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引导式提问梳理(八下)
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重点课文课后习题及自读课文旁批梳理,以及补白内容。主要涉及相关考点、知识点、题型等。这些习题即为中考语文命题母题。
九年级下册教材知识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主题、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内容。通过该导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本册书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八年级下学期教材重点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法补白。通过这个导图,可以在全局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重点梳理,包含单元文化主题素养、语文知识素养(阅读方法),必背古诗文文言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语法补白。通过此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八下
第一单元
《社戏》
思考探究
1.梳理概括事件(情节)
2.赏析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3.文意理解
积累拓展
4.揣摩人物心理(逆向)
5.拓展,阅读《社戏》原文,理解其中情思
《回延安》
1.梳理概括,线索
2.找出并赏析间接抒情句
3.赏析地方特色:“信天游”的形式;语言风格与选材
4.赏析修辞手法
5.背诵
6.引导阅读:其他写延安的文章(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萧《记一辆纺车》等),了解“延安精神”内涵
补白
语序要合理
《安塞腰鼓》
随文批注
评:文意理解
评:文意理解,结构
问:反复的作用
问:赏析结尾意境
阅读提示
文章采用铺陈的表达效果
长短句结合、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引导实践:朗读
《灯笼》
灯笼的文化内涵
文章写作背景与文章选材
文章主题与主旨
第二单元
《大自然的语言》
1.归纳概括(下定义、说明对象)
2. 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逆向):说明对象的引出,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
4.句子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逆向)
5.引导实践:影响物候的其他因素
句子结构要完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对比阅读:选材、主题
2.梳理行文思路(现象→内在规律)
3.行文过程中括号补充文字的作用
4.综合:材料与文章匹配(有补充材料)
5.引导写作:关于恐龙灭绝的其他假说
句式不要杂糅
《大雁归来》
问:词语含义
问:关键概念含义
问:句子赏析
评:科学基本方法——观察、推测、分析
评:赏析描写
评:感悟
问:关键句(结尾句)含义
说明文(观察笔记)中的文学色彩
引导阅读:《沙乡年鉴》
《时间的脚印》
文章内容及主题归纳
文章写作手法简析
第三单元
《桃花源记》
1.讲述这个故事,背诵
2.归纳两处画面描写带给人的感受
3.简洁的笔法:①文意理解;②赏析
4.一词多义:为、舍、乃、寻
5.古今异义:鲜美、交通、妻子、无论
6.拓展:“世外桃源”与作者的社会理想(补充材料《桃花源诗》)
《小石潭记》
1.理清游记线索,背诵
2.分析景物描写伴随的情感变化
3.谈感受
4.词类活用
5.引导阅读:“永州八记”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探究)柳宗元山水游记特色;(对比阅读)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等,体会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
《核舟记》
1.归纳,高超技艺表现在哪些方面
2.理清说明顺序,并做分析
3.赏析语言风格(逆向)
4.拓展:古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
《<诗经>二首》
1.赏析(逆向),(手法)重章叠句——(效果)回环往复
2.赏析(定向),比、兴手法
3.赏析表现手法(逆向)
4.引导实践:朗读——节奏和韵律(两字一顿);背诵
5.引导写作:(对比阅读)翻译为白话诗
《诗经》简介
第四单元 (活动·探究)
《最后一次讲演》
问:赏析(逆向):如何传达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感
问:赏析,人称的转换
问:关键词含义
问:理解文意,体会情感变化
问:演讲现场氛围,气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评:开头导入
评:引出演讲主题
问:举例(论证)的作用
问:关键概念归纳、理解
问:体会(论证层次)层层推进
问:举例(自身)(论证)的作用
评:文意理解,深化主旨
评:结尾句作用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第五单元
《壶口瀑布》
1.概括景物特点;选材的作用
2.赏析(定向):观察角度——景物特征
3.分析记述景物伴随的作者感受
4.引导写作:(赏析)针对课文语段写赏析文字
5.引导阅读:游记体裁,(对比阅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等
句子成分搭配要恰当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1.(概括)梳理文章脉络
2.赏析:写景技法
3.选材的作用
4.赏析:①词语,②句子,③修辞
5.引导阅读(欣赏):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
《登勃朗峰》
问:文意理解
评:景物特点
问:文意理解,情感
评:内容过渡
评:情感
文章手法与语言特点
《一滴水经过丽江》
写作手法,(游踪)内容梳理
第六单元
《<庄子>二则》
1.背诵;梳理概括文章层次;文意理解,分析形象
2.复述;①文意理解,②主旨拓展
3.实词、虚词
4.拓展综合:李白《上李邕》中的大鹏形象
《<礼记>二则》
1.背诵;中心论点,论证
2.归纳儒家大同社会包含哪些方面
3.赏析(逆向),对偶句——铺排,增强文章气势
4.古今异义(词义的变迁)
5.综合:(联系实际)理解《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苛政猛于虎、不食嗟来之食
《马说》
1.背诵;中心论点,情感
2.赏析: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效果
3.翻译句子,体会语气特点
4.引导写作:对人才问题的看法;(综合)材料:《资治通鉴·唐纪八》中封德彝举贤的故事
《唐诗三首》
1.对比阅读:赏析(定向)写作手法
2.主旨的概括与赏析
3.对比阅读,(综合)赏析
4.背诵
5.引导写作:选一首诗改写为小故事
《新乐府序》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