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砾岩和角砾岩包括概念及一般特征,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成因分类及主要成因类型。适合知识点整理和背诵的小伙伴。
编辑于2022-11-15 14:55:35 安徽第八章粘土岩Claystone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粘土岩的物质成分第三节粘土岩的结构、构造、颜色第四节粘土岩的分类及沉积后变化 SedimentaryRocks&SedimentaryFacies 中国石油大学...
石灰岩(Limestone)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
1碳酸盐岩概论 第十一章碳酸盐岩概论(一)主要研究讨论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组分、碳酸盐岩的构造和颜色及其成因 1 第一节绪言 碳酸盐岩是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 物组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八章粘土岩Claystone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粘土岩的物质成分第三节粘土岩的结构、构造、颜色第四节粘土岩的分类及沉积后变化 SedimentaryRocks&SedimentaryFacies 中国石油大学...
石灰岩(Limestone)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
1碳酸盐岩概论 第十一章碳酸盐岩概论(一)主要研究讨论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组分、碳酸盐岩的构造和颜色及其成因 1 第一节绪言 碳酸盐岩是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 物组成...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第一节 概念及一般特征
1、概念
砾岩和角砾岩是指砾级碎屑(直径>2mm)的含量>30%(或50%)的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合称为粗碎屑岩
2、基本特征
(1)砾石级(>2mm)碎屑为主,岩屑类型及粒度与母岩区岩性及搬运距离有关,不稳定组分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杂基的粒度上限有所增高,常为细、粉砂和粘土物质;222222多为钙质、泥质、硅质和铁质
(2)常见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及均匀块状层理。另外,砾石排列常有较强的规律性,最大扁平面常向源倾斜(洪积砾岩例外)
(3)成因多样,分布广泛,常呈夹层、薄层或透镜体存在,是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最可靠的直接资料。
第二节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一、 根据砾石圆度的分类
1.砾岩: 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 2.角砾岩: 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 砾岩一般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而角砾岩除了沉积成因的以外,还可以由构造作用、火山作用、化学作用生成的。在地质分布上,砾岩比角砾岩常见,而且可以呈巨厚层出现;角砾岩厚度不大,但具有更明显的成因意义,砾岩和角砾岩之间存在着过渡的岩石类型,可称砾岩—角砾岩。
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 或:岩石的成分、结构、颜色、形象等在垂直层面的方向上有明显变化而显现的特征称沉积岩的“层理构造”,简称“层理”
二、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
1.细砾岩:砾石直径为 0.2~1cm;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 1~10cm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 10~100 cm; 巨砾岩:砾石直径>l00 cm;
与岩石中碎屑颗粒大小不一致时,可采用三级命名法命名。如某砾岩,细砾石78%;中砾石18%;粗砾4%。按三级命名原则命名为:含中砾细砾岩。
三、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较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 。它代表改造作用比较彻底的产物。一般分布于地形平缓的滨岸地带。
复成分砾岩: 砾石成分复杂,有时在一种砾岩中可含十几种不同成分的砾石,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砾石抵抗风化能力不强,分选通常不好,磨圆度不高 ,它们多沿山区呈带状分布,厚度变化大,为母岩迅速破坏和迅速堆积的产物。
四、根据砾岩在剖面中位置分类
砾岩在地质剖面中的位置,即砾岩与相邻岩层尤其是下伏岩层的接触关系,具有很大的地质意义。根据这种关系可以把砾岩分为
1、底砾岩: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蚀面之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为海进的开始阶段产物。
2、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沉积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在其砾石成分中可有或多或少的不稳定岩屑,如石灰岩、粘土岩及弱胶结的粉砂岩等岩屑,磨圆度差,杂基成分复杂;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
3.层内砾岩: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在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石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这种成因的砾石确切地讲应属于内碎屑,故又称为同生砾岩。
五、按形成时间及杂基数量的分类
1.正砾岩
陆源砾石组成的,杂基含量小于15%的砾岩。一般形成于高速的水流或强烈的波浪条件下。根据其稳定组分含量可分为成熟的石英岩质砾岩和成熟度较低的岩块砾岩两类。
(1)石英岩质砾岩:单成分砾岩,砾级碎屑主要成分是石英岩屑、隧石和脉石英。砾石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多呈透镜体状或呈夹层出现,并常为底砾岩而存在于海侵层序的底部。 主要见于海滩环境,其次是湖滨地区 也有河成的石英岩质砾岩。
(2)岩块砾岩:指砾级碎屑的稳定组分含量低90%的一类正砾岩。可以是单成分的(如石灰岩砾岩、花岗岩砾岩),但常见的是复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各种砾石成分的含量都不超过50%。多数都是冲积成因的,从冲积扇到网状河和蛇曲河都有,也有深水成因的如浊积砾岩
2.副砾岩
陆源砾石组成的、杂基含量大于15%的砾岩,其中砾石的含量为5~30%。实际上属于砾质砂岩。 由于这类岩石有特殊的成因意义,才习惯地将它们列入砾岩类.但一直还没有提出过令人满意的命名术语,福克(1954)称这种岩石为副砾岩。
第三节 成因分类及主要成因类型
一、滨岸砾岩
1、在海或湖的滨岸地带,经海浪(或湖浪)长期改造而成砾岩称滨岸砾岩
2. 特点:砾石成分较单一,稳定组分为主;分选性好,在直方图上显示为一个突出的主峰;磨圆度极好;偶含滨海生物化石碎片;砾岩体成层性好,横向分布稳定,呈席状延伸;在海侵层位中,常是底砾岩的开始部分。扁平对称的砾石常见,砾石最大扁平面倾向海洋,倾角一般7º~8º;砾石长轴(即A轴)与海(湖)岸线近于平行
二、河成砾岩
1、概念:于河床(流)中特别是上、中游河床(流)中形成的砾岩,统称河成砾岩。
2、特征:①砾石成分复杂,不稳定组分较多;杂基中砂级碎屑比例较多;②砾径变化与搬运距离有关,分选较差,砾石的对称性差; ③最大扁平砾石面向源倾斜,倾角15º~30º;长轴大部分与水流方向垂直,但近岸处多与岸边平行;④河床砾岩化石少见,但有时可见大的硅化木;⑤多在河床沉积的底部呈透镜体产出,常侵蚀切割下伏岩层形成不平坦的冲刷面。⑥河成砾岩与滨岸砾岩(特别是湖成的)可呈逐渐过渡关系。二者的鉴别特征,曾有过许多尝试。 通常认为海成砾岩远比河成砾岩的磨圆度好,扁度大;最大扁平面对层面的倾角较小;扁平石的倾向与砂岩斜层理倾向基本一致,而河成砾石倾向则与之相反;滨岸砾岩粒度分布特征呈单众数,河成砾岩呈双众数;滨岸砾岩成层性好,横向分布较稳定,呈席状延伸,而河成砾岩常呈透镜状产出。
三、洪积砾岩
1、概念:在山区河流进入山前平原的洪积扇环境中形成的砾岩,称为“洪积砾岩”。是堆积最厚的砾岩。其形成与毗邻山区持续上升遭受剧烈剥蚀有关,它与砂岩、泥岩一起构成磨拉石建造。
2、特征:①砾石成分杂,不稳定组分含量高,杂基成分常与砾石成分相似,并多具泥质;胶结物多为钙质、铁质; ②砾石较粗大,分选很差,直方图上常显不出特征峰值,磨圆度也低; ③多洪积层理,砾石定向性不明显,切割-充填构造很常见; ④砾岩沿山麓分布,厚度巨大,可达几千米,岩体在剖面多呈透镜状和楔状体; ⑤沿剖面向上,砾石成分常作有规律的变化。
四、冰川角砾岩
1、概念:冰川角砾岩即砾石含量>30%的冰碛岩。
2、特点:①成分复杂,常可见新鲜的不稳定组分,有时砂泥含量甚多,砾石含量不超过50%; ②分选极不好,大的砾石和泥砂混杂,直方图上呈现多峰,砾石多呈棱角状,有些碎屑常见几个磨平面,从而使角砾岩形状极为特征,如常见的所谓多面体砾石和熨斗状砾石,砾石表面常有丁字形擦痕; ③层理不清,常呈块状,砾石排列极为紊乱,最大扁平面的倾角很大,甚至直立; ④多呈岗垅状,与滨海(湖)砾岩相比,具有较多细粒填隙物。
五、滑塌角砾岩
1、由地滑或滑塌作用形成的一类角砾岩称“滑塌角岩”,它可出现在陆上或水下。
2、在地形陡峻地区的边界地带,常常由某种地质营力作用发生崩塌\沿斜坡发生地滑,形成滑塌角砾岩。可以发生在陆上或水下,通过加进的水而过渡为泥流和浊流
3、滑塌和地滑通常与斜坡构造及岩性有关,特别是某些亲水性粘土矿物的存在,为上覆地层的运动提供了润滑剂。
六、岩溶角砾岩
1、概念:岩溶角砾岩亦称为洞穴角砾岩,是在地下水活动的石灰岩地区由岩溶洞顶壁跨塌堆积而成。
2、特征:①角砾通常为板状碎片及各种大小的石灰岩块,杂基仍是碳酸盐质的或是风化的红土物质;②角砾呈高度棱角状,毫无分选,成分单一;碎屑与杂基之间的区分不清楚。 ③多溶洞、溶沟及溶孔,多块状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