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凯利的个人构建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凯利的个人构建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生平事略、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理论应用、理论评价。
编辑于2022-11-26 18:25:21 甘肃这是一篇关于凯利的个人构建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生平事略、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理论应用、理论评价。
艾森克理论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ans J. Eysenck , 1916—1997)提出的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主要针对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
这是一篇关于爱森克的特质理论的思维导图,艾森克理论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ans J. Eysenck , 1916—1997)提出的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主要针对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凯利的个人构建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生平事略、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理论应用、理论评价。
艾森克理论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ans J. Eysenck , 1916—1997)提出的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主要针对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
这是一篇关于爱森克的特质理论的思维导图,艾森克理论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ans J. Eysenck , 1916—1997)提出的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主要针对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
凯利的个人构建理论
生平事略
1926年获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1928年获教育社会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二战服役期间在军队中对临床学的效用和质量作了很大改进。1946-1965年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任该校心理学教授和临床心理学系主任
理论观点
人性观 凯利对人性的假设是,人即科学家。科学家的目的就是努力去解释世界,对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凯利认为心理学家也与科学家一样,试着去预测并控制行为。普通人如同科学家一样,在探索现实,建构着自己的生活。
他对人性的看法如下:人生发展的方向是朝向于未来的,因为个体能够用预测对未来形成建构。 人既是自由的,又是被决定的。人能自由去解释事件,但是同时又为建构所局限。人对环境有主动形成表征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动的反应。 在人格的独特性与普遍性方面,凯利采取中立的立场。
人格概念 人格的核心概念就是建构。建构或构念,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分析世人的观点,是人们用来对事件整理分类的一种概念,也是人们看待并控制事件的思维模式。每一个建构就是一种观点、一种见解、一种思想、一种模式,它能对现实作出预测。
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是由一组独特结合的建构群所组成的复杂系统。个体差异就表现在个体所拥有的建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方式的不同上。
(1)依据建构的作用:核心建构与外围建构 核心建构,是个体行为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建构,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信念。外围建构,是较易改变的建构,不起决定作用的建构。 (2)依据建构的通透性:可渗透建构和非渗透性建构 可渗建构,是能容纳新成分进入其适用范围的建构。非渗透性建构,是拒绝新的成分进入其领域的建构。 (3)依据建构的可变性:紧缩建构和松散建构 紧缩建构,是对事件的预测绝无改变的建构。松散建构,是对事件的预期可随时间、情境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建构。 (4)依据建构的表达方式:言语建构和前言语建构 a.言语建构,是有一定文字符号来表达的建构。 b.前言语建构,是通过非文字符号来表达的建构。它通常出现在儿童时期,虽然儿童的言语尚不发达,他们仍然能运用表情、动作等来描述和预测事件,如亲昵、示好、恐惧等。 (5)依据建构的层次:主导建构和从属建构 个体用来解释并预测事件的建构系统具有组织性和层次性,系统中的建构呈现出层次排列的结构,以减少人格系统中的矛盾。 ①主导建构是包含其他建构在内的上位层次的建构。 ②从属建构则是被包含在别的建构(主导建构)中的下位层次建构。
上述十种建构组成了人格的建构系统,系统内的各种建构成分相互关联,形成动态的系统。根据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他的建构系统。人用建构来解释事件并预测事件,此人所用的建构便界定了他的世界。研究人格只要研究其建构就行。
基本假设与推论 凯利以一种高度组织化且结构化的方式提出他的人格理论。他的整个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和十一项推论。 基本假设,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是由其预测事件的方式所引导的。在这一基本假设下,凯利提出了11种推论:
(1)构建定理一一个人通过对事件的反复建构来预测事件;(2)个性推论一一个别差异是由于人们按照自己的构念来看待周围世界之故。(3)组织推论一一个人构念是一个有组织、分层次的系统(4)二分推论一一个人所有构念都具有两极性。(5)选择推论--人是通过构念选择的限定或扩展来运用构念的。(6)范围推论--说明一种构念仅实用于一定范围的事件;(7)经验推论一一个人建构系统随着个人连续对事件所做的解释而改变;(8)调节推论--说明某些构念比另一些构念更具有通透性;(9)片段推论--说明在尝试建立新构念时可能会出现反常行为,但从整体上看人的行为是一致的;(10)共同推论--说明人们的相似性不是因为他们的经验相同,而是由于他们建构经验的方式相同;(11)社交推论--说明为了扮演角色,个人必须了解他人的构念系统,然后照此行动。
人格动力 “除了他是活生生的人之外,没有任何原因能激励一个人。 推理论(草耙理论) 弗洛依德、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 拉理论(胡萝卜理论) 荣格、阿德勒 公驴理论 较注重自身的本性
当个体遇到新的情景时,其产生的行为具有CPC循环的特征。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即详察(Consider)--预断(Preemption)--控制(Control)。
详察阶段 个人努力尝试许多命题建构,尽可能对情境做各种解释。涉及到“假如-然而”的思考,或认知上的试误。 预断阶段 在前一阶段思考的全部建构中选择那些似乎同这种情况特别相关的建构 控制阶段 个人实际上已作出了抉择,制定了行动过程。
人格发展 凯利认为人格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建构系统的发展之上。个体的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对世界预测的准确性。 个人建构系统是通过对事件的反复建构而产生的,建构的产生是依据先前的经验,人们通过概括化的过程来对经验进行建构,接着人们再依据自己已形成的建构去解释新信息、控制行为、预测未来。 如果由某种建构产生的预测被经验证实,那么,这个建构就是有用的,被纳入个人建构系统中,使建构系统不断扩展与复杂化;没有被证实的预测,要被修正或被淘汰出建构系统,不断被优化的个人建构系统,会进一步提高个体预测未来的准确性,就意味人格的发展。 个人建构系统发展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个人建构系统在建构的数量、质量、复杂性、组织方式等方面都会变化。 影响个人建构系统发展的因素受制于内外因素,个人建构是否具有渗透性,建构系统是否具有丰富性,建构组织是否具有条理性,建构使用是否恰当,等等,都会影响个人建构系统的发展
研究方法
角色建构测验 了解一个人,也就是去了解他解释世界的方式,即了解一个人的建构系统。凯利根据自己的理论,建立了自己的测量方法——角色建构测验。角色建构测验分为个人式和团体式。 固定角色疗法 让来访者扮演一个由心理治疗者设定的新角色,来访者按照新的角色要求来行动,治疗者鼓励患者以新的方式来看自己以新的方式行动,并以新的方式来解释自己,也就成为一个新的人。
研究主题
(一)认知复杂性一简单性 认知复杂的人其认知建构的分化程度高,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的建构来预测世界且预测的准确性高;认知简单的人则相反。 1.认知复杂性量表 2.发展 认知复杂性一简单性引发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人们发现,认知建构系统随年龄增长,其复杂性增加的现象。 3.决定因素 (1)有研究发现,儿童认知的复杂程度是与其童年时接受刺激的复杂性有关;(2)另一项研究发现,认知复杂性高的儿童比认知复杂性低的儿童,其父母倾向于给予独立自主,且较民主。
(二)焦虑与威胁 当人们的建构系统发生变化时,或在使用建构发现无法预测世界时,就会产生焦虑或威胁的情绪感受。 1.焦虑 (1)焦虑是个体对所遭遇的事件位于他的建构系统适应范围之外的认知。因此,当个体没有适当的建构去认识了解生活中的事件,就无法预测,产生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进而又会导致焦虑。 (2)人们用各种方法使自己远离焦虑。当遇到无法解释的事件时,即位于适用范围外,个体可能扩展某一建构使它能应用到更广泛的事件上,或者可能会紧缩其建构,而只聚焦于某一关键点上。 2.威胁 当一个新的建构将要进入他的建构系统时,会引发个体的害怕。特别是,当个体觉得他的建构系统将发生一次大震动时,尤其是核心建构出现变化时,他会感到威胁。所以,威胁是对个人核心建构中将发生全面改变的意识。
理论应用
(一)建构作用与功能失调 个人建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否具有重要作用,认知理论则运用建构来解释心理问题的起因。 去除混乱或制造混乱 没有建构,世界就会变得混乱,凯利认为所有人也像科学家一样,都力图减少不确定性,来使自己的生活明朗化。 统领作用或制约作用 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在许多建构中选择开建立自己的建构系统,一旦个人建构被创造以后,反过来就会统领人们的行为。因此,建构的性质会决定个体的未来。
(二)病态构建的特点 病态建构是病态人格的根源。1.建构系统的缺陷:构建过度可渗透和过于不可渗透;建构的不准确性;建构系统的组织无层次
2.建构使用失误 01 建构过度紧缩或松散 在过度紧缩的情况下,个体无视外在情况的差异均做出同样预测,在过度松散的情况下,个体则使用同一建构任意预测。 02 过于寻求安全确定性的建构 扩展又是建立在冒险的基础之上的,冒险与创新有时会给一些心理脆弱的人带来不安全感,自信不足或自卑的人常常会寻求安全的建构预测。 03 建构使用超出其适用范围 建构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其应用所能及的一切事件,建构的适用焦点则包含其应用时最恰当的某些事件。
3.自杀与敌意 (1)自杀 凯利认为自杀乃是一种确认自己生命的行动,或是一种放弃生命的行动。 ①前者,自杀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宿命论,或因全面性焦虑因为事件发展的结果已无法改变,所以没有等待结果的必要;②后者,则是因一切太难预料,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全盘放弃。因为人经常要在确定与探索之间进行选择。而自杀是选择了确定(对生命价值的确定),这时表明个人建构已紧缩到了极点。事实上,自杀是人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认知判断,当个体确认生命已经无意义时,他/她就会选择放弃。
理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