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引导式提问梳理(九下)
九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重点课文课后习题及自读课文旁批梳理,以及补白内容。主要涉及相关考点、知识点、题型等。这些习题即为中考语文命题母题。
九年级下册教材知识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主题、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内容。通过该导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本册书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八年级下学期教材重点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法补白。通过这个导图,可以在全局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重点梳理,包含单元文化主题素养、语文知识素养(阅读方法),必背古诗文文言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语法补白。通过此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九下
第一单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思考探究
1.抒情主人公形象
2.结合意象,分析情感脉络
3.赏析诗句
积累拓展
4.背诵,朗读:语速、节奏、语气、语调
5.引导写作:补写(扩写、仿写)
补白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选段
《梅岭三章》
阅读提示
意象的象征意义。引导阅读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鲁迅《自嘲》《自题小象》
《短诗五首》
随文批注
评:赏析诗句韵味(《萧红墓口占》)
评:赏析诗歌结构(《断章》)
问:分析形象/意象(《风雨吟》)
问:诗句理解(《统一》)
思考体会诗歌意象
引导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解读诗歌(知人论世)
《海燕》
1.朗读: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气势
2.归纳形象(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表格)
3.其他物象的作用
4.赏析修辞手法
5.引导写作:《海燕的宣言》;引导阅读:巴金《日》《月》
巴金《日》《月》
第二单元
《孔乙己》
1.归纳人物形象(结合社会环境)
2.赏析小说结构,以“笑”来贯串
3.文意理解:动作与人物形象、用词与人物心理、行为与人物和情节、用词
4.分析叙述视角
5.引导阅读,引导写作:鲁迅的《示众》《药》,《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变色龙》
1.梳理情节(图表)
2.人物形象与小说主旨(社会现实与社会意义)
3.赏析讽刺手法(对比、夸张)
4.引导实践:根据课文编演小品
补白:
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选段
《溜索》
评:开头效果
评:语言风格
问:物象作用
问:赏析用词
问:体会情境
评:点出反复出现的物象
概括小说内容,赏析写作视角及语言风格
引导阅读:阿城《棋王》
《蒲柳人家(节选)》
人物形象与乡土气息
小说语言特色
引导阅读:《蒲柳人家》全文
第三单元
《鱼我所欲也》
1.梳理论证思路(结构框图)
2.背诵,理解核心概念“本心”
3.文言虚词:于、为、与
4.补充论据:“舍生取义”;当下意义
5.引导写作:学习孟子的类比说理,阐明一个道理
夏丏尊《关于国文学习》选段
《唐雎不辱使命》
1.分析人物情绪变化
2.分析语言描写对人物的塑造
3.文言虚词(语气):也、哉、乎、矣
4.翻译句子(关注词义流变)
《送东阳马生序》
1.背诵;文章前面部分内容的(作用)写作目的
2.归纳概括,谈感受
3.赏析对比手法
4.文言实词(古今异义)
5.谈观点
《词四首》
1.描绘画面,归纳主旨
2.赏析用典手法
3.谈观点(附带作者评论)
4.归纳主旨(结合内容和写作背景)
5.背默
6.点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附示例)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
1.对比阅读(角度:内容、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
2.提炼论述句的核心观点
3.理解观点(结合现实)
4.摘抄名言,背诵《谈读书》
5.体会不同翻译版本的语言特色
《山水画的意境》
1.理解核心观点;分析观念概念的关系“意匠”与“意境”
2.引用诗句的作用
3.引导迁移:山水画创作与写作(类比)
4.引导写作、引导运用:运用文中对意境的论述,赏析一首古诗词
《无言之美》
评:开头作用
问:谈观点
问:关键句理解
问:归纳事物特征
评:分析举例论证
问:文意理解
评:类比论证
问:引导欣赏雕刻《拉奥孔》
问:补充论据
论证思路梳理;观点带来的启示
《取钱我们的想象》
引导学习文章借助想象欣赏文艺作品的思路
引导阅读:原文
第五单元 (活动·探究)
《屈原(节选)》
1.概括对话内容,分析对话与独白的联系
2.体会人物独白中物象的象征意义,及主旨
3.分类概括舞台说明的作用
4.引导实践:分角色朗读,表演
《屈原》剧情梗概
《天下第一楼(节选)》
1.概括情节及戏剧冲突(图表形式)
2.根据情节、时代背景,归纳主旨
3.赏析语言风格
4.引导写作:写人物分析(附示例)
《枣儿》
1.物象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
3.物象(童谣)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谈看法(联系社会现实-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第六单元
《曹刿论战》
1.梳理情节(图表形式)
2.归纳主旨
3.赏析文章的详略安排
4.背诵
5.古今异义:牺牲、可以、再
6.谈看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梳理情节;背诵
2.文意理解(附前人评价)
3.一词多义:孰、美、朝
《陈涉世家》
1.梳理概括(图表形式)
2.文意理解:人物性格与事件、策略
3.一词多义:次、等、数、书
4.谈看法(附作者评价)
《出师表》
1.背诵;朗读停顿
2.内容归纳;谈观点
3.文章后半部分内容的概括,及作用
4.古今异义:开张、异同、痛恨、卑鄙、感激
5.拓展:出自课文的成语
6.引导写作:《千秋诸葛我评说》
《诗词曲五首》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景手法,景色特点
2.理解《过零丁洋》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合作者生平)
3.对比阅读,角度:内容、主旨情感。
4.引导写作:将《十五从军征》改写为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