 政策使AD右移,以达到充分就业 紧缺性缺口: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其间的差额
3、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由于某种原因AS左移 E2表示滞胀状态 政策措施使AS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