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本思维导图是《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期末考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2019-01-03 12:18:51西方经济学期末
Ⅰ需求供给均衡
需求D ①愿意②能够购买
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
供给S ①愿意②能够提供
供给函数
供给曲线:右上方倾斜
市场均衡
均衡价格:当市场需求量=市场供给量时,价格P
均衡数量:需求量=供给量
弹性(分析方法) (点弹性/弧弹性)
需求D弹性
单位弹性(△P=1%,△D=1%)
富有弹性(△P=1%,△D>1%)
缺乏弹性(△P=1%,△D<1%)
无限弹性(△P=1%,△D=∞)
完全无弹性(△P=1%,△D=0)
其他需求弹性
交叉弹性(需求)
替代商品:交叉弹性为正
互补商品:交叉弹性为负
没有关系商品:交叉弹性为0
收入弹性 (收入增加1%,需求量增加?%)
正常商品
奢侈品
必需品
劣质商品
正常
特殊
供给S弹性(类似需求弹性)
应用事例 (最高限价-压价,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谷贱伤农
原理: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缺乏弹性
应对方法
补贴生产者:提供补贴,增加出口,政府收购
减少供给量:增加税收
税收效应 (征税前均衡价格成为区分买卖双方负担税的分界点)
对生产者征税
商品缺乏弹性:消费者负担>生产者负担
商品富有弹性:消费者负担<生产者负担
对消费者征税
商品缺乏弹性:消费者负担>生产者负担
商品富有弹性:消费者负担<生产者负担
Ⅱ效用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目标:消费者消费产品实现效用最大化
理论
基数效用论
分析方法:边际效用MU
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每单位消费数量增加,总效用增加量减少,每单位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剩余:市场价格与消费者实际愿意支付价格的差额
序数效用论
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 前提: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
斜率:边际替代率 MRS=MU1/MU2=-△P2/△P1
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给定的效用水平,每增加一单位A的消费数量而愿意放弃B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特点
无数条
不相交
右下方倾斜
凸向原点
特殊情况
完全替代:直线
完全互补:直角
预算线
斜率:两商品价格比 =-P1/P2
约束条件:P1Q1×P2Q2=m(收入)
截距
横截距(Y=0):全部收入购买X1,Q1=m/P10,Q2=0
纵截距(X=0):全部收入购买X2,Q2=m/P2,Q1=0
区间
线外:消费不可能区间
线上:既定价格下,消费者购买预算线上商品组合收入刚好花完
线内:消费后收入还有富裕
消费者均衡
条件
两线相切点MRS=P1/P2=MU1/MU2
约束条件:P1Q1×P2Q2=m(收入)
因素影响
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变化:P1下降
需求曲线
特征:斜率为负,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比
曲线上每点表示:在该价格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需求量
收入-消费曲线
变化:收入增长
曲线分类P118 (收入上升对应的商品需求量变化)
正常品VS正常品:收入增加,△Q正=△Q正
必需品VS奢侈品:收入增加,△Q奢>△Q必
低档品VS必需品:收入增加,△Q低<△Q必
恩格尔曲线
食品占总支出的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收入<1
替代效应以及收入效应
含义
替代效应: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相对价格变动,当效用水平不变时消费者需求量变化
收入效应: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变动,当价格不变时消费者需求量变化
结论 (工具:补偿预算线)
价格与替代效应反向变化(P↓,Q↑)
一般情况下,价格与收入效应反向变化(P↓,m↑,Q↑)
应用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正常品
价格与总效应反向变动
价格与替代效应反向变动
价格与收入效应反向变动
需求曲线:向右下角倾斜
劣等品
正常(低档品)
价格与总效应反向变动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价格与替代效应反向变动
价格与收入效应同向变动(P↓,m↑,Q劣↓)
需求曲线:向右下角倾斜
特殊
价格与总效应同向变动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价格与替代效应反向变动
价格与收入效应同向变动(P↓,m↑,Q↓)
需求曲线:向右上角倾斜
事例:吉芬商品
背景:19世纪中期,爱尔兰饥荒,土豆价格大幅度上涨
原理:P土豆↑,m↓,替代效应<收入效应,Q土豆↑ (土豆价格相对便宜)
市场需求曲线
方法:多个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叠加
特征:斜率为负,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比
曲线上每点表示:在该价格上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效用最大化的需求量
Ⅲ生产论
目标:厂商生产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分析角度
短期生产
定义:生产周期内,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要素数量 (至少一种生产要素数量来不及调整)
短期生产函数
公式:Q=f(L,K~)
含义:在给定的资本K投入量,调整劳动L投入量所产生最大产量Q
变量
总产量TP=f(L,K~)
平均产量AP=TP/L
边际产量MP=TP'=△TP/△L
规律: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MP (在资产给定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总产量的增加量是递减)
图像关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MP图像→TP,AP图像)
MP与TP
MP>0,TP↑
MP<0,TP↓
MP=0,TP=max
MP与AP
MP>AP,AP↑
MP<AP,AP↓
MP=AP,AP=max
利润最大化
阶段:Ⅱ区间
特征:AP>MP>0,AP↓,TP↑
关键点
AP=MP,AP=max
MP=0,TP=max
长期生产
定义:生产周期内,厂商能够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
短期生产函数
公式:Qo=f(L,K)
含义:调整资本K投入量以及劳动L投入量的最优组合所产生最大产量Q
分析方法
等产量曲线分析 (给定技术和产量,L和K变化)
等产量曲线 (类同无差异曲线)
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MPl/MPk=-△K/△L
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给定产量,每增加一单位L的生产要素数量而愿意放弃K的生产要素数量是递减的)
特点
无数条
不相交
右下方倾斜
凸向原点
特殊情况
完全替代:直线 米饭,馒头
完全互补:直角 汽车,汽油
等成本线 (类同预算线)
斜率: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价格比 =-W/R
约束条件:WL+RK=C
截距
横截距:全部成本购买劳动L=C/W,K=0
纵截距:全部成本购买资本K=C/R,L=0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原则
两线相切点MRTS=W/R=MPl/MPk
约束条件:WL+RK=C
前提条件不同
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化
曲线特点:1条等成本线,n条等产量线
含义:给定的成本(L,K)价格下,从不同等产量曲线中寻找最大产量
最优组合点:两线相切点,此时产量最大
满足条件
MPl/R=MPk/W
约束条件:WL+RK=C
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化
图像特点:1条等产量线,n条等成本线
含义:给定产量条件下,不同的成本组合中中寻找最小成本
最优组合点:两线相切点,此时成本最小
满足条件
MPl/R=MPk/W
约束条件:Qo=f(L,K)
规模报酬分析 (L和K同比同向变化,产量的变化)
Ⅳ成本论 (生产要素货币化)
概念
成本
会计成本: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生产和经营的实际支出
机会成本 (某项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显成本:企业购买生产要素花费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使用自己的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利润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报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总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分析角度
短期成本
原则:实现成本最小化
短期成本函数:C=C(Q)
变量
短期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常数)
总可变成本TVC
短期平均成本AC
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短期边际成本MC (MC=TC'=VC')
图像关系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MP (决定MP图像为抛物线,MP与MC图像相反,推出MC图像为U型)
MC与TC
MC>0,TC↑
TC=TFC+TVC(不从原点出发)
MC与AC
MC<AC,AP↓
MC>AC,AC↑
MC=AC,AC=min
长期成本
概念:通过改变生产规模达到最低成本
变量
长期总成本LTC
长期平均成本LAC
决定LAC曲线为U型
内在经济:扩大规模,经济效率提高
内在不经济:扩大规模,经济效率下降
决定LAC曲线高低
外在经济
外在不经济
长期边际成本LMC
Ⅴ市场理论
目的: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前提:完全竞争市场
大量卖家买家
提供商品完全同质
市场所有资源完全流动(厂商进出行业自由)
完全信息
分析角度
短期
变量
总收益TR
平均收益AR
边际收益MR
产量关系 (前提:给定的价格P)
AR=P*Q/Q=P
MR=TR'=P*Q'=P
P=MR=AR
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MR>MC,盈利π>0
MR=MC,收支相抵π=0
MR<MC,亏损π<0
AR>AVC,继续生产
AR=AVC,临界值
AR<AVC,停产
供给曲线
起点:MC≧AVC
特点:斜率为正,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长期
特征:LAC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
P=LMR=LAR=LMC=LAC=MR=AR=MC=AC
Ⅵ生产要素
需求者:厂商
前提:完全竞争厂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是完全竞争者)
使用生产要素效用最大化原则:VMP=W
W要素价格(给定的价格,图像为水平线)
VMP边际产品价值
VMP图像
VMP=P*MP(要素的边际产量)
Ⅱ区间的MP曲线斜率为负,P为常数,推出VMP曲线斜率为负
供给者:消费者
含义:消费者在拥有一定资源总量前提下如何分配资源获得效用最大化
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斜率:MRS=W
横轴:消费者保留自用资源获得收入H
纵轴:消费者提供要素获得收入WL~
预算线
预算等式:C=W(L~-H) (消费总量=收入总量)
斜率=-C/H
效用最大点:两线相切点-C/H=W=MUh/MUc
要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劳动-供给曲线
曲线:向后弯曲
证明(闲暇-需求曲线反推) 向前弯曲
工资较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斜率为负
工资较高: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斜率为正
Ⅶ帕累托最优
完全竞争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边际转换率=边际替代率
MR=MC
Ⅷ市场失灵
存在原因:市场不完全性 (存在垄断因素)
公共物品
外部性
信息不完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