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阻断药
本章梳理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阻断药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禁忌症等。结合了景晴老师的授课内容。
编辑于2022-11-27 10:37:0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阻断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拟肾上腺素药/拟交感胺类药
包括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非儿茶酚胺类——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沙丁胺醇、麻黄碱等
大部分药物通过兴奋肾上腺能受体而产生作用
α1肾上腺素受体
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消化道括约肌、泌尿道、子宫,引起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肝糖原分解
α2肾上腺素受体
存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NE的释放起负反馈作用,此外,血管平滑肌及中枢也有α2受体
β1
心脏——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β2
血管,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肝糖原降解、肌肉颤动
β3
脂肪细胞——脂肪降解
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Adr,(副肾)主要在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中合成,先形成NA,然后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
特点
药用AD为家畜肾上腺髓质提取或人工合成品。
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失效
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乃至棕色失效
酸性溶液中稳定
体内过程
①口服易失效(消化道黏膜α1受体被激活,血管收缩,吸收减少+首过效应/ 口服骺还会被 碱性 肠液、肠黏膜及肝内破坏)
②肌内注射吸收较快,维持时间短,血管舒张作用过于强烈
③皮下注射,(血管收缩)吸收较慢,维持1h
代谢——外源性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AD进入血液循环后,立即通过摄取和酶的降解失活。灭活AD和NA的酶主要有 COMT和MAO
排泄——主要经过 肾脏 排泄
药理作用

不利:心肌的耗氧增加、兴奋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期前收缩乃至心室肌纤维颤动。
SBP是收缩压,DBP是舒张压
主要作用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而对静脉和大动脉作用较弱
冠状动脉扩张原因
β2受体兴奋所致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心肌代谢产物,尤其是腺苷的作用
收缩期缩短,舒张期相对延长
治疗剂量——心脏兴奋,心排出量增加,收缩压增大,但骨骼肌舒张与皮肤黏膜血管收缩作用抵消舒张压下降或不变,,脉压加大,有利于血液对各组织器官的灌注
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
平滑肌作用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β2)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
收缩支气管黏膜上的血管,降低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
胃肠道张力减小,收缩频率降低,幅度变小
膀胱逼尿肌舒张,括约肌和三角肌(α)收缩
中枢神经系统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大剂量可出现中枢兴奋症状,如呕吐、激动、肌强直甚至惊厥等
升高血糖是通过——激动肝脏β2和α受体而产生, 脂肪分解是通过激动脂肪细胞的β受体而产生
同时可导致血钾增加
临床应用
心脏骤停(心室内注射、首选药)
配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电击所致的心脏骤停也可用肾上腺素配合心脏除颤器或利多卡因等
过敏性休克,首选药
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渗出消除水肿→缓解喉头水肿、支气管黏膜水肿
改善心脏功能,强心→升高血压
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气管,改善通气功能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
支气管哮喘 急性 发作
与局麻药配伍——延缓局麻药吸收、延长局麻时间
局部止血(不可用于指尖)
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紊乱:心悸、烦躁、头痛
大量使用→血压升高,脑出血
心律失常→心室纤颤
禁忌症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器质性心脏病、甲亢不用; 老年人、糖尿病慎用
多巴胺
DA,为NA前体,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弱
体内过程
口服易在肠和肝中破坏失效,一般静脉滴注给药
体内经COMT和MAO催化代谢失效,作用时间短
难以引起中枢作用——外源多巴胺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药理作用
主要激动α、β和外周的多巴胺受体,并促神经末梢释放NA

临床作用
抗休克(各种休克,感染性、心源性、出血性),对于伴有心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者较为适宜,治疗时应注意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淤积于心脏)
与利尿药合用治疗肾衰竭
不良反应
偶见恶心呕吐
剂量过大或滴注过快可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肾血管收缩引起的肾功能下降
发生则减慢滴速或立即停药,必要时可用 酚妥拉明 拮抗
麻黄碱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可有欣快感
小部分在体内经脱胺氧化而被代谢,大部分以原形自尿液排出
代谢和排泄都缓慢,故作用较肾上腺素持久
药理作用
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
拟肾上腺素作用弱而持久
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较显著
易致兴奋、不安和失眠
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原因:递质逐渐耗损、药物与受体亲和力降低、受体脱敏
直接作用——激动α1、α2、β1、β2受体, 间接作用——促进神经末梢释放NA-置换囊泡内递质
心血管
心排出量增加,皮肤黏膜肾脏血流减少,扩张骨骼肌血管; 血压升高缓慢而持久(3-6h)
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肾上腺素弱,但持续时间更久
中枢神经系统
易通过血脑屏障,兴奋中枢
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弱的兴奋作用
临床作用
消除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
缓解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皮肤黏膜症状
预防或缓解哮喘
用于某些低血压状态,如麻醉引起的低血压
不良反应
震颤、焦虑、失眠、心悸和血压升高(剂量过大或焦虑者)
为避免失眠,不宜在晚饭后使用
α受体激动剂
α1、α2受体激动剂
去甲肾上腺素
NA,NE。是肾上腺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神经递质,在肾上腺髓质的分泌中仅占少数。
体内过程
口服无效,皮下住着或肌肉注射易局部缺血,坏死
只宜静脉滴注
(上消化道出血时可稀释后口服,有利于血管收缩止血)
分布
较多分布于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心脏等脏器以及肾上腺髓质。 【心、肾上腺髓质、血管等】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摄取
摄取1(储存)和摄取2(破坏)
排泄多以VMA从尿液中排出,少量原形排出
药理作用
激动α受体作用强大,对α1和α2无选择性。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无激动作用
血管
皮肤和黏膜血管收缩最为强烈
其次是肾血管收缩
内脏和骨骼肌血管也收缩
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皮肤、黏膜>肾>肝、肠系膜>骨骼肌
例外:心脏的冠状动脉对NA是舒张反应—— β1受体兴奋,心脏的代谢产物增加,如腺苷等增多使冠状动脉舒张(腺苷有很强的舒血管作用】 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提高了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故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临床
早期神经源性休克;α阻断药引起的中毒; 口服上消化道止血(局部止血)
药物性低血压——所有药物引起的低血压都可以考虑用NA,不可用肾上腺素。
心脏
心脏作用较AD弱
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
整体情况下,心率因血压的升高而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反射性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慢);心排出量不变或下降。 大剂量时,可以使心脏的自律性增加,从而产生心律失常(但较AD少见)
心脏骤停辅助药
血压
较强的升压作用
小剂量——心脏兴奋,心肌收缩力加大。升高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较弱,脉压略加大
较大剂量——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明显增加,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脉压变小。
其他
使孕妇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增加,大剂量时出现血糖升高。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也较弱。
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常见于静脉滴注时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可用 酚妥拉明 解救
急性肾衰竭——滴注时间过长或过大,肾脏血管剧烈收缩,产生少尿、无尿和肾实质损害
预防:必须保证每小时25ml
禁忌: 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少尿、无尿、严重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及孕妇禁用。
间羟胺
又,阿拉明,化学性质稳定,主要作用于α受体,对β1受体作用比较弱
①直接对肾上腺素受体有激动作用
②通过促进释放NA而发挥间接作用
特点
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的作用比NA缓慢持久,弱,对肾血管影响较小,较少发生少尿 [类似于NA但是比它弱]
缓慢升高休克患者的血压,增加其心排出量,不易引起心律失常,心率变化不大
临床上常用于替代NA,用于治疗各种休克的早期,尤其是心源性休克或感染性中毒性休克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以及手术后或脊髓麻醉后的休克。
容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α1受体激动剂
去氧肾上腺素
又叫 苯肾上腺素,新福林。
作用机制与间羟胺相似,不易被MAO灭活。与NA比较,升血压作用弱而持久,可用于抗休克治疗
静脉点滴、肌注均可
药理作用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减慢心率(减压反射)
临床应用
防治 腰麻、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的低血压
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眼底检查时作为快速短效的扩瞳药(激动瞳孔开大肌的α1受体,使其收缩,产生扩瞳作用)
一般不引起眼压升高
甲氧明
作用基本同上
羟甲唑林
显著收缩鼻黏膜血管,改善通气,有抗组胺作用
临床——过敏性鼻炎、鼻炎、鼻粘膜出血
α2受体激动剂
可乐定
中枢抗高血压药物
机制
直接激动下丘脑的中枢后膜α2受体——使抑制性神经元激动,减少中枢交感神经冲动传出,从而一直外周交感神经活动
激动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α2受体,增强其负反馈作用,减少末梢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外周血管和肾血管阻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患有青光眼的高血压,但不做一线用药,也治疗偏头痛、严重痛经。
β受体激动剂
β1、β2受体激动剂
异丙肾上腺素
人工合成品,对β受体激动作用强,但选择性较低,对α受体几乎没有作用
体内过程
口服在肠黏膜与硫酸结合而失效
舌下给药可从黏膜下舌下静脉丛迅速吸收发挥作用
气雾吸入给药吸收更快
主要经肝脏和其他组织中COMT代谢失活,MAO对其作用弱
作用时间较肾上腺素长,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
心脏
正性肌力和正性缩率作用,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
与AD比较,其加快心率、加速传导的作用较强,对正位起搏点有显著兴奋作用,也能致心律失常,但较少产生心室颤动。
血管和血压作用
有舒张血管的作用——骨骼肌血管>肾血管、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
少量兴奋心脏舒张血管,脉压差增大
大量回心血量减少,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减小
平滑肌
舒张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对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强于AD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
但不能收缩支气管黏膜血管,不能消除水肿,与肾上腺素不同。
久用可产生耐受性,与受体减少有关
其他
促进糖原分解及游离脂肪酸的释放,组织耗氧量增加,升血糖作用较肾上腺素弱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兴奋作用微弱,过量时引起呕吐、激动、不安等。
临床作用
支气管哮喘(舌下或喷雾)
房室传导阻滞(舌下或严重时静脉滴注)——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骤停——心脏自身节律缓慢、高度房室传导组织合伙窦房结功能衰竭并发的心脏骤停,与AD、间羟胺合用
休克——血容量补足。外周阻力高的休克可用其增加心排出量和扩张外周血管
感染性休克
不良反应
心悸、头痛、皮肤潮红
过量可致心律失常甚至房颤
禁用于——冠心病(会增加组织耗氧量)、心肌炎、甲亢及嗜铬细胞瘤患者
β1受体激动剂
多巴酚丁胺
口服无效,静脉给药半衰期短,须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持续用药可产生耐受性
作用特点
选择性作用于β1受体,对β2和α受体作用较弱,对多巴胺受体无作用
增加心排出量和心肌收缩力(对心率的影响较异丙肾上腺素弱,较少引起心动过速,对血压的影响小)
临床应用
心力衰竭——由于心脏手术或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
ISO(异丙肾上腺素不能用于心力衰竭
抗休克(伴有心衰,或心收缩力减弱),疗效优于ISO,且安全。
不良反应
血压升高、心悸、头痛、气短,偶致心律失常
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多,亦可引起心肌梗死病人梗死面积增加
心房纤颤、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禁用
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
使支气管、子宫和骨骼肌、血管平滑肌松弛
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
具有强大的解除平滑肌痉挛作用,而无明显的心脏兴奋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还有——特布他林、克伦特罗等
肾上腺素α受体阻断药
能阻断肾上腺素受体,本身不激动或较少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作用
特点
与α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产生α阻断效应
能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翻转”

能减弱或取消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但无翻转
α受体阻断药
短效类
酚妥拉明
立其丁,口服效果较差。一般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
体内代谢迅速,大多数以灭活的形式从尿中排泄,作用时间短,一般1.5h。
药理作用
选择性阻断α受体,对抗肾上腺素的α作用
与α受体结合较疏松,极易解离,故阻断α受体的作用弱而短暂,是竞争性α受体阻断剂。
血管
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肺动脉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对静脉的舒张作用强于动脉——原因(阻断α受体,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心脏
兴奋作用,使心收缩力加强和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 原因——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心跳增加;(窦弓反射) 直接兴奋β1受体,或(和)阻断突触前膜的α2受体,促进肾上腺素神经末梢释放
有时可致心律失常
其他作用
拟胆碱作用,使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张力增加
组胺样作用,能使胃酸的分泌增加皮肤潮红。
临床应用
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雷诺氏症、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NA静脉滴注发生外漏时,可用本品做皮下浸润注射
用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此病骤发的高血压危象以及术前治疗。
抗休克——用于感染性、心源性和神经源性休克,增加心排出量,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肺循环阻力,防止肺水肿发生。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排出量不足,静脉淤血)
注意
血压下降明显,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不良反应
低血压,较常见
体位性低血压
口服——胃肠道平滑肌兴奋致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和诱发溃疡
可致心律失常
禁忌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冠心病慎用
长效类
酚苄明
非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
脂溶性高,大剂量用药蓄积与脂肪组织中,然后缓慢释放
起效慢、作用强而持久
药理作用
舒张血管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引起的反射作用,加上阻断突触前α2受体作用和对摄取1、摄取2的抑制作用)
高浓度有较弱的抗5-羟色胺和抗组胺作用
临床应用
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抗休克
治疗嗜铬细胞瘤
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
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
哌唑静
对α1阻断作用较强
治疗—— 高血压,良性前列腺增生
特点——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同时,无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及明显加快心率的作用
选择性α2受体阻断药
育亨宾(科研工具药)
阻断α2受体,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交感神经张力,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治疗男性各型阳痿及性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