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教育史
古代教育史知识梳理,包括原始社会教育特点、东方文明古国教育情况、西欧中世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等等。
编辑于2022-11-16 11:08:59 甘肃古代教育史
原始社会
教育特点
平等 原始 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
东方文明古国
苏美尔—古巴比伦
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粘土较多
泥板书屋
负责人称 校父
教师称 专家
助手称 大兄长
学生称 校子
泥板书
最初文字是图画文字 书写不方便
楔形文字
教学方法
抄写和背诵长串的单词或词组
纪律严格 多采用体罚
文化教育
寺庙教育
初级教育
教授读写
高级教育
除读写外 学习文法 苏美尔文学 祈祷文
是人类最初学校教育的摇篮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古代埃及
为统治阶级服务 轻视劳动
文化与科学
象形文字
出现表示音节的符号
古王国时代发明24个辅音字母
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字母
文字写在纸草上
书写工具 芦管笔
自然科学
天体观测 数学 医学等方面都有所成就
修筑号称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
修筑人面狮身像
教育 等级性强(只是特权阶级的专利品)
宫廷学校
僧侣学校
职官学校
文士学校
古代印度
宗教教育和道德陶冶
创造自己的文字
梵文
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
再生人
高级种姓
婆罗门 僧侣
主要教育对象
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
《吠陀》
等级性质强
家庭教育为主
古儒学校
教师称古儒
刹帝利 武士
吠舍 农民 从事工商业的平民
非再生人
首陀罗
奴隶或穷人
当地土著
佛教教育
释迦牟尼所创
主张种姓平等
平民性 地方语言教学
学习内容
佛教经典
僧徒学习12年
合格者称 比丘
女性合格者称 比丘尼
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 也是学术机构
古代希伯来
第一时期
以家庭教育为主
具有较多民主色彩 儿童在家中的地位上升
培养儿童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
教育方法
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问和观察事物
注重父子间的亲密关系和说服感化
第二时期
重返家园 恢复古代宗教生活
犹太会堂随之迁移
在会堂外建房舍 由专人教学
希伯来最早的学校
学习内容
男童
6岁入初级学校
6-10 《圣经》 读写算
10-15 《密西拿》
15以后 《革马拉》
教育是神圣事业 教育工作者受到尊重
称 拉比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特点
除中国外 其余各国都有文化断层期 源远而不流长
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
教师地位较高
教育内容丰富 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也反映了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阶级性强烈
等级森严
历史地位
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 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古希腊
荷马时期
以家庭教育为主
道德教育
培养目标
培养能言善辩 骁勇善战的勇士
学习内容
《荷马史诗》
集中了各种为社会所肯定的美德
注重培养“四大德”
智慧 勇敢 节制 正义
古风时期
从氏族制度转变为奴隶制 形成奴隶制国家 即城邦
斯巴达和雅典
城邦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 包括周围乡村地区的主权国家
斯巴达教育
教育被当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
国家管理教育
重视女子教育
教育制度
出生后
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体质
7岁前
家庭教育
7-18岁
进入国家教育机构
教育主要内容 五项竞技
赛跑 跳跃 摔跤 掷铁饼 投标枪
18岁起
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
埃佛比
20岁
接受实战训练
勇敢机警的儿童选做队员
担任教官
埃比
由最高尚 最优秀的公民出任 派度诺米
30岁
获得公民资格
雅典教育
在克里斯提尼改革后 向奴隶主民主制过渡
教育制度
父亲进行体格检查
7岁前
家庭教育
7岁后
女孩由母亲教授
男孩进入文法学校 弦琴学校学习
私立 收费
13岁
除上述学校 进入体操学校
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
18-20岁
进入军事训练团
军事教育
20岁
经过一定仪式 授予公民称号
受东方文化影响 形成德智体美发展的教育
教育目的
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 道德高尚 能言善辩的公民和商人及身心既美且善的人
毕达哥拉斯教育
黑格尔称毕达哥拉斯为古希腊 第一个民众教师
第一个试图讲授道德的人
古典时期
古希腊政治高峰
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智者派 又称诡辩家
荷马时期
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5世纪之后
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代表人物
普罗泰戈拉 高尔吉尔 希庇阿斯 安提丰
共同思想特征
相对主义 个人主义 感觉注意 怀疑主义
教授内容
三艺(确立)
文法 修辞 辩证法
影响
扩大受教育范围 云游各地
促进知识传播
为政治人员作准备
顺应时代要求
教育工作职业化
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希腊化时期
希腊被罗马占领
教育中心转移到亚历山大里亚
教育主要变化
学校制度广泛传播
初等教育衰败
减轻文法修辞
中等教育面临衰微境地
偏重知识教学 尤其文学 忽视体育 美育
高等教育得到发展
学园整合为雅典大学
高等教育中心
古罗马时期教育
王政时期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共和时期
共和早期
农民—军人的教育
主要是家庭教育
共和后期
学校制度开始建立
既保留自身文化特点 又吸收古希腊文化教育的成就
两个平行的学校系统
以希腊语和希腊文字教学为主的希腊式教育
拉丁语学校
学校教育
初等教育
7-12岁儿童入小学
学校私立收费的
教学内容
读写算
《十二铜表法》和道德格言
中等教育
学习文法为主
同时也学习地理历史 数学和自然科学
希腊文法学校
教授希腊语和希腊文字
学习荷马史诗和其他古希腊作家的作品
拉丁文法学校
公元前100年前后出现第一所
学习西塞罗等人的著作
教学方法
讲解 听写和背诵
高等教育
读完文法学校进入修辞学校或者雄辩术学校
雄辩术学校
培养演说家或者雄辩家
学习内容
文学和修辞学
辩证法 历史 法律 数学 天文学 几何 伦理学 音乐等
效法古希腊教育的原因
两个国家都在政体上实行奴隶主共和制
希腊语上当时多半文明世界的通用语言
古希腊统治阶级需要掌握
古希腊文化水平高于古罗马
帝国时期
为巩固对被征服国家和氏族的统治以及镇压奴隶的暴动和平民的反抗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管理
教育改革
教育目的
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
私立初等学校实现国家监督 私立文法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
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改变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
出现新的专门学校
基督教
产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
教义宣扬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号召教徒之间患难与共 相互周济
宣扬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将会得到拯救 进入极乐世界
2世纪后半期
宣扬逆来顺受 爱一切人
成为罗马帝国统治者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的工具
4世纪末
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教会学校
初级教义学校
以成人为对象
由教会长老对入教者进行有关教义 教规的教育
高级教义学校
是为年轻的基督教学者提供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论的场所
不仅学习教义 还学习和研究世俗文化
儿童教育
不论公立还是私立 都是世俗学校
教师是世俗教师
教会把这些学校看作异端 力图拒绝和排斥
西欧中世纪
基督教教育
修道院学校
主教学校
堂区学校
数量最多
教育内容
儿童观
神学是最高学问 科学应该服从神学
教育目的
传播教义 争取信徒
最高目的
使人进入绝对真理的世界 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人
世俗教育
封建贵族的教育
宫廷教育
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
骑士教育
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主要目的
培养勇猛豪侠 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阶段
0-7/8岁
家庭教育
8-14岁
文礼教育阶段
送入高级贵族家中当侍童
14-21岁
侍从教育
骑士七技
骑马 游泳 投枪 击剑 打猎 弈棋 吟诗
21岁
授职典礼
重视武事 对文化忽略
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典型大学
英国
1168年建立牛津大学
1209年建剑桥大学
德国
1358年 设立海德堡大学
1388年设科隆大学
按领导制分两种
学生大学
先生大学
城市学校
不是一所学校 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总称
共同特点
由行会和商会开办 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 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入学资格等
课程包含宗教知识 但属于世俗性质
打破教会对学校的垄断
强调世俗教育 扩大教育内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满足职业发展需要
评价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拜占庭与阿拉伯
拜占庭
教育 特征
直接继承保存传播古希腊和罗马文化教育的遗产
世俗教育
生产力需要
世俗教育发达
盛行私人讲学
教权屈服于皇权
君士坦丁堡大学
培养高级官吏
教会教育
重视教育
隐修院
座堂学校
阿拉伯
教育特征
尊师重教
教育机会均等
多方筹集资金保证教育发展
教学形式多样
昆它布
清真寺
图书馆是特殊的高等教育学府
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是为哈里发设立的教育
哈里发是政治和宗教的领袖
学馆是学者在家讲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