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申论》解题方法及必备知识点
四川考公,申论各类题型特点及解题思路方法,主要内容有第1章审清题目要求、第2章准确提取要点、第3章加工组织答案、第4章归纳概括题、第5章综合分析题等。
编辑于2022-11-19 19:16:40 四川省四川考公,申论各类题型特点及解题思路方法,主要内容有第1章审清题目要求、第2章准确提取要点、第3章加工组织答案、第4章归纳概括题、第5章综合分析题等。
四川考公行测所有题型特点、解题思路,以及必备知识点,主要内容有第1章言语理解与表达、第2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第3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第4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店面的形象是店铺的包装,让店铺在城市中脱颖而出;独特的店面让一家店铺显得与众不同,全世界都是如此。本思维导图从店面设计的概念,店面与环境,店面的构成要素,店面的设计手法以及店面的安全与维护等五个方面,详细说明店面设计中理念、技巧与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四川考公,申论各类题型特点及解题思路方法,主要内容有第1章审清题目要求、第2章准确提取要点、第3章加工组织答案、第4章归纳概括题、第5章综合分析题等。
四川考公行测所有题型特点、解题思路,以及必备知识点,主要内容有第1章言语理解与表达、第2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第3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第4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店面的形象是店铺的包装,让店铺在城市中脱颖而出;独特的店面让一家店铺显得与众不同,全世界都是如此。本思维导图从店面设计的概念,店面与环境,店面的构成要素,店面的设计手法以及店面的安全与维护等五个方面,详细说明店面设计中理念、技巧与方法。
申论解题方法
第1章 审清题目要求
一、审清五大要素
(一)作答任务
1.作答对象
2.题目类型
(二)作答范围
子主题
(三)作答问数
(四)作答身份
如果题干没有明确限定作答身份,那么应默认为政府工作人员
(五)作答字数
从第一个空格开始,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为止,中间所有的空格、标点等都算在字数内
字数不可超过XX字,可向下浮动10%
字数不可少于XX字,可向上浮动10%
XX字左右,字数应以XX字为基准,可上下浮动10%
XX~XX字,字数要控制在区间内,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二、关键词分析法
“条理清晰”提示考生要注意作答结构,做到一目了然
“有针对性”提示考生重视作答对象和背景等,考生可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准确把握作答方向
“内容全面”表明与答案相关的要点要全部提取出来
“观点明确”是指在作答之初,要讲明阐释对象的内涵本质,或准确表明观点是正是误,不能含糊其词
“分析透彻”要求考生对观点、词句的理解不能一知半解,停留在表面,而要结合材料详尽、深入地分析深层次含义
第2章 准确提取要点
一、直接概括
(一)词的阅读
提示词是材料中与题目要求相关的词语,如题目要求概括问题,那么材料中可能出现“问题”“不足”“滞后”一类词语,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提示词
1.问题词
直接提示问题:问题、坏处、瓶颈、毛病、弊端、困难、不足等
间接提示问题:尴尬、漏洞、恶化、愤懑、堪忧、担忧、郁闷、质疑等
2.原因词
直接提示原因:原因、究其原因、因为、由于、致使、……造成……、……滋生了……、由……所导致的、主要归因于、缘故、缘由、起因等
间接提示原因:根源在于、根本上、本质上、主要是、关键在于、要素、与……有关等
要注意“一果多因”,即导致某一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切勿遗漏
3.影响词
积极影响:有利于、有益于、有助于、积极意义、提高了、促进了、推动了、实现了、提升了、具有……的重要价值、重要性、为……提供了保证等
消极影响:不利于、导致、负面、制约了、阻碍了、危害了、严重后果、损害了……的形象、破坏了……的关系、影响了……的发展等
当题干要求概括或分析影响时,意味着影响可能有两方面:积极和消极。但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或分析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正面的内容,如要求“概括良好家风带来的影响”,答案中自然只有积极影响要点,反之同理
4.对策词
直接提示对策:对策、建议、提议、需要、必须、应该、要求、可以、提出、措施、要、应、需、须、从……着手等
间接提示对策:方案、思路、方法、途径、锦囊妙计、金点子、奇思妙想、灵丹妙药、良方等
对策词还经常以“动词+宾语”的形式出现,如出台法规、加强宣传等
5.关联词
表示并列:既……也……、又……又……、一方面……另一方面……、且、并且、加之等
表示转折:虽然……但是……
表示递进:不但……而且……、不关……也……、不仅……还……
反映因果: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由于……
表示并列的关联词,若前半部分为答案要点,那么后半部分同样为答案要点,并列关联词前后要点是同等重要的,
表示转折的关联词,那么转折之后的内容往往是材料想要重点强调的,但需要注意此种情况并非绝对
(二)句的阅读
阅读材料时,需要关注一些能够表达段落核心思想的句子,判断方法如下:
1.段首句
(1)首句是否用冒号引出下文
(2)首句是否引出事例,后文是否存在“例如、如”等词
(3)首句和后面的内容在逻辑上是否为总分关系
2.段尾句
(1)尾句之前是否使用了表示列举未尽的省略句
(2)是否存在表总结的词和短语,如"总之"“由此可见”等
(3)前文内容和尾句在逻辑上是否为分总关系
3.段中中心句
段中中心句是位于段落中间,表达该段落核心思想和内容的句子
(1)段落形式是否体现为“数据材料(事例)+中心句+数据材料(事例)”
(2)段落中间是否存在表重点强调的词,如转折词“但是、却、然而”等,观点词“有人说、认为”等,重点词“本质、核心、关键”等
(3)作用是否为承上启下
(三)段的阅读
1.并列
(1)段首是否存在并列关联词(也、同时、另外等)
(2)按内容划分,每段能否单独表达同一层面的内容
2.总分
(1)材料首段最后一句话能否引出下文
(2)材料首段是否有对内容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词,如“……问题引发热议”“……引发诸多问题”
(3)材料首段和后面内容是否存在包含关系
3.递进
(1)段首是否存在递进关联词(还、更加、甚至等)
(2)段落整体是否呈现出“现状+分析+结论”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的形式
(四)篇的阅读
二、综合概括
综合概括就意味着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身积累,将无法直接提取的要点从庞杂的材料中概括出来
(一)本质归纳
简单来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扩展外延是本质归纳的常用手段,其关键在于从已给外延较窄的概念扩展到一个外延较宽泛的概念。在通过扩展外延来提取要点时,要忽略个别事物的特殊细节,将这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出来,以形成普遍性认识
1.行政执法类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各种事项及个人组织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申论命题常从“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几个方面设置要点
收集群众意见、执法未征求群众意见可归属为民主执政方面;“一刀切”执法,忽视现实情况可归属为科学执政方面
2.企业经营类
有一类以企业为主体的材料,要求分析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其中可能包含个人、企业、国家等方面
有社会责任心以百姓利益为重、有爱国情怀可归属为个人方面;创新研发、国际合作共赢可归属为企业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可归属为国家方面
3.个人品质类
个人品质是以优秀个人或先进群体为主体的材料中经常需要归纳的内容,常见的有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
办案严谨、细心可归属为工作态度方面;贴近群众可归属为工作作风方面
4.基础设施类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排水、供电等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
5.产业发展类
产业发展是农产电商、乡村旅游、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业发展等材料中常需要归纳的方面。其囊括内容较多,如政策、资源、人才、宣传、经营模式等
一二三产业发展可归属为产业结构方面;依托资源建设特色景点可归属为资源利用方面;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可归属为宣传方面;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可归属为物流方面;乡村人才外流可归属为人才方面
6.生活水平类
包括衣、食、住、行、社交、购物、阅读、休闲等
(二)对比概括
通过数据、背景、做法、影响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其中的差异,从而得到要点
在一些需要概括某些人或事物前后变化的题目中,经常会用到对比概括的方法
(三)反向推导
申论题目有时要求提出对策,但材料中并没有可以直接提取的措施,这时往往需要我们由问题或原因来反向推导出对策要点。此类情况偶尔也出现在要求概括问题的材料中
第3章 加工组织答案
加工要点主要有五步:合并加工、逻辑加工、格式加工、语言加工和字数加工,但并不是所有作答都需要完成这五步,不同题型对答案加工的要求各有侧重
一、合并加工
指在答题过程中将相同含义、相同类型、相同维度的要点进行整合,对要点进行归纳,从而保证答案既简练又有条理,避免出现要点重复表述的问题
(一)同义合并法
指将含义相同的要点进行合并,是合并要点时常用的方法,也是基础方法,对考生的基本要求
(二)同范围合并法
同范围合并法指将所属范围相同的要点进行合并
常见的范围划分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思想、制度、监督”“硬件、软件”“主观、客观”“内因、外因”等
当题目中出现“有条理”“层次分明”等要求时,考生在完成同义合并后,通常还需要二次归纳,将要点按照所属范围进行分类整理,以形成最终答案
(三)同主体合并法
指在完成同义合并后将主体相同的要点进行合并,对要点进行二次归纳
常见的主体有“政府、企业、社会、个人”“老师、家长、学生”等
二、逻辑加工
当题目的作答要求中出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等有关逻辑的表述,或是要点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时,为符合题目要求,还需要对答案进行逻辑加工
(一)整体答案的逻辑加工
常见的整体答案的逻辑结构有“总—分—总”和“总—分”两种
在归纳概括题和提出对策题中,如果题目有明确要求或材料有直接总结的句子,就要按照“总—分”逻辑加工。表述形式一般为:总领句点明作答的整体方向或主体部分要点将从哪几个层面展开,然后就各个部分分别论述
在综合分析题和申发论述题中,一般均按照“总—分—总”逻辑加工。表述形式一般有两种:“提出观点—多角度分析—作出结论或提出对策”“开头—主体—结尾”
在贯彻执行题中,根据不同的文种,按照“总—分”或“总—分—总”的逻辑加工,即“开头—主体”或“开头—主体—结尾”
(二)部分答案的逻辑加工
除了对答案整体进行逻辑加工外,具体内容部分还可能存在并列、递进、转折等逻辑关系。例如:答综合分析题时,在提出观点后,可以从正反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凸显答案的“层次分明”,还可以提取每条复杂答案要点的核心内容,将主旨句(即核心关键词)前置
(三)格式加工
格式加工主要针对贯彻执行题来说的
1.标题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构成标题的三部分有时可省去一项或两项,主要有三种情况
(1)一是省略发文机关
(2)二是省略事由
(3)三是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写文种名称
在构成标题的三要素中,唯有文种不可省略
2.主送机关/受文对象
主送机关/受文对象应该在写完标题后,另起一行居左顶格书写,回行时仍顶格,并在最后一个机关或受文对象后加冒号
3.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正文结束后,应另起一行在右下方署单位或个人名称,称为发文机关,并在发文机关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
(四)语言加工
申论语言也会受到作答身份和受文对象的限制
如果是面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语言要规范、严谨;如果是面向社会大众,除了规范之外,还需要贴近群众,或平实质朴、通俗易懂,或生动活泼、有感染力
(五)字数加工
1.缩减字数
(1)删繁就简
删繁就简,能继续合并归类的就继续合并归类,不能合并时就尽可能地将不必要或是烦冗地表述删掉,比如在确保要点准确和全面地前提下,删去重复和修饰性地词句,使答案更为精准、简洁
(2)近义替换
2.扩充字数
首先需要确定是否遗漏了要点,拿不准地要点也可以适当补充进来。还可以丰富语句成分,通过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方式使表达地内容更为具体
(1)丰富细节表达
对于要点总括性较强的答案,可以对要点进行细节性扩充
(2)丰富主题阐释
此方法应用于贯彻执行题和申发论述题
可以通过联想生活实际或引用名人名言、政策理论等,来对主题作出阐释
第4章 归纳概括题
一、题型概述
(一)题型分类
1.归纳概括单一要素题
就相关材料中的某个对象的某个方面进行概括
要求概括的对象往往包含多个要点,建议分条表述,如果字数允许,最好从每条要点中提取关键词,写出简短的总括句(即主旨句),再加以描述,增强作答的条理性
2.归纳概括多个要素题
通常要求概括的要素至少为两个
给定的概括对象要么是两种或多种要素的叠加,要么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概括变化和过程时注意时间顺序,列举应有逻辑
(二)作答基本要求
1.全面
要点齐全,与题目有关的要点全部体现在答案中
(1)对象齐全
(2)要点齐全
一个对象在材料中会通过多个方面得到体现,考生作答时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2.准确
表述力求标准,要点源于给定资料
(1)准确理解题意
(2)准确概括要点
尊重材料原意,不擅自更改材料中的已有表述,也不要对内容进行过度推导
3.有条理/条理清晰
可将不同要点用序次语逐条罗列
也可按照“总-分”逻辑进行加工,可采用“总括句+具体内容”的形式
二、作答方法
(一)归纳概括单一要素题
在提取要点后,还要对其进行归类、合并、加工,进而分条组织答案
如果题目要求中出现“有条理”“条理清晰”,那么还要注意作答结构,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作答
(二)归纳概括多个要素题
1.概括多个明确要素,如概括问题和原因、概括措施和成效等
2.概括多个模糊要素,如概括主要内容、概括变化、概括发展历程、拟制小标题等
概括变化题的要点一般会包含变化前的情况、变化后的情况,以及影响变化的因素,在作答时需要全面列出这些要素。同时应重点关注实施后产生的效果,并按照“核心变化+具体表现”的形式分条概括
第5章 综合分析题
一、题型概述
(一)题型分类
1.解释分析题
通常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特定词语或句子进行理解和阐释,得出概念含义或者分析本质
“谈谈”“理解”“含义”等是该题型高频词
考生可结合材料,先确定给定词句的本质含义,再进行多角度分析
2.评论分析题
要求考生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观点等进行评论
“看法”“认识”“评析”“观点”等是该题型高频词
作答任务大多只有一个,一般是对某一现象或观点发表看法
需要分析的对象均来自材料,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回到材料
3.启示分析题
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中的案例,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工作方法或可行措施
“启示”是该题型的高频词
如果要求分析的案例是多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考虑是合并罗列还是分别罗列启示
4.关系分析题
要求考生分析两种以上(包含两种)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分析”“关系”等是该题型的高频词
如果要求分析的对象是多个,要根据题目要求全面分析,不可遗漏
(二)作答基本要求
1.观点明确
要在首句讲明阐释对象的内涵本质,或明确判断观点的正误
观点正确是观点明确的前提,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得出给定资料所要表达的实质观点
2.条理清楚
(1)逻辑思维
总-分、总-分-总、宏观-微观、总体-具体、提出观点-多角度分析-作出结论或提出对策,或按时间顺序等进行组织
(2)语言组织
使用能够区分层次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
(3)分析透彻
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透过现象看本质
①找准、找全分析对象
②合乎事例、符合逻辑
符合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显到隐、由外到内、由主要到次要等事物发展顺序、认识顺序和表达顺序
③结合材料、不可主观臆断
引申的原则是严格依据给定资料,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
无论是观点还是具体分析,都要在给定材料中找到依据
二、作答方法
(一)解释分析题
一般要求答案“有逻辑性”,即要遵循“提出观点(解释含义)—多角度分析—作出结论或提出对策”的逻辑作答结构
1.提出观点
首先把最重要的观点即词句的本质含义写在最前面,引领答案。本质含义是指一个词句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特有的属性
2.多角度分析
仔细分析材料中的词句与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了解背景信息以及该词出现在该处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进行更深一层的阐释。这里必须以具体材料内容为依托,从问题、原因、影响以及必要性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完整、有用的信息
3.作出结论或提出对策
联系实际、适当引申,得出权威结论,为解决实际问题作出指导。可采用“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标志性词语,使答案首尾呼应
(二)评论分析题
在提取要点后均需要按照“提取观点(表明价值判断)—多角度分析—作出结论或提出对策”的逻辑顺序组织答案
1.提取观点(表明价值判断)
答案首句一定要提出观点,即明确指出题目中给出的观点或现象是正确的、还是错的的,或是需要辩证看待
对几种不同的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时,首先要对不同的观点或做法进行概括,然后表明态度
2.多角度分析
运用材料中的有关信息,说明为什么会持有这种态度。可以从观点或现象的原因、影响、意义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
3.作出结论或提出对策
在作答时可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适当地总结启示或简要提出对策
(三)启示分析题
启示,指蕴含在问题或现象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借鉴经验和教训我们能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国、本地的普遍原则。因此,作答步骤应遵循:先找出经验教训、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普遍适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可行方法
1.借鉴经验
经验就是通过实践掌握的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在给定资料中,经验往往可以从那些正面的事例中得到
对于给定资料涉及的经验,按照能够直接适用于本国、本地这一标准,一般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的借鉴通常可以直接引用给定资料中的原话,或是在语言上稍加整理
间接经验,需要从事例中综合概括出经验蕴含的实质内容,再转化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可为我们所用的思想或举措
2.总结教训
教训是在实践中被证实的错误的方法、知识等,我们能从中总结出指导今后实践的正确知识、方法和技能
总结教训的目的在于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指导未来的实践,也就是说在总结教训时,不是对问题进行简单描述,而应总结出应对问题的方法
有些教训可以直接针对问题,而有些教训则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总结出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关系分析题
常见的关系类型有两种
一是既对立又统一,即关系的双方一方面是对立的、有差异的、不相容的,另一方面又是统一的、协调的、相互促进的;
二是相辅相成,即关系的双方或几方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需按照以下的逻辑顺序组织答案
1.简要阐述关系
明确题目要求分析的关系属于哪一种,进而对其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2.拆解关系,分别详解阐述
一般采用“一方面,……对……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有……的作用”这种表述方式
必须对各个关系体进行交互分析,以做到分析全面
3.论述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对关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并阐述这种关系对实际工作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第6章 提出对策题
一、题型概述
(一)题型分类
1.单一型对策题
根据题干要求直接提出解决措施,仅需体现对策,无须概括具体问题、分析原因等
“措施”“对策”“建议”是该题型的高频词
作答任务只有一个,即提出对策建议或措施
2.复合型对策题
一般要求回答两问,即需要考生先概括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再就此提出解决措施
“概括”“并”“措施”“建议”是该题型的高频词
作答任务有两个,第一项任务问法多样,本质都是归纳概括,第二项任务都是提出措施建议
(二)作答基本要求
主要包括角色意识、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1.角色意识
明确提出对策的具体身份,确保对策与身份相符
不可错位,也不可越位
(1)题目未设定身份:要站在政府的角度,从如何采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2)题目设定身份:以题目设定的身份作答
2.有针对性
所提的对策既要做到针对问题,又要做到针对材料
针对问题,是指对策能够切实解决本质问题;针对材料,是指对策应源于材料
3.切实可行
即对策要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既要切合实际,又要措施具体
切合实际:所提出的对策要符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情况,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伦理、技术等方面,都具备落地条件
措施具体:指对策不可存在“假大空”等问题,要讲明可付诸实践的操作步骤,具体展开阐述细节化的操作步骤
二、作答方法
(一)单一型对策题
1.提取要点
(1)引用材料中的对策:只要符合作答要求,都可以直接作为对策
(2)根据问题推出对策:根据资料中提出的这些问题,反向推出对策
(3)根据原因得到对策:一些材料会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可根据原因推导出对策
(4)根据经验或教训总结对策:给定资料一般会介绍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考生可以从中总结对策
2.加工要点
可参考如下形式:单条对策:主旨句+具体阐述(主题+手段+目的)
主旨句:位于单条对策最前端的概括性句子,其作用为高度概括答案要点
具体阐述是对主旨句的扩展,包括主题、手段和目的
主体:即对策是由谁实施的,一般情况下对策主题是政府部门
手段:即对策如何实施,通过怎样的途径等
目的:即实施对策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在加工单条对策时,主体和目的不是必须具备的,但手段必须要有且须切实可行
(二)复合型对策题
要将问题(原因)和对策分开表述,基本框架如下:
材料体现了如下问题(原因)
第一,……
第二……
……
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
第二,……
……
第7章 贯彻执行题
一、题型概述
(一)题型分类
1.宣传演讲类
讲话稿(发言稿)、报道(新闻稿)、宣传稿、倡议书、公开信、讲解稿等,都是宣传演讲类应用文书,其旨在将观点、主张、倡议、政策、做法等传达给受众,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作答思路框架可参考如下形式:标题+称谓+开头(背景介绍)+主体(宣传内容)+结尾(呼吁号召)+落款。其中称谓、落款根据文中不同可省略
2.方案建议类
建议书、方案、通知、提案、计划等,多是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或作出计划性安排,即在工作前给出要求或方法
写作目的多是对某项工作提出意见、作出安排,提取的要点应以对策为主
作答思路框架可参考如下形式:标题+开头(背景介绍)+主体(提出建议)+结尾(总结上文)。结尾通常可省略
3.观点主张类
短评(评论)、回帖(回应)等,侧重于表达观点、提出主张、解释问题、回应疑问,属于观点主张类应用文书
部分题目并未给出明确的观点,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作答思路框架可参考如下形式:标题+称谓+开头(背景介绍)+主体(话题分析)+结尾(总结重申主题)+落款。其中,称谓、落款根据文中不同可省略
4.总结说明类
调研报告、情况介绍、推荐材料、简报、编者按、导言等,都是偏向于工作内容、事件过程、事物特征进行汇报总结、概述说明的一类文书
写作目的大多是总结、报告成功的经验做法
作答思路框架可参考如下:标题+称谓+开头(背景介绍)+主体(主要内容)+结尾(总结)+落款。其中,称谓、落款根据文中不同可省略
(二)作答基本要求
1.内容要求
(1)要点内容具体
将材料涉及的现状、问题、影响、解决措施、意义等要点全面提取
(2)文书架构清晰
层次分明:即呈现出清晰的结构、文书要由开头、主体、结尾(有时可省略)几部分清晰展现,呈现出“总—分(—总)”的层次。主体部分要依照题目要求和材料的层次,从几个方面分别书写
有逻辑性:即行文的逻辑思路要正确、合理,以保证文书的结构前后连贯、严密有序
(3)符合客观实际
在作答时一定要立足客观情况,做到一切从材料和题目出发
2.身份要求
(1)自身的身份定位
身份定位不同,决定了职能范围、可采取的措施及语言风格的不同
(2)受众的身份定位
明确受众身份定位,即明确受文对象的身份。要确定行文是面向机关内部还是面向社会大众,是上呈上级机关或领导审阅还是下发下级机关执行,或是向平行机关发文,行文目的不同意味着受文对象不同
(三)格式要求
若题目明确提出“写内容要点”“只用写正文”“不考虑格式要求”等,则不需要按照规范格式书写
有的题目会对格式提出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只写标题和正文”,那么考生只需按照要求写出标题和正文即可
当题目出现“提纲”字眼时,行文需要考虑格式要求
提纲如下:
一、标题:关于XX的发言
二、开头:写作背景、目的、主题
三、主体:
(一)1.……2.……3.……
(二)1.……2……3……
(三)1……2……3……
四、结尾(根据材料确定是否书写)
提纲注重的是纲要性,从标题至结尾都采用了序号编号
(四)语言要求
用语得体,做到用语恰当、简洁,不空喊口号,符合其作答身份和受文对象身份
一般而言,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建议书、简报、计划、总结等的语言风格都要求正式、规范、得体、严谨
讲话稿、宣传稿、倡议书、报道、导言、短评等的语言风格要求不那么严格,可视受文对象而定
二、作答方法
(一)宣传演讲类
其受文对象多是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的群体。
在内容上,宣传演讲类文书一般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其中主体部分以分析阐释和措施建议为主
作答方法
1.开头
开头通常要简要说明行文的背景、目的、意义或主要内容,这样能够使受文对象快速了解行文主要内容
2.主体
主体是正文的主要内容,所占的篇幅较大。这一部分主要以分析行文所要说明的各种事项,可能包含做法、问题、原因、意义等多个分析角度。作答主体部分要立足给定资料全面准确地提取要点,不可主观捏造
主体部分要说明的重点同样也要根据具体题目、材料内容来确定
3.结尾
呼吁号召式:对受文对象提出要求、发出号召
总结式:对主体内容进行总结
这部分务必要诚恳而简短
报道和宣传稿的标题要清晰、新颖,能够凸显内容特色和主要观点
写宣传稿时,要明确是队内宣传还是对外宣传:对内宣传要规范严谨,强调以理服人;对外宣传则以温和可亲为主,侧重以情动人
倡议书,号召性是其最大特点。写作时必须写清发起倡议的根据、原因和目的,否则响应者无所适从,会造成盲目的行动。语言要具有号召性,绝不能使用具有强迫性的语言
(二)方案建议类
主要是从要求、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前作出部署,也就是说,作答的角度更偏向于提出对策
作答方法
1.开头
可根据给定资料提取成绩、问题等要点,随后用“现提出以下建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工作方案如下”等表述引出具体事项
2.主体
主体应以措施建议为主,措施建议通常可以根据给定资料中的观点、意见等直接得出来,或者根据问题、原因等反推出来。提出的建议、方案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结尾
结尾通常采用总结式,总结执行要求。申论考生中一般不考查结尾,实际作答时可根据情况省略不写
当建议书的受众是群众时,主要是宣传、鼓励对方去做,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号召性;当受众是领导或有关部分时,一般是对对方工作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供其参考、借鉴,语言就需要更加规范,不强调号召性
通知作为周知性文书,应当层次分明,有条理
方案要对开展某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作出具体明确的安排
(三)观点主张类
该文书重点在“评”,即依据某一事件、现象、行为,揭示其意义、挖掘其根源、剖析其本质、预测其影响,作出深入的分析
作答方法
1.开头
开头要表明观点或态度。表明的观点一定要正确,可根据材料中的权威观点,如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的观点、意见来判断,或者可以依据材料的整体倾向性,并结合常识来判断
2.主体
在表态后陈述理由,依据材料中的信息,确定从那些方面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观点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短评的主体通常可以从原因、意义、影响等方面来组织
回帖需要解释问题,给出建议或处理结果,要给发帖者切实的帮助。回帖的主体可能包括问题分析、解释说明、解决措施等,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3.结尾
结尾要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对前文进行总结,提出简要的解决措施
切忌用个人知识储备来证明观点,必须坚持“材料为王”
写回帖重点在于表达出对发帖者观点的支持或反对,解释并解决原帖中蕴含的问题。为此,回帖的开头首先要用简洁的语言表明已经收到来贴,常见的有“感谢您提出的……意见”“对于您反映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等形式,再写回复的具体内容
(四)总结说明类
主要内容是总结和说明性质的
作答方法
1.开头
简要表明行文的背景、目的,也就是要简述事项的核心内容
2.主体
通常是对事件、情况或对象的总结和说明,可以从多个角度,如性质、问题、原因、成绩、影响、意义、措施等方面出发,需要从材料中提取出所有的要点
3.结尾
一般根据材料要求和作答字数来决定要不要写结尾。例如简报、内容比较单一、篇幅比较短小的,可以不写结尾;介绍的事情比较复杂、内容较多的,就需要对全文做一个小结
报告的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等
汇报性是报告的一大特点,行文时一定会要用语规范,做到表述准确、观点鲜明、想法明确、用语得体
情况介绍是对某项活动具体情况的介绍和汇报。总结是行文的原则,要简明恰当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推荐材料强调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他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必须根据材料,实事求是地将人或事物的“闪光点”挖掘到位
简报的格式比较复杂,书写简报时要紧扣材料,力求内容的客观、真实、准确,不允许有丝毫的虚构、夸张,甚至是“合理想象”
编者按的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篇幅简短却内涵丰富
第8章 申发论述题
一、题型概述
(一)题型分类
1.命题/半命题作文
2.主题作文
3.话题作文
指结合对一句话或几句话的理解写文章
通过阅读通篇材料,结合讲话精神及话题关键句来确定立意
(二)作答基本要求
立意:符合题意、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结构: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论证:引用材料内外的论据等来证明论点,联系实际、论述深刻
语言:语言流畅,用语规范、准确、灵活
卷面:字迹清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观点明确
即在关键处体现出鲜明的论点
2.见解深刻
对于文章的认识和分析不可就事论事,流于表面、过于肤浅
3.思路清晰
文章整体结构思路清晰
文章先设置一个核心观点,即总论点
确定总论点之后,文章的主体则围绕总论点分角度进行论证,这几个角度,就是分论点
最终文章形成“总—分—总”的结构,其分论点一般为2~4个,可呈现并列、递进等逻辑关系
分论点论证思路清晰
一般可以是“总—分—总”(分论点句子+分析论证+总结)、“总—分”(分论点句子+分析论证)等结构
4.联系实际
指围绕文章主题,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感悟,使文章观点与论证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内容更丰富,说理更深刻
联系实际,考生应站在政府角度,结合材料与当下的国情、社情、民情等实际分析、提炼观点,并能够援引材料中及个人知识储备中的理论、事实作为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非泛泛而谈
5.语言流畅
(1)规范
规范的语种
规范的文字
规范的语法
(2)准确
概念清楚,不能产生歧义
不要误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把握分寸,褒贬恰当
(3)语言风格灵活
对于文化类、思想认识类的题目可以酌情增加一些文学化的表述和哲理化、形象化的论说,增加语言的张力,使文章更加生动
对于政论性的题就要严谨、规范,适当使用政策性表述以体现考生的理论政策水平,同事也要避免词句表达太过晦涩难懂
二、文章写作六大要素
(一)立意
1.核心要求
(1)集中
指文章只能有一个总论点,总论点下可以有分论点,但不可有多个并列的总论点
(2)正确
①紧扣材料主体
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对申论文章最基本的要求。申论材料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在材料主题上。总论点只有建立在材料的主题上,才能确保其正确性
②符合主流价值观
要求考生从政府立场出发思考问题,观点必须符合政府意志,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
在利用材料外的内容时,应注意其与申论材料主旨一致。不一致的内容不要出现在文章中
(3)深刻
立意深刻,在立意时,针对给定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复分析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挖掘其真正含义
2.立意方式
(1)精读题目
(2)深挖材料
鉴于申论材料字数较多,不可能逐字细读,所以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阅读材料
①归纳材料大意
可通过归纳材料大意明确是否详读
②找材料关键句
(3)巧用常用角度
我们讲总论点和分论点要来自材料,有的时候是直接发现总论点,通过分析得出分论点,有时候是发现分论点,通过总结得出总论点。下面是四种提出论点的常用方法:
①横向分解法
横向分解法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横向展开分解总论点的一种思维方法
A.围绕“是什么”展开:该角度是从不同方面对总论点进行价值判断,揭示其基本属性
B.围绕“为什么”展开:该角度是把总论点作为结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
C.围绕“会怎样”展开:该角度是把总论点确定为一个带有行动性的命题,去推想这一行为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会有什么样的意义或影响
D.围绕“关乎谁”展开:该角度是先将总论点转化成一种行为、思想,再看这种行为、思想涉及哪些人、事、物,然后把这种行为、思想与相关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具体列举出来,作为分论点
②纵向延伸法
就是指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等顺序,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
③正反对照法
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有时还需要进行适当总结的一种思维方法
④辩证分析法
指对总论点涉及的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分论点的一种思维方法
(二)布局
1.题目与结构的关系
(1)题干限定结构
有些题目会直接对结构作出限定
(2)题干偏向某一结构
若题干给出的标题、主题、话题等具有一些特点,对文章结构选择也具有指向性
①题干中出现“分析……”“思考……”等偏向分析的表述:优先考虑采用分析问题型结构
②题干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观点:优先考虑采用论证A与B型结构
③题干中出现“如何……”等偏向解决问题的表述:应该采用解决问题型结构,解决题干中抛出的问题
2.常用结构
(1)分析问题型
就是首先针对问题提出总论点,其次提出分论点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提升
阐述分论点时,可以从问题的原因、影响、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问题型适用于要求分析论证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的题目
若文章题目中明确限定了写作内容是“XX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则此文必须依照分析问题型结构来写作
(2)解决问题型
首先要针对问题提出总体对策,然后根据总体对策提出具体对策
对问题的危害、原因或解决必要性的分析,可以在提出分论点前集中论证,也可在提出分论点后分别论述
最后,结尾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升
解决问题型的结构重在提对策。众多考生从材料中摘抄对策,容易导致“千文一面”,难得高分,如果侧重哲理性思考,考生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在选取文章结构时,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
(3)论证A与B型
行文中首先要将不同个体(观点)明确点出,其次在把握不同个体内涵的基础上,对个体(观点)之间的辩证统一、是非取舍、并列并存等不同关系进行分析和阐释,然后确立个体(观点)之间的关系,结合理论、实际进行阐述,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升
示意图:提出A与B→分析论证两者关系→确立两者关系→总结提升
使用该结构的前提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观点),且个体(观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标题
1.核心要求
(1)体现论点
(2)间接鲜明:间接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一般单层标题不应超过一行,双层标题不应超过两行
(3)略赋文采
(4)书写规范
文章标题应居中书写,破折号加副标题在主标题下缩进两个字书写,尽量做到两边空格均匀
标题由两个以上句子组成或一句话分成两部分说的,通常在中间空一格
2.拟题技巧
(1)基本写法
标题最基本的写法就是直接以短语或短句为标题,体现文章总论点
①主题词+对策:标题由主题词和表对策的词句共同组成,其中“对策”包括手段、措施、方法、途径、模式等。如:农村治理需要德、礼、法并举
②主题词+影响:标题由主题词和表影响的词句共同组成,其中“影响”包括作用、意义、成效、展望等。如全民兴科普 方可强中国
(2)优化方法
①比喻:打比方要恰当,切不可生搬硬套,导致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核心观点
②对仗:指将标题分为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呈现出平衡与对称的形式美
③引言:通常表现为双层标题,即引用同文章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古诗词等作为主标题抓人眼球,自加标题体现文章观点
(四)开头
1.核心要求
(1)有吸引力
开头要起笔不凡。可以使用“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等技巧、形式,设置出吸引人的开头,第一时间博得阅卷者青睐
(2)快速切入主题
开头切忌假大空、大篇幅引述原材料、大量列举事例,从而忽略、埋没了文章中心论点
(3)流畅地引出下文
布局谋篇要考虑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开头除了要完成好自身的任务,还有个重要功能是引出下文,所以开头的最后一句通常是承上启下的,或者宏观概括问题,或者简要论述问题的总体解决思路
2.开头方式
(1)紧扣题目式
可以在开头对题目内容加以引述、评论,进而提出总论点
(2)今昔对比式
开头列举今昔事例进行比照,由此引出主题,得出观点
(3)实例导入式
以举实例开头,达到“借题发挥”、衬托主题的作用
举例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思考,要有对事例的评价,把事实、数据等同分析评论结合起来,做到用例恰当、说理透彻
(4)引经据典式
即引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谚语,引用领导人讲话、专家学者的权威论述及党和政府文件等来作为申论文章开头部分的一种表达方式
引用不能牵强,一定要恰当、直接,切合文章主题
①引用经典表述
引用名言要正确且为人熟知
引用古人和外国人的名言要恰当,考虑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与当今中国的区别
②引用权威论述
引用领导人讲话、专家学者等的权威论述,以及党和政府文件来强调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
领导人讲话主要指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和政府文件主要指国家重要会议报告和文件等
(五)论证
1.核心要求
(1)论据选取准确
①论据与论点一致
②论据确凿:论据都是真实、正确的,没有虚构的成分,没有错误的内容,
③论据典型:论据具有代表性,应选取大家熟知的理论和事例。只有典型的论据,才能以一当十,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证明观点
(2)论据说理充分
不但要选取准确的论据,还要对论据进行分析论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证明论点
(3)论证方法多样
2.论证技巧
(1)基础论证方法
即在段首点明分论点,继而联系实际展开具体分析,既可以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是影响、发展趋势等,目的是通过分析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段尾常常要对前面的分析阐释进行总结,或是简单提出对策
(2)多样论证方式
①举例论证
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A.准确选取事例
准确选取事例,既可是申论材料也可是自身储备
一定要巧用申论材料,主要是找准使用材料的角度
同一个事例往往有不同的方面,可说明不同的问题,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找到与论点一致的角度,尽量把事例与论点结合到一起,使之密切相关
B.恰当叙述事例
叙述事例力求简明扼要,一言以蔽之。所有事例即使较为生僻,也要力求简单,尽量不超过100字。典型的叙述事例的方法有以下两个
一是讲故事法、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事例。有些材料并不能直接证明论点,还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本质意义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
二是概括排比法。就是选取一组能论证同一论点的事例,尽量古今中外都有,然后对事例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例凝练成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出现
C.充分议论事例
议论事例方面要做到画龙点睛,不能让事例形同虚设,要用精练的文字、警策的句子写出高度概括、含义深邃的议论性话语,对所选论据加以剖析、阐发,让举例论证更有力度
一是原因分析法。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是假设分析法。一般可以用“试想一下,如果……”等作为假设分析的连接词
②引用论证
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A.直引式
直接引用名言警句等来证明文章论点的引证方法
在直接引用公理、名言、俗语等作为论据时,会对其加以阐释或联系论点进行分析,起到支撑点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B.修饰式
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的引证方法
C.镶嵌式
即把引用的理论论据组织进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自己话中的一部分的引证
③对比论证
指把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不能停留在举例阶段,还要对例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A.正面与反面对比
B.现在与过去对比:同一个事物,可以进行今昔对比,以产生强烈的效果
④比喻论证
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论证力度
A.比喻说理:运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首先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其次要力求新颖
B.比喻评价:通过比喻的手段去评价人或事物的一种喻证方法。评价不同于说理,强调的是通过仔细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说理则是强调对道理的分析、阐释
⑤反面论证
从反面看观点,不直接论证观点,而是间接论证观点
从句式上看,反面论证常借用排比句或反问句表达
A.反证论点:提出正确观点(总论点/分论点)→找出与正确观点相矛盾的反面观点→证明反面观点存在谬误→强化正确观点
B.反证论据:从反面对论据进行证明,以达到间接论证观点目的的论证方法。一般情况下,反证论据中的论据都是事例型论据。因此,反证论据一般是与例证法结合使用的
(六)结尾
1.核心要求
(1)完整简洁
言简意赅,决不拖泥带水,尽量不要超过150字
(2)言之有物
切忌空喊口号,无实质内容,如“让我们为……努力吧”“让我们为……而拼搏吧”“我们要为……而奋斗”这样的结尾毫无新意,给人以单调、底气不足的感觉
2.结尾方式
(1)照应前文式
指结尾呼应上文,强调开篇与正文主体所提出的问题,概括问题的意义和能够产生的影响、效果,紧扣政策背景,联系实际生活,深化对全文主题的阐释与论述
A.照应标题
标题即论点,照应标题式的结尾可以看作标题的扩展局
B.照应开头
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结尾处重申论点
(2)总结论点式
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的结尾方法。对分论点的总结不是对嗯论点的胡乱堆砌,而是对分论点进行适当加工。通常这种结尾方式是分论点与意义的综合表述
(3)展望号召式
以坚定有力的语气指明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政策走向,以及问题必然解决、情况必然改善的趋势与前景
(4)借用名言式
三、妙用修辞
在运用修辞方式时要尽量朴实,以贴合申论文章严肃、务实的要求,不可使用过于夸张的手法
(一)比喻
用于标题,能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用于开头,能够形象生动引出话题
用于论证,能够使抽象的事理具象化,让阅卷者深入了解论证的观点
(二)对偶
对偶手法在申论文章中多用于标题和论证
(三)排比
(四)对比
标题采用对比手法,可以起突出强调作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五)拟人
拟人是借用丰富的想象,把事物模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