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原呈递细胞与抗原加工及提呈
这是一篇关于抗原呈递细胞与抗原加工及提呈的思维导图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知识梳理,包括分化发育、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分类、免疫应答规律、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等等。
主要介绍了非营养物质的代谢,如肝的生物转化功能,胆色素代谢,胆汁的功能,血红素的生物合成等,整理较为详细,欢迎大家克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12.13 抗原呈递细胞 与抗原加工及提呈
抗原细胞的分类
MHCI内源性抗原APC
被胞内寄生病原体感染而产生
发生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抗原的细胞
MHCII外源性抗原APC
专职APC
树突状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非专职APC (抗原加工提呈弱) 平时弱,炎症增强
内皮细胞
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DC)
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经典DC(cDC)
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
未成熟的DC细胞
存在于各组织器官中,皮肤,含特征性的朗格汉斯细胞(LC)和非特异器官组织间质DC
表达模式识别受体
具有很强的抗原加工能力
低水平表达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信号
接受炎症刺激(如LPS、IL-1β、TNF-α)迁移
迁移期DC
隐蔽细胞:在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迁移的DC
外周血DC:包括迁移形式的DC和来自骨髓的DC前体
成熟期DC(并指状DC)
表面有许多树突样突起
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
高表达MHCII分子和共刺激信号分子
浆细胞样DC
迅速产生大量 I 型干扰素,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来源于骨髓
表达多种受体(补体受体、Fc受体、清道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
吞噬能力强,加工呈递能低弱,在IFN-γ的作用下MHCI、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升高
B细胞
浓集抗原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内源性抗原(MHC I类)
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抗原 自身抗原
细胞胞内蛋白首先泛素化降解
泛素化后的蛋白呈线性进入蛋白酶体
进入蛋白酶体(20S)(中空的圆柱体结构) 免疫蛋白酶体(26S)更强的蛋白酶活性
将胞质蛋白降解为多肽
抗原肽经ER上的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复合物(TAP)形成孔道主动转运转移至ER腔
TAP选择性的转运适合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 含8~16个氨基酸且C端为碱性或疏水性氨基酸的抗原肽
多余的抗原肽回转至胞质
MHC I类分子的α链和β2m在ER中合成
α链立即与伴侣蛋白(钙联蛋白、钙网蛋白、TAP相关蛋白)结合,保护α链不被降解
其中 tapasin介导新合成的MHC I类分子与TAP的结合, 有利于转入的抗原肽就近结合。
内质网驻留的氨基肽酶(ERAP)进一步修建转入的的抗原肽的氨基酸链为8~12个
羟基氧化还原酶Erp57则可催化 MHC I α2功能区的二硫键断裂和重建,使抗原肽结合槽更适合结合抗原肽。
外源抗原(MHC II类)
被吞噬的细胞,细菌或蛋白质抗原
摄取抗原与加工
蛋白质抗原与内体结合
细菌等颗粒性抗原与胞内吞噬体结合 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
分别与胞质中的MHC II类小室结合 富含MHC II分子的溶酶体样细胞器
将抗原降解为含10~30个氨基酸的短肽
MIIC和吞噬溶酶体是外源抗原的加工场所
MIIC是抗原肽与MHCII类分子的结合部位
MHCII类分子的合成
ER中α和β链折叠成二聚体 与Ia相关恒定链(Ii)形成(αβIi)3九聚体
促进MHC II类分子形成
阻止MHC II分子与其他内源性多肽结合
促进转运至MIIC
MIIC腔中Ii被降解,留下一小片段 MHCII类分子相关的恒定链多肽(CLIP)
MHCII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肽的提呈
最适抗原肽13~18
MIIC中由HLA-DM分子辅助 使CLIP与抗原肽结合槽脱离
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
MHC类分子交叉提呈
脂类抗原的CD1分子呈递
脂类结合APC表面的CD1分子
可与脂类的乙酰基团结合
CD1d将脂类提呈给NKT细胞参与固有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