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京剧
详细的总结了角色,起源,评价,价值,头型,服饰妆容,戏曲,节目表现形式,特殊动作,特殊声调,发展史,对京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有不足地方,希望网友给出建议,随时修改,感谢
编辑于2022-11-24 16:45:25 云南京剧
角色
京剧里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 1、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几个门类。 2、旦行。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 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3、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 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脸;武净,俗称武 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4、末行。由中年以上的男子扮演末行。在北杂剧中,末称末泥 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 5、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 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丑 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角 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 武丑两种。
发展史
一、孕育期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 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 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 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春台班’进京时 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 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于‘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 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 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 三、成熟期 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 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華培承程长庚、余三 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 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 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 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二十年代后的余叔岩、 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上发展为各自 不同的艺术流派。汪桂芬,艺宗呈长庚演唱雄劲沉郁,悲壮激昂, 腔调朴实无华,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因“仿程可以乱真",故有 "长庚再世"之誉。孙菊仙,18岁时选中武秀才,善唱京剧常入票房 演唱3岁后投师程长庚。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于湖广音 和中州韵,多用京音、京字,听来亲切自然。表演大方逼真接近 生活。“老生后三杰”师事各有侧重艺术风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 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光绪 年间,谭鑫培被称之为"伶界大王",在剧界地位如当年之程长庚。 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始入宫廷演出。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 分由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演出。光绪九年 (1883年),慈禧五旬寿日,挑选张淇林、隆寿、鲜山、彩福禄、 严福喜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 技艺。自此,清宫掌管演出事务的机构“昇平署",毎年均选著名艺人 进宫当差,结止宣统(1911年),计有谭鑫培、物月楼、孙菊仙、 陈德称、王楞仙、小楼、余玉琴、朱文央、王瑶郷、龚云甫、穆凤 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的名家150余人宫。由于慈禧嗜好京 剧加之京剧名家频繁在宫中献艺声势日强。同期位于大栅地区的广 徳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文明园等戏园、日日有京剧演出, 形了京剧一统的局面。京剧成熟期,除“老生后三杰"外,生行尚有 许棠、贾洪林;武生俞菊笙、隆寿;净行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 裘桂仙、刘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増如、陆华云:旦行陈徳霖、田 桂凤凤、王瑶卿、朱文英:丑行王长林、张黑、罗百岁、萧长华、 郭春山。这一时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之势。 生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挑梁第一人他被后人称为“武生鼻 祖"。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 推向新的高度。 四、鼎盛期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 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 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引》,荣获"四大名旦"。“四 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 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 程现秋的采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 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武生小楼在继俞菊笙、月楼之后,将京剧 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而”、“武生泰斗"。 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 须生"。同期的时慧宝、王凤卿、贯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优秀人才。 30年代末、、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与谭富英、奚啸伯、 扬宝森称之"四大须生"。女须生孟小冬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 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936年秋,北京大、中学校爱好京剧者及广 大观众给各报与信,倡议进行京剧童伶选举。时富连成社社长叶 龙章与北平《立言报》社长金达志商妥,由该报发表告,专门接 待各界投票,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并约请“韵石社”几人来 报社监督。规定投票日期为半月,到期查点票数中华戏曲学校和 富连成社负责人及《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戏 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选举结果,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 万张当选“童伶主席"。生部冠军王金路,亚军叶世长:旦角冠毛 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徳钰;丑角冠军詹世 甫亚军殷金振。选举结束后,于虎坊桥富连成社举行庆祝大会, 并于当晚在鲜鱼口内华乐戏院举行加典礼,由李世芳,袁世海 演出了《霸王别姬》。伶选举结東后,仍由《立言报主持,选 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徳珠为"四小名旦",“四小名旦”联 抉于长安、新新两家戏院演出了《白蛇传》和《四五洞》,以 示祝贺。
特殊声调
湖广音、京音、中州韵声调的调性、调值、
特殊动作
如耍帽翅、耍翎子、耍水袖、耍大带、耍髯口、耍 甩发、矫功等;有的利用道具砌末,如扇子功、手 帕功、椅子功、耍素珠、耍旗、耍盘子等;有的夸 张表情、动作,如变脸、喷火、吃火、耍牙等; 武打中的“打出手”以及宝剑入鞘、三锤叠立等,亦属 特技范围。
表现形式
唱、念、做、打是京剧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表演形 式。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 被称为“四功”。”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 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 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 行训练培养的。
戏曲节目
空城计、卖马耍锏、战太平、上天台、一捧雪、搜孤救孤、洪羊 洞、李陵碑、失街亭、珠帘寨、打侄上坟、乌龙院、打鱼杀家、 打严嵩、沙桥饯别、伐东吴、贵妃醉酒、凤还巢、宇宙锋、穆桂 英挂帅、锁麟囊、玉堂春等。
妆容
京剧的化妆也很有特点,“生”“旦”的“描眉”、“吊眉” 、“画眼圈”对面部表情很有帮助。“净”“丑”的化妆要 根据京剧的脸谱勾画,目的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 比如:忠勇的人要画红脸,奸诈的人要画白脸。
服饰
京剧是国粹之一,其服饰又称行头。带有强烈的中国 特色。在众多中华戏剧表演艺术中,京剧占有极为重 要的位置,也是在对外戏剧交流与介绍工作中最能表 现中华传统艺术精华的戏剧品种。京剧服饰分为大衣、 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头型
京剧中的旦角主要有传统大头、旗装头和古装头三种发型。
价值
京剧本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每一部分都有拿出来欣赏的美学价值。许多的雕塑作品艺术灵感源于京剧的脸谱,许多的流行歌曲内加入京剧元素,还有许多电影元素也来源于京剧与民间艺术。比起其他艺术形式,京剧承载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京剧是源于中国并且独属于中国的,所以它也是中国的一种标志。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形象。
评价
美国作家戴夫·巴里以一个“见识浅陋、固执偏见、无知愚笨的西方人”的立场,对京剧作了一番有趣的描绘。他说:“京剧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集唱歌、舞蹈、杂技三者于一体。
起源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 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 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 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 成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