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学-0152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关于诊断学-0152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目的: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治的重要步骤,要做到准确、完整,同时重视沟通技巧及尊重患者隐私。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总结了 解剖特点、 分类、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等。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述、 解剖特点、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洽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 的实验室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正常值:<50mg/ L (1~ Smg / dl )。
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
血管外溶血时正常。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度增高。
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正常值0.7~1.5g/ L (70~150mg/ dl )。
各种溶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均有减低,以血管内溶血减低为显著。
严重血管内溶血(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超过1.3g/ L 时)可测不出。
肝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等也可减低或消失。
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肝外阻塞性黄疽等可有结合珠蛋白增高。
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检测
正常结果阴性。
阳性表示为严重血管内溶血。
含铁血核黄素尿试验 (Rous试验)
铁离子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中生成蓝色的铁氰化铁,即普鲁士蓝反应。
如尿液中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含铁血黄素,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中可有深蓝色物质出现,即为阳性。
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呈现阳性,并持续数周。
常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在溶血初期可阴性。
红细胞寿命测定
用51 Cr 标记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半衰期。
正常红细胞半衰期为25~32天。
溶血性贫血时常小于15天。
红细胞膜 缺陷的检测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原理
红细胞在低滲氯化钠溶液中细胞逐渐膨胀甚至破裂而溶血。
红细胞滲透脆性试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滲氣化钠溶血的抵抗力,即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将患者的红细胞加至按比例配制的不同浓度低滲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其溶血的情况,结果以被检红细胞最小抵抗力(开始溶血时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和最大抵抗力(完全溶血时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来表示。
正常值
开始溶血:0.42%~0.46%(4.2~4.6g/ L ) NaCI 溶液。
完全溶血:0.28%~0.34%(2.8~3.4g/ L ) NaCl 溶液。
脆性增高
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时氣化钠溶液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提前两管(0.04%)或更高,即开始溶血>0.50%、完全溶血>0.38% NaCI 溶液时为脆性增高。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增高。
脆性减低
常见于海洋性贫血,也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某些肝硬化及阻塞性黄疽。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孵育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增加,储备的 ATP 减少,导致红细胞膜对阳离子的主动传递受阻,钠离子在红细胞内集聚,细胞膨胀,渗透脆性增加。
未孵育:50%溶血为4.00~4.45g/ L NaCl 。
37℃孵育24小时:50%溶血为4.65~5.9g/ L NaCI 。
脆性增加
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血生贫血。
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脾切除术后。
自身溶血性试验 及纠正试验
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内酶缺陷,葡萄糖酵解障碍,不能提供足量 ATP 以维持红细胞内的钠泵作用。
患者红细胞无菌条件下在自身血浆中温育48h,使 ATP 储备减少,钠泵作用减弱,导致溶血增强。
在孵育过程中,分别加人葡萄糖和 ATP 作为纠正物,并以氯化钠溶液为对照,观察溶血是否被纠正。
正常人红细胞经孵育48h后,仅轻微溶血,浴血度小于3.5%。
加葡萄糖和加 ATP 孵育,溶血明显纠正,溶血度均小于1%。
意义
可用作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时,经孵育后溶血明显增强。加人葡萄糖及加人 ATP 后孵育,溶血均得到明显纠正。
I 型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时自身溶血加重,加葡萄糖和 ATP 均可使溶血部分纠正。
lI 型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陷症)自身溶血明显增强,加人葡萄糖孵育,溶血不能纠正,只有加人 ATP 才能纠正。
红细胞酶 缺陷的检测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在有足量的还原型辅酶 I ( NADPH )存在下,反应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能被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
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 -6- PD )含量正常时,由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生成的 NADPH 的数量足以完成上述还原反应。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75%。
高铁血红蛋白0.3~1.3g/ L 。
减低
蚕豆病和伯氨喹型药物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 G -6- PD 缺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明显下降。
氢化物抗 坏血酸试验
抗坏血酸钠与Hb02,反应生成 H 202,氰化钠能抑制过氧化氢酶以使 H 202,不受影响,从而使 H 202与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发生反应,产生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 ),后者需要 NADPH 使其再还原为 GSH 。
如红细胞中催化 NADPH 形成的酶(如 G -6- PD )缺乏,则 CSH 产生减少,使 H 202蓄积,Hb02被氧化成为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
如红细胞不缺乏 G -6- PD 则 GSH 活性正常, H 202即被还原失效,Hb02仍呈鲜红色。
纯合子 G -6- PD 缺乏的血液在2h内即变色,杂合子者3~4h变色。
正常血液需更长时间才变色。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G -6- PD 缺乏可致红细胞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肱含量减少,随之出现高铁血红蛋白增高,最后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
取 G -6- PD 缺陷者血液,然后加乙酰苯肼于被检血样及对照标本中,37℃温育2~4h,推薄血片,用1%煌焦油蓝染色。
计算含5个或更多珠蛋白小体的红细胞百分率。
参考值<30%。
G -6- PD 缺陷症,不稳定 Hb , HbH 病等常高于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