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发展第二个十年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发展第二个十年的结构思维导图。阐述了左翼文学,革命思潮,小说,散文,新诗,戏剧等知识点。代表人类有鲁迅,曹禺,沈从文,巴金,老舍,矛盾等。
编辑于2022-11-24 13:03:06 湖南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左翼文学革命思潮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无产阶级文学
前沿:革命文学论争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成仿吾打发他们去 (工具论,阶级划分)
鲁迅:肯定革命文学思潮存在 批判创造社太阳社不敢正视残酷现实 不赞同工具论,认为文艺只是一种社会现象
茅盾: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去凝视现实揭露现实 批评创造社太阳社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全盘否定
1930年成立,上海
主要刊物:拓荒者,北斗,大众文艺
鲁迅(领袖)、柔石、蒋光慈、田汉,郭沫若,周扬,冯雪峰等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总结反思革命文学,反对盲目乐观)
主要文学活动
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缩短文学与群众的距离)
独尊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从唯物辩证法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文学(海派)
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等
与民族人民社会生活保持着某一程度的联系; 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社会人生,探求民族复兴(非主流) 严肃的类型,严肃的表现,思考社会人生
观点:强调文学洗刷人心,再造民族灵魂的作用 与五四时期的文学启蒙思想有继承关系
左翼作家与新月派论争
人性加天才(两面旗帜带有一定的贵族色彩)
民族主义文学(京派)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文学题材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拓
个人走向社会,关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从抒情为主到偏重叙事
变体裁,短篇小说到中长篇小说
艺术表现上的新特点
重视个人性格,描写典型性格,重视心理刻画
民族风格与时代审美特征的结合
将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小说
左翼作家
创作倾向:拥护无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封建传统,殖民主义
风格特色:初期革命的浪漫蒂克,革命现实主义,政治倾向与艺术表现相结合
蒋光慈:短裤党,田野的风
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丁玲:水,莎菲女士的日记
张天翼:二十一个(讽刺先河), 包氏父子(开辟反虚伪庸俗彷徨讽刺主题)
沙汀:法律外的航线。农民幽默气质
吴祖缃:一千八百担。展现破败农村
叶紫:丰收。揭露农村阶级压迫的尖锐性
东北作家群:萧红(象征,明丽,诗化) 萧军,端木蕻良
京派
北京活动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报刊: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
五四国民性主题: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
废名(京派小说的鼻祖):桥,莫须有先生传 萧乾:梦之谷(表明京派发展本身的多样性) 芦焚(师陀):谷(诗意+讽刺+旁观叙述人) 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独立性作家,史诗性质)
海派
特点:世俗化和商业化,过度描写都市, 首次提出都市男女,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新感觉派 (第二代海派)
评价:承上启下,独立现代主义文学,让市民文学攀上先锋
施蛰存:上元灯,梅雨之夕,主编现代 穆时英(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蒙太奇,穆时英笔调
市民通俗小说
北派
言情写实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创章回体 刘云若:春风回梦记
武侠 顾明道:荒江女侠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南派
武侠 平江不肖生:江湖武侠传
散文
自由主义
幽默大师林语堂
1932年创办论语,1934年和1935年先后创办人兼事和宇宙风 论语派和语丝社
艺术特色
幽默的提倡:看客心态,将讽刺具体酸辣而达到冲淡心境
闲适的笔调:闲谈体,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为了解脱性灵
作品:人间世,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
左翼作家(鲁迅风)
作为匕首与投枪,鲜明的论战色彩 展现在政治高压下,散文艺术发展的多样性
瞿秋白:乱弹及其他,善于抓本质勾典型
唐弢:推背集,海天集,揭发旧社会旧意识旧文化
徐懋庸:打杂集,拙直质朴
萧红:商市,集桥,充分诗化的散文
郁达夫:屐痕处处,达夫游记;放达,但讲究章法
巴金:旅途随记,忆;无雕琢情感充沛
京派与开明同人
何其芳:画梦录;独语,文弱自怜
李广田:画廊集;纯朴
吴伯箫:羽书;热衷于文体的完备与创造
沈从文:湘行散记,湘西山水人情 从文自传,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丰子恺:缘缘堂再笔;木讷而又明亮
夏丏尊:平屋杂文;缜密
叶圣陶:未厌居习作;平实,作为中学生习作的轨范
报告文学与游记
1930年代左联倡导,1940年代创作高潮
夏衍的包身工,早期报告文学代表作 周韬奋,萍踪寄语
特点:新闻性,纪实性,跨越不同领域
新诗
新诗歌运动
中国诗歌会
机关刊物:新诗歌
创作两化:实现诗的意识形态,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
特点
及时迅速反应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
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奉行战斗集体主义
艺术表现大多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法,提出歌谣化主张
蒲风:六月流火 殷夫:孩儿塔 (不属于)臧克家:烙印,难民
后期新月派
刊物:新月,诗刊
徐志摩:贵族化的纯诗立场,强调抒情诗的创造,从事诗的形式试验
陈梦家:一朵野花
现代派
戴望舒
《雨巷》,我的记忆
刊物:现代(纯然的现代诗)。新诗(沟通现代派和现代派)
特点
适度的把握真实与想象,表现与隐藏,隐与显的关系
用词与形式不排斥古字
诗的散文化文化旗帜
”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燕妮集
何其芳:行云集
卞之琳:数行集(精巧玲珑跳跃性强。理智化,戏剧化,哲学化)
戏剧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口号:演剧大众化
特点:向大众普及,以其强烈的现实性与及时性发挥巨大宣传鼓动作用
田汉的洪水,易卜生的娜拉,夏衍的赛金花
红色戏剧运动
特点:巩固红军,巩固红色政权。强调即兴发挥,重视观众参与
沙可夫:我-红军
国防戏剧运动
特点: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戏剧
洪深的走私,咸鱼主义
农民戏剧实验
特点:消灭愚穷弱私。观众与演员整个的融为一体
熊佛西:屠夫
鲁迅
杂文
批判性,否定性,战斗性
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反常规的犀利与刻毒,展现国民隐蔽心理
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主客体融合,诗性特征
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拗体
庄词谐用
戏仿
故事新编
油滑:古今杂糅
庄严与荒诞相互交织
从容幽默
曹禺
东方的莎士比亚 前期矛盾冲突,后期诗性
前期:生命三部曲
雷雨: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三一律结构 郁热+残酷+序幕尾声
日出:印象派的散点式结构 不足者与有余者 人的被捉弄的困境,整体的象征性
原野:三部曲之最 爱与复仇 融合了人物内在灵魂的揭示
后期
北京人:散文化的戏剧
家:巴金小说家的再创作
戏剧艺术特色
人的关怀
对人生存困境的揭示 挖掘超越现实的人生人性问题
以诗写剧
整体强烈的象征性
语言的诗化,文学性强
情感的热烈
戏剧结构的创新
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自由主义作家,笔名休芸芸,湘西+都市题材
作品
边城,湘西世界的代表作,大城市的对立面
月下小景,借佛经故事指斥现实世界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八骏图,都市世界的代表作,讽刺知识分子
长河,湘西底层人民题材的长篇小说
湘行散记,历史意识+责任意识
沫沫集,评论文集
散文小说
又称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
取材,乡土的人情风俗
整体特征
显著的文化历史指向,浓厚的文化意蕴
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
重视营造气氛
巴金
原名李尧棠,无政府主义,从激情到沉稳
前期:青年世界
灭亡:杜大心反军阀的革命战争,悲剧英雄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展现一群性格各异的知识青年形象,人物图式化
题材
青年革命者的社会斗争题材 主题不明确,革命加恋爱 情感激情浓烈,给进步青年激励
封建家庭腐败题材 主题旧家庭的衰落与新一代的反抗 情感由高扬转为弘深
评价,斗志昂扬,艺术上不成熟 后续的家成为前期作品的总结
前期+后期:激流三部曲
家,巴金家庭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爱情故事为情节发展的主干 红楼梦式的结构 控诉封建,歌颂青年
高老太爷封建专横,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 觉慧热情叛逆偏激,是五四时期的激进青年形象 觉新清醒认识怯于行动,是多余的人,封建家庭下的悲剧典型人物
后期:深沉的悲剧艺术
憩园(冬):抒情+象征+诗 大公馆新旧两代主人共同的悲剧命运
寒夜:同情+小人物+控诉黑暗 抗战时期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题材
封建家庭腐败题材的延续 主题:展现更全面的旧家庭图景 情感:深蕴细腻
抗战时期的现实生活 主题:凡人小事,平民的史诗(无技巧) 情感:深沉冷静的世相揭示
评价:思想深刻,构思精巧,达到了圆熟的境界
老舍
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取材于市民生活表现,反帝爱国倾向
典型形象
老派市民形象
形象特色,从乡土来的城里人
创作态度,现实主义的严峻态度,悲悯的眼光
象征意义,反映国民性弱点及其在社会变革中不适应的状态
作品
二马 猫城记(游记,是科幻小说) 离婚(小职员们悲欢离合的生活)
四世同堂(彷徨,偷生,饥荒) 唯一正面描写抗战史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抗战小说
骆驼祥子 主题: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主旨: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
新派市民形象
形象特色,新潮浅薄的年轻人
创作态度,保守倾向,类型化,漫画式
象征意义,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对新潮的愤激之情
代表人物,张天真,祁端丰
底层人民形象
形象特色,贫穷
创作态度,现实主义立场,贯穿着批判资本主义文明的主题
象征意义,对西方资本阶级个性解放思潮的反思
代表人物,月牙儿里面的母女,骆驼祥子里的祥子
理想市民形象
形象特色,侠客兼实干家
创作态度,传统道德观的立场
象征意义,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民族骨气与操守
代表人物,老张的哲学里面的赵四,离婚里的丁二爷,二马的李子荣
京味
取材的特色,文化情趣北京风俗
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复杂的个人情愫
幽默
两重性: 过分迎合小市民的趣味,油滑 追求生活化,在拥长人气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
特点:俗白雅致(语言通俗性加文学性)
茅盾
创造了都市文学的新模式
特点:题材的社会性,主题的重大性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人物的典型性
评价:对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做了新的扩展 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生活和人的心灵深广度的可能性
小说艺术特色:开创社会剖析小说范式 人物形象典型性,注重表现其核心面和复杂性 小说结构多样化尝试 注重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
作品
1927年到1928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1929年-虹
1931到1932年的子夜 (革命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式作品)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
理论批评贡献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建设
建立以及扩大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影响
社会剖析小说范例,先驱者和领导者
散文成就
流亡时:卖豆腐的哨子,雾,虹。抒情性,敏感细腻
左联时:雷雨前。迎接革命昂扬情绪
抗战时:白杨礼赞,风景谈。精致蕴藉
新写实主义
积极的人生派,讲究结构 理想读者是青少年学生 平实而有哲理
纯正的散文艺术趣味 注重散文文体创造 鲜明的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