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普-创世
这是一篇关于科普-创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冥古宙(46亿~38亿年前)、46亿年前:地球成型接下来6亿年不断被微行星撞击→吸收后直径到1.2万公里、45.67亿年前:隐生代(黑暗时期)等。
编辑于2022-11-26 09:55:33 青海省地球演化
冥古宙(46亿~38亿年前)
46亿年前:地球成型 接下来6亿年不断被微行星撞击→吸收后直径到1.2万公里
45.67亿年前:隐生代(黑暗时期)
冥古宙第一阶段
45亿年前:忒伊亚星与地球相撞→月球诞生→地月系统成型
42~40亿年前:原生代
冥古宙第二阶段
42亿年前:原始海洋形成→地球水圈出现→形成早期沉积层
41亿年前:加拿大片麻岩岩带形成→已知最古老的岩石
40亿年前:海洋压力+地幔运动→地壳分裂为几个板块→原始大陆形成
39.2亿~38.5亿年前:酒神代
冥古宙第三阶段
39亿年前:大陆板块漂移逐渐启动,海水盐分浓度升高
38.5亿~38亿年前:雨海代
冥古宙第四阶段
太古宙(38.4亿~25亿年前)
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
38亿年前:始太古代
38亿年前:最早的复杂有机分子形成,可自我复制的大分子出现
36亿年前:古太古代
36亿~32亿年前:最早大型生物蓝绿藻
33~30亿年前:最初无细胞核有机组织(原核生物)出现(无法构成化石,可光合作用),开始形成臭氧层
32亿年前:中太古代
28亿年前:新太古代
27~25亿年前:稳定完整的地壳形成(原始核心大陆自海洋中升起形成)
25亿年前:大氧化事件→动物出现成为可能
海藻光合作用,地球氧气剧增
元古宙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单细胞原生动物→多细胞后生动物
25~18亿年前:古元古代
成铁纪→层侵纪→造山纪→固结纪
25~19亿年前:演化出细胞核,出现真核生物
生物初步分化出四大界:单细胞生物、未来的多细胞植物、动物、真菌
24.5~21.1亿年前:形成超级大陆凯诺兰大陆
24亿~21亿年前:休伦冰河时期
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最长的一次大冰期
20亿年前:造山纪
费里德堡盆地(陨石坑)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陨石坑
19亿年前:出现高级生命形态
大气含氧量上升,臭氧层增厚
18~10亿年前:中元古代
盖层纪→延展纪→狭带纪
18~15亿年前:哥伦比亚超级大陆形成(在凯诺兰大陆残骸上)
11~8亿年前:罗迪尼亚大陆形成(在哥伦比亚大陆残骸上)
10亿~6亿年前:新元古代
拉伸纪→成冰纪→埃迪卡拉纪
8~5.7亿年前:震旦纪(新元古代后半段)
埃迪卡拉生物群
7.2~6亿年前:不同气候出现
形成干燥地区、温暖海洋、两极冰封区
7~6.3亿年前:以细胞链为基础形成早期多细胞生物
6.2~5.7亿年前:地球雪球期
赤道一线幸免于难,大部分多细胞生物灭亡
6.3~5.42亿年前:回温→海中光合作用活跃→大气含氧量大幅上升
隐生宙
寒武纪(5.42亿~4.883亿年前)
纽芬兰世→第二世→苗岭世→芙蓉世
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
动物群特点:具有坚硬外壳、海生无脊椎动物
5.4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弱肉强食的古生代
5.35亿年前:珊瑚礁大量出现
5.3亿年前:恐虾纲
寒武纪地球霸主
5.3亿年前:海口鱼
脊椎动物的祖先
5.21亿年前:三叶虫首现
寒武纪最成功的类群,该时期典型化石
5.2亿年前:罗迪尼亚大陆分裂→超大陆冈瓦纳古陆形成(今南美洲、南极洲与非洲大部、马达加斯加、印度)、劳伦古陆(今北美洲)、波罗地大陆(今东北欧)、西伯利亚大陆(今西伯利亚)
5.1亿年前:陆地植物出现
4.9亿年前:冰冻期
最大规模生物灭绝
奥陶纪(4.883亿~4.437亿年前)
直壳鹦鹉螺:奥陶纪地球霸主
奥陶纪早期→奥陶纪中期→奥陶纪晚期
取名于大不列颠古老部落奥陶部落
4.88亿年前:板足鲎出现并崛起
4.85亿年前:奥陶纪: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
古生代第二纪
4.8亿年前:首次出现陆生脊椎动物:淡水无颚鱼
4.78亿年前:第一批真正的植物出现
仅生长在海底
4.73亿年前:不具备下颌的原始鱼类
4,71亿年前:海中猎手:体长数米的海蝎子
4.62亿年前:第一批陆生植物占领沿海地区
4.6亿年前:星甲鱼
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脊椎动物的时代即将开始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后进化成最早有颌部的脊椎动物:棘鱼
4.5亿年前: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主流理论:冈瓦纳古陆漂至南极开始封冻(三叶虫几乎全军覆没)
其他理论:伽马射线
志留纪(4.437亿-4.16亿年前)
早志留世→中志留世(海侵顶峰)→晚志留世
气候炎热潮湿,部分内陆炎热干燥
板足鲎:志留纪地球霸主
取名于大不列颠的古老部落志留部落
4.39亿年前:塔康造山运动→未来北美和北欧的山脉
4.37亿年前:身长5米的巨型头足纲动物占领食物链顶端; 出现原始鱼类
4.33亿年前:早期裸蕨类登陆沿海
4.26亿年前:首批真正的陆地居民:海蝎子、多足纲生物等
4.22亿年前:有颌原始鱼类; 菊石祖先有螺壳鹦鹉螺极盛
4.2亿年前:盾皮鱼
脊椎动物崛起
4.19亿年前:劳伦古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向劳亚大陆靠拢
4.15亿年前:海平面下降,植物入侵(原始裸蕨类、孢子植物),出现早期沼泽
泥盆纪(4.16亿-3.592亿年前)
鱼类主宰的时期
主要为温带气候
邓氏鱼:泥盆纪地球霸主
泥盆纪末期:鲎、巨脉蜻蜓、远古蜈蚣虫三足鼎立
4.12亿年前:劳亚古陆形成,与冈瓦纳古陆接壤
4.09亿年前:菊石为该时期地质层的标志性化石
3.91亿年前:形成简单的森林生态系统
3.82亿年前:软骨鱼开始崛起
3.8亿年前:邓氏鱼(体型最大的盾皮鱼)
海洋霸主
3.77亿年前:超级地幔柱事件引起生物灭绝
3.74亿年前:陆地被不会飞的昆虫占领
3.62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再次漂经南极,陆表封冻
3.6亿年前:鱼石螈(肉鳍鱼类)出现并登陆
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两栖动物
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
3,59亿年前:罕根堡事件
植物蓬勃发展导致氧气过剩
出现大规模赤潮现象
海洋缺氧
物种加速灭绝
石炭纪(3.592亿~2.99亿年前)
密西西比纪→宾夕法尼亚纪
巨虫时代
3.57亿年前:冈瓦纳大陆漂离南极
气候变暖变潮湿
3.55亿年前:昆虫崛起
高浓度氧气使昆虫体型不断变大
3.5亿年前:希伯特鲎
板足鲎的末裔
3.5亿年前:巨脉蜻蜓
地球上曾出现过的最大的昆虫物种
第一批飞上天空的动物
第一代天空霸主
3.44亿年前:两栖动物的天下
陆上最大型动物
3.23亿年前:树木可高达50米,形成丰富煤炭资源
石炭纪因此得名
3.07亿年前:羊膜卵动物诞生
两栖动物一条分支进化为爬行动物
两大分支合弓纲和蜥形纲将激烈竞争
3.03亿年前: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
石炭纪末小灭绝事件→带走最后的巨型节肢动物,将两栖动物禁锢在水系附近
二叠纪(2.99亿~2.51亿年前)
蚓螈:二叠纪地球霸主
2.96亿年前:劳伦古陆和冈瓦纳大陆合并
地球一部分为盘古大洋,另一部分为联合古大陆(泛大陆)
2.9亿年前:旋齿鲨出现
鲨鱼演化史上最著名的妖孽
2.81亿年前:为适应干旱进化出裸子植物
2.80亿年前:浅海逐渐干涸→大量盐矿结晶
2.8亿年前:异齿龙出现
昙花一现的盘龙类
2.74亿年前:奥尔森小灭绝事件
盘龙类的统治戛然而止,兽孔目成为泛古大陆统治者
2.74亿年前:兽孔目统治陆地
2.74亿年前:虾膜螈
有史以来最大型的两栖动物
2.66亿年前:盘古大陆分裂,全球性海洋形成
2.59亿年前:出现滑翔爬行动物的原型
2.52亿年前:丽齿兽
首次长有犬齿的动物
2.52亿年前:水龙兽
曾经主宰过地球
2.52亿年前:盾甲龙
早期大型食草动物
2.52亿年前:西伯利亚暗色岩事件
特纳普超级火山爆发
大范围物种灭绝
古生代(5.42亿~2.51亿年前)
三叠纪(2.51亿~1.996亿年前)
名称来源:斑砂岩、壳灰岩、考依波泥灰岩三种岩层叠加
气候:炎热干燥的大陆性气候
2.48亿年前:冈瓦纳大陆一些碎片脱离→东南亚
2.45亿年前:犬齿兽数量繁多
2.43亿年前:海平面回升
2.42亿年前:菊石、箭石达到全盛期
2.4亿年前:初龙类登上舞台
陆地统治者
2.39亿年前:鱼龙、蛇颈龙
2.33亿年前:南阳杉、柏树、紫杉、松树、棕榈、银杏树出现
2.25亿年前:初龙类进化为恐龙
2.21亿年前:早期翼龙
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
2.21亿年前:恐龙进化成两目:蜥臀类、鸟臀类
2.2亿年前:原鳄龟
龟类始祖
2.18亿年前:中国北部和南部大陆板块相撞→秦岭
2.15亿年前:小型犬齿兽品种进化为最原始哺乳动物
2.12亿年前:气候使海平面再次下降→催生咸水湖和盐矿层
2.09亿年前:陨石撞击→加拿大魁北克的马尼夸根火山口
2.08亿年前:盘古大陆开始分裂→强烈的火山运动
2.03亿年前:原始爬行类动物种群灭绝(初龙类、兽孔目)
侏罗纪(1.996亿~1.455亿年前)
整体气候:持续炎热、高湿度。
浅海区积聚生物残骸不断沉积→压缩变质后成为石油和天然气
恐龙:侏罗纪地球霸主
1.97亿年前:沙漠停止扩张,沼泽和森林扩张
1.96亿年前:三叠纪一些物种进化为现代蛙类
1.94亿年前:温血恐龙遍布各个气候区
1.89亿年前:特提斯洋涌入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之间,新生海洋扩大→墨西哥湾形成
1.88亿年前:海龟和咸水鳄首次出现
1.86亿年前:蜥脚类食草恐龙成为陆上最庞大生物
腕龙、地震龙
1.84亿年前:侏罗纪最出名兽脚类恐龙:异特龙
1.8亿年前:地震→北美洲和南美洲合并、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合并、大西洋诞生、形成大西洋洋中脊(地球上规模最庞大的山脉结构)
1.74亿年前:菊石、鹦鹉螺、鱿鱼、箭石又一次爆发
1.74亿年前:有软鳞的现代鱼类首次出现
1.69亿年前:第一批真正的哺乳动物出现
胎生有袋类动物
1.5亿年前:进化出原始鸟类
始祖鸟
1.47亿年前:南极、南非、北美东部火山大爆发→玄武岩层
物种灭绝
白垩纪(1.455亿~6550万年前)
恐龙:白垩纪地球霸主
1.44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分裂成南美洲、非洲、印度、大洋洲、南极洲
1.43亿年前:温室气体→全球炎热干燥→历史上气候最炎热时期
1.41亿年前:开花植物迅速发展
1.35亿年前:甲龙、禽龙、鸭嘴龙、角龙
1.3亿年前:哺乳动物中第一批真兽下纲出现
1.28亿年前:群居蚂蚁
1亿年前:有钙质壳的微生物在海床沉积→形成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气
9800万年前:马达加斯加脱离印度板块、新西兰从大洋洲独立、不列颠群岛和纽芬兰分开、格陵兰岛和挪威分开
9400万年前:沧龙出现
7500亿年前:霸王龙(暴龙科)
最大型食肉恐龙之一
7000万年前:大型火山活动
7000万年前:气候转冷、四季开始分明
6550万年前:陨石撞击
恐龙全体灭绝、菊石灭绝
超70%的生物灭绝
中生代(2.51亿~6550万年前)
第三纪(6650万~180万年前)
6200万年前: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出现
5900万年前:大型鸟类为平原霸主
5900万年前:鸣禽亚目等现代鸟类首次出现
5500万年前:气候变暖→热带丛林
4400万年前:原始海生哺乳类出现
海豚、鲸类的祖先
3400万年前:食肉动物进化成猫型亚目和犬型亚目
3400万年前:南极洲漂至极地
3250万年前:大洋洲与南极洲脱离
2400万年前: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2200万年前:中亚草原、非洲平原、南美潘帕斯草原出现
草本植物征服全球
1500万年前:新几内亚岛的高原形成
500万年前:太阳活动减缓→气候显著变冷→北半球大量冰川
很多原始哺乳动物灭绝
250万年前:南美洲北美洲对接→“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
200万年前:能人
早期猿人阶段
第四纪(180万年前~人类纪元)
180万年前:更新世:最后一次冰川全盛期
史前象(猛犸象、乳齿象) 有蹄目(披毛犀、大角鹿) 掠食动物(洞熊、穴狮、剑齿虎)
100万年前:直立猿人
晚期猿人阶段
50万年前:智人
早期智人阶段
25万年前:现代人
晚期智人
1万年前:全新世:气温转暖
人类世
新生代(6650万年前~人类纪元)
显生宙
古生物学&地质学史上一大悬案
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同时并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
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认为此事实是反对进化论的有利证据,给出解释可能是地质记录不完全或老地层淹没在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