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酸碱平衡和配位反应
无机化学之酸碱平衡和配位反应知识梳理,包括酸碱质子理论、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配位反应和配位平衡、配位化合物等等。
这是一个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纲要(1)(1)的思维导图,包含材料的历史和发展、材料的分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材料的合成与加工等。
这是一篇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纲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成分及组织结构,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材料的分类,材料的历史和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酸碱平衡 和配位反应
酸碱质子理论
历史回顾
1663年早期酸碱理论 (波义尔、拉瓦锡)
1887年 酸碱电离理论(阿伦尼乌斯)
1905年 酸碱溶剂理论(富兰克林)
1923年酸碱质子、电子理论(劳里、布朗斯和路易斯)
1963年 软硬酸碱理论(皮尔逊)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反应的实质
是质子的转移(质子转移发生在酸和碱之间)
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两个酸碱半反应组成一个酸碱总反应
特点:①酸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阴阳离子 ②有的物质既是算酸也是碱,为两性物质(水、HS⁻、HCO₃⁻等等)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NHO₃ 、H₂O等)
碱: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OH⁻ 、H₂O等)
共轭酸碱 : 共轭碱 ——酸给出质子后生成的碱 共轭酸——碱接受质子后生成的酸
酸中有碱,碱可变酸;有酸才有碱,有碱才有酸
须记住
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定义:指酸给出质子和碱接受质子的能力的强弱
酸性↑,其共轭碱越↓;与之相反
其强度与酸碱的本性和溶剂有关
具有区分、拉平效应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溶液的PH=-lg{c(H₃O⁺)}
水的解离平衡kΘw=1×10⁻¹⁴(T↑Kw↑)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KΘa—一元弱酸的解离常数(KΘa↑,其酸性越↑,共轭碱的碱性越↓) KΘb—一元弱碱的解离常数(与酸相反)
意义(酸碱同意义) ①比较酸的相对强弱 ②已知某酸的解离常数,可求共轭碱的强弱 KΘb=KΘw/KΘa ③比较共轭酸碱对的相对强弱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只于T有关
多元弱酸的解离常数
在KΘa₁>KΘa₂>10³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按第一步解离近似计算
结论
多元弱酸的解离分步进行,一般溶液中的cH⁺主要按第一步计算
对于二元弱酸,当KΘ₁>KΘ₂时,酸根离子的浓度≈KΘ₂
对于二元弱酸,若弱酸的浓度一定,则酸根离子的浓度与氢离子的平方成反比
盐类的水解反应
弱酸弱碱盐:KΘa·KΘb=KΘw 弱碱弱酸盐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盐🧂的浓度:c盐↑,水解度↑
温度:加热和稀释都有利于盐类的水解
溶液的酸碱度
缓冲溶液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 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盐效应使其增大)
定义:具有能保持本身PH相对稳定性能的溶液
作用:对强酸强碱或稀释的抵抗作用
组成
弱酸+共轭碱——HAc-NaAc
弱碱+共轭酸——NH₃-NH₄Cl
酸式盐+共轭碱——NaHCO₃-Na₂CO₃
缓冲溶液的应用
配位反应和配位平衡
配合物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
KΘd——解离常数
配合物的生成反应是配合物解离反应的逆反应 KΘf=1/KΘd(KΘf↑,配合物越稳定)
配体取代反应
生成的配合物的Kf↑,取代所用的配合剂的浓度↑,取代反应越完全
配合物的稳定性
定义集
硬碱:电负性大,半径小,难被氧化,不易变形的原子 eg:H₂O 、OH⁻、Cl⁻、NH₃、F⁻
软碱:电负性小,半径大,易被氧化,易变形的原子 eg:S²⁻、I⁻、SCN⁻、C₂H₄、R⁻
硬酸:电荷数多,半径较小,不易变形的阳离子 eg:H⁺、Li⁺、Na⁺、BF₃、Al(CH₃)₃
软酸:电荷数少,半径较大,易变形的阳离子 eg:Cu⁺、Ag⁺、I₂、Br₂(金属原子)
交界酸:Fe²⁺、Co²⁺、Ni²⁺、B(CH₃)₃、SO₂、GaH₃
交界碱:C₆H₅NH₂、N₃⁻、Br⁻、NO₂⁻
硬软酸碱原则(HSAB) 硬亲硬,软亲软
螯合物的稳定性
螯合物比具有相同配位原子的简单配合物稳定
配位化合物
配合我物的组成
Lewis酸——形成体(中心离子) Lewis碱——配位体
配合物:形成体与一定数目的配位体以配位键 按一定的空间结构结合形成的离子or分子
配合物可无外界,不可无内界
配合物的化学式和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
外界命名法
H⁺——✘✘✘酸 OH⁻——氢氧化✘✘✘ 盐:先阴后阳(离子),简酸根加“化”——某化某 复杂酸根加“酸”——某酸某
内界命名法
先离子配体 先无机配体 先配体 ↣ 后分子配体 后有机配体 后中心离子
先阴后中,先无后有,先A后B,先少后多
配合物的命名原则
配体数(二、三、四)→配体名称→合→形成体名称(Ⅱ、Ⅲ)+氧化态值
配合物的分类
简单配合物 螯合物 多核配合物 羰合物 烯烃配合物 多酸型配合物
酸碱垫电子理论
Lewis酸:凡是可以接受电子的对的分子、离子or原子 Lewis碱:凡是给出电子对的离子or分子
酸碱指示剂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