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设计史
史上最全!《艺术设计史》全书重要知识点,涵盖设计艺术史研究对象、设计与工业设计、业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等多个知识点,内容十分详细,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收藏起来吧!
编辑于2019-01-03 12:34:42艺术设计史
设计艺术史研究对象
设计学与设计史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设计学的学科体系
设计史
研究主题
设计的内涵
设计的起源
设计的发展与分期
六个时期
萌芽期
人类创造意识的萌生、事物的起源、早期生活方式的形成
人类起源(南非古猿)--金属时代初期
设计以实用为主
手工业时期
冶炼技术出现到工业革命之前
古典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发展支持了大批艺术创作
名族性、地域性、宫廷风格和民间风格的设计差异性
工业前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期(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
科学意识代替传统意识
变化
机器生产代替传统手工
设计由个性化向统一发展
产物与人的审美需求相矛盾
设计思想仍是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时期--工业设计的成长时期
从包豪斯的诞生到20世纪50年代
第一次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体现了理性、功能、实用的审美原则
设计思想的精髓--“形式服从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路易斯
后现代主义设计时期
1905-20世纪50年代之后
人们不满现代主义设计统一又单调的设计形式
出现了注重设计形式、装饰以及人们精神需要的设计
design on demand
设计发展的多元化时代
表现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多元化、个性
为需要而设计
设计师更关注设计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出现“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概念
设计行为不再局限于设计师个人,更多的是消费者的参与
设计发展的多元化时代
表现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多元化、个性
为需要而设计
设计师更关注设计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出现“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概念
设计行为不再局限于设计师个人,更多的是消费者的参与
“后现代”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往往采用现代主义的设计结构
古典主义、有机的、象征的、戏谑的等装饰形式
称为“双重译码”、“杂交”
设计发展的多元化时代
表现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多元化、个性
为需要而设计
设计师更关注设计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出现“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概念
设计行为不再局限于设计师个人,更多的是消费者的参与
设计发展的多元化时代
表现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多元化、个性
为需要而设计
设计师更关注设计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出现“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概念
设计行为不再局限于设计师个人,更多的是消费者的参与
设计的计算机时代
1946-20世纪80年代
影响设计思维、设计语言、设计审美、设计过程、“设计-生产-消费”体系,乃至设计教育体系
设计与工业设计
设计是人类依照自己的要求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新事物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事物
设计的本质(朱铭教授)
有目的、有预见的行为
蜘蛛结网、蜂蜜造房--人在成果的开始时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自觉的、合乎规律的活动
服从客观世界和人体自身的规律
对实践的指向性和指导性
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
设计是生产力
构成要素:劳动者 生产工具 生产资料
综合
1.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 2.目标达成后,形成的某种物化的或概念性的结果
工业设计
产品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CI
1.工业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科技技术的发展与工业革命
技术的发展总是引起设计的变革
农业革命
手工为主,设计-生产-消费一体化
英国工业革命
机械为主导,设计-生产-消费出现分离,而后被市场连接
信息社会
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生产-消费的传递由信息逐渐代替市场
农业革命
手工为主,设计-生产-消费一体化
英国工业革命
机械为主导,设计-生产-消费出现分离,而后被市场连接
信息社会
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生产-消费的传递由信息逐渐代替市场
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给设计提供新的手段
科学技术给设计提供新的材料
材料的发展路径:自然-金属-复合-磁性材料
科学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新课题
设计服务科技
工业革命前后欧洲的科技成就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50年代的设计形势
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环境
设计和制造出现了分工
使担任制造角色的劳动者变成设计师用以体现自己意图
标准化和一体化出现
失去艺术性和文化性
新的能源、动力带来了新材料的运用
传统材料被代替
生产速度突飞猛进,商品更加丰富
自然经济消亡,市场经济开始成长
商业的畸形发展导致新设计思想和体系出现
影响的缘由
设计目标在市场
科学基础上加入经济角度的思考
没有利益生产就会停止
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工人成为城市的居民,是廉价产品的主要消费者
设计的商品化
商品经济使一切成为商品
设计是我们工业前途的根本..优秀的设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它就是保障,就是价值
技术与艺术的分离
古希腊时代,希腊人把凭专门知识学会的都叫艺术
艺术和技术看成是一体的
设计的手工业时期,艺术家本身就是科学家、数学家
17世纪之后,欧洲的艺术与技术逐渐出现了分离
美术与实用美术的争论
艺术家单纯为精神生活的高尚而存在,使艺术产生了贵族化趋势,脱离现实
艺术家不再关心生活,技术家不敢涉及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art for art's sake
art for art's sake
分离和矛盾在产品的设计之中
工革初期弥合
设计--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复古思潮与工业产品装饰的不伦不类
复古主义思潮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
18世纪启蒙运动
对传统设计思想的关注
建筑考古热潮
《古代艺术史》
推崇简洁和精炼
古希腊艺术
优美和典雅
雄伟壮丽
18世纪后半叶
认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理性主义设计风格去代替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繁琐和矫揉造作
另一种表现--浪漫主义,18世纪后半叶
1760s-1830s 先期浪漫主义
带有旧封建贵族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以逃避工业化城市的喧嚣
城堡或哥特式建筑风格、异国情调 东方的建筑小品
1830s-1870s 浪漫主义第二阶段 哥特式复兴
哥特式(gothic)建筑风格
特点: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镶嵌玻璃
富于宗教建筑的神秘气氛,主要用于教堂(典型:米兰大教堂)
19世纪后半叶 集仿主义
巴黎歌剧院
产品的装饰成为财富的象征
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
子主题
子主题
2.工业美术运动--工业设计的萌芽
亨利·克勒与《Journal of Design》
Henry Cole
1851水晶宫博览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一,隔年设立V&A museum
最早对机械化产品滥用装饰提出批评,并主张改革
关注艺术与技术的分离
主张从源头寻找解决方法
提出“艺术制造”(Art manufacture)的新概念
美术应用到机械化的生产中去
艺术家和制造商之间的携手能提高公众的审美口味
介绍“圣诞卡”的商业使用,开始艺术经济
思想通过《Journal of Design》传播
1849创刊-1852.2最后一期,共6期
对当时的设计现状和新的设计思想探索有意义
深刻检讨了部分理论问题
cole’s设计双重性
实用性
美化/装饰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1900
艺术是由“大艺术”(绘画、雕塑)和“小艺术”(建筑和工艺美术)组成。
强调艺术与设计的相关性,但又是不同的概念范畴
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艺术家有社会责任
设计应为大多数人服务
抨击艺术家孤芳自赏、脱离大众的作风
设计只有两条路
对现实的观察
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想和创造,设计要返回现实的真实中去
欧洲中世纪手工业生产的自然状态,工匠与艺术家一体,创作真实作品
哥特式艺术是最完美的艺术形式
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
主张师法自然,工艺与美术齐头并进
ruskin--工业越发达的地方,美术也越发达
理论层面发现了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成为威廉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基础
威廉·莫里斯
设计思想和原则
艺术、设计是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
艺术就是“人们在劳动中获取乐趣的表现”
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乐趣
取之于名,用之于民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也是工艺美术运动所追求的目标
ACM
强调手工艺的整体性(心手合一),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若采用中世纪的手工艺术生产方法后果是生产的产品少而贵,只能为少数有钱人所有
做机器的主人,用作改善我们生活条件的一项工具
反对脱离生活的纯艺术
art for art's sake 为艺术而艺术
产品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
设计是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作活动
主张师法自然
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
卷草、花卉、为装饰主题鸟
热衷于染织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
叶子与花朵,穿插小鸟,富有自然气息
倡导设计与制作一贯制
工艺美术运动
主张“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反对“纯艺术”
《作坊》The studio、工艺美术协会、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设计行会组织
设计内容
家具设计
建筑室内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
风格特征
强调手工业,反对机械化生产
目的是复兴手工艺而不是工业艺术
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注重功能,讲究简单,朴实无华
哥特式风格和其他中世纪装饰风格
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主张艺术家“向自然学习”
强调以功能为主的设计原则,主张就地取材,尽量控制装饰
必须考虑到与本地建筑历史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反对断章取义地使用装饰
3.新艺术运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巴黎的“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之家
现代之家
六人集团
法国南锡的“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安东尼·安迪与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
德国青年风格
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与维也纳分离派
麦金托什与格拉斯哥学派
子主题
4.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
德国工业联盟
穆特修斯
德国工业联盟的成立
彼得·贝伦斯及其设计艺术实践活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
俄国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的设计艺术活动及设计艺术思想
5.包豪斯(Bau+Haus)--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
影响
现代设计艺术理论
现代主义艺术教育和实践
设计美学思想
现代设计艺术理论
现代主义艺术教育和实践
设计美学思想
包豪斯的建立及其宗旨
1918一战德国战败促使国家发展工业
必须要依靠工业设计
1902 亨利·凡·德·威尔在德国魏玛建立一个实验性的工艺学校
因一战而关闭,校园成了民营
1915 亨利·凡·德·威尔三次提名格罗佩斯担任魏玛工艺学校的继承人
均被政府拒绝,1916上书政府
提议建设一所新型设计艺术学院
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会削减传统手工艺的优点
建议“建立艺术家、工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提高工业设计的水平
二次提议
大工业的发展使手工业严重衰退,必须建立新型设计艺术教育机构来扭转
建立艺术家、工业企业家、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
倡议新机构必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1919.3.20格罗佩斯在魏玛成立包豪斯,即国立包豪斯(Des Staatliches Bauhaus)
魏玛市立美术学校从事美术教育,主要是绘画
为后来的美术教育和设计艺术教育之间的思想冲突埋下祸根
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抽象主义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了战后资产阶级精神的颓废和空虚
形式构图和色彩语言上的尝试对于现代建筑和工艺美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1920.9迫于压力,魏玛市立美术学院在包豪斯之外又建立了一所美术学院
现代派艺术在包豪斯教学中的影响引起美术老师的不满,指责其违背传统
传统美术教育
重“再现性艺术”(representative art)
重“表现性艺术”
削弱了格罗佩斯建立包豪斯时把技术和艺术统一的初衷
1919.4.1格罗佩斯起草《包豪斯宣言》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艺术家的崇高职责是美化建筑
建筑家、雕塑画家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上没区别
建筑统一艺术,建筑是艺术之母
包豪斯的发展历程
1912.4正式开学,地址在亨利·凡·德威尔德1902年建立的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原址
接收了原来的资产和部分教师
魏玛时期(1919-1925.4)艰难的创业时期
困难
因为战争,校舍被当作兵营破烂不堪,经费严重不足,格罗佩斯不得不到处奔波
1920格罗佩斯不得不分出一个美术学院,缓和教员之间的矛盾
意识形态上被认为是“非日曼、反艺术道德、犹太人的”。右翼势力和政府的干涉,要求减少犹太人师生的比例
原来的纯艺术教员不理解格罗佩斯的思想,缺乏对纯艺术到实用艺术的思想转变
极力反对格罗佩斯的教学思想
1919-1924聘请了9位基础课教师--形式导师,包括雕塑家马科斯
想法
艺术与手工艺不对立,是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初步形成现代意义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
教育双轨制
学习与实习并进
每个工厂
艺术教师和技术教师同指导
创建了许多教学实践的场所--与设计教学的实习工厂
为了技术和艺术充分结合
编制工厂
以金属编制和纺织品设计为主 博涅尔、画家穆什
陶瓷工厂
位于魏玛20公里的唐保瓷厂 马科斯
木工工厂
格罗佩斯和汉斯·迈耶对木工十分重视
里特维尔德都曾位于这里任教
培养了马克·布鲁尔
书籍装帧工厂
注重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
组织小规模的作品展览
第一届图林几亚艺术展览
观众对作品片中形式的倾向不太理解
促使1923进行教学改革,由单纯的形式教育向理性和实用转化
技术与艺术--一种新的结合(Art and Technics,A new Unity)
作品包括产品设计、建筑模型、家具设计、陶瓷、染织品
设计及现代建筑模型展览
各实习工厂学生作品展览
理论研究及基础作业展览
包豪斯绘画及雕塑作品展览
实验性住宅展览
展览
邀请了一些著名的现代派艺术家和设计家
如荷兰风格派设计家乌德,现代派音乐大师布索尼
举办一系列专题讲座
如格罗佩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康定斯基《论综合艺术》、乌德《荷兰新建筑》、现代派音乐奠基人布索尼、斯特拉文斯基、辛登米斯三人介绍了现代音乐的成就
宣传了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艺术思想
使之真正成了世界性的现代设计艺术中心
金属台灯、巴塞罗那椅
1925.3政府只提供一半资金,多次干预后,1925.3月底,包豪斯关闭
德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4-1932.9)包豪斯的成熟时期
第一阶段
包豪斯在魏玛被关闭后,德国有许多城市邀请,格罗佩斯选定了德索
德索与魏玛在某方面相似
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和宽松的文化环境
周围很多现代化的工业企业
飞机工业企业
摄影胶片生产企业
化学工业
德索是德国工业中心
包豪斯被迁到德索后,许多教师奔波在魏玛和德索之间
设计包豪斯新校舍和包豪斯教师宿舍,以便安心教学工作
1925 包豪斯出版自己的学术刊物《包豪斯》,介绍教学成果
1926包豪斯在原有“国立包豪斯”基础上,加了一个副标题“包豪斯设计学院”
(the institute for design)
1926 格罗佩斯着手组建建筑系
1927正式招生,由汉斯·迈耶(hans meyer)主持该系工作
迁到德索后,大胆启用包豪斯学生当教员,实行新的教学计划
从现代工业设计角度出发增设相关课程
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色彩
材料学
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抛弃无关装饰,追求产品功能和结构的优化
建筑师设计上是建筑形式清一色的方盒子(火柴盒、六面体)、包豪斯教师宿舍
第二阶段
1928.格罗佩斯辞去校长职务,由建筑家汉斯·迈耶接任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加左派组织
参加德国土地改革
认为格罗佩斯领导下的包豪斯是社会主义大教堂
充满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实验
主张
设计要服务社会
改变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建筑本身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美学的过程
人体生物原理
周围条件
强化了建筑教学,把建筑系分成两部分
建筑理论部
室内设计部
组建了广告系
设立新的摄影工作室
提供三年的摄影专业与学位课程
培养广告摄影师及新闻摄影工作者
1930.在政治当局、学校师生的压力下,汉斯迈耶辞去校长职务
极左的政治思想
带学生唱俄国革命歌曲、参加左派活动引起部分老师不满
纳吉、蒙克、布鲁尔、拜尔等相继离开包豪斯
第三阶段
1930.8 建筑师 米斯·凡·德·罗出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淡化学校的政治氛围,清除左翼势力
以建筑为核心,凝聚其他专业
认为只有建筑才能使设计艺术教育得到健康发展,把教学重点放在建筑上
把家具、金属制品和壁画工作室合并为一个新的系--室内设计系
九个学期缩短为七个学期
学校分为两个部分: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
1932.9 在纳粹的重压下,包豪斯被迫关闭
柏林时期--包豪斯在德国的最后岁月
德索的包豪斯被关闭后受到德国社民党执政城市的邀请
米斯凡德罗决定迁到柏林
成立一个私立的设计学院为“包豪斯--独立教育与研究学院”
经费来源
政府提供1935年的经费
包豪斯产生设计的转让费
1933,希特勒上台,纳粹把包豪斯当作“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庇护所”
4月,由德国文化文化部下令关闭
8月,密斯凡德罗宣布包豪斯永解散
新包豪斯--包豪斯落户美国及其国际化
过程
1937-1938,部分人展转到美国,把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育理念带到美国,传向世界
1932纽约现代艺术馆馆长菲利普·约翰逊和亨利·罗斯·希切考克组织包豪斯展览会
米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及其他包豪斯大师称为现代主义大师
美国本土的路易斯·沙利文、弗兰克·莱特被看作半现代主义
优秀大师
格罗佩斯-哈佛建筑系主任
布鲁尔-系教授
米斯凡德罗-任教芝加哥军事工程学院,成立伊利诺斯工学院后为该校建21座楼
纳吉在芝加哥建立新包豪斯,即芝加哥设计学院
艾伯斯在北卡莱罗纳州黑山学院开展设计活动
为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人把包豪斯大师的所有作品称为“国际风格”
米斯凡德罗的设计艺术原则改变了世界大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战后德国由包豪斯毕业学生马克思·比尔创建的乌尔姆学院 co-up room男女混住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
包豪斯的教学体系,是根据格罗佩斯的主张建立起来的
艺术与技术统一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
德索时期的课程设计教育
1925包豪斯迁到德索后,着手对课程进行完善,建立有弹性的教学方法,允许教授发挥个人的天才和能力
拜耶、阿尔贝斯(Albers)、谢伯、舒密特
马克布·鲁尔(作品单车、钢管)--主要从事设计的教学和实践
1937到了美国,和格罗佩斯从事建筑设计
双轨制宣告结束
约翰·伊顿
跟随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学习
对东方哲学,尤其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颇有研究
要求学生必须选修基础课
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视觉训练
创立现代设计基础课第一人
对平面、立体形式、色彩肌理由完全的掌握
教学重点
强调色彩、材料、肌理研究,特别是平面或立体形式研究
当代三大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通过古画分析,找出视觉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规律,培养学生对自然中事物观察 的敏感性
开设了自然物体练习、不同材料质感练习、古代名画分析等课程
对色彩的研究
最早把色彩体系引入现代设计
色彩刚建立时就对色彩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认为色彩是理性的,学生必须了解色彩的科学构成,而后才谈得上自由表现
影响
在“形与色”的教学中的贡献非常大
信奉拜火教给包豪斯教学带来了负面作用
把色彩平面与立体形式、肌理、传统绘画分析混为一谈,且与达达主义及表现主义绘画方法类似,与包豪斯培养人才的目的背道而驰
反对学生学习浪漫主义表现方法导致与学生之间的冲突
将包豪斯引入歧途
后在康定斯基的基础课教程教学得到纠正
马科斯
雕塑艺术家
力主复兴哥特式雕塑风格,德国工业联盟成员
到包豪斯后,立即建立学校与陶瓷工厂的联系
费林格
版画家
对建筑绘画感兴趣--格罗佩斯邀请教学的原因
魏玛时期采用双轨教学制度
造型教师(形式导师,Master of Form)
约翰·伊顿
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
大部分绘画师不愿意到工作室去教授工艺和技术
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the Workshop Master)
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是在1925迁到德索之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
包豪斯对新生进行半年的预备教育,根据学生所表现的专长送到相应学校工厂中
合格者颁发“技工证书”journeyman's diploma
毕业后成绩优异者进包豪斯建筑研究院参加高级训练
最后成绩合格者授予包豪斯文凭
包豪斯的课程以“实用的”和“正式的”的指导为基础
实用
包括材料研究和工业方法
正式
观察
自然与材料研究
绘画
几何形体研究、结构练习、制图学和模型制造
构成
体积、色彩、设计研究
结合教学设立了实习工厂,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成立后吸引大批学生,芸萃了著名的艺术家来此教学
人员的复杂性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约翰伊顿的神秘主义
1921转变:构成主义运动
风格派的思想在包豪斯教学体系、设计方法和设计风格形成上起决定性作用
杜斯伯格 五原则
比例是用来代替形式的
综合代替分析
逻辑构成代替充满热情的思想
机械代替手工业
集合主义代替个人主义
原则的本质:理性的、线性的、知识的、非个人的
1920-1922 格罗佩斯又聘请了一些新教员
施莱莫
蒙克
包豪斯最年轻的形式导师,辅助约翰伊顿,主张神秘主义
俄国人康定斯基
画家 美学家 音乐家 诗人 剧作家 抽象主义美术和美学的奠基人 长期活跃欧洲
贵族世家
1911 与马克尔组织蓝骑士社 将表现主义美术推向成熟
1922-1933在包豪斯任教 高产时期
作品
《论艺术精神问题》《关于形式问题》《点·线·面》《论抽象艺术》
抽象主义理论表现在
艺术与自然、科学、政治形式类似,只受自身规律的限制
抽象绘画是人心灵体验创造的,画家“内在眼睛看世界”,作品表达“内在声音”
色彩与形如同钢琴键盘,眼是音锤,心如琴弦,艺术家是琴手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即兴无意识活动
未来的艺术是一种媒介的综合,不再是单一媒介的表现
课程安排
自己开设“自然的分析与研究”、“分析绘图”等课程
从抽象色彩与形体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结合起来
研究色彩温度与设计形式变化的关系
色彩与人的心理关系
克利
音乐世家,最初倾向于学习音乐,后来学习绘画
1906 创作烛刻板画 以线条为主,具德国表现主义风格
漫游意大利、法国
在慕尼黑举办个人画展,结实青骑士,参加其活动
1920受格罗佩斯之邀到德国魏玛当基础老师,开设自然现象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等课程
教学
强调不同艺术间的关系
绘画和音乐
强调感觉与创造的关系
把点线面都赋予心理内容和象征意义,并注重内在联系
认为视觉感受是最神秘的,不能教授,因而要求学生注重感觉的培养
同康定斯基分析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
为包豪斯教育开辟了先河,为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育树立了典范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
科学建立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建立了现代设计的学术基础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现代设计的视觉语言(形式主义)
抽象、理性、单调
6、装饰艺术运动--多元文化因素作用下的设计艺术风格
装饰艺术运动 Art Deco
20世纪20、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一次设计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并不局限于某一设计艺术领域
杰出代表:艾米尔-贾圭斯·鲁尔曼
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受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很大
两者在设计的内部结构、材料、技术等问题看法基本一致
联系
主张采用新材料(玻璃、钢铁等)
主张机械美
主张生产机械化、工业化
不同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根本所在
工业化和机械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其下寻找新的设计艺术形式去适应和改造它
采用新的装饰形式装饰批量生产的机械产品
目的:在现代主义设计和工艺美术运动及新艺术运动之间找一种折衷的设计艺术形式,满足人们对产品形式美感的需求
矛盾
装饰艺术所强调的“装饰”是现代主义反对的主要内容之一
与法国以前的艺术风格相比,装饰艺术更加奢侈和豪华,致力于服务上层社会
法国设计艺术风格的代表-1935年新邮轮“诺曼底号(Normandie)”的内舱装饰
装饰艺术运动的历史渊源
装饰艺术运动的特征
反古典主义
反自然的有机装饰形式
反对单纯的手工艺趋向
主张创造一种适合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审美形式
与其他比较
工艺美术
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现代主义
反对产品装饰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追求简介清晰的几何形态
新艺术运动
强调装饰、复古风格(哥特)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模仿自然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Art Deco运动的发展诱因
起源于法国巴黎
欧洲古典艺术的现代艺术的前沿阵地、法国上流社会阶级的芸萃之地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的)的影响
格拉斯哥学派 几何形式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立体派
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野兽派的鲜艳用色
影响的其他因素
古代埃及装饰风格的借鉴
黄金面具、纸莎草、莲花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从原始艺术(Primitivism)中获得创作灵感
非洲的木雕艺术、舞蹈面具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舞台艺术的影响
俄国--芭蕾舞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爵士乐
汽车设计样式的影响
德国人本茨--内燃机
进入汽车时代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造型、性能、速度感、时代感--流线型设计
一个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吸收众多设计艺术风格和异国风情
趋于几何又不强调于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
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色彩和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来表现
简洁和规范的几何造型加上塑料、玻璃等廉价新型材料
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法国装饰艺术运动
家具与室内设计
豪华材料--外来木材
著名设计师
艾林·格雷(Eileen Gray)
毛里斯·杰洛特(Maurice Gallott)
让·杜南(Jean Dunand)
艾米尔-贾圭斯·鲁尔曼
陶器器皿设计
漆器
玻璃器皿设计
雷尼·拉里克--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
水鸟香花瓶、水晶之恋
首饰与时装配件设计
巴黎、伦敦、纽约、东京和米兰
巴黎最为著名-中心的中心
法国
蓬巴杜夫人
服装、头饰、发型、化装等方面,由专门的艺术家负责
以贵妇名姬为中心的时装沙龙,将宫廷的时装变化迅速传向社会
1789的大革命推翻路易王朝统治,贵族社会土崩瓦解
拿破仑本身注重服装艺术,皇后与皇室也追求奢华着装
20世纪,为了保持巴黎时装领袖地位,法国政府为其投入巨资
1943 设计师、发明家、艺术家享有同等荣誉 /金顶针奖/世界时装节
可可·夏奈尔
采用夸张、尺寸较大的首饰
首位裤装
美国装饰艺术运动
美国是一个没有文化传统束缚的国家,对新艺术和设计风格更加容易接受
艾里·坎
Art Deco
克莱斯勒大厦
流线型造型和绚丽的装饰图案
帝国大厦
威廉·兰
洛克菲勒大厦
加利福尼亚装饰艺术
结合流线型风格、美国殖民地时期风格、及土著印第安文化特点
建筑类型
流线型
曲折线型
zig zag modern
美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前)
芝加哥学派
弗兰特·莱特
工业设计的职业化
样式主义设计与流线型风潮
战后美国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后)
战后西方各国的设计形势
战后美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
战后美国著名设计事务所和设计师
商业主义设计与“有计划废止制度”
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后现代主义