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法第二章【总论部分】(老师版):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在我国,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法学本科民事诉讼法知识点合集,适用于法考与本科期末考试,点击个人主义关注更多学科以及更多方面的复习资料
法学本科刑事诉讼法,法考与期末考试通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开我个人主页了解其他学科
法学本科经济知识点全覆盖,涵盖法学本科需要了解的所有基本知识点,同样适用于法考与期末考试复习,点击个人主页可以获取更多信息~
考研法制史最后一部分,有需要可以看看,包含了工农主政权法律制度、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等。
考研法制史篇: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包含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等。
法律硕士考试中国法制史,近代法律史清末部分(清末至民国前夕),有预备立宪、修律活动、司法制度的变化,后续继续更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史
经济法的诞生
诞生地
英国+美国
理论启蒙
英国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理性经济人假设
市场无形之手理论
政府守夜人的角色
理论发展
美国
1890年:美国出台《谢尔曼法》
又称:《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侵害法》
1914年:《克莱顿法》
191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TC)》
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一战前后
德国
设立“经济法”
钾盐经济法
煤炭经济法
设立:为了保障战后经济的恢复
实质:首个采用“经济法”命名的国家,但是这两部法典不具有经济法研究价值
一战以后至二战期间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社会性质造成了公民与企业对于国家干预的恐惧
立法成果:修订民商法,恢复战后经济,并未制定经济法来调节经济
造成后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解决措施:罗斯福新政
主要措施
整顿金融
复兴工业
整顿农业
以工代赈
大力兴建公共设施
……………
出现理论
1936年——凯恩斯主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财政赤字
采取其他措施转嫁危机
二战后的经济法
经济法发展的黄金期
日本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的经济法
历史背景: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滞涨)
随着英国与美国废除相关经济法律,经济法重新返回低谷期
新世纪的经济法
美国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经济法立法
范例
美国政府干预
特征
有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政府的经济职能少而精
政府干预采取的是从市场有序运行的角度出发
造成后果
过分尊重市场机制,导致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成为市场的主流,牺牲了市场公平机制,直接导致社会贫富差距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历史
计划经济(指令型经济)
定义: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的各个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者相关的财团先进行计划,经济运行依照计划运行
优势
供求关系不会轻易发生失衡
按照计划来设计生产关系,有利于经济模式稳定运行
劣势
消费需求被扼杀,市场没有经济活力
政府计划往往不具有全面性,容易导致资源无法合理配置
对计划经济的改革
典型的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关系
1978~1984:计划经济体制
措施:政府放宽权限,企业获得放宽性权限,但是整体依旧以计划经济为主要体系
效果:企业迸发一定程度活力,但是计划为主要手段,投资者不敢进行大规模进行投资
1985~1993: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措施:实行计划与商品经济双轨制
企业获得独立性权利——自主经营权,企业可以独立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占有、使用、收益;
但是国家依旧持有对企业所有权,对企业的存在具有处分权
效果:企业获得经营权之后,商业活力明显增加;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割裂,企业无法放心地行使经营,短期行为增加但是长期行为依旧无法维系
1994年至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措施:承认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到政府的干预作用
效果: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市场经济的弊端,但是政府公权力泛滥,造成干扰过度的情形
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四大(1993年)
使得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
十五大(1997年)
十六大(2002年)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大(2007年)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十八大(2012年)
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
十九大(2017年)
强调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干预起辅助性作用
混合经济
内容
强调市场调节作用
也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
经济法发展特点
思考与分析
问题提出:随着大数据等数据技术的革新,计划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了逆差解决,那么是否可以将新型技术用于计划经济体制? 分析: 1、高技术的计划经济确实可以实行,但是计划经济不能促进需求的发展,从而无法带动社会进步。 2、需求不能从计划中得出,尽管市场具有盲目性,但是正是市场的盲目性一定程度促进了需求的拉动,适度地干预市场比纯计划经济更为适合
从非常态法到常态法,从战时法到平时法
从边缘法到主干法
从一元体系到二元体系
从差异到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