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盛期文艺复兴三杰
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又被誉为“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编辑于2022-11-30 15:03:10❷盛期文艺复兴三杰5540
盛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特点500
风格宏伟
盛期文艺复兴大师塑造的形象,首先是宏伟的规模。
风格
与 15 世纪相比,16 世纪的建筑、绘画、雕塑更为宏大, 甚至出现了许多超越常规比例的形象。
巨幅壁画取代了小型架上绘画,而且每一个形象都特别庄严。
在精神上也是一种巨人形象,这种澎湃的创作热情是 15 世纪美术中没有的。
描写环境
16 世纪的艺术家开始描写人物环境,尤其是在威尼斯画派中,对环境描写十分重视。
环境
这种对空间视野的开拓,对自然景色的重视和表现技巧的提高,为独立的风景画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人才辈出
盛期文艺复兴一个重要的特征在于短短的时间里出现了许多才华卓越的艺术家,这是在美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人才
理论总结
盛期文艺复兴大师同时也是艺术理论家,发表了许多理论性的论述。是 16 世纪的文艺理论总结了 15 世纪的成就,将它理论化。
理论
达芬奇著有画论,米开朗基罗在雕塑理论上也做出了深刻的论述。(技巧基本成熟,需要进行总结,如我国古代“著书立作”。顾恺之)
地方流派
盛期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各地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流派,不同的特色。
流派
佛罗伦萨:美术家的摇篮。
威尼斯:表现对生活的乐观享受,浓厚的诗意、艳丽的色彩。
罗马:教皇的地盘,组成了罗马学派。
文艺复兴三杰369
简介
文艺复兴三杰是指 15 世纪到 16 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三位代表艺术家,分别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成就
他们发展了 15 世纪意大利美术的成就,彻底摆脱了哥特式美术的消极影响。
把写实技巧发展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创造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典范之作,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推向了高峰。
总结
在艺术风格上可以总结说。达芬奇是理性的,科学的,含蓄的艺术。
米开朗基罗是雄伟的,强有力的,充满激情的巨人艺术。拉斐尔是优雅的,和谐的,高度完美的艺术。
风格
达芬奇的艺术完美而有富于哲理,代表作《岩间圣母》和《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兼善绘画与雕刻,其艺术强劲雄浑,而又崇高,雕刻代表作《大卫》、《摩西》,绘画代表天顶画《创世纪》和祭坛画《最后的审判》。
拉斐尔艺术优雅和谐,理想化而有富于现实感,代表作《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等。
达芬奇300
简介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他的天才不仅局限于艺术,在数学、医学、地质、机械工程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特点
主张
他主张艺术要以自然为师,要做自然的儿子。
一生坚持科学探索,坚持人文主义的立场和美学观点。
科学
把艺术与科学结合,作品含蓄而充满哲理。把科学和幻想结合起来,然后再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去表现这种真与美。
发明
发明了“渐隐法”就是用模糊的轮廓和柔和的色彩将一个形象融入到另一个形象之中,成功的表现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
代表
代表作品《岩间圣母》、《蒙娜丽莎》以及《最后的晚餐》。
评价
达芬奇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都是人类历史上珍贵遗产。
《蒙娜丽莎》680
简介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传世名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
内容
是达芬奇在佛罗伦萨完成的著名肖像画,这幅画花了他三年的时间来完成,画中的人是佛罗伦萨市的一个银行家的妻子。
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她优雅地侧坐在阳台的椅子上,背后的远山、溪水幽深茫茫,表现了女性的思想深邃与高尚品质。
分析
构图
人是画面的绝对中心。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
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背景山水幽深茫茫,通过空气透视法的描绘使画面背景由近到远逐渐变得模糊,发挥了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触。
表情外形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
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
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身份地位
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评价
该作品集中体现了盛期文艺复兴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成就,代表了达芬奇最高的艺术成就。
此外,该作品是首次以市民阶层妇女为题材并以其名字命名,突破了之前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最后的晚餐》430+
简介
湿壁画
内容
画面描绘了耶稣被捕前与十二门徒晚餐的场景。
耶稣坐在餐桌中央悲伤的摊开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十二门徒分置左右形成四组,其惊恐、愤怒、怀疑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分析
构图
构图别具新意,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呈一字排开。十二门徒分置左右形成四组,避免了视觉重复。
门徒位置
背景层次丰富,画面中央巧妙地设置了三个窗户加强景深效果,把耶稣处在正中的窗前,而左右两边的人物构成的波浪起伏的轮廓线也都向耶稣集中,形成多样统一的艺术美感。
窗户景深
背后的天窗与耶稣相互交融,突出了主体,其光晕凸显耶稣的神圣感,但又不是传统中世纪的表达方式,平衡了市民和宗教两方的需求。
神圣光晕
内心刻画
对于人物的刻画精细入微、惟妙惟肖,着重刻画了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每个门徒的心理状态。
评价
达芬奇的这幅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成熟程度上都堪称精品。
米开朗基罗430
简介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家。
风格
主张
在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里,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全面鲜明的表达,因为其作品有意无意的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动性和积极作用以及人建功立业的能力。
人文主义
他的作品充满着英雄主义,作品外观看似平静,内心却充满激烈矛盾,观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
英雄主义
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上倾注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善于表达思想情绪。
激情情绪
其艺术风格并不是追求对称、均衡、和谐、稳固,而是发展成另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风格。其特点大气磅礴,魁伟强壮犹如巨人,整个作品中洋溢着雄伟的悲剧意境和气氛。
宏伟大气
人体
以解剖学为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全身的筋肉都表现得极为合理极为自然,
结构肌肉
代表
雕塑《大卫》、《摩西》、《哀悼基督》等,祭坛画《最后的审判》、天顶画《创世纪》。
评价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几乎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大卫》400
简介
《大卫》是他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内容
米开朗基罗塑造了一位肌肉发达,怒目而视,准备战斗建功立业的全裸青年。
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左手抓住投石带,右手下垂,面容英俊,双眼凝视着远方,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
分析
解剖结构
艺术家以解剖学为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全身的筋肉都表现得极为合理极为自然。
运用艺术夸张的方法,将头部、下肢、手和脚的关节加大,凸显了英雄的形象。
表情刻画
表情刻画生动,怒目远视、神色坚毅,展现了即将投入战斗的必胜决心。
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
质感
皮肤雕刻的质感有弹性
评价
《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获得巨大的成功,标志着米开朗基罗艺术上的成熟。
《创世纪》570
简介
创作于十六世纪,是由米开朗基罗独自绘制完成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该作品由连续 9 幅宗教题材的壁画共同构成。
内容
壁画所有画题均取材于《圣经》的开头部分,在天顶画中,他同样是通过神的题材表现人的伟力。
圣经开头
在《创世纪》中米开朗基罗把人的生命的获得表现为两只有力的手的接触。
创世纪
在《偷吃禁果》中,他又强调人物自主独立的情感,使夏娃的表情充满挑战
偷吃禁果
在《洪水》中则是充满了戏剧性,一系列个别的悲剧情节背后透露的是人的信心。
洪水
其中《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为经典的一幅,米开朗基罗没有直接描绘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上帝即将赋予亚当灵魂的瞬间。
创造亚当
作品场面宏大,波澜壮阔,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壁画之一。
分析
构图
《创世纪》展现了 300 多个人物,分成中央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画面周围再以建筑结构等柱壁装饰把每个画面分隔开。
中央左右柱壁分割
人物形象
壁画中的人物个个健美、栩栩如生,呈现出结构感、素描感和力量感,并且人物姿态充满戏剧张力。
创作手法
在创作方法上,将雕塑手法融入绘画创作,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媒介。
作品显示了米开朗基罗写实和理想加工结合的创作理念以及高超的绘画技巧。
评价
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是整个文艺复兴时代的典型象征,是人文主义理想的表达,充满对人自身的肯定。
拉斐尔350
简介
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风格
继承
早期随翁布里亚画派的重要成员佩鲁吉诺学习,后期画面上的明净色彩、柔和光线和宁静优雅的节奏感,都得益于早期教育。
佩鲁吉诺
色彩光线节奏
题材
圣母像是拉斐尔的主要题材,其圣母形象优雅甜美,没有神秘色彩。
代表
《西斯廷圣母》中,拉斐尔将圣母的端庄和世俗融为一体。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艺术的巅峰,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这幅作品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中的最终胜利,也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密切联系。
评价
拉斐尔与达芬奇、米特朗基罗的不同之处在于她以优美的诗一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对美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标准之一。
学院派标准
《雅典学院》435
简介
现藏于梵蒂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一幅鸿篇巨制,同时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内容
作品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表彰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柏拉图
这幅画的背景是一座多利亚柱式的宏伟大厅,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
分析
造型色彩
人物造型写实生动,色彩稳重典雅
构图
在构图上,运用建筑的透视法则,通过建筑拱门层层递进的背景,增强了画面的空间立体感和深远感。
透视拱门
并且巧妙地利用半圆形的外部轮廓,将人物活动与宽广的背景融成一体,显示出强大、均衡,并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评价
画面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
这一作品的背景具有罗马时代的宏伟,人物充满自信,他们信仰理性和科学,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这幅画预示着从古希腊、古罗马土壤中孕育出来的人类理性精神的复苏,也是艺术家对人类中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探索及追求。
《西斯廷圣母》340
简介
这幅作品绘制在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
内容
画面塑造了一个为拯救世界而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
在画面上方,帘幕展开,圣母抱着小耶稣走来。圣母的衣着白红蓝三色,分别象征着纯洁、爱和真实。
白红蓝
纯洁爱真实
她清秀的脸上有一种柔和的凝重,这分明显现着母亲的忧郁和无奈,也昭示了圣子的命运。
圣子受到母亲的感染,似乎已经预知了自己肩负的使命,稚嫩的脸上显出深沉的哀伤和忧虑。
他的右手有些畏缩地抓着母亲的衣角,似乎表明着心中隐约的恐惧。
两侧分别绘制了教皇和圣女的形象,他们脸上露出恳切和恭敬的神情,希望耶稣拯救世人。
分析
构图
作品由圣母和圣徒组成的金字塔形构图,庄重均衡,画中人物同真人等高。
圣母置于画面中间偏上的位置,视觉冲击力更加明显。
形象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和中世纪的圣像画完全不同,画面中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现实化的女性形象。
评价
《西斯廷圣母》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歌颂了圣母献出爱子,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的崇高行动。
充满了人间的母爱与人情味,代表着拉斐尔一生中圣母画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